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才幹與在地若天(鄭漢文博士)2017.12.3
語音(廣東話):
主題:財富、才幹與在地若天
證道:鄭漢文博士
經文:馬太福音25:14-30
1.「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的主流解讀
弟兄姊妹,平安。
今日,我又再回鄉探親一樣,返回崇基禮拜堂這個信仰大家庭。
今日,我們共聚在此,盼望聖道的臨在。
今日,我們重新閱讀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故事,是記載在馬太福音25章14至30節。我們用三把聲線來讀,我讀一句,弟兄讀一句,然後姊妹讀一句,之後再循環。
25:14「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25:15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25:16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25:17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25:18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25:19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
25:20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
25:21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25:22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
25:23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25:24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25:25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
25:26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25:27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25:28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25:29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25:30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現在讓我們先按主流解經的方式想一想。我們現在看的和合本聖經加了一個標題是:
[按才受託的比喻;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 ]
有一份教材,叫〈按才幹受責任,比喻中的兩種僕人〉,是這樣解讀馬太這個比喻:
「比喻中,主人是耶穌的自喻,僕人指的是門徒,銀子代表恩賜。
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僕人型態:良善忠心的僕人與又惡又懶的僕人。
良善忠心的僕人還具備幾個特點:
1. 認知僕人的角色責任:今日,神將家業(教會)託付給我們管理,我們責無旁貸,因為我們是僕人,這是信徒應有的體認。
2. 善用主人給予的恩賜: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一項屬靈原則:越加使用恩賜,恩賜就越加增長。因此,善用恩賜,不但個人恩賜可以倍增,神的家業也得到壯盛,凡是神的僕人,當以此為念。
3. 彼此分工不爭競比較:神給每個人的恩賜不同(林前七7),乃是為了因應教會各樣的事工,我們憑著所領受的盡心盡力去做,就能得到主的喜悅與賞賜。
至於又惡又懶的僕人:
1. 輕看自己的才幹與恩賜:如此怠惰,終於惹動主人的怒氣。這提醒我們,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提前四14),當在小事上忠心(路十六10),才能成就更多更大的善工。
2. 對主人認識不足且偏差:當知,我們行事為人要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神(西一10)。屬神的人,千萬不要因為無知而得罪神,成為祂眼中的惡僕。
總言之,善用恩賜,不但個人恩賜可以倍增,神的家業也得到壯盛。」
今日講道講完。
2.「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的另類解讀
大家是否滿足?要不要想下去,這段經文,可否有其他解說?
我從本科到博士讀了十四年哲學。哲學要求的思考方法,包括:「回到基本,另類構想。」(Back to basic; alternative imagination)
主流想法以外,可否有另類解讀?以上主流解讀有三個前設:
一)主流是讚賞前二位僕人(五千、二千)的做法,低眨第三位(一千)。
二)主流把主人看成是上主。
三)主流把天國成員,類比成在地國上對主人忠心的僕人。
在甚麼觀點下,可以平反一下一千僕人的評價?例如,他是不公義的抗爭者。
如果主人不是上主,而是指地上的資本家或老闆或當權者?會出現甚麼新觀點?
耶穌講的是天國的比喻,究竟從中可以讀出我們可以如何在地若天地生活?
若回到基本,基本在那裏?
大家或許知道,我過去二十多年在中大教育學院是發展價值教育的。價值教育就是返回學習的根本意義,我把數拾年思考的道理化為兩句說話:「心動力變、力用事成;事成在力、力用在心。」(Heart determines Powers realizing Tasks)
現在,讓我們從價值教育的角度看馬太福音25章14至30節,想一想這段經文,究竟在教育下一代甚麼的價值觀?
我們分為三部曲的解法。
對這段經文的解讀:呈現甚麼價值意識?宣揚甚麼教育意義?引發甚麼信念實踐?
三種解法:
是從創富、投資與回報來解(善用資本,需要在事功上在世間能夠產生分別) 是從才幹、擅長與能力來解(善用資本,需要返回到心的質素之所養成) 是從天國、地國與在地若天來解(善用資本,需要返回到在地存活的天國子民這身分)
3.「三高人士」的解讀:高資本+高投資回報率+高估值
這個比喻隱含對「三高人士」的高度評價,三高指的是「高資本+高投資回報率+高估值」。
重視成事的人間世,唯有完成事功的人才會被稱讚的。
增加資本(capital),提升投資回報率(return rate),贏取最佳評估(good will),是現代資本主義的邏輯。
香港人一定明白創造財富的道理。
若有五百萬,如何可以在最短時間來創造一倍?
如果放貸,年利率15%以複息計,五年就可以倍增。暫時不談高利貸是否惡行。
如果放在樓市(房地產),也可以。暫時不談買賣樓房是否惡行。
但這段經文的出現,還未有資本主義的制度?
耶穌點解會用資本主義的思維去作教導?更加不會鼓勵大家投資。
這類思維正正在體現了第一種人生價值觀:價值就是願望達成(Desire-Satisfaction);這是一種高效達標的人生觀。
成功人士其實指的是在這個世界甚有事功(worldly successful),廣東話叫:「你好叻!」
重回根本再作另類地解讀:這個比喻會否是耶穌對人世間的真實描述。
我們的世界充斥著這樣的主人,好像資本家、老闆,我們是僱員,但做到好似奴隸。
五千、二千和一千的分法,在這個故事裏,好像在討論高層、中層和低層的三層工人。
這個主人在低層工人眼中是:「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這個主人在低層工人心中是:「我就害怕」。
經文沒有交代其他兩位中高層工人如何看主人,可能一樣,但只是用業績表現(performance)來克服恐懼。
老闆的資本交給我們僱工去創(造財)富,但財富不屬於我們的。做得好,只會讓自己要做更多。三個工人,其中一位在低層的被栽員(連遣散費都沒有),只餘中高層二人,但其中一位要「做埋佢個份」。(下次投資回報由五千加到一萬再變成一萬一,是否可能持續?)
那麼,我們願不願意做這種「三高人士」?
又或者問,我們其實已經在自覺或不自覺做了這種「三高人士」,跟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在天國運動中我的人生要繼續如此嗎?
4.「三德人士」的解讀:良善+忠心+可託付
這段經文,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在21和23節,主人對五千和二千兩個僕人的評價都是一樣的,讓我再讀一次,但我們今次需要各位作一次想像,代入兩種僕人的心境:
會眾坐在左邊的是五千的高層人士(向他們讀出):
25:21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會眾坐在右邊的是二千的中層人士(向他們讀出):
25:23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讀得好!「你好乖!」
高層工人和中層工人的考績(appraisal)都寫同一段文字,在一個機構會否容許出現嗎?這個主人會否有點太也懶惰?而且會否有惡意?
無論如何,這裏有三點值得思考:
一)事功上高中層二人都在創富上翻了一翻(double),即五千多賺五千、二千多賺二千,創富回報率(return rate)是一樣的,所以二人的評價都一樣。
二)不論事功上成就多少,二人的評價都在德性方面(virtues),可以說二人都是「三德人士」,具備「良善+忠心+可託付」的優良品德(good qualities)。
三)主人的回應,是把成事的因素返回人心(heart)。事成在力,力用在心。事成與否,才幹能力(talents)是否願意用得適當,解釋項、變項是在人心。
所以,這段文字包含我們如何品評有優秀品德的(virtuous)人士,同時表示人也該如此。
第二個角度看,「三德人士」,固然地國也需要這樣的子民,天國運動需要嗎?
讓我們逐一看看「三德人士」的三種美德:
1) 「忠心」(faithful),比較容易明白,就是忠於主人的吩咐,廣東話叫:「你好乖!」
2) 「可託付」(trust-worthy),所託若是創富,也看到了。但若所託是善用才幹?
3) 「良善」(good)?究竟如何看到五千和二千這二人是良善的?
若這段經文是比喻天國,那麼天國需要怎樣的人?
這裏體現了第二種人生價值觀:價值就是品質實現(Quality-Actualization);這是另一種展潛盡性的人生觀(potential-actualizing life)。
若成功人士其實指的是在這個世界甚有事功(worldly successful),那麼成德人士指的,是活在這個界上成就在自身的品格德性(morally praiseworthy)。
若根據這天國的比喻,我們如何投影到天國運動去?在地若天,就是養成這類美好的品德,好能「心動力變、力用事成。」
5.財富、才幹與在地若天
立功和立德,都有相應的評價用語。
我1995年返母校教書,第一段時期的研究是「品辭研究」,研究人如何品評人物?所用的品辭有何邏輯?
例如,在香港,家長如何稱讚兒女?老師如何稱讚學生?老闆如何稱讚下屬?
我發現常用的品辭都會用上「又叻又乖」。
其實,掌權者都希望子民「又叻又乖」。
我的解說是:
在經濟上要叻,有才幹可以創富,成為富戶,最好成為富甲一方的首富;
在政治上要乖,心會順應權力持有者而運用才幹,成為順民。
但是這是一個天國的比喻,耶穌講這個比喻一定不會叫我們在地國上要成為首富,成為順民。
所以,我們要在故事的結果來看看第三個角度:就是有份與無份(sense of belonging)。
我在價值教育方面的主張,就是價值教育無法不從身分構成或身分轉化(Values education as identity formation / transformation)的角度入手。
三位僕人的人生境況是:
25:21/25:23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25:30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最終是前二者有份留在主人領域中與第三位是無份留下(「無得留低」)。
這裏體現了第三種人生價值觀:價值就是身分履行(Identity-Enactment);這是又一種盡義履分的人生觀。
我們可以叫這種人為「成義人士」,指的是在所屬的世界有份,用百般的心與力把當中的美好體現出來。
天國子民,就是一種身分。第三種人生價值觀來解說在地若天,我們在地國上學習成為天國子民的身分轉化。
一千僕人有何值得欣賞的地方?
比喻沒有說明五千和二千僕人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倍增財富,主人也不管當中的是非對錯。
有限時間內謀取暴利其實可以是作了惡行。主人也不管當中的是非對錯。(可能他們只是跟隨主人的慣常做法。)
但一千僕人卻沒有仿效同行,只作「保本」的動作,不作惡行謀取暴利,不為世間價值觀所動。所以,代價就是被世間所放棄。
作主門徒,可能會被被世間所放棄。
一千原銀奉還,主人的批評是(看26-27節):
25:26「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25:27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連本帶利,其實是最低度的創富法。為何不做?
這裏有一個懸謎:究竟是一千僕人在才幹上是不懂做,還是他在心意上不願做?是力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
作為天國子民,我們都正是活在一個無間道,在眼見不到的天國與苟要存活的地國之間,要出世而入世,要在資本主義可以活得下時又要體現出更大的世界。
在地若天的信念實踐是怎樣的一回事?在這個要求資本善用的世代(the age of best use of capitals),我們如何活出一個為世所用的人生?
讓我們一起祈禱,求主啟導。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