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一生之久的愛(林豪恩先生)2014.8.3

語音(廣東話): (由於技術上的問題,本集內容只提供「網上收聽」服務!)
主題:一生之久的愛
經文:哥林多前書13:4-8a
證道:林豪恩先生


一. 引言
作為助理校牧這身分的最後一次講道,我想送一段歷久彌新的經文給大家。我相信大家非常熟識這段經文,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段經文在婚禮的「曝光率」非常高,差點令人以為這是婚禮專用經文。我最近再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有一點個人的體會。經文中提及的愛,不單單在婚禮適用,原來對我們整個人生也適用。這愛,彷彿應對著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二. 經文
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13: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3:8 愛是永不止息。


三. 信息

1.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第一句送給父母以及分擔父母責任的朋友。忍耐這個字的意思是有耐心地等待,而且不氣餒,甚至在被頂撞和對抗的時候,也不反擊,不報復。恩慈即是仁慈、憐憫和慈愛。恆久忍耐,不放棄,不攻擊,還要疼惜慈憐,這樣的愛最適合送給要養育子女的父母。

作為父母的,仍記得這樣的經驗嗎?有一位新任媽媽在網絡上求助說:「我想問一下各位媽咪,妳們有沒有小孩,一整晚都哭喊的問題?我的孩子出生了大概10天,他晚上只會哭又不肯睡覺,而且哭聲震天,使我感到很困擾。我已餵了他喝奶,又幫他換了尿片,都不曉得他到底想怎樣?很多時候,他喝奶又喝得不多,沒多久他又要再喝,又掃他的背門,但有時候仍會吐奶!簡直是整個晚上都全桯在看著他。我覺得很辛苦,要再等多少個月孩子才能不在晚上哭喊呢?」

終於等到嬰兒變成一位滿有主見的「小成人」,這個時候,父母所要付出的忍耐和恩慈,可否減少呢?有一位家長分享說:「我家的老大是一個小五學生,是不是這個年齡就開始反叛呢?舉例:請他去洗澡,叫了五、六次,還不動眼盯電視。關電視,他不高興,說不想洗澡就不洗澡之類的話。昨天更糟,和他去逛街。告訴他要回家時,他的語氣及臉色極差。問他想怎樣?他不回答。老公開車來接時,告訴老公,老公責備他,問他是不是不想回家。他竟然說是。老公生氣就叫他下車,他真的下車了。我跟老公實在不知如何。於是車開走繞一圈又回來。我因擔心故拉回他。回家後又好像甚麼事也沒有發生似的。」

孩子到甚麼時候才不需要父母操心呢?俗語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據英國《每日郵報》引述調查報道,在孩子年滿30歲之前,英國父母平均經歷了超過8年時間的不眠之夜。哪一個年齡階段最令父母擔心呢?原來是18-30歲階段是孩子,在這期間父母會因為牽腸掛肚而歷經多達1872個難眠夜晚(例如:兒女去夜街,父母在家等)。可見子女就算長大成人,這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仍然是父母需要的。

2. 愛是不嫉妒
這一句送給識行識走的寶寶,以及剛有弟弟或妹妹的幼兒。

有沒有見過這些幼兒看到媽媽在照顧別人時,就會表現奇怪,可能會吸吮大拇指,玩弄頭髮而大哭大喊。因為他們覺得媽媽被佔有,覺得自己被冷落了。因此,他們的奇怪行為是希望奪回媽媽的注意力。有些小朋友在弟弟或妹妹出生後,在他的小小世界裡甚至連結到絕望的想法:「爸爸媽媽都只關心BB,我要被拋棄,不再被愛了!」

有一位聰明的媽媽,懷著小娃娃時,就教大兒子常在媽媽的肚子上告訴娃娃說:「我是哥哥,你在裏面,可要乖乖的呀!」臉上充滿了當哥哥的喜悅。可惜,當媽媽肚中的娃娃出生後,娃娃的一顰一笑都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每個人都搶著抱、搶著逗小娃娃,而哥哥卻被遺忘了。哥哥好像也變得不再可愛了,常會央求媽媽抱他,要不就大哭大鬧;哥哥也會吵著要喝牛奶(要用奶瓶裝的才算數);哥哥開始像個娃娃似的,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尿褲子;哥哥不再懂事聽話了,有時還似個小惡棍般地把小娃娃弄哭,甚至要媽媽把娃娃抱去丟掉。

嫉妒,似乎是感到失去愛的反應。聖經說,愛是不嫉妒,會不會愛就是治療嫉妒的良方呢?小朋友需要爸爸媽媽重覆地作出愛的保證:「弟弟出生了,但是我們還是很愛你!」雖然嫉妒是正常的情緒,但是大人還是要善用方法,以愛把這此負面情緒轉化為幫助他們成長的動力。

3.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自誇,俗語即是「認叻」,張狂這個字的字根是「吹」,有吹噓的意思,我們俗語說「吹水」剛巧也有「吹」的意思。「愛是不自誇,不張狂」這句,我們可以考慮送給開始上學的兒童。

小朋友喜歡「自誇」,因此往往成為笑話的主題。例如:

有三個小男孩在自誇自己的爸爸。其中一位說:「我爸跑得飛快,可以在弓箭射出時起跑,然後箭還沒到時,人就先到了終點。」 另一位男孩說:「那沒什麼,我爸可以在開槍時起跑,子彈還沒到終點他就先到終點了。」 最後一個說:「那沒什麼,我爸在公家機關上班,他五點下班,但還不到四點就到家了。」

另外三個小朋友比較誰的爸爸比較偉大。 第一位說:洞庭湖的洞是我爸爸挖的。第二位 說:喜馬拉雅山是我爸爸建造的。第三位說:死海是我爸爸殺死的。

小朋友「自誇」有時會向另一個竟想不到的方向:
第一個小朋友:我昨天嘔了一次。
第二個小朋友:我才慘啦,那天我嘔了十次。
第三個小朋友:你們都唔不夠我慘,我一天嘔了一百次啊!

曾聽過有父母驚訝孩子上學後竟然學懂說謊,說自己做了班長,查實並無此事。孩子這些吹噓和言過其實的行為,有時令父母既憤怒又擔心。為甚麼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喜歡自誇?有時,小孩子「自誇」是要尋求認同和自我肯定;有時是為了博取成人的讚賞及注意;有時只是把願望和想像當做真實發生的事說出來而已。

聖經說,「愛是不自跨,不張狂」。愛,會否也是消除自誇和吹噓的元素呢?美國孩子研究協會講師格路恩堡.馬茲諾夫人反對用揭穿孩子的謊話,做為去除孩子說謊方法。她說:「無論孩子說謊的理由是什麼,父母親們必須認為這只是她們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現象而已;務必使孩子明白自己為父母所信任不疑。」她認為說謊並不是意味著孩子開始變壞,而是在親子關係中或許有那麼一點溝通上的不良所導致的一個行為產生而已;耐心的傾聽與良好的溝通,正是最好的教養原則。

但願孩子經驗得越多成人透過接納和信任表達的愛,就越能夠減少自誇和張狂的表現。

4.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
這一句送給青少年朋友。「害羞的事」的意思是不得體和不適當的行為,「求自己的益處」的意思是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青少年朋友的特徵是改變,這包括發育時期身體的改變,情緒的改變,興趣和活動範圍的改變,對各種關係的重要性的改變,這些改變互相牽連,互相影響。這些改變足以產生巨大的動力,推動他們自我發展,邁向成熟,也可以驅使他們年少輕狂,誤入歧途。有些青少年以拒絕父母的勸告,來肯定自己的獨立自主,雖然父母苦口婆心,他們亦知道父母是對的,但總是給朋輩的外力所吸引,反叛是證明自己長大 的呼喊。

有一位母親,育有一女一子,女兒本來是她心目中的天使,怎料踏入少年期之後,就變成家中的小魔鬼。她的女兒自少天資聰敏,移民澳洲後成績一直都是A級學生,她還彈得一手好琴,年紀輕輕就取得演奏級的水平。她自幼返教會,個人盡責守規矩。但踏入十四歲,經過一次失戀和交了一些貪玩的朋友後,她就來一個大變身,開始夜歸、逃學、飲酒、不再學琴、打扮入時,拒絕與父母交談,動怒時還會說一兩句粗話,她的轉變叫母親十分擔心。(區祥江:「暴風少年的沖擊」)

青少年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 如何能夠「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呢?成人如何能夠幫助處身於轉變中,以及尋求突破自我的青少年朋友減少不適當的行為,以及懂得考慮身邊的人的意見呢?聖經說,愛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會否提示我們,青少年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仍然十分需要愛呢?

我曾經認識一位朋友,年少時誤入歧途,染上毒癮。儘管他也想孝順父母,但毒癮已控制到他連父母都不認,傷透父母的心。直到有一次,他被黑社會追斬後,奄奄一息、傷痕纍纍地躺在醫院病床上,醒來後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跪在床前為他禱告。他說:「當時,我終被感動了,原來媽媽沒有放棄我,主耶穌也沒有放棄我。」他接受媽媽的安排,到香港晨曦會去戒毒。

各位青少年朋友,如果我們知道並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特別,也有人愛自己;如果我們在軟弱和迷惑的時候,仍然知道有人對自己不離不棄,可能,我們就沒有那麼大的引誘去做害羞的事,也未必會被追求自己的益處囚禁而能夠看見身邊的人的需要。

5. 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這句是送給青年人的。有人說:「三十歲之前而不是左派,這個人一定沒有靈魂。」青年人滿懷理想,並且以理想去審視世界;青年人也充滿動力,並且以動力去改變世界。青年人的理想和動力,可以為更新世界,推動世界前進。

有時,我們會發現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可以令人埋怨,為甚麼我爸爸不是李嘉誠;可以令人憤怒,為甚麼這些人「阻住地球轉」;可以令人產生破壞和報復的想法。

有一位青年曾經有這樣的經驗:「步入大學,意味著可以自由一些了。我可以隨意挑選我喜歡的書閱讀,可以選修我喜歡的課程,可以騎著自行車四處去聽講座。我遇到了幾位令人尊敬的師長,他們為人正直,教會我應該獨立思考而不再盲從,教導我應該有批判的精神,教育我學習辨別真理和謊言。我像一頭飢餓覓食的小獸,搜尋著過去不曾見過的文字,傾聽著不同的聲音。可接觸越多,痛苦反而越大。我常常站在先哲巨人們的肩膀上,指責前人的錯誤竟然如此愚昧;我常常看著反思文革和八九學潮的資料,追問「歷史怎麼會是這個樣子」?我尤其搞不懂的是,為什麼我這樣一個懵懂的學生對此都有所察覺,而我們的主流聲音卻隻字不提?我不再相信歌舞昇平──那些不過是粉飾太平。我變成一個「憤青」,憤怒且嫉世。曾經的滿懷希望轉變為滿腔憤怒,如同槍炮,向周圍的一切開火。沒有光的日子,無疑是黑暗而且痛苦的,我常常歎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已經沒有勇氣再繼續「尋找光明」了。我開始聽一些頹廢的地下音樂;我開始對自殘和自虐的行為津津樂道;我會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我對著天橋上來來往往的車流喊:愚蠢的人們,你們的行為同自殘並無區別。我有時也想,幹嘛這樣作賤自己?孫鵬飛:「走出「憤青」」)

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令人憤怒,也有很多對我們不好的人以及他們的惡行可以去數算。聖經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只是看見別人對自己的不好,總是認為身邊的人都虧欠自己,因此而合理化自己經常埋怨、隨便發憤、隨時反擊,那麼,這有可能是欠缺愛的表現。聖經說,愛是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甘地稱他主張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Satyagraha。所謂Satyagraha,是握住真理、愛與虔敬的意思。甘地說,實踐Satyagraha的人,要放下憤怒和報復,相信人最根本的善,以自己最平靜的受苦,喚醒和邀請掌權者和所有人的心的轉變,一起合作走向真理這條道路。

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這句送給在社會打滾多年的成年人。人生已經走了一大半,如果要建功立業,應該已經略有所成;如果屢遇挫折,一事無成,難免感到焦慮和急躁。眼看自己時日無多,而且長江後浪推前浪,可能成為挺而走險的推動力。

眼見有人「轉一轉手就賺到盆滿缽滿」;又見有人「行行企企食飯幾味」(暗指那些做事得過且過,但求有工作做、有薪水、有錢吃飯的人 );聽說有人「飲杯芧台就官運亨通」,不禁令人慨嘆:「認識多一個人好過認識多一個字」;甚麼有種「忠忠直直終須乞食,奸奸姣姣朝煎晚炒」的苦澀。《河南商報》刊登一篇檢察官撰寫的文章,指出內地接近八成被查處的省部級高官在腐敗期間獲得晉升。愈腐敗愈升官的原因是這些貪官編織了兩張網,一張是官場關係網,一張是上司保護網。無官不貪的後果是劣幣驅逐良幣,狗官備受重用,清官慘遭排斥。(彈指春秋:「品德不壞 致富不快」)

聖經說,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對於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朋友是一項重要的提醒。一事無成、事日無多,的確令人焦急。然而,古人有云:「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原來,在扭曲的世代,仍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也是愛的表現。孟子在與別人辯論什麼叫做「大丈夫」時提出做人的準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這一句我們尊敬的前輩們。

有人認為,當人踏入人生最後歷程,是一個把以往成敗總結的時候。故此,如果以往的發展是完美的,有成就的,在這個階段便會享受其成果,心理上便有圓滿的感覺,不然,就會在心理上積存失望感。這種圓滿包括接受一生的功業,而無後悔自己之作為。

然而,回望過去,誰人能夠完全沒有遺憾呢?愛是凡事包容:包括接受自己以及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其貢獻;包括在經濟及環境威脅下所作之努力。遠眺將來,我們能夠操控的越來越少了,學習放下吧!如何能夠放得下呢?愛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那麼,如何面對現在呢?竟然又回到開始--都是忍耐。從前,我們忍耐,等待孩子成長,現在,我們要忍耐的是自己。眼睛沒有從前般銳利了,行動沒有從前般快捷了,身體沒有從前般強壯了,甚至精神也沒有從前般旺盛了。這些改變,都需要我們以忍耐待之。

保羅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前4:16)這一天新似一天的體會,其中一個可能是從整合和發現自己人生的意義而來的。有一位女士有這樣的體悟:

「坐在梳妝台前梳著頭,我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兩鬢的白髮似乎越來越茂密了,我不禁嘆了一口氣。當初的我,深怕拔了會長更多,所以都不敢拔掉它。但是,隨著年幾越來越大,就算不去拔,白髮仍不斷的冒出來。對我而言,那不是智慧的結晶,而是煩惱的總數。這晚睡前,我忍不住向丈夫抱怨。丈夫看著我的頭髮,接著認真地說:「這一根白髮,是你天天料理三餐,為了家務操勞的結果;這一根,是你在孩子生病時,細心照顧的結果;這一根,是我們在難過和沮喪的時候,你陪伴我們的結果。。。。。。謝謝你,有你真好。」聽到這些話,我感動得笑了。原來,白髮也是愛的記號,就像是家人為我戴上的美麗冠冕。(蒲公英月刊:「白髮」)

8. 愛是永不止息
最後一句,也作為總結:「愛是永不止息」,送給每一位朋友。正如約伯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伯1:21)在人生之中,在天地之間,有甚麼是真實而恆久的呢?當世上一切都帶不走的時候,有甚麼是可以永遠相隨的呢?當沒有人能夠和自己一齊穿越生命的盡頭的時候,還有甚麼能夠陪伴呢?保羅有這樣的體會: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羅8:38-8:39)

愛是永不止息。願這真實而恆久的愛伴隨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程,帶領我們進入永恆。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