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的人生(戴浩輝牧師)2015.5.17
語音(廣東話):
主題:信靠的人生
證道:戴浩輝牧師
經文:詩二十三(徒四5-12;約壹三16-24;約十11-18)
引言
有一次見到一個可能大家都經歷過的現象。有一天,當我在一餐廳喝咖啡並看著街上的人來人往時,看到有幾個人好像很辛苦的抬著東西慢慢的走動,但看不到他們在抬甚麼。於是我心裏想,這些人為甚麼好像很辛苦的抬東西,但又看不出他們抬甚麼?莫非他們在假裝辛苦,好讓老板以為他們不是在偷懶嗎?當他們繼續慢慢的前行,我清楚看到他們在抬甚麼。原來他們是在抬一大塊玻璃,我初時在餐廳看見這些人的角度時,剛好看不到這透明的玻璃,但當換上另一個角度時,太陽的照射,這重擔就清楚在目了。各位弟兄姊妹,人生豈不也是這樣嗎?有多少時候我們所背負的重擔,在人家看來,好像是透明似的,真是有苦自己知。
然而,人生又是否那樣無奈?對於我們信主的人來說,人們不明白我們的苦況,與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我的意思是上帝在這一點上有何位置?上帝對我來說有甚麼意思?如果是有意思的話,是怎樣的呢?我們的信仰是七天中的一個多小時,抑或是我們生命的中心?要回答以上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詩篇二十三篇找到答案。讓我們在這復活節的期間,從這首詩中,檢視我們的信仰和人生,好使我們信靠主,有力量刻勝生活種種的重擔。詩二十三就是一首既熟悉又不太清楚的詩歌,讓我們從這首歌中了解信靠的人生是怎樣的。
一 在信靠中更新的滿足
傳統認為這首詩的作者是大衛,他從一位牧童,成長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聖經把他的崛起和成為君王的事蹟都清楚記載,有苦自己知的經歷也常出現在這些記載的字裡行間。而今天這首信心的詩歌可以說是大衛從信心看人生,是他解決有苦自己知的秘訣。
詩人一開始表達「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一無所缺)。」他清楚交代了他和耶和華的關係,是以「我的」這個屬格來表示。有上帝就是我的「滿足」,一無所缺。這個世界如果人人都感到一無所缺,從來沒有人的慾望會怎樣?我相信有兩個可能:第一,人類仍然會住在山洞或完全滅亡,因為人將會不求進步。第二,可能世界上再沒有罪惡。有渴求有慾望是人的本性,但甚麼才使我們滿足?詩人在這裡表達:耶和華明白他,他的禱告耶和華會聆聽。詩人是受格,是上帝所關心的對像,詩人繼續以牧人和羊群的意象表達這滿足的原因,「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當我們聽到這如畫的詩句時,可能我們不其然的想著在歐洲某湖邊的大片草原。但要知道作者不是歐洲人,而所描繪的背景當然也不是歐洲,而是又旱有多沙石的猶大山區,清草地不是容易找到的,而有水源安息之處更不容易找到。然而不論青草地或是近水邊安息之處,在原文都是眾數。換言之,不單是一次的引領,而是常常的引導和供應。我們再從以色列的牧羊經歷看,我們不難發現,這裡所描述的是十分安慰人的。青草地和安竭的水邊不僅是不容易找到,往往也是充滿危險的地方,因為兇猛的野獸通常就在這些地方等待獵物出現和飲水,就在不防備之際突襲。因此,詩人形容上帝所引導的地方是「可安竭」的水,不是處處危險的水邊。
這滿足的表達也有其歷史的寫照,以色列在曠野四十年之久正如申二7所述:「…你走這曠野,祂都知道了。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上帝常與你同在,故此你一無所缺。」不論以色列民或是詩篇的作者都讓我們清楚一件事,這個世界沒有使我們滿足的,惟有是那位牧者豐盛的帶領。
祂不單使祂所牧養的羊群滿足,這位牧者更更新他的羊群。經過祂的帶領,經過祂所給予的水和安息,羊群得著更新。「祂使我的生命重整,為祂的名的緣故,祂引導我走仁義的路徑。」和合本的「甦醒靈魂」可以繙作「生命重整」就好像廢墟或以不在使用的路徑重新使用一樣。「生命重整」可以十分具體的回復生命力,也可以有深層的了解,就是一個一塌糊塗的生命完全恢復過來。在我們眼前的,有不少這樣的見證,就是一生受毒品所控制的,因耶穌的緣故,得著釋放,完全恢復過來。
各位弟兄姊妹,有苦自己知的滋味可能我們和詩人都嚐過;然而,今天詩人要給我們另一種體驗,不論我們走得多疲憊,所面對的難處和挑戰有多真實,針對我們的人如何兇猛;讓我們信靠那位帶我們走過這一切的主,在祂裡面,得著生命的重整和更新。
二 在信靠中現實的生活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這句話,也成為不少攻擊基督教的人的口實。他們認為,這句話已顯示了基督徒的逃避現實的心理。弗洛依德在他的書「未來的幻想」中說:「宗教使人類維持在一個嬰孩期的安全狀態和行為中,所以人類要在這種宗教變態的心理中釋放出來。」有不少人也以為這首詩就是弗氏所指的宗教信仰,但我們要從詩的背後了解詩人所經歷的,我們就知道他們的指摘是沒有根據的。
詩篇二十三篇並不是指出一個信仰的逃避地方,在第1-3節所指出的美麗帶領中, 我們不難看到詩人也有死蔭幽谷的經歷,正如第4節指出:「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人生的歷程中,死蔭的幽谷是真實而不可避免的, 但也可能因著這種遭遇, 我們更能體會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的意思。有一次當我和妻子並一位同工駕車經大埔道返回沙田時,突然間下了大雨,那時我正下斜坡,限速是七十公里,我大概是五十多六十公里時速,正要減速,就在一個彎路失控,車子三百六十度旋轉,雨水太大,我看不到前路,這時好像死蔭的幽谷是真實,只要一株樹或是一排防撞欄,都可以使我們死亡或重傷。但祂的同在比現實更真,感謝上帝,我們最後停在一個草地上,我下車檢查,只見前車輪破裂了,於是把後備輪換上,到了汔車維修站,發現第二個車輪也壞了。如在路上兩車輪齊破裂,我們無法把車駕駛到維修站,上帝的恩典,兩個車輪雖是同時因撞擊破裂,但奇妙的不是一起泄氣;上帝在一切危險中與我們同在。當然,這不是每人都可經歷的上帝保守,但感謝主,我經歷了。
當前三節以「我與祂」來表達作者與神的關係時,後三節以「我與你」來表達神人關係。
詩人繼續以牧者的意象來表達耶和華同在的意思,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以色列的牧人常配備兩件牧人用具,一是杖或作棒,好像現代的棒球的棒一樣,是用來防禦野獸或是不友善甚或偷羊的人來攻擊時自衛使用的。第二件是一枝很長的竿,用來一方面引領小羊, 另一方面可以分開公山羊間的爭鬥。當詩人說:「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時,代表了上帝對他並不單是看著,而是以上帝保護的權能和拯救的能力來安慰他。弟兄姊妹,讓我們體會祂保護的杖和引領的竿如何在我們周圍。現實生活縱然殘酷,但祂保護引領是同樣的真實。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我們不僅經歷生活的困難,人生也少不免有很多與我們作對的人。我們的上帝如何幫助我們?詩人形容耶和華就像請客的家主,詩人經過1-3節的生活,有安息,有吃的,有喝的。詩人不再以羊作表徵,而是以耶和華筵席的座上客作表徵,耶和華就是那位請客的家主 (詩七十八19-20;52-53)。通常得到貴賓式的招待會有油膏抹,例如:耶穌被馬利亞膏抹。賓客也是家主所保護的,例如:創世記十九章關於羅得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這筵席是祝捷的筵席,是仇敵還未攻擊前;耶和華已為詩人作了勝利的祝捷。當我們感到四面受敵被圍攻時,我們可以作甚麼?詩篇二十三篇要成為我們的禱告,讓我們在這些現實的境遇中信靠那位為我們祝捷的上帝。
三 在信靠中積極的人生
在現實的人生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差不多甚麼多可以替代的世代。科學的發展使很多以前不能做到的東西都可以更換替代,例如:換心、換腎等手術,前幾天在一個崇基學院的飯局中更有人指出很快可以換頭。以遺傳工程技術複製人體任何器官,甚至另一個你。另外,我們的工作崗位可以被替代,甚至我們的婚姻配偶,也可能會給替代了。然而,上帝與我們的關係是一個一生親密的關係,這關係是不能替代的。我不能替代我的妻子與上帝有這親密的關係,我的兒女也不能因我與上帝的關係,而得著與上帝的關係,雖然我們不論在禱告、教育和行事為人上,都盡力帶領兒女到上帝面前,但他們與神的關係是獨特的。各位弟兄姊妹,上帝藉主耶穌拯救了我們,祂與我們每一個個人的關係是無人能代替的。我們在祂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因耶穌那位好牧人為羊(為我們)捨命。有了這樣的關係,我們的人生會怎樣?我們的人生就是屬於主的人生,是一個積極的人生,是一個一生一世都有上帝恩惠和慈愛相隨的人生。換言之,從主那裡我們的人生是一個豐盛的人生和一個信靠的人生,我們怎樣運用它?詩人提醒我們,他要「住」在上帝的殿中直到永遠,意思是他要一生侍奉上帝,你呢?你的一生如何運用?很多的人生是一個虛空的一生,因為他沒有所屬,而且常感不足,常常抱怨。詩人給我們一個方法可以勝過這一切,那就是「住在耶和華殿中直到永遠。」換言之,那就是肯定一生都事奉主,一生都為主使用,那你便不枉此生。
結語
「生活有壓力,有苦自己知」這兩句話不能應用在我們這些有好牧人耶穌救贖了的人身上,當我們面對死蔭幽谷或對頭時,讓我們信靠這位好牧人的帶領保護,從祂那裡支取力量,努力侍奉祂。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