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55 申命記析讀(7) 敬拜與呈獻

申26:1-19

不少基督徒慣常每週出席崇拜,當奉獻時將一些金錢放入奉獻袋中──當然比那些不持續出席崇拜、奉獻袋傳來不理會而轉予他人的好,但是會否因慣常而忽略了當中意義。

申命記廿六章指令以色列人要將初熟的土產及十分之一奉獻,背後與敬拜有密切關係,我們從這章聖經再反思敬拜、奉獻的意義。本章分兩部份,初熟土產的奉獻及遵守律法的宣告。

1. 特定地點

「你進去得了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之地居住,就要從耶和華-你神賜你的地上將所收的各種初熟的土產取些來,盛在筐子裡,往耶和華-你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去」(申26:1-2)

神清楚指出當他們進入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時要將初熟的土產帶到「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去」,這是一個特定的地方。從神學角度看每一個地方均屬於神,但聖經很清楚告訴我們神是安定在天、無所不在,然而祂仍會揀選一些特別的地方與人親近。伯特利──神與雅各相遇,西乃山──神與摩西相交,及後神要求他們建會幕,隨後建聖殿,這些地方便象徵神的臨格、神的同在!「會幕」原意是「相會的營幕」,聖殿:「我名的居所」(王上8:29),故即使整個大地均充滿神的榮耀,但神在某一些地方,透過某一些媒介,祂將祂的榮耀特別顯給罪人看。

迦南地是神給他們應許之地,但神仍要求他們在特定時間往特定地方去朝見祂,因在迦南地山丘上充斥著對巴力、假神的膜拜,他們很容易受這些虛假宗教的污染,故要往特定的地方朝見神。同樣,今天我們活在這世俗中,不少偏差的意識、弊病污染著我們,故此我們需定時到神面前朝見祂,藉此提醒自己,也清洗內藏的污垢、病毒,這也是為甚麼到教堂崇拜的重要。

2. 宣告認信

當他們奉獻時要當眾宣告他們現今已踏足神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給他們的地(申26:3),更要在神面前宣告他們過去的歷史(申26:5-10)。以色列人每年都要讀這宣告一次,這宣告的內容包含著:其先祖是「將亡」的亞蘭人,及後往埃及寄居,起初雖然人少,經過一段年日後竟成為人多的強大民族,可悲地被埃及人苦待作奴隸,他們向神哀求,神憐憫看到他們所受的困苦、勞碌、被欺壓下而用大能、可畏的事和神蹟帶領他們出了這受苦之境而進入美地,故他們此刻懷著感謝的心向神呈獻。他們在敬拜中回想昔日的苦困,神恩典救贖,因而產生敬畏、感謝、不配的心。敬畏──乃因經歷神的能力與威嚴。感恩──乃因經歷神恩典與祝福,不配──乃自覺卑微,只有存此心態才有好的敬拜。

以色列人說自己的先祖是亞蘭人,乃因他們是來自亞蘭一帶,「你要往我本地本族去,為我的兒子以撒娶一個妻子…那僕人從他主人的駱駝裡取了十匹駱駝,並帶些他主人各樣的財物,起身往米所波大米去,到了拿鶴的城。」(創24:4,10)《和合本》,「以撒娶利百加為妻的時候正四十歲。利百加是巴旦‧亞蘭地的亞蘭人彼土利的女兒,是亞蘭人拉班的妹子。」(創25:20)。「將亡」原來的意思是「飄流」,事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都曾是飄流民族,特別雅各因欺騙父親取了長子的祝福但又怕被兄長殺害而離開家園流亡在外,及後更因所居之地大饑荒而遷徙至埃及,人數只是七十人(創46:27),但現今人數卻多如天上的繁星(申10:22)。及後在埃及受「惡待、苦害、做苦工」,他們「困苦、勞碌、被欺壓」,結果神用「大能、神蹟、行奇事」拯救他們,故此刻他們懷著感恩的心到神面前,繼而宣告、承認神在過去的歷史怎樣彰顯祂的大能,眷顧著他們。這不是將歷史封塵於過去,而是親身經歷的見證──「我今日…….已來到」,他們不單數算神昔日拯救的恩典,更經歷神「現今」的祝福,兩者加起感恩之心更濃。若我們只停留在得救的事上──這也是多年前的事,若不數算今天的祝福,無怪乎日子越久我們的敬拜越隨便、輕率,因那份感謝的心會淡,如我們越認識主、不斷經歷祂的祝福,那感恩之情會被不斷增長中賞慕祂榮耀寶貴位格的心所激勵。

這也顯示神是一位信實的神,守約施慈愛,神是他們的供應者,不單在曠野漂流時無所缺,今天他們可以豐收也是神的供應,更是大能的保護者,保守他們脫離凶惡,是他們的盾牌與護衛,更是天地的主宰,由祂賜下春雨秋雨,使所栽種的有所收成。

當想及神如何使昔日雄霸天下的埃及王也折服於祂的大能時,我們需要反思今日我們可會在敬拜時將我們的神縮成渺小的神,沒有客觀來崇拜尊貴、榮耀且至高無上的神。神不是單看顧我們個人、靈命、工作,甚或單一教會的事,神是偉大、宇宙性且超越一切的神,祂是掌管歷史的神,故面對今天的社會、世界的惡劣環境我們仍有信心。

今天我們的敬拜亦需具備這些元素,我們要向神獻上讚美、歌頌。因此在敬拜前、敬拜時有此回憶才能獻上聰慧、虔誠的敬拜──若遲到又如何有機會反思。敬拜worship可譯作worthship是配得酬謝,而希臘文「Proskunco」是敬畏、屈身、致敬之意。在敬拜中我們藉所唱的詩歌宣告我們所信的;透過我們唱的敬拜歌曲,將焦點聚焦在神的屬性中;亦應有安靜的時間回想我們過去的失落──我們從前是遠離神,與神生命隔絕,活在罪惡過犯中理應被刑罰,但神卻成為我們的救贖者,救我們脫離罪惡的縛綁,引領我們到豐盛的境界中,供應我們的所需。若我們出席崇拜前有這些思想上的反思,這樣我們整個敬拜會更敬虔,更蒙神的悅納。

3. 先收後獻

宗教禮儀中不可能沒有祭品的呈獻,他們敬拜時要取初熟的土產到神面前。獻祭沒有絲毫隨便、偶然馬虎的成份,要精心挑選、排列好祭品,不辭勞苦到神面前,可見敬拜不可輕漫、粗心大意,乃要犧牲,事先要有好的準備。

當我們奉獻時我們要留意神不是強橫、貪心,祂不是靠那些供物才可以存活,祂不是要求我們在沒有下也要呈獻;神是讓人享受了祂的祝福後才作出奉獻。祂讓子民活在安全的地方、安舒的生活中才將初熟的土產呈獻。

初熟土產包括各種穀物類產品(利23:10)、新酒、油和蜜,所有的土產(代下31:5)及樹上的果子(尼10:37)。獻上初熟的土產象徵這一切都是為神所有,而這獻上是每個以色列家庭的責任,由一家之主作代表獻上,奉獻者將獻奉品放在筐內,帶到敬拜地方交給祭司,再由祭司放在壇上呈獻予神(申26:4)。

某程度神也不是要我們將最好的給祂。「頭生的孩子」聖經說是那父母精壯時所生的是最好,但現實生活中某些情況頭生的未必是最好,一些頭生的因父母經濟仍未穩固、沒有經驗故此他未必是有最好的享受。若種植過的人定會知曉,「初熟的土產」未必是最好味、香甜,反之及後的會更好;初熟的數量也不會很多,那是否表示我們可以將「次等」的奉獻給神嗎?絕對不是!奉獻初熟的土產背後最重要的是心態,一位種植者經過很辛勞的耕種成果後見到初熟的果子那種喜悅是何等的大,那是何等的喜樂。神盼望我們與祂分享這份喜悅、興奮,而更希望人懂得感恩、報恩。耕種需要人的努力、付代價、犁地、撒種、施肥、除雜草等,但若沒有合宜的天氣,若突然有蝗蟲或某些飛鳥、害蟲侵襲,一切的努力也終歸徒然。每個耕種者對首季之收成感到特別高興,但今天科學時代一切在預計之內,故會失去那份驚喜,古代人他們對大自然運作肅然起敬,故有特別感恩的心,這也是我們今天應有所反思,是否以為一切已在我們掌握之中,而輕忽了感謝。正如我們工作也需努力付代價才可以有一定的成就及薪酬,但一切也非我們可以完全控制、掌握,某些意外便可將我們所擁有的變成無有。一個越經歷神恩典、越愛神的人,絶不會覺奉獻是一件苦澀的事。故此我們要感恩,神是希望分享我們的喜悅。記著神不是要剝削我們,乃是要與我們互相分享那份喜樂。

神極希望那些蒙福的人有回應,他們在主面前敬拜心裡湧出感恩。Think(思想)與Thank(感謝)是同一字?一個肯回想、記念的人(remember)會使人喜樂(rejoyce)。因此我們需要在崇拜觀念上有所調教,很多時我們會探討今天的崇拜可有甚麼得著,我們以自己作為中心點,這絶不是崇拜的真諦,崇拜乃是我們將自己呈獻給神,將我們的稱讚、歌頌、將榮耀歸給神,我們應反問今天我的呈獻能否蒙神悅納,能否討神喜悅。我們對真理有渴求,希望聽到一篇好的信息,有領受、有得著,這渴慕的心是神及牧者所欣賞,但這卻不是崇拜的目的。

記著崇拜者不是到神面前求福,神已每天施予我們很多的福氣,我們應帶著感恩、敬重的心到神面前呈獻。

這段經文給我們看到敬拜者沒有向神求甚麼,他不是為祈求而來。乃為獻上而來,奉獻乃是將神所賜予的一部份給回神,奉獻不是痛苦的事,乃是我們的榮耀,「我算甚麼,我的民算甚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祢而來,我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代上29:14),神期望我們因感謝祂的作為而奉獻,那會是太過嗎?可憐祂嗎!今天祂所收取的卻是那樣不成比例!

4. 與人同樂

今天華人教會很缺乏一個群體意識,個人主義較強,甚至我們傳福音時也強調主耶穌作我們「個人」的救主,這真理是對,但教會是群體,個人與群體是不應分割,若多留意那宣告是用「我們」(申26:5-9),但第10節卻轉到「我」,「『耶和華啊,現在我把祢所賜給我地上初熟的土產奉了來。』隨後你要把筐子放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向耶和華-你的神下拜。」。正如主教導我們禱告,那禱告是個人的禱告但仍是稱呼「我們在天上的父」,故此我們要有「教會是一個群體」的意識。

奉獻初熟產物的節期絕不只是狹隘地回想神在其個人成就的事,這慶典無論敬拜具有多深、多真實的個人性,它都是屬於整個被神拯救的群體。神定規的敬拜不是單讓它成為個人孤立的經驗,不是要求屬祂的人封閉在安穩、與世隔絕、自得其樂的象牙塔中,當我們敬拜神是向上瞻望,但也要以愛心環顧四週,看看他人的需要,我們不單用言語和音樂敬拜祂,也用我們的生活及服務去敬拜祂,用憐憫的心扶助有需要的人,這也是反映出神的慈愛與憐憫,我們不單有感恩的心,更要有感恩的行動配合。

呈獻予神的祭物難道真的是神取去享用嗎?不是,乃藉此使其他人共享神恩,「你和利未人,並在你們中間寄居的,要因耶和華-你神所賜你和你家的一切福分歡樂。」(申26:11),這些初熟的土產是給當中服侍他們卻沒有自己產業、甚至是沒有收入的利未人──神的僕人,因利未人沒有自己的地土,分散在各支派中服侍他們,故子民有責任供養他們,「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必在以色列中無分無業;他們所吃用的就是獻給耶和華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申18:1),「你要謹慎,在你所住的地方永不可丟棄利未人。」(申12:19)。這些祭物不單作利未人的生活所需,也是扶助寄居的外邦人,這些寄居者大多數是貧窮的人,以色列人也有責任照料他們。「一切福份歡樂」、「歡樂」是指慶典,是歡喜快樂的日子,神提醒我們不能獨享快樂,無憐憫的心是不能得神喜悅,神不斷提醒他們,要記得他們自己也為奴受到苦待,推己及人,故此也要好好對待他人。

「每逢三年,就是十分取一之年,你取完了一切土產的十分之一,要分給利未人和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使他們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飽足。」(申26:12),這是另一種奉獻,這是指出每三年便奉獻十分之一土產──非初熟土產──是分給利未人和寄居的,也有孤兒寡婦,使他們可得溫飽。三年才十分一也顯出神對呈獻者的體貼,因三年過後,農夫已有足夠的機會鞏固自己的事業,其收入在正常情況下亦一定比三年前豐富,故此這十分之一,「憐恤他人的呈獻」並非強人所難呢!他們呈獻時要宣告「祢的命令我都沒有違背,也沒有忘記」,這命令是記載在申命記14:28-29「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中。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你城裡寄居的,並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吃得飽足。這樣,耶和華-你的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這是命令、是規矩,不是子民樂意與否,而是必需遵行的,因為藉此也反映出神是重視每一個人。

這個呈獻提醒他們聚在一起是屬於一個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對神效忠、委身的群體。個人的痛苦、疾病、困境或失去親人、生活艱辛,可靠著這群體知道自己並非孤軍獨鬥、孤寂地受煎熬而得著安慰力量,在敬拜中讓同胞環繞且扶持著跨越幽谷。

可惜今天不少人的奉獻是斤斤計較,除去了我們的生活開支、享受、七除八扣後才擺上(但也比那些全不呈獻的好些),我們忘記了奉獻是我們對神的敬畏、對神的敬拜相連,「你要把你撒種所產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又要把你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並牛群羊群中頭生的,吃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就是祂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這樣,你可以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神。」(申14:22-23)。奉獻是反映了我們對神的感恩及尊重程度有多少,故此我們必需盡力而為,「耶和華-你的神今日吩咐你行這些律例典章,所以你要盡心盡性謹守遵行。」(申26:16)。很多人認為新約恩典時代,故可以不理會這些律法,若我們認為我們所受的祝福、恩典是比舊約的子民更多時,那麼我們的奉獻是應比那些律法所定的更多或更少呢?讓我們自己判斷好了!

5. 順服得福

我們必需有一思維「順服得福」,當我們樂於聽從神的吩咐、愛我們的神,神是公義、慈愛的,祂怎會不愛我們呢?神應許子民若他們盡心、盡性、謹守遵行祂的律例、典章,神必會祝福他們。

「耶和華今日照祂所應許你的,也認你為祂的子民,使你謹守祂的一切誡命,又使你得稱讚、美名、尊榮,超乎祂所造的萬民之上,並照祂所應許的使你歸耶和華-你神為聖潔的民。」(申26:18-19),這祝福是以色列人成為神的子民──直譯是「寶貴的子民」,他們不單是神的子民,也是「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出19:6)──這祝福也成為我們信徒的祝福,「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2:9-10)。還有神用三個名詞說明他們得到榮耀:「稱讚」、「美名」、「尊榮」,今年是以色列復國70年,這豈不是一個神蹟、一個特別的見証,見証神對子民的陶造及不捨不棄的愛嗎?

這裡特別指出神會照祂的應許成就,當他們宣告時回想神如何按應許使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如何按應許救贖他們,這便是他們信心的基礎。故此那呈獻的祭物並不會是損失,反之會引來更多的祝福。

故此我們應重視我們的敬拜與奉獻,若能盡心盡力持守,我們、教會、事奉者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必會蒙福。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