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真理是甚麼呢?(劉國偉先生)2019.8.4

[su_audio url=”https://media.vinemedia.org/media/course/sundays/479/cuhk_479hfizd.mp3″ width=”100%” autoplay=”no” loop=”no” class=””]

講題:真理是甚麼呢?
經文:約翰福音十八章28-38節
講員:劉國偉先生

引言

猶太裔著名的政治及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在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關於艾希曼審判的報告》,提出了其後國際著名的“平庸之惡”,或者更應該譯作”邪惡之平庸”這個概念(banality of evil)。

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進行一次審訊,是有關二次世界大戰時,一位納粹德國軍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審訊,審訊持續到同年5月31日,結果艾希曼被判處絞刑。

當時,漢娜•鄂蘭以《紐約客》特約撰稿人的身份報導這次審訊。然後於1963年出版了上述那本書,《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關於艾希曼審判的報告》,並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惡”或者”邪惡之平庸”這個概念。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的高級軍官,亦是猶太人大屠殺的“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官員。1942年艾希曼出席萬湖會議,被任命負責執行屠殺猶太人的最終方案,更獲晉升為中校。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艾希曼曾被美軍俘虜,但後來成功逃脫,並經過漫長的逃亡生涯,最後於1961年,被以色列的情報部門在阿根廷逮捕。耶路撒冷以人道罪名等十五條罪名起訴艾希曼,結果罪成,並在1962年6月1日處死。

漢娜•鄂蘭記錄了艾希曼的自辯,反覆強調他自己只不過是齒輪系統中的一環,作出了傳動的作用。艾希曼相信自己所做的事,都是當時國家法律所允許的;他是一名軍人,只在服從和執行上級的命令。

漢娜•鄂蘭甚至形容艾希曼並不陰險,完全不像一個劊子手,而且彬彬有禮坐在犯人欄內。漢娜•鄂蘭認為極權統治者有極端之惡,這是第一種邪惡;而第二種邪惡是管治的參與者和被統治者的平庸之惡,那就是對於明顯不過的邪惡行為不予抵制,及不加限制,甚至因制度和機制,而甘心直接參與其中,這就是平庸之惡。鄂蘭的結論是,很多邪惡事情的發生,只因有平庸的人不假思索地執行惡令。

我想起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愛的篇章所說: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真正的愛包含辨識不義,並且不會喜歡不義,更努力追尋真理,因為只喜歡真理。若果有人在不義的世代,意想置身事外,單單追求個人的安穩逸樂,對出現於生活四週的邪惡的事不聞不問,嘗試以平庸作為一個選項,那並沒有認真地活出愛,甚至有可能助長邪惡的滋長。

猶太人與彼拉多

今日的講道經文,約翰福音18章28至38節上這個大段落,又可以分成兩個小段。第一段由28節至32節,另一段由33節至38節上。

第一個小段的焦點,在於猶太人與彼拉多之間的互動。首先,使徒約翰告訴我們,該亞法與猶太人十分謹慎地遵從他們的猶太教法規。18章28節有這個記載:「他們自己卻不進衙門,恐怕染了污穢,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熟悉舊約的人,都知道猶太人極少進到外邦人的住處,因為這樣等同沾染汚穢。當時是星期五的上午,到那天黃昏就是逾越節了,若果來不及沐浴更新,帶著汚穢就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也許這種謹慎,是值得尊重甚至敬佩的,不過,當彼拉多說:「你們自己帶他去,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他吧。」猶太人卻說:「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約18:31)就反映出該亞法與猶太人一方面煞有介事地遵守猶太法規,卻另一方面竟然誣害耶穌,甚至動了殺機,並打算藉著彼拉多的手置耶穌於死地。流無辜人的血當然嚴重地違反律法精神,我們看見的是該亞法和猶太人遵守法規的虛偽,卻同時進行踐踏律法的殺機和行動。

彼拉多與耶穌

第二個小段記載了彼拉多與耶穌的對話;這段對話包含了彼拉多的5個問號。

你是猶太人的王麼?(約18:33;現中/你是猶太人的王嗎?)

彼拉多進入他的總督府,開始審問耶穌,這就是彼拉多向耶穌發出的第一個問題。耶穌並沒有直接回答他,卻反問彼拉多:「這話是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耶穌打開一個對話的空間,讓彼拉多有機會想一想到底他對耶穌的印象,是基於猶太人的論述,還是他自己的親身印象。很可惜,彼拉多無意把握這個與耶穌對話的機會,卻向耶穌提出一個反問。

我豈是猶太人呢?(約18:35;現中/你以為我是猶太人嗎?)

彼拉多這個反問,表達了他完全無意去捲入耶穌是猶太人的王這個爭論,他一直想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不想招惹麻煩。他向耶穌表明,全是因為猶太人和祭司長把耶穌交給他,才會在他的總督府進行這次審問。於是,彼拉多就簡單直接的問耶穌。

你作了甚麼事呢?(約18:35;現中/你做了什麼事呢?)

耶穌的回答,也可能叫彼拉多摸不著頭腦,他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不過,這個回覆至少讓彼拉多知道,耶穌在政治的層面,對羅馬帝國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威脅。猶太人意圖捏造耶穌的罪名,就是以「猶太人的王」作為罪證,指控耶穌背叛凱撒,從而構成因政治罪名,而引致死刑。

這樣,你是王麼?(約18:37;現中/那麼,你是王了?)

彼拉多再次查問耶穌到底他是否認為自己是王;這可以是提供耶穌一個脫罪的機會,只要耶穌說不是,事情也許會有轉機;不過,耶穌面向死亡,卻無意退縮,他明明白白地向彼拉多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約18:37)

真理是甚麼呢?(約18:38;現中/真理是什麼?)

彼拉多意圖不沾鍋。把耶穌推向希律王的計謀失敗了;把耶穌退回給猶太人的計劃,也失敗了;期待耶穌為自己辯護,讓他自己可以簡單輕便的處理這次審訊,但因為耶穌並沒有他所預期的合作態度,叫彼拉多進退不得。

彼拉多提出真理是甚麼?但他真的需要答案嗎?他沒有等待耶穌的回應,就又走到總督府外邊,向猶太人說話。不過,使徒約翰卻巧妙地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在前面。

「我就是真理」

「真理」這個詞彙是約翰福音一個特定選用並且經常採用的詞彙。約翰採用有關真理這個詞彙的時候,較多採用名詞的方式,而且都帶有獨特的宗教含意。

約翰福音是以希臘文寫作,希臘文「真理」alētheia這個字,含有真實和誠實的含意,他的反義詞就是虛有其表和謊言,主要是屬於認知的範疇,透過知識去分辨。

對應希伯來文「真理」èmet這個詞彙,亦具有堅固、信實的含意,不過它不單屬於認知的範疇,更屬於道德的範疇。

使徒約翰成功地為希臘文alētheia「真理」這個字注入了希伯來的思想養份。在希臘思想哲學中,有關真理的知識具有客觀性,真理是經由認知的過程來吸收;在希伯來的思想中,真理具有位格,與人的內心和良知有十分重要的關連。在希伯來思想中,妨礙一個人獲得真理的,主要並非因為他的知識不足或認知能力稍遜,卻因為一顆剛硬的心,就正如先知以賽亞所感慨:「耶和華啊,你為何使我們走差,離開你的道,使我們心裏剛硬,不敬畏你呢?」(賽63:17),當一個人驕傲和自以為是,他的內心就失去尋求上帝和真理的動力和傾向,縱使他有聰明和知識,卻可能仍然與真理相去甚遠。

當耶穌說「我就是真理」,那其實是一個屬於希伯來人的思想方式,為真理alētheia這個希臘字注入了位格,而這個位格就是聖子耶穌。

在約翰福音中,這個帶有宗教獨特含意的詞彙,主要有三個用法。第一、表達從上帝而來的真理教導,涉及行為實踐。「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約3:21) 或者「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牠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牠心裏沒有真理。」(約8:44)

第二、在上帝裡的真理,真真實實呈現出來,指向上帝的真實。「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又例如「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1:17)

第三、真理就是耶穌基督本體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

至少有兩處經文同時展現了全部三個用法。約翰福音8章32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這節經文就是當年燕京大學校訓的主要基礎,燕京大學的校訓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

「必曉得真理」既表示走在上帝道路中的人,知道上帝的真實和祂的教導,而這金句也可以同時指向耶穌基督的本體,因為耶穌基督就是「真理」,是耶穌基督叫我們得著真正的自由。

另一處同時展現了全部三個用法的經文記載於約翰福音17章17節:「求祢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祢的道就是真理。」這節金句表示真理使我們成聖,就是上帝的真理教導、上帝的真實和聖子耶穌,叫我們成聖;下半節更直接指明「祢的道就是真理」,這裏所用的「道」這個字,就是太初有道的道,Logos,簡單直接地說就是耶穌基督。

真理與我相遇

猶太人在大祭司該亞法及猶太公會的領導下,以平庸的身份,或默不作聲,或甚至不假思索地直接參與他們殺害耶穌的邪惡行動。

提問「真理是甚麼呢?」的彼拉多,也作出了一個平庸的決定,他為了避免猶太領袖以「不是凱撒的忠臣」的指控,沒有好好運用他的權柄,最終埋沒良知,參與誣害和殺死耶穌。

真理與我們相遇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是真理叫我們成聖,若果我們認真地看待成聖這回事,那我們一定不會讓自己置身於邪惡的平庸。

成聖sanctify,希臘文hagiazo 即分別出來預備作聖潔的用途,亦含有成為聖潔的意思。換言之,與真理相遇的人,生活變得很不一樣,特別在邪惡的世代中,做一個追尋真理、堅守真理的人,我們才可以去經歷上帝的真實,並且在真理的聖靈引導下,進入真理,也就是緊密地有耶穌基督同在。

陳健民教授在他的最新一輪的網上專欄「獄中書簡」中,剛好提及《平庸之惡》的作者漢娜•鄂蘭及她的丈夫海因裡希•布呂赫 (Heinrich Blücher)。陳健民形容他們活在德國納粹時期,最終流亡海外,一直思考公民在亂世的責任。海因裡希說活在那個世代,「悲觀是懦弱,但樂觀卻是愚蠢」。我們亦是活在一個考驗勇氣和智慧的時代。但願我們知道怎樣回答甚麼是真理,靠賴聖靈進入真理,並且因真理得自由,因真理成聖,宣揚上帝的愛,又因為愛的緣故,我們只喜歡真理。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