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行事(王家輝牧師)2020.6.14
講題:奉命行事
經文:馬太福音28章16至20節
講員:王家輝牧師
16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17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奉命行事」是忠心的表現,對於講求紀律、服從上級命令的軍隊就更加重要。因為個別士兵只看見眼前的情況,所以未必能夠掌握整個戰局與戰略。倘若只按自己的歡喜或判斷行事,最終非但送上自己性命,更可能會連累其他同袍。然而,在極端的情況下,怎樣執行上級命令卻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在1989年2月,當時分隔德國為東德和西德的柏林圍牆依然存在。有兩位東德青年Chris Gueffroy和Christian Gaudian那時誤以為「射殺任何翻越柏林圍牆的人」的命令已經被撤銷,故此決定翻越柏林牆,希望進入西德。怎料被四位守衛圍牆的東德士兵發現,而開槍阻止。結果Chris Gueffroy被當場擊斃,成為東西德統一合併前最後一位嘗圖翻越圍牆而被槍殺的東德遇難者,而Christian Gaudian則被捕入獄。
在1991年9月(當時東西德已合併大概已有一年)柏林地區法院起訴這四名守衛圍牆的前東德士兵。士兵們的辯護律師Rolf Bossi認為根據東德法律,東德民眾沒有自由離開國家的權利,槍擊非法離境是合法的執勤。而四名士兵亦堅稱自己是執行上級的命令,沒有違法。
主審法官Theodor Seidel在裁定殺射Chris Gueffroy的士兵Ingo Heinrich為有罪時表示,雖然作為士兵,他們是執行東德法律與連串上級命令的最低層,不過「不是一切合法的事情就是對的」(not everything that is legal is right)。此外,他還補充「在20世紀末,在代表權力結構殺人時,沒有人有權忽視自己的良心」(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 ,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ignore his conscience when it comes to killing people on behalf of the power structure)。
後來Ingo Heinrich和另一被定罪的同袍決定上訴,而另一法官雖然同樣定Ingo Heinrich有罪,不過卻以不同的法律觀點。法官認為Ingo Heinrich按法律執勤是正確的,但卻表示槍殺手無寸鐵的逃離國家者是不成比例的武力,故Ingo Heinrich仍然被定罪,但後來監禁的判刑則改以緩刑執行。
由此可見「奉命行事」看來直接,卻原來並不簡單!
基督徒顯然需要聽命於基督,也要竭力遵行基督所吩咐,然而在不同處境之中怎樣執行卻又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以幾乎是所有基督徒也會熟悉的馬太福音28章16至20節來再思想基督徒該奉基督之命行什麼事?
山上的約定
在耶穌復活後顯現的尾聲,耶穌要頒布被稱為「大使命」的命令給11位使徒。只剩下11位,當然就是沒有出賣主的猶大在其中了。
第16節記載,門徒到加利利,上了耶穌跟他們所約定的山上。按照馬太福音4:12所載,耶穌是在加利利開始他的傳道工作。現在已是他留在世上最後的日子,而門徒將要延續耶穌的工作,故此加利利是耶穌工作的起點與終點,亦是門徒受命與工作的起點。
究竟耶穌和門徒約定在那座山呢?從這裡的記載,沒有清楚指明,不過這座山似乎是有標誌性的。在馬太福音第五章有稱為「登山寶訓」的耶穌教導,同樣沒有提及山的名稱。在馬太福音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上了高山,之後在山上變了形像,跟前面一樣也是沒有提及山的名稱。雖然不知道山的名稱,可是山卻隱含了最重要的教導與最重要的關係在其中,而當耶穌要跟門徒分別之前,就把最重要的命令在這山上頒佈。
上山學藝予人的感覺是非比尋常。那是進入另外一個境界之前,要經過必須的鍛鍊、提升能力、準備心志,在學成之日,就是下山之時。將苦學多年的學以致用,一展所長。到崇基學院神學院讀神學的同學也有這樣的感覺,幾年的神學訓練像是上山學藝:聖經研究、神學思考、研讀教會歷史,並有實踐嘗試,完成之後,下山成為上主所使用的僕人。
門徒在山上領受使命,看著基督升天,之後就是下山開展新的時代,將基督福音傳開。
任何人也可以是使徒
耶穌所呼召的門徒,並不如我們所想像,是社會中的精英份子、能力超卓、膽大包天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十分平凡的人,對耶穌有不同期望,甚至可能是在計算可以從耶穌身上得著什麼好處的人。
這幾年我更有興趣想知道,在耶穌的門徒中,他們的政治光譜是怎樣的?在12門徒中,有管錢並且會「穿櫃桶」(即私下盜用公款)的猶大。有稅吏馬太,又名利未,明顯地跟羅馬政府有密切關係。更有奮銳黨西門,不惜以武力對抗羅馬政府,希望以色列國復興。這群極之不同的人同樣成為耶穌核心的門徒。他們一起相處,張力之大是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想像到的。
耶穌準備離開他們了,他們在山上遇見耶穌,又敬拜他的,也有懷疑他的(第17節是這樣記載的)。如果綜合其他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我們就可以估到,有些門徒對耶穌是否真的復活一直採半信半疑的態度。到了如今在山上集合的時候,按使徒行傳1章6節所載,門徒以為耶穌準備啟動復興以色列國的運動,顯示他們仍未真正認識耶穌的身份和使命。
原來耶穌所呼召和差遣的也是極為普通的人,或者更直接地說,耶穌呼召和差遣任何人。不論你怎樣看自己,配或不配,有能力還是沒有能力,充滿信心或是信心不足,你也可以被耶穌呼召和差遣,你也在任何人之列!
既然任何人也可以被呼召和差遣,關鍵就不在人,而是在於基督。因為他得著絕對的主權(第18節),那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在主禱文中有這樣的一句:「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10節),這樣的禱告顯示了天上、地下因著罪的緣故而有隔閡,不然就不用這樣告祈求了。
現在罪的隔閡因基督的犧牲與復活,得以被修補。天上地下再不是分隔,這是回復上帝原初的創造,是一個新的創造經歷,亦解釋了為何今個主日經課會選用創世記1章1至2節的原因。
大使命的三重吩咐
使徒因著基督的權柄接受了差遣。這個差遣是委任、是命令,而這個差遣是包含三部份的。1.要去使萬民成為主的門徒;2.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3.教導人遵守主所吩咐的一切。
要去使萬民成為主的門徒
「你們要去」就是使徒們要主動把福音傳開,而不是等待別人到來找他們。這個做法是有違慣常的情況。從古至今,大部份時間也是學生去訪尋名師,而鮮有老師去找學生。我相信這個情形在大學的研究院是十分普遍的。有學生如果想讀博士,他首先要做的不是寫研究計劃,而是要先確定是否有指導老師願意收他為學生。如果要老師去找學生,大概有兩種可能:其一是那位老師恐怕自己畢生所學無人繼承,所以要主動找尋學生。其二是那位老師不能吸引到學生注意,故此要周圍尋找學生。
香港小學和中學界早一段日子曾出現縮班、殺校危機,原因是適齡學童人數減少,以致學額過剩。為了保著學校的生存,學校要用盡各種方法吸引家長帶子女報讀。其實這個情況亦影響大學,不少學系也會面對報名人數不足,令學系得到撥款和其他的資源減少。為著保持競爭力和在大學生存,不少學系也要想辦法做宣傳,希望增加收生。
使徒不能等待人來認識有關耶穌基督的道理,他們必須出去,甚至乎到自己未曾到過的地方,這才符合「萬民」的要求。不過關鍵乃是在「門徒」這個字。
今天絕大部份的教會和基督徒也十分認真看待傳福音的工作,同時也會在教會的使命宣言提出建立門徒是核心的使命。可是實際上,教會有時會把重點放在數字上,而加入教會的人也忘記自己是要成為門徒。當重點放錯了,會有什麼結果出現呢?當我們看重人數,加入教會的人,可能只成為教會的「會員」(member)。會員所著緊的可能就是福利,像是加入什麼購物會、健身中心等,因為有不同的優惠與好處,你才會參加。你要付出的就是你的金錢作消費。難怪有時候我們會以消費者的心態來評價教會,以服務滿意度來量度教會各樣事情,例如:講道是否有水準、設備是否足夠、一起崇拜的人是否友善等等。
「門徒」不是會員、不是消費者,成為門徒需要付出代價。對於使徒而言,他們十分清楚那是怎樣的一回事。面對強大羅馬帝國的權勢,跟隨基督就幾乎是等於把性命也押上。實踐天國的道理是世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的,不然耶穌也不會被釘死了。
今日當我們要成為門徒,也希望使人成為門徒時,我們就要有心理準備,不會成為受歡迎的人物。你不一定得到物質的好處,更可能因為堅持真實的信仰而面對不同的挑戰。這就是作門徒的實況。
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
除了使人成為門徒這個吩咐外,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明顯是早期教會在施洗時在禮儀行動中必有的部份。
受洗是一個公開認信的程序,也是委身與重生的象徵。水是生命來源的象徵,人從水中出來乃像生命新的開始。一個若認信跟隨基督,他進入水中再出來,那就是生活的新開始。這是重要的記號。
不知何鮮,有人會有這樣的錯覺,認為由誰為你施洗是十分關鍵。等級越高,施洗的效果越好。即是年輕的牧師不及資深的牧師,資深牧師不及主任牧師、主任牧師不及主教,而主教亦不及大主教。當然按教制不同,聖職是有等級,但若按基督的吩咐,重點乃在不是奉人的名去施洗,乃是父、子、聖靈的名。因為不是人使你得救,而是神才能拯救你。
教導人遵守主所吩咐的一切
大使命的第三重吩咐是要教導人遵守主所吩咐的一切。這大概就是馬太福音作者寫成這部福音的其中一個關鍵。他所記下一切有關耶穌的教導就是讓使徒把曾經聽過的也教導其他人。不是按他們的感趣、喜好,而是按他們親身所領受過的。
這看來是簡單,但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聽眾或跟隨者,你大概會講一些大部份人喜歡聽的說話。可是在耶穌的教導中,對不少人而言是難以接受的。單單講「要背起十字架」來跟從耶穌(馬太福音16章24節)已經是相當令人難以接受。
無怪乎,今日有不少傳道人也被批評,他們在傳講的是幸福音,而不是真正的福音。幸福音的重點是關乎個人的福祉,可以對周圍莫不關心。我們當不斷反問自己,究竟是教導人遵守主的吩咐,抑或是按著人的喜好來調整了主的吩咐。這是我們需要認真的反思。
基督的終極應許
當我們把焦點都放在大使命的吩咐時,我們容易忽略基督的終極應許。耶穌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這個應許我們懂得背誦,但卻沒有仔細理解這是怎樣的一回事。馬太福音作者刻意提到耶穌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這個其實是呼應馬太福音1章23節,耶穌被稱為「以馬內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耶穌的降生是顯明「上帝與我們同在」,他縱然是復活後升天,不在世間,但因著他的門徒能遵守他的吩咐,世上每個人也會經驗到上帝仍然與我們同在。
今日我們是否讓人經驗到上帝仍然與我們同在呢?或許我們也在疑問,上帝真的與我們同在嗎?若上帝在,為何有許麼多的苦難、打擊臨到我們?
弟兄姊妹,這是上帝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問題呢?當我們沒有盡力去遵守主的吩咐,也未能讓萬民作主的門徒時,恐怕我們真的難以經驗上帝仍然與我們同在。不過主的應許是十分真實的,我們若真的奉基督的命而行,我們必然經驗到他的同在。
我認識不少的弟兄姊妹,他們信主的經歷多數在生命最低沉的時刻。在無助與孤單之中,有基督徒的朋友真誠相伴,雖然事情未必有轉變,但至少感覺有人關心、有人在支持,這是同行同在的力量,使人有力氣可以撐下去。
可以預計,未來的日子也許有很多難關,我們作為主的門徒,奉基督的命令去使人作他的門徒。讓人親身經驗上帝仍然與我們同在。
你是否已領了這個命令,你會奉命行事嗎?求主賜恩加力。阿們。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