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94 愛的真諦

愛的真諦
林前 13章


愛──可以很浪漫,但人世間的愛卻很短暫,或許許下諾言,信誓旦旦但不少人卻不能實踐承諾使所愛的人受傷,甚至禍及下一代。基督徒的婚姻亦常出問題,離婚率同樣高,”基督徒”這身份並沒有保証我們不會犯錯,若我們不好好的親近神、順服神的教導,同樣會失敗,故特別與大家分享愛的真諦。

1. 最大恩賜
不少基督徒在其婚禮中會誦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這是很美麗的一章聖經,用半詩歌體裁寫成,其實這是錯誤的選讀,但當中是可引用在男女、上下兩代之愛中。哥林多前書十二章論及恩賜問題,各人有不同的恩賜,重要是好好發揮、互相配合,保羅指出有些人有管理、能行異能,甚至有醫病的恩賜,這些能力是不少人羨慕,甚至渴想自己能擁有,但保羅指出我們要渴慕最大的恩賜,「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林前 12:31),隨即便是林前十三章──愛的詩篇,故此我們不要被後人將聖經內文分段誤導,保羅指出最大的恩賜是”愛”。

保羅用五種恩賜、三個比喻且一個比一個厲害,而言明若沒有愛是沒有用。他指出若有很強的、凸顯的能力卻沒有愛心,這一些只是徒然無益。《林前 13:1》「萬人方言」直譯是「人的舌頭」,指講方言,「人的話語」對比「天使的話語」,哥林多教會相信天使會將特殊的言語傳予人,意即超乎人的知識、能力但卻沒有愛作動機只會是鳴鑼響鈸般──單調、納悶的聲響,是沒有意思。事實有些人很有言語的能力,通曉多國語言,亦有人用方言禱告,但卻因此而輕視他人,甚覺他人不及己,這是沒有愛的表現,那些能力只是使自己覺高人一等而已,反而成為別人的樊籬。

《林前 13:2》指出有先知講道的能力是好的,因講道能造就他人(林前 14:3-5),但若沒有愛只是想高舉自己的口才、標榜自己,甚至這些信息只是審判、批判他人也是無益。明白各樣的奧秘、知識及信心──甚至很強的信心可促使神蹟出現,移山倒海,但沒有愛這一切均算不得甚麼。因哥林多教會認為有那些神奇的恩賜便是屬靈人,但保羅指出若沒有愛心配合這些超然恩賜都不是真的屬靈,正如一些人有很好的演講、表演技巧,能吸引不少人收聽、觀看,但其目的不是將人帶到神面前,不是愛人,熱切地想人生命得改變,縱使口若懸河,甚至表面使人相信主也是徒然。

第三個比喻是假設的比喻(林前 13:3),賙濟窮人是被公認有價值的行為,但若只是想藉此成為眾人皆知之善長,甚至以此踐踏人性尊嚴,這些賙濟是全無價值。

「捨己身叫人焚燒」是使人震驚,壯烈犧牲的行動,正如一些政治事件,有些人用傷害自己的行動(如焚燒自己)來抗議當權者的政策等,但沒有愛也是沒有益、徒勞無功。

保羅主要指出若一些看似是愛、是好的行為,若沒有愛則一切均無意義,因此愛是最大的恩賜。

2. 愛的真諦(林前 13:4-7)
在此保羅用了十五個動詞去形容愛彰顯時表達的情況,同樣此段如前面分三部份,先是正面形容,再而有反面的描繪,繼而以正面的論述引入四個「凡事」。

正面論述
※ 愛是恆久忍耐(林前13:4)
恆久忍耐這字常用在神的身上,若我們常想到神對我們的愛是怎樣,再用這樣的愛去對別人,特別是我們的家人、愛侶,那麼我們彼此間的問題自然會減少,神長久忍耐著我們,主在世忍受罪人的頂撞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這愛是辛苦,卻是愛的本質。

正如一位母親孕育孩子是需極大的忍耐,身體的變化、壓力、行動的不便但仍需忍耐;牧者要忍耐會友的成長;夫妻間要忍耐對方的改變──特別是性格、生活上的改變;父母要忍耐兒女長大成人,這一切均要愛作支持。

※ 又有恩慈(林前13:4)
恆久忍耐是被動的,是忍受著別人的不足,但恩慈卻是主動。對那人有憐憫的心而作出行動,正如神主動尋找、拯救我們這些罪人,我們可有這憐憫的心,用愛去關心那些有需要的人?

反面描繪
保羅在《林前13:4下-6》用了八個動詞去指出愛不是甚麼,藉此提醒他們不要犯這些錯誤。

※ 不嫉妒
愛是不嫉妒,故此我們肯定這經文不是用在男女的愛上面。男女的愛是會嫉妒,因深愛對方,絕對不想對方被別人分享或他/她投向別人懷抱,若對方不專一所愛,那受傷者甚至因此會產生一些異乎常理的行動。而神是愛,神愛我們,為我們的得救付上生命的代價,將最好的給我們,故神也會嫉妒,愛以致於嫉妒,神是忌邪的神(出34:14, 申4:24),意即嫉妒的神,某程度而言那些偶像是虛假、不存在,但為那不存在的而產生嫉妒是否小氣、不正確呢?正如一位丈夫沒有別的異性,只是常打遊戲機、沉迷於這些而不理會妻子,那妻子可以當無事發生嗎?絕不!

在論及教會中的愛是不會嫉妒,可惜的是哥林多教會常出現問題:他們分黨不和、互相比較、甚至會嫉妒一些比他強的人,故此保羅提醒真的愛是看到別人有成就會高興,「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雅1:9)。

※ 不自誇
原來的意思是自我吹噓,當我們自我吹噓、高抬自己,那麼聽的人會不好受,因我們往往是向一些比我們不如的人自誇,不會向比我們強的人自吹自擂,這便會使對方產生自卑感,亦做成兩者的隔膜,故要小心。

※ 不張狂
與自誇相似,是自我誇耀。

※ 不作害羞的事
意思是不魯莽、不尊重別人,或不合宜地對待別人,作出不適當的行為,而哥林多教會的婦女們不按照當地的文化,不正確打扮在教會作領導,是不合宜。

同樣,今天我們談戀愛的人也要留意當我們愛對方便需守著貞潔的行為,不作不合宜的事。

※ 不求自己的益處
原意是不堅持己意,不講求自己的權利,意思是不自私,不單求取有利自己的事,甚至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愛是以別人好處作優先考慮點,我們的主便是最好的榜樣,沒有堅持自己的權利,放棄天上榮耀的寶座成為人。當你愛,你樂於為所愛的人付上而在所不計。

※ 不輕易發怒
意即不容易被刺激而發怒,這與恆久忍耐有極大的相連。有愛便會忍耐,愛是不會掩飾脾氣但卻不是亂發脾氣。發怒是傷己、傷人,我們怒氣中往往向人粗氣,粗聲講一些不好聽的說話,這對己、對人均不好,而且在盛怒中我們很難客觀分析及冷靜處理事情。

神多次宣講祂是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出34:6),若我們有神的愛,經歷祂的愛也會較容易遵守”不輕易發怒”的教導。

※ 不計算人的惡
計算是記錄下來的意思,不少人將別人犯的錯常存記在心中,適時便取出來攻擊他們、報復,但真正的愛是對方已真心認錯便樂於寬恕,而不再舊事重提,神便是如此,「神啊,有何神像祢,赦免罪孽,饒恕祢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7:18-19)。

若不斷重提舊事只會使對方不敢再向我們認錯,因坦白認錯後招來的是纏一生的惡果。

※ 不喜歡不義
這是雙重的否定──即是正面,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愛不是一切,不少人用愛作為一個藉口犯罪,真愛是有真理規範。

四個凡事(林前13:7)
保羅用了八個”不”的動詞後再用四個凡事作結。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

※ 凡事包容
原來的意思是遮蓋,這愛是有保護之意,不隨便在他人面前揭露所愛的人的瘡疤或過去黑暗的歷史,但記著包容非縱容,並非對方錯也緘默,必然會有愛心的指正、提醒,使他重回正途。

這包含了體恤與原諒。容忍不會姑息,但有限度,並非永久,因也有公義的審判,仁慈必須輔以智慧與堅毅,沒有智慧單有同情、容忍並不能幫助那人成長。

※ 凡事相信
這是對神的信任,我們相信並經歷神的愛,縱使此刻有些我們不明白或那一刻我們不能接受的事,我們仍會相信祂而不改變我們的信仰。

當一個人愛我們是不應撒謊、欺騙我們,「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弗4:25),生命的關連怎可能隱瞞得到呢!特別是夫婦同為一體,彼此相愛,為甚麼還要講大話,故此在真愛的基礎下會相信對方,但仍提醒「相信」而非「盲從」,正如作妻子的當順服丈夫,但卻非盲從。

※ 凡事盼望
我們相信一切均在神的掌管中,故此在逆境中我們有盼望,縱使此刻事與願違,但仍能堅持、排除萬難,刑罰只能阻嚇人在懼怕下不去犯錯,但我們相信愛終能改變別人。

※ 凡事忍耐
重回一開始所說的愛是恆久忍耐。

3. 愛不止息(林前13:8-13)
保羅宣講了愛的真諦,強而有力的教導後便作出一個總結,這總結甚至進入末世的角度去看愛的重要及永恆性。他回應前文所說指出先知講道的能力及講方言能力、知識怎樣強也歸於無有,因在天國中還需要我們宣講嗎?我們直接聆聽神的訓誨、教導,如何講道能力強的人也要沉靜聆聽;在天國也不用講方言而是直接與神交往;縱使才高八斗的人在神面前只是微塵而已,但在天國中相處必需要愛。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信、望、愛是教會三缺一不可的信息,這裡並非指到天國之時便不需信與望,我們仍需信靠主,但因已面對面,那份信心相對而言比我們未見時有分別,盼望亦已實現了,但愛卻仍要持守,愛是永不止息,天堂若沒有愛便不是天堂,故此愛是一切恩賜中最重要、最持久的。

願我們能經歷神那份恆久、忍耐、無私純潔的愛,同樣願意我們用這份愛去愛我們週遭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家人、伴侶。


附:
愛一個人:
要了解,也要開解;要道歉,也要道謝;
要認錯,也要改錯;要體貼,也要體諒;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寬容,而不是縱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問,而不是質問;
是傾訴,而不是控訴;是難忘,而不是遺忘;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為對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對方諸多要求;
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費;
可以隨時牽手,但不要隨便分手;
以上的都做到了,即使不再愛一個人,也只有懷念,而不會懷恨。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