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7,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上山與下山」,如此…(許開明牧師)2014.3.9

語音(廣東話):
主題:「上山與下山」,如此的人生!
經文:太17:1-13
證道:許開明牧師

引言

你喜歡登山嗎?
登山是有益身心,增進友誼的健康的活動。
登山也可以靈修,與上主親近。許多人都喜歡登山。

今早的經文提到耶穌與門徒登山有關。

概述經文
1. 耶穌帶門徒上山
17:1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黑門山,九千呎).

2. 耶穌變身
17:2
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

3. 耶穌與摩西、以 利 亞
17:3
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

4. 彼得建議搭三座棚
17:4
彼得對耶穌說、主阿、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5. 上帝發聲
17:5
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6. 門徒害怕
17:6
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

7. 耶穌觸摸門徒
17:7
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8. 耶穌回復人身
17:8
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9. 耶穌和門徒下山,到眾人那裡
17:9 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
17:10 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17:11 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要復興萬事.
17:12 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17:13 門徒這纔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17:14 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裡、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說、

*上山與下山是人生的寫照。
上山有理想、目標、使人安靜得力。人愛上山,不一定愛下山。耶穌上山變象,顯示榮耀的的基督。下山面對死亡、面對十字架,面對敵對者,不是容易事。

西齊弗斯(Sisyphus)的故事
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哲理的故事。西齊弗斯本是天神,但在天庭犯了法,受到天帝的懲罰。他被貶到人間受苦,每天都要推一塊大石頭到山上去。他費了很大的勁,這件工作完成了,便回家去休息。誰料得到,就在這天晚上,這塊大石卻自動地,從山上滾了下來。天天如此,白天把大石推了上山,晚上大石卻從山上滾回到山下。天帝給他的懲罰是,要把大石推上山,現在既滾了下來,第二天他必須再做。天帝給西齊弗斯的懲罰,並不是整整一天推石上山的辛勞,而是辛勞白費了,又要從頭再來。而且要天天再來,這是心靈上的折磨,是命運中永無成功的一天的痛苦。這折磨和痛苦,實在比推石上山的辛勞沉重得多啊!

哲學家尼采(Nietzsche)認為希臘神話中西齊弗斯( Sisyphus )的故事著重的地方不在於神與神的處罰的真實意義,而是著重於人生便是這樣與命運做永恆的對抗,儘管你放棄或是怯於面對命運,但命運依然會重新降臨你身上逼迫你去面對。人生是無奈地與命運對抗,苦不堪言,你同意嗎?

已故的司徒華先生最初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很殘酷的懲罰。不是推石上山的辛勞,而是:
一、工作的刻板,天天如是;
二、沒有成功的希望,永遠這樣做下去;
三、曾經用去的辛勞,第二天便化為烏有。

這種人生真是一文不值,痛苦至極。然而,司徒華其後有改變,如何改變?賣個匣子。

本段經文:耶穌也與門徒登山與下山,深具意義。
山與上帝有緊密的關係
上帝在山上,上帝在山上向摩西顯現,上帝在山上向摩西頒律法耶路撒冷的聖殿在山上,耶穌在山上變像,顯示他是基督。

地點:
耶穌易容的地點很可能是在黑門山上,黑門山與該撒利亞腓立比相距十四哩。黑門山是一座很高的山,高達九千四百呎,距約但河谷海拔一萬一千呎,在一百哩以外巴勒斯坦的另一端死海那邊都可以看到它的雄姿。登山易容的事蹟是在黑門山壯麗雄偉的斜坡上發生的,不可能在山頂。

時間:
在晚上,路加告訴我們門徒們都在打盹(路九32)。第二天耶穌與祂的門徒回到平原,發現患癲癇病孩子的父親正在等他們(路九37)。當時大約是在太陽下山,或黃昏,或晚上發生這驚人的異象。

意義:
耶穌登山變像這段經文在聖經中具有深刻的神學和靈性內涵。在教會的一些聖像中,耶穌的衣服上常會出現金色的筆劃,用來表明上帝榮耀的光輝所帶給人的恩典。我們一定會問耶穌為甚麼要到那邊去?祂為甚麼要退隱到這寂靜的山坡?

路加給了我們一點線索,因為路加告訴我們耶穌正在祈禱(見路九29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我們要盡量地設身處地去想,那時候祂正往十字架的路上走去。耶穌登山,與主相親,準備走十字架的道路。

背景:
聖經開始說,「過了六天」。可是這六天是從哪裡算起的呢?通過上一章經文的記載,我們知道在該撒利亞的腓利比所發生的事,在那裡耶穌考問門徒自己的身份。六天前,彼得蒙神啟示認信基督,而後耶穌預言自己將要走上十字架捨命,同時耶穌也告訴跟隨他的人作門徒的代價是什麼。那麼在此之後的六天之內發生了什麼?聖經沒有記載,我們也無從得知。但我們不妨揣測一下門徒們當時的心境如何。我們知道當時主所教導的和門徒們的期盼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反差:

門徒們希望耶穌到耶路撒冷將為他們成就一個現實的社會性拯救,使這個飽經苦難的民族可以脫離羅馬的殖民統治,恢復大衛和所羅門統治時期的輝煌;門徒們所盼望的是在今世就能與主同坐寶座,分享基督的權柄和榮耀。但耶穌所教導的卻使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困惑、不解、甚至失望,因為在今世他們非但不能作王,而且居然也要背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六天前,彼得總是快言快語,他”善意”的想要阻止耶穌,卻遭到了耶穌的嚴厲批評,這些會使門徒們覺得非常沮喪,情緒可能也非常低落。或許在此之後的六天裡,耶穌和門徒們的關係可能也因此變得比較沉悶,甚至是緊張。

就是在這種處境中,或許我們可以想像:耶穌說,罷了,你們對我有什麼誤解、不滿甚至是些許怨恨嗎?來吧,讓我們登山吧,這或許可以成為耶穌登山變像的背景或緣由吧

啟發
路9:29 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

與此同時,到我們從這一背景談起的時候,這可以將我們引入三個登山變象的意義:

1. 耶穌登山變像為解開門徒的疑惑

在門徒們感到最惆悵、最低落、最困惑、最灰心、最沮喪、最失望的時候,耶穌帶領三個門徒登上高山。在猶太教的傳統中,山是上帝向神的僕人、向先知顯現的地方,摩西、以利亞都曾在山上領受上帝的啟示。所以山是人親近上帝的場所。耶穌自己也常常天不亮就登山祈禱,與天父親近,尋求新一天侍奉的目標和力量。

但耶穌這一次帶領門徒登山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耶穌的形象將要改變:他的面目放光,衣服潔白如雪,末世的、天國的永恆榮耀將要在有限的時空中彰顯。這一切為的是堅固門徒,在他們最軟弱、最迷惘的時候,耶穌要讓他們認識到神子的超越性。他不僅是一位卑微的服侍人的人子,他更是先在的道,榮耀基督(Gloria Christ)

當年的門徒們在世為了信仰的緣故,放棄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他們忠實的跟隨主,努力的服侍主,但他們最終期待的可能是建立自我的價值,建立今世的榮耀。當耶穌向他們講明上帝的救恩計畫時,他們可能感到無比的失望,甚至會對基督的身份產生懷疑。他們或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動機:他們的這位將要被殺的夫子如何能與他們所期待的榮耀的彌賽亞等同起來?

他們到底是為什麼在跟隨耶穌?他們跟隨這位耶穌是否值得?

就在他們跟隨主的意志開始茫然若失之時,就在他們面對十字架道路而躊躇不前的時候,耶穌在他們面前改變面貌,上帝在雲中親自顯明基督的身份。原來他們所跟隨的這位既是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受苦僕人,又是三位一體中榮耀的神子。

登山變像意在給門徒們帶來新的希望,新的力量和新的遠象。超越的神子顯現出來,為要讓門徒們明白人生超越的價值:原來世俗的成就不僅不足以成為判斷門徒生命價值的標準,更不應該成為門徒們生命的終極關切。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我們在跟隨主的道路上,是否也有過惆悵、沮喪、困惑、灰心、失望的時候呢?

在侍奉道路上,多重的事務,過多的壓力,來自現代世俗社會的真理觀的挑戰,這些都有可能使我們產生困惑和挫折感,甚至擁有和當時的門徒一樣的心態,我們可能也會對我們的信仰、對我們的人生選擇產生遲疑。門徒跟隨主是走窄路、苦路、犧牲自己的十架的路。事與原違,他們會質疑耶穌?

著名的神學家拉辛格(Ratzinger)說:”(其實)信仰者(基督徒)對疑惑並沒有免疫功能的……””信仰是可以通過疑惑或以疑惑的形式出現。在這種疑惑與信仰、誘惑與確定之間的不斷競爭中尋獲人生的目的,是人的命運歸宿的基本模式。””(然而)只有當信仰(似乎)被(完全)棄絕的時候,信仰的不可棄絕性才是自明的。”(參《基督教導論》)。

換句話說,暫時的疑惑對於一個基督徒而言,並不一定要把我們引入非信仰的結局,有時暫時的疑惑會讓我們學會挑戰我們自以為已經掌握的上帝的真理,最終把我們帶入上帝完備的真理和信仰的深處。

如果今天的我們也碰巧擁有和門徒們當年一樣的心境,那麼我們就不應該繼續落在這樣的一種消沉當中。讓我們同耶穌一同登山吧,暫時遠離人群的嘈雜,去認識那位元超越的神子吧,在變像山上,我們價值觀的偏差將得到調整,我們的疑慮將消失,我們也將重新獲得侍奉的遠象、勇氣和力量。

2. 登山變像為認識耶穌的真像
從彼得的所言所行,我們知道他對主仍然缺乏理解,他仍按照先知的模式來理解耶穌,想搭棚三座,將耶穌,摩西,以利亞並列起來。但摩西、以利亞是住在天上的,與天父住在一起的,彼得這樣做並沒有道理。彼得說:我們在這裡真好!

這裡真好!有摩西、以利亞、耶穌基督、更有上帝在一起!
在高山上,遠離人群,遠離工作,既寧靜,又舒適。
這麼好!不能錄影,不能夠影相,如何留住這美好的一刻?

但彼得搭棚似乎想要挽留摩西和以利亞,想要他們在山上住下來,他想把永恆的天國榮耀定格在、局限在有限的時空當中,然而這並不是上帝的旨意。彼得不知該做什麼–他搭棚的企圖卻被天父上帝的雲柱超越;彼得不知該說什麼–他的唐突之言卻被天父上帝的聲音所取代。耶穌受洗時的一幕得到了再現,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搭三座棚」,不要下山的人生,是錯誤的:
以為不必受苦、喪魂、背十字架,即可享天國榮耀,不必下山去吃苦(山下有鬼)。許多人都是如此,神稍為祝福一點,就不圖掙紮、上進,心生懶惰;不要苦難,只要享福。彼得只集中這時現在,和這裡(here and now)。

藉此,門徒們得以再次確認基督的身份。而且這裡的關鍵字是「聽」–就像在曠野的以色列百姓要聽示瑪(參申6∶4-5)一樣,門徒們也要聽耶穌的教導,不要繼續對基督的身份,對十字架道路產生懷疑,要聽他,要聽從耶穌,因他是超越的神子,因他將那位不可見的上帝表明出來。

上帝在雲中降臨,有話語傳出,上帝的同在得到顯明,天國的榮耀得到彰顯,這一切何等可畏。藉著耶穌基督,天國已經來臨於塵世當中,然而天國卻不可以直接等同於現在這世界當中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終極的天國仍在來臨中。基督的門徒,今天的我們,以及後世的信徒仍要繼續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通過復興萬事來實現天國真正的來臨。

聖經上說,「耶穌近前來,摸他們。」耶穌的同在除掉了門徒們的恐懼。他們俯伏,因驚奇從四面而來,他們即刻表現出懼怕,但隨即敬拜上帝。耶穌走過來,拍他們,說:「起來,不要怕!」耶穌以愛的接觸和鼓勵的話來安慰害怕的門徒。6~8:門徒見到這種超自然的景象極其害怕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種懼怕慢慢地便消失了,因為他們聽見耶穌親切的聲音:不要害怕(參十四27),看見「只耶穌自己在那裡」,即看見了他們平日所熟悉的耶穌。

耶穌觸摸一位痲瘋病人,並以「你潔淨吧」(太8:3)這句話來潔淨他。耶穌觸摸兩個瞎子的眼睛並治癒他們(太9:29)。耶穌的接觸不但安慰門徒,也給他們再保證,這是真實的耶穌,不只是異象 。在黑夜中的十字架,使弟兄站起來!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當你遇見任何挫折,困難,走投無路,不要單看環境,你要看耶穌。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下山工作
有登山,也要有下山。雖然彼得、雅各、約翰會留戀山上上帝榮耀的同在和天國的無限美好,雖然他們的恐懼也已經消失,但他們仍要下山。他們是帶著上帝的同在下山的,他們要再次進入被罪惡玷污的世界,要繼續完成上帝要復興萬有的旨意。

司徒華對推大石故事想法的改變
*過了一些時日,司徒華的想法有些改變,覺得懲罰倒也不錯:
天天都有工作做,不必擔心失業和去找別的工作; 工作天天如是,沒有要解決的新問題,要去費腦筋; 這工作是終身的吧?大抵此生衣食無憂了。 最近幾年,他的想法又有了一些改變。既然天天都要推石上山,那方法是否可以不斷改進呢?例如:
那條路是否可以開得寬闊平坦一點,這樣,辛勞便大大減少了。 是不是可以改變推石的方法呢?不用雙手去推,製一輛四輪小車子,載著大石上山去。 在山路的旁,種些花草,以供自己上山落山時欣賞。 試一試一些辦法,例如在山頂種棵大樹,樹長大了,再用幾條大鐵鏈,把石和樹鎖起來,看看晚上是否可以不讓大石再滾下山。 這是何等積極的人生態度呢?

事實上,我們總要起來,下山,好像主耶穌面對每天的十字架,每天不想見的人,不想遇到的事,每天難當的使命與工作。

上山與下山,如此的人生!人生會上山,也會下山,願我們滿有力量的下山,面對人生一切挑戰。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