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王音發 – 尋根

歡迎收看《星火飛騰》!

香港地少人多,住屋是市民最迫切和貼身的問題,最新公佈的公屋輪候册數字,已經突破24萬,政府大規模搶地起屋,甚至包括新界的偏遠鄉郊土地,到時候香港的青山綠水難免愈來愈少,其實在五、六十年代,香港還未高度城市化,港島九龍的高樓大廈不多,新界仍然是一大片綠田,不少居民都是務農,今集主角阿發從小在屯門生活,一家十口靠耕種為生,他每天下學會幫忙下田種菜,還會帶牛上山吃草,看著夕陽唱歌吹笛,有一個像童話一樣的快樂童年。

我很喜歡一首童謠《紅河谷》,當我奏起這歌時就很舒服,像去了大自然有高山流水,聽到風聲鳥聲,快樂就是如此簡單。

香港在戰後重光,大量大陸人偷渡而來,就在山坡、空地用木板鐵皮建屋,令當時香港有四份之一的人口住在寮屋,包括在60年出世的王音發,他爸爸偷渡來港,在屯門青山腳下落地生根。

我在八兄弟姊妹中排第三,住的地方是木屋,我們一家十口住,夏天很熱,下雨時聽到雨聲,甚至房子漏水,我們用水桶和盤盛水,刮風下雨門子呯呯開關,爸爸從前在內地種田,所以後來在附近租了農田,買一頭牛幫忙種田,我放牛食草,騎在牛背上,挺好玩,當我五、六年級就幫忙下田,天未亮,不知幾點鐘,爸媽就拍醒我們,我試過一個早上澆百多擔水,澆水後才上學,假期、星期六日和暑假,從早到晚我也要下田,辛苦以外都覺得自由自在,我通山跑,種田後,爸爸帶我們去後山走,我最開心是食到自己種的東西,蕉、蔗、青瓜、蕃茄,記得有一年種了幾塊田的蕃薯,我們收割後差不多堆滿了半間房子,我們差不多餐餐食蕃薯,一家人兄弟姊妹爭著食,簡單又開心。

早期的香港,以「圍村」、「客家」、「蜑家」和「鶴佬」,四大原居民為主,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人口遷移,百姓來自五湖四海,同時民間信仰也百花齊放,就像阿發一家。

我在觀音誕出生,我哥哥叫增發,所以爸爸將我名字改作音發,爸爸將我契給觀音,兄弟姊妹生日沒有特別慶祝,反而我在觀音誕有兩隻雞蛋食,我的小學是聖公會學校,有聖經課,也有早會,我覺得耶穌只是其中一位神,像我家拜的門神、土地、天后一樣,到小學五年級,有一個基督徒老師上課時說到,國父孫中山有一次打破偶像,說偶像只是人手所做,唯有創造天地的神不是人手所做,當時我想原來國父孫中山也是信基督教,讓我更多思想,耶穌是不是一個很特別的真神,中四暑假有同學邀請我參加福音營,我起初只當是去旅行,有很多活動,其中一晚是佈道會,感動我的一首詩歌是《願主的愛》,願主的愛與你同在,無論你在何方,無論在任何地方,主耶穌都是與我同在,只要信耶穌就可以得救,但星期天我要下田,如果我上教會就不能幫忙,家人還未信,爸爸哥哥不喜歡我上教會,但內心提醒我說,不要怕,只要信耶穌,所以我下定決心相信耶穌,這是我從前的小學,入口封了,你住這裡已七、八年? 是。你剛來時學校已變成這樣? 是。這些樹從前很小,現在已很高大,看到我從前的課室在二樓,我四十多年沒回來,想起跟同學一起玩,跳樓梯、跑步,附近有一些山墳,間中我會跟同學探險,走進去很驚慌,我很懷念從前自由自在山上跑,周圍去,無拘無束。

七十年代香港人以信奉民間信仰為主,不過早在十九世紀,就有西方傳教士來港建教堂、學校和醫院,令很多人像阿發一樣,就算付出代價也願意信耶穌。

我情願辛苦一點早起下田工作,工作後才上教會,希望可以兩全其美,我從前在家很皮,坐不定,經常跟弟弟爭吵、鬥嘴,但很奇妙當我信耶穌以後,突然間就沒有在家搗蛋,沒有再跟弟弟吵架,家人覺得很奇怪,覺得我上教會以後很不同,因為家人看到我上教會的決心和堅持,慢慢沒有以往那麼反對,漸漸接受。

八十年代香港工業發展蓬勃,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紡織、製衣、玩具、塑膠等都是主要出品,藍領有990,000人,佔就業人口百份之42,阿發中五剛畢業就成為其中一員。

我第一份工作,在荃灣一間織布廠做文職,我日間上班,晚間重讀中五,星期六日我在團契、崇拜和主日學幫忙,我因為要備課,所以要先熟讀聖經,原來在服侍的過程中,最開心、最得到滿足的就是自己,我開始想會不會有機會服侍上帝,我在工廠做了兩年,當時教會剛重建了一間新堂,牧師跟我說教會準備招聘幹事,他們覺得我很合適,於是牧師說你明天上班吧!很奇妙,我沒有想到,我很開心!因為明正言順地服侍,我負責安排聚會、場地、音響等,預備擺放桌椅、聖經和聖詩,每個工作牧師也細心教我準備,一周七天,一天廿四小時我都在教會,正如聖經說住在家裡真好。

一年後阿發在牧師鼓勵下讀神學,畢業後回到教會做傳道人,除了講道,還要通山走。

鄉村講求關係,所以探訪很重要,有些教友、弟兄姊妹住在山上,我們從山腳走上去半個小時,他們有些住農村,我們還未進村已經嗅到異味,我起初覺得很難受,甚至進村途中聽到狗叫聲,我就很怕,我們到達後,村民將最好的擺上,除了水果,也有很多自製糕點,他們會留下我們食飯,很有人情味,教會裡有一個廚房,星期六、日的晚上我們會做飯,有時候食火鍋、燒烤,很有家的味道,你好,我回來了 你好,我看到很多舊照片,這張是早期我幫牧師翻譯,牧師說山東的普通話,我幫他翻譯廣東話,80年代教堂還沒有冷氣,當時我們崇拜時開窗、開電風扇,夏天我的汗水從手指尾滴出來,這裡是天台,我們在這裡聚會,最精彩是聖誕節時,我們一起做聖誕燈飾,以前的燈泡還在,這些是早期的電線,真的很親切、很懷念,教堂的特色是鐘樓,崇拜開始前拉十二次鐘聲,我發覺不容易。

傳道十二年,阿發曾經以為自己永不轉行,不過到了96年,他遇上工作上的交叉點。

有位同學邀請我到醫院做院牧,我當時第一個反應很抗拒,原因我小時候有哮喘,我最記得十歲生日那天,有雞蛋食,但同時要看醫生,要打針食藥,所以我很抗拒醫院,祈禱中神給我一幅很特別的圖畫,我在教會服侍大多是基督徒,都信了主,對比是醫院病人大多從未到過教會,神感動了我,醫院是一個很大的禾場,很大的福音需要,於是我願意回應神的呼召,到醫院服侍。

九十年代香港已經成為國際城市,經濟軸心由工業轉向商業,人口超過650萬,市區稠密,節奏快速,對幾十年都在新界生活的阿發是一種挑戰。

城市人多車多,空氣混濁,我覺得很吵,大廈很擠,我最初都不太適應,我祈禱求神賜我健康的身體,感恩我的鼻敏感能夠適應,當時我在教會主要服侍基督徒和小群體,但醫院像一個社區,我面對很多不同的醫護人員、病人、家人,面對很多行政架構,服侍要多元化,當我認識讚美操後,嘗試將讚美操帶入病房,病人藉著詩歌、音樂做運動時,我鼓勵他們將勞苦重擔交給上帝,很多病人還未信耶穌,甚至有其他宗教,但他們都願意跟我們一起跳主禱文,主禱文後我們跟他們一起祈禱,為他們的身體、病痛和需要禱告,在禱告中將他們帶到上帝面前,員工、家人或病人在午飯休息時間,可以到禮拜堂觀賞《星火飛騰》,每一集的主角都是普通人,當他們的生命跟上帝相遇,信仰改變他們時,實在很奇妙,他們看《星火飛騰》時能引發共嗚,啓迪心靈。

當院牧十八年,阿發今天已經完全愛上這個社區、這個工作,事實上他跟《星火飛騰》很有淵源,曾經有兩段瀕死經歷的嘉賓王文鐵,都是由他接觸關心。

文鐵是一個很健談的人,我跟他第一次見面已經一見如故,當時我收到一個附帶條件,不能在他的太太面前提信耶穌的事,因為她很迷信、很抗拒,數天後懷疑是血科的問題,他進了隔離病房,我到病房探訪,當時他的太太、兩個兒子和很多家人都在,他的情況很危急、不妙,我心裡祈禱跟上帝說,我可以做點甚麼?很奇妙,當時他的太太主動跟我說,院牧,我的先生很危急,你可以為他祈禱嗎?當時我很驚訝,後來我簡單跟她分享信仰的事情,如何信耶穌,她願意跟文鐵一起禱告決志信主,我另外探訪一位伯伯,九十歲的獨居老人,他是長期病患者,住院期間沒有親人探望,所以他心情不好,經常發脾氣,擲物、吐口水,醫生覺得很煩惱,當我探望他,起初也沒甚麼反應,探訪一次、兩次、三次,到第四次時,想不到他竟然跟我說,你是院牧,為甚麼不跟我講耶穌,他邀請我跟他談信仰,感恩我帶他決志信主,後來邀請教會的牧師跟他洗禮,當他成為基督徒後,我看到他整個生命很不一樣,醫生跟我說,院牧,你給他食甚麼藥?為甚麼他笑口常開?我看到信仰讓人生命改變,起初當我到醫院當院牧時,仍然帶著教會很強的傳福音心態,我一定要病人信耶穌才放過他,當然病人很抗拒,經過多年的服侍後,我發覺關懷病人、傳福音不單憑口講,最重要用心關懷,病人看見我出現時,就像看見主耶穌基督一樣。

阿發工作的東區醫院,有超過一千八百張病床,由一班院牧輪班關心病人,這位工作狂經常做不停手,直到一次急病。

有一晚我突然抽筋,全身發冷顫抖,弄醒了我太太,去了急症室自己也不知道,上病房的時候,護士說,院牧,是你呀?我看她說,是我,後來就昏迷不醒,我醒過來,說不到。醫生第一句話說,院牧,你知不知道你死過了一次,上帝救回你,你剛過了危險期,我昏迷了四天,發現我患急性血中毒,肝生了三厘米的膿瘡,後來做了微創手術,我沒想過當院牧卻成了病人,我在醫院住了三個星期,這三個星期有很深刻的經歷,我全身水腫,軟弱無力,三個人才能扶我下床,下床後像麵團坐著動不了,午餐時護士給我食粥,我勉強吃了幾口,但食後不消化,胃不舒服,很辛苦,又吐不了,咳嗽得很厲害,眼淚、鼻水都出來了,當時我知道了病人的辛苦,有一個星期天下午,一群教會的弟兄姊妹三十多人,來到醫院的禮拜堂為我禱告,我很感動,院牧以往是服侍人、關心人,倒過來現在有我服侍過的人來關心我,當我試過臥床、甚至被推輪椅,讓我更加了解病人的辛苦時,自己能夠對病人有一份同理心,更學懂如何跟病人同行。

今年54歲的阿發,跟很多六十後的香港人一樣,經歷63年制水,72年紅隧通車,89六四、97回歸,他亦從工廠仔變院牧,由屯門搬去筲箕灣,唯一不變的是他對信仰的熱情,和對大自然的感情。

我很喜歡的一首詩歌是《奇異恩典》,《奇異恩典》是基督教中外聞名的名曲,很優美的旋律,當我每次吹奏時,想起當中歌詞,提及上帝的救恩如何臨到我身上,我從小在鄉村長大,所以很喜歡大自然,放假時我很喜歡回到屯門,經過從前住的地方,很懷念,當我回到大自然行山時,會唱詩歌、吹陶笛,聽聽風聲、鳥聲、水聲,人真的很渺小,每當我到大自然就無拘無束,享受神的同在,我信主到現在已三十多年,我的每一步都有上帝的恩典和預備,服侍當中上帝豐富了我的生命,與其說我服侍上帝,不如說上帝給我機會服侍,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恩典。

今時今日的香港,農田耕作已經非常罕有,農民更加少之又少,綠油油的環境不斷被石屎森林蓋過,置身在內有時真的透不過氣,對於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新界鄉村的阿發來說,感覺就更大更深,雖然院牧的工作繁重,但是他放假就回歸大自然,尋找昔日的快樂回憶,從一草一木感受造物主的偉大、智慧和細緻,享受自然界獨有的寧靜,聖經說,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耶穌教導我們放棄倚靠自己的力量,在平靜中呼求祂的幫助,讓祂成為我們的力量去面對挑戰,阿發起初當院牧時,環境和工作上也有很多不適應,但每當他祈禱時就回到平靜當中,耶穌的力量可以幫助他,今天他成為很有經驗的院牧,為病人帶來祝福,生活在繁忙都市壓力是無可避免,我們可以像阿發一樣,隨時找耶穌傾談,得到從祂而來的平安和力量,我鼓勵你邀請耶穌參與你的生活,你可以跟我和耶穌談幾句:

親愛的耶穌:我承認我的生活很繁忙,有很多的思緒,我覺得沒辦法安靜下來,也有失眠,我相信唯有祢能幫助我,我現在願意打開心門,邀請耶穌進入我內心,我相信祢可以賜我平安,祢所賜的平安是世界不能給的,我願意一生跟隨祢,謝謝祢愛我,主耶穌。

病人很喜歡跟阿發傾談,因為他很有耐性,有笑容,是一位很好的聆聽者,同樣我們也很樂意聆聽你。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1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