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好撒馬利亞人是如何錬…(林豪恩先生)2013.7.28

語音(廣東話):
題目:好撒馬利亞人是如何錬成的?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路加福音10:25-37

一.經文
25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纔可以承受永生。 26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27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 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28 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29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30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31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32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33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35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36 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37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

二.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及其無數現代版本
「有一個人從 耶路撒冷下 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丟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另一邊過去了。又有一個 利未人來到那裏,看見他,也照樣從另一邊過去了。可是,有一個 撒瑪利亞人路過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旅店裏去,照應他。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來,交給店主,說:『請你照應他,額外的費用,我回來時會還你。』

好撒馬利亞人的其中一個現代版本
有一位婦女16年前由廣東惠州來港與丈夫團聚。自從丈夫10幾年前退休後,一家一度要靠領取綜援維生。為幫補家計,養大4名子女,這位婦人十幾年前開始在旺角花墟一帶撿拾紙皮。長年勞碌、年僅五旬的婦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頭髮灰白,腳趾更因長期在骯髒環境工作而潰爛。

2013年6月22日下午1時左右,這位拾紙皮婦人在洗衣街垃圾站旁的公廁外與外判清潔工起爭執,當曾婦如廁的時候,將滿載紙皮的手推車留在街上,工人遂以阻街為由將曾婦的手推車連紙皮「充公」,並用鐵鏈鎖在垃圾站內。曾婦其後返回欲取回手推車,但垃圾站工人卻說不能自行決定,要先報告上級。曾婦堅持取回手推車,並鑽進手推車與牆壁之間空隙大哭控訴常遭欺負,工人則報警指有人「企圖盜竊」。

商人黃先生路過目擊事件,留在現場安撫這位婦女,以及協助她向警察解釋事件。黃先生見曾婦被沒收紙皮,即掏出200元給曾婦,說﹕「當我幫你買紙皮。」之後更買水給她喝。後來這位婦女被送到醫院檢查,黃先生還到醫院探望她。(明報 2013年06月23日)

三.從道德教誨的層次看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正如上述的新聞所展示,好撒馬利亞人故事中的戲情,有時也出現在我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人們對於受苦者的回應,也好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有些人視若無睹,有些人則出手相助。

2011年10月13日傍晚,在廣東省佛山市一個五金城,一名2歲女童王悅(乳名「小悅悅」)在陰雨天黑夜獨自跑出家門百米外後,先後被兩輛汽車撞傷倒地,失救致死。閉路電視拍攝了小悅悅被車撞倒前後的過程:第一輛客貨車撞倒女童,前輪碾壓過胸腔和臉頰,司機稍作停留後,後輪繼續碾壓胸膛,隨後離去。其後3名途人路經事發現場,均沒有人救助受傷倒地的女童,隨後有另一輛小貨車駛過,再次輾壓女童雙腿。多名路人沒有伸出援手,而後來一名拾荒婦人將女童抱起到路邊,之後女童母親出現,迅速抱走女童。

這事件引起了鋪天蓋地的討論,包括在報章雜誌上、電視電台上、互聯網上。最多人提出的問題是:「為甚麼有些人看見受苦者視若無睹?」也有人從另一個角度問:「為甚麼有些人會出手相助呢?」

三.一.視若無睹總有理
其實,視若無睹不一定沒有理由的。在好撒馬利亞人故事中,祭司和利未人看見那位被躺臥在路上的對害苦者視若無睹,有人嘗試替他們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自己未必合適出手相助:祭司及利未人可能擔心這位受害者不是律法所界定的「鄰舍」,而現場狀況又不容許他們確認對方是否受割禮的人,因此還是留給其他人協助為妙。

可能有人感到這項理由似是而非,然而,受苦者是否值得我幫助?是否有人比我更合適去幫助這些受苦者呢?這些問題的確出現在我們的群體中,也影響著我們對受苦者的回應。六月初,我們一行二十人往柬埔寨首都金邊進行宣教服務體驗。某天,我們走進舊垃圾山旁的貧民區探討村民。同學們每人手上拿著最少兩袋物資,內有白米、即食面、食油、鑵頭、以及沐浴露等,逐家逐戶送給村民。一列列鐵皮屋,搭建在垃圾山的邊緣。同學們腳上踩踏著吸滿了雨水的垃圾,頭上頂著列日當空的太陽,然而,他們沒有埋怨,仍然透過翻譯耐心地與村民溝通,鼓勵他們,為他們禱告。探訪結束,我們離開貧民區,往金邊市中心去吃飯。當地的翻譯把我們帶到一個大型商場,同學們稱之為「金邊的又一城」。看見當地人在「金邊又一城」的消費水平,同學們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他們發現,柬埔寨人不都是窮人,有些人比自己更有錢。於是他們問:「為甚麼柬埔寨的有錢人不去幫助他們的窮人,而要我們遠道而來去幫助他們呢?」回看好撒馬利人的故事,如果祭司和利未人這樣想,也未必是沒有道理的。不久之前四川發生地震,城中有言論說:「中國大陸錢多的是,何來需要我們的捐款!」這些言論,也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呢!

第二種解釋是這樣說的:律法禁止祭司觸摸屍體,如果摸了,就是不潔淨。若沾染不潔,就不能主持獻祭,不能吃祭物,而且要行潔淨禮。祭司和利未人或者是為了潔淨的緣故而對路旁的不幸者避之則吉。

第三種解釋認為,祭司和利未人擔心劫匪還埋伏在附近。若停下來幫助受害者,自己也可能成為劫匪的目標。

上述兩項理由都與幫助受苦者的後果有關,若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自己反而會被刺傷,這樣的後果難免阻礙人們對受苦者伸出援手。

人們討論小悅悅事件的時候,引用了之前發生的兩項案例,證明上述的擔憂是合理的。

2006年,一名南京青年彭宇在巴士站將一名跌倒在地的長者徐春蘭扶起,並將其送去醫院,豈料徐氏一口咬定是彭氏撞倒她,要求索償。南京鼓樓區法院接受徐氏的說法,在判詞指出,彭氏若 無撞人,應協助捉住涉事者,而不是先救人;可以通知徐氏的家屬,而無需將其送院;在醫院替徐氏支付200元,是其「知錯」而支付的「賠償」。結果幾經調解下,彭氏仍要向徐氏支付一萬多元。

2009年,許雲鶴駕車經過天津紅旗路時發現67歲的老人王秀芝,跨越馬路中間的護欄後摔倒,他隨即停車並召喚救護車將老人送往醫院,不料老人事後一口咬定是許雲鶴撞傷了自己。天津紅橋法院一審判決:許雲鶴承擔40%的責任,賠償費10萬多元。

聽過這些說法,大家會否覺得祭司和利未人不去救助那位被劫匪打得半死的路人其實也有道理的呢?會否覺得他們視若無睹其實有合理解釋的呢?祭司和利未人的視若無睹有理由,那麼,撒馬利亞人又為甚麼出手相助呢?他們的分別在哪裏呢?

三.二.出手想助因慈心
故事中的祭司、利未人和撒馬利亞人所看見的情景都是一樣,但回應則不同,前者「看見就從另一邊過去」,後者「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旅店裏去,照應他」。他們的回應的不同在於祭司和利未人看見那位受苦者沒有動慈心,而那位撒馬利亞人卻動了慈心。慈心,或譯作憐憫之心,是路加福音經常用來形容耶穌的字眼。

11 過了不多時、〔有古卷作次日〕耶穌往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因、他的門徒和極多的人與他同行。 12 將近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 13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他、對他說、不要哭。 14 於是進前按著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 15 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

耶穌有所行動,是因為他動了憐恤之心。那位撒馬利亞人對躺臥在路上的受害人有所行動,也是因為對他動了憐憫之心。

我們的先賢曾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生活經驗常常叫人收起惻隱之心。有人說,對敵人仁慈,即是對自己殘忍。敵人只是其中一項理由,正如上述所檢視,還有更多都說得通的理由讓人把憐憫收藏起來。不過,當人們越多說得通的理由去收起慈心,受苦的人就越受苦。在這些時候,我們的道理可能正在延長別人的痛苦。這些痛苦的人,可能是陌生的路人,也可能是我們的枕邊人。

有人認為,對很多夫妻而言,兩人發生衝突時,最直接的發洩方式並不是「廝殺」,而是展開冷戰。當兩人有了矛盾,一方率先擺出一副「我以後再也不理你」的姿態,同時另一方心想「不理就不理,誰怕誰啊」,雙方都認為自己有發難的理由,雙方都有理由收起對對方的慈心,於是,冷戰爆發了。其實,在背對著背躺在同一張床上的時候,雙方都知道對方徹夜難眠,雙方都感受到對方痛苦。這個時候,是最需要憐愛的時候,最需要恩慈時候。道理未必有效消減大家的痛苦,但憐愛和恩慈卻是最好的止痛藥。

憐憫之心在哪裏呢?其實離我們不遠。記者采訪扶起小悅悅到路邊的拾荒婦人時,問出了那句公眾最關心的話︰”孩子不知是死是活躺在地上,你不怕救了之後被人冤枉、被人坑嗎?”但她說自己什麼都沒想,下意識地上前救人,”這事很平常啊”。對受苦者生出慈心,對痛苦者伸出援手,但願真的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很平常的事。

四.從信仰教導的層次看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耶穌講好撒馬利亞人故事,本來不是回答關於道德教誨的問題,而是回答信仰問題。這個信仰問題是一位律法師向耶穌提出的:

25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纔可以承受永生。

「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亳無疑問是一個信仰問題,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課題。

在好撒馬利亞人故事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分別是祭司、利未人、和撒馬利亞人。這三個人物,其實可歸納為二種角色,第一種角色是代表著根正苗紅的聖殿神職人員的祭司和利未人,第二種角色是代表著正統猶太人血統以及正統猶太人信仰的邊緣者的撒馬利亞人。如果我們訪問耶穌時代的猶太人,這兩種角色哪一種與信仰比較有關係呢?當然是祭司和利未人,因為他們是根正苗紅的聖殿神職人員。再問,這兩種角色哪一種更接近上帝呢?當然是祭司和利未人,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代表人向上帝獻祭。再問,這兩種角色哪一種與承受永生更有關係呢?當然也是祭司和利未人,他們知道如何正確地敬拜上帝,也是正確地敬拜上帝的執行者。

然而,在耶穌所講的故事裏,這種理所當然的假設被挑戰了。我們作為聽故事的人,聽到耶穌如此講述的這個故事,你感覺到耶穌認為哪一種角色更接近信仰的精神?你感覺到耶穌認為哪一種角色與律法師起初的問題與承受永生更接近呢?

耶穌用來回答律法師關於永生的問題而講述的這個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會否引發我們思考,憐憫之心會否比身份和角色更接近永生呢?憐憫之心會否比正確而且專業地敬拜上帝更為有關係呢?

讓我們再退後一層,進入耶穌講這個好撒馬利亞人故事的場景。我們會看見有兩個主要人物,一位是前來向耶穌發問的律法師,另一位是被問的耶穌。按路加福音的作者的描述,這兩個角色也是很特別的,發出信仰問題的並不是一位慕道者,而是一位是律法師,即是當時的聖經教師。這個角色代表著信仰的知識份子,或者信仰的專家。這位信仰專家來問耶穌「如何承受永生」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他沒有答案,而是要來考核耶穌,或者挑戰耶穌,進而希望證明自己是對的,耶穌是錯的。耶穌的回答,卻巧妙地帶讀者去比較律法師所代表的信仰知識份子的角色以及撒馬利亞人所代表的信仰邊緣者的角色,兩者之間哪一種角色與承受永生較為有關係呢?從耶穌兩次肯定律法師所知道的,進而邀請他實踐,會否引發讀者去思考,只在知識上知道愛的道理,與承受永生仍有距離;唯有愛的實踐,把人帶到永生之中呢?

祭司並非等閒角色,正確的宗教禮儀也並非不重要,如果,祭司和他們主持的宗教禮儀朝向培育人們的憐憫之心,引發人們向受苦者伸出援手,相信耶穌對他們的評價就更正面了。聖經老師並非等閒角色,正確的信仰知識也並非不重要,如果,聖經老師和他們的信仰知識能夠帶引自己和人們把知識實踐,那麼,耶穌對他們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了。

五.總結
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一方面是道德層面的教誨,喚起人們「惻隱之心, 人皆有之」的本質。縱使現實上有很多合理的考慮足以阻礙人們展現憐憫的心,但其實人們心底裏仍盼望著一個有憐憫的世界。當有人因為救助別人反而被判有罪的事件出現後,在北京著名的三所大學所進行的民調,問「老人摔倒該不該扶」這問題,仍有高達64.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扶起老人。

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也指向信仰的核心課題,提示著人們信仰和道德是不能分割的。在路加福音裏,耶穌曾經如此要求門徒仁慈,不是用經驗的原因,而是用信仰的要因。

6 : 36 你們要仁慈,像你們的父是仁慈的。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