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孩子不見了(林豪恩先生)2013.1.6

語音(廣東話):
題目:孩子不見了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路加福音2:41-52

一.引言

按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主動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玩失蹤」。「玩失磫」,對孩子來說可以是沒有甚麼大不了的事情,但「孩子不見了」,對於父母來說,卻是驚心動魄的事情,特別是當社會充滿著拐子黨疑雲的日子。

2012年12月17日早上10時許,兩歲女童隨母親到伊利沙伯醫院看病期間,女童遭一名戴口罩男子強行抱走乘的士逃去,事隔半小時,女童被發現遭遺棄附近佐敦商廈梯間,未有受傷。警方調查發現事件疑屬大婆、二奶爭寵的家庭糾紛,同日拘捕56歲姓蕭婦人(大婆)及通緝在逃男子。【明報專訊18/12/2012】

2012年11月28日下午四時許,姓葉婦人帶同姓李兒子,到石硤尾街市對面巴域街買餸,期間兒子站近,轉眼間失去蹤影,慌張尋子。當婦人四處張望之際,發現一名婦人拖着其子,於是急忙高呼愛兒名字,婦人即放手。葉婦追前截停婦人查問,對方稱:「仲以為係我嗰仔添,拖錯咗、拖錯咗!」隨即離去。葉婦疑遇上拐子婆決定報警。警員翻看附近店舖閉路電視,發現其子主動拉陌生女子,相信是誤會。【太陽報28/11/2012】

今天的福音經課也提到一件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孩子不見了」事件。不見了的孩子名叫耶穌。他為甚麼失蹤呢?他的父母約瑟和馬利亞對於孩子不見了有甚麼反應呢?耶穌的失蹤以及他的父母的反應可以給我們甚麼啟迪呢?

二.釋經與應用
路加福音
41 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42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43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44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45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46 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47 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48 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 49 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麼〕 50 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 51 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 52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 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路加福音的作者透過上述經文把「耶穌不見了」的案情交待得清清楚楚。耶穌是如何失蹤的呢?他過完節後,留了在耶路撒冷而沒有跟隨鄉親父老一齊返回家鄉。馬利亞和約瑟在甚麼地方找到失蹤了的耶穌呢?他們在聖殿找到耶穌。耶穌為甚麼失踨呢?他在聖殿與聖殿教師討論得非常投入而樂而忘返。失蹤孩子耶穌被找到之後有甚麼反應呢?他跟隨父母回家。

這件「孩子不見了」的事件到此完滿解決,作者的總結:「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 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似乎給人大團圓結局的感覺。不過,當你細心留意孩子耶穌與父母的對話,以及母親馬利亞的反應,不知道有沒有給你一種特別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容易形容,如果說「得到佢個人,但得不到佢個心」又似乎誇張了一點。然而,這位不見了三天被尋回的兒子,難免令父母覺得有點不同,甚至感到有點陌生,有點驚奇,與失蹤前的兒子不再一樣了。

經文如此描述:「過了三天,他們發現他在聖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人都對他的聰明和應對感到驚奇。他父母看見就很驚奇。」其他人對耶穌感到驚奇不足為奇,因為他們不認識耶穌;然而,連耶穌的父母都感到驚奇,那就真的奇怪了。此時此刻的耶穌,似乎與父母一直認識的耶穌有所不同,這些不同,父母也未必能夠立即理解得到,因此只能感到驚奇。

另一點令父母感到不再一樣的地方,是耶穌的回應。馬利亞找到耶穌後,對他說:「我兒啊,為甚麼對我們這樣做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很焦急,到處找你!」符合期望的回應可能是:「噢,對不起,令你們擔心。我與聖殿老師討論得太投入,忘記了跟你們回家。」然而,耶穌的回答竟然是:「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耶穌的回答並沒有體諒父母心急如焚的心情,反而有點拙劣,然而,卻又令人感到煞有介事,不能隨便否定他。因此,作者指出:「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

孩子找回來了,但似乎已經不是原來的孩子。面對著這位不再一樣的孩子,令父母感到驚奇和陌生的孩子,父母會否仍然有「孩子不見了」的感覺呢?

有一位小男孩升上小學一年級。媽媽帶他到課室,他不怕陌生,;禮貌地向老師行禮,然後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他好像還馬上跟旁邊的同學傾談,不費力便投入小學生的生活。他甚至好像忘了跟媽媽說「再見」,這讓媽媽有點失落。升讀小學不久,兒子好像變了樣子,他開始每事問。媽媽與他傾談,他舉一反三;媽媽教他做功課,他總是說不。他不是拒絕做功課,而是不聽媽媽的指示。他有一句口頭禪,愛說:「老師話唔係咁!」。有時,他會不滿意自己的字體,因為「老師話唔係咁」,然後他會用橡皮膠把寫好的字都擦掉。媽媽有點不耐煩,怎麼聽話的兒子這麼愛駁嘴?那麼反叛?媽媽開始擔心。(Smart Parents, 139)

這位媽媽可能也有「孩子不見了」的感覺。她不見了的,是從前那位凡事聽她指示,凡事以她為權威的孩子;她不見了的,是那位從前凡事依賴她,不會駁嘴的孩子。有些父母面對著孩子在心理上和知識上與自己的「分離」,感到擔心,就好像故事中的那位媽媽一樣。有些父母視孩子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見為挑戰自己,因而感到憤怒;有些父母視孩子把父母的權威轉移給老師視為挫敗,因而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企圖奪回在孩子心中的權威。耶穌的父母如何回應這位對他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這些聽似有些大道理,但又令人感到被挑戰的說話呢?聖經如此寫道:「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縱使父母不明白,但他們沒有因為自己的不明白而貶低孩子的想法,也沒有因為自己的不明白而否定孩子的想法。耶穌的媽媽的心胸似乎廣闊得丞相肚內可撐船,聖經說:「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馬利亞以廣闊的胸懷包容著他的兒子的改變,這些改變,有些父母或者會視之為反叛,有些父母或者會視之為成長。

孩子不見了,又豈只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呢?往後,馬利亞繼續有「孩子不見了」的經歷,這些經歷一次比一次激烈和深刻。

馬太福音
46 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 47 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 48 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49 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50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少年時代的耶穌,在聖殿裏和聖殿教師談得興起,快樂不知時日過,成為了失蹤少年。成年後的耶穌,四出傳道,與家人聚少離多。這次,馬利亞帶同耶穌的兄弟到他工作的地方去找他,可能希望一家人有機會團聚。然而,耶穌的回應,可能比上次更加令馬利亞感覺到「孩子不見了」。上次,耶穌那句「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令馬利亞疑惑,令馬利亞思前想後,令馬利亞感到兒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再不是凡事以父母為標準的兒童。今次,耶穌的回應,有著重新定義家庭的意味,直接衝擊著馬利亞與耶穌的母子關係,因為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兄弟!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如果你是馬利亞,你會有甚麼感受呢?「是誰懷胎十個月生你出來的呢?你是吃誰的奶長大的呢?是誰棉乾絮濕、含辛茹苦地把你養育成人呢?現在,你竟然問:誰是我的母親?你竟然說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你的母親?」

耶穌重新定義家庭,重新定義誰是家人,不等於否認馬利亞是他的肉身母親,不等於其他女人可以取代馬利亞作為他的媽媽的關係,不過,這種家庭的重親定義,難免令耶穌的媽媽有失去和失落的感受。媽媽還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女人嗎?還是其實媽媽已經失去了孩子,孩子其實已經落入了其他人手上呢?孩子長大成人,是父母的期望;孩子成家立室,也是父母的安慰。不過,讓孩子成家立室時重新定義家庭和親密關係,卻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是痛苦的糾纏。

有一個男人名叫小李,他的母親承襲了一套家規,其中形響小李最大的有兩條:1. 家務不是男性的工作,必須由女性負擔,因母親相信「下廚的男人沒出息」;2. 「自己人」與「外人」必須界限分明。自己人的意思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彼此應團結愛護。媳婦嗎?屬外姓,因此是外人,不屬家庭一分子。母親叮囑小李不要,也不應對妻子好,因為「媳婦熬成婆,需要二十年」,入門不足二十年的媳婦,仍然「養吾熟」,一有機會,仍會溜。

當孩子出生後,小李的困擾出現了。小李很想照顧妻子和嬰兒,很想協助做家務,這是他對母子倆的愛的自然流露。然而,他又要面對自己母親的壓力。每次母親在家,都會制止他做家務,並因家務問題與他發生衝突,隨後更遷怒於媳婦。母親有時還會介入照顧和管教小李的兒子。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小李兩夫妻為減少與母親磨擦的機會,決定採取陽奉陰違的方式,在母親面前妻子扮演「小女人」的角色,小李亦絕不做任何家務;兩口子更日間盡量外出,晚上夜歸。他們認為,與母親的見面機會減少,衝突也會相應減少。但這樣做,他們心裡又感到內疚,對不起自己的孩子。況且,這樣安排,在母親居住時間短的情況下,還可以勉強應付。但是,母親與他們居住的時間卻愈來愈長,次數也愈來愈多,介入家庭生活也愈來愈深,連吃飯也不容許小李為忙著照顧小孩的妻子預留一點菜;只讓小李愛護母親和兒子,不讓他愛護妻子。最後,妻子終於忍無可忍,表示這樣繼續下去,會帶同兩個兒子離開李家。

小李尋求輔導員協助。輔導員告訴他不應太懦弱,應盡丈夫保護妻子的責任,直接告訴母親,指出她的家規如何不配合他自己對家庭的期望,且影響他的家庭生活。小李雖然痛恨母親,恨她不體諒他,甚至要控制他、破壞他的家庭幸福,但他仍然覺得這位輔導員太不了解他的處境了。作為孝順兒子,他怎能直接指出母親的不是呢!直接向母親說出心裡感受,不就等如指責和教訓母親嗎?同樣,作為孝順兒子,怎能提出請母親減少來家居住的次數和時間呢?(張包意琴:「變,從家規著手」)

耶穌的媽媽馬利亞如何回應她的兒子重新定義家庭呢?福音書沒有跟進這事件,因此我們沒有確實的資料回答。不過,從福音書記載耶穌往後的事蹟所見,馬利亞似乎沒有像上述的那位母親一樣介入兒子的生活,也沒有不能自制地操控著兒子的計劃。馬利亞當時未必感受良好,我們也不知道她如何能夠克服自己的擔心和和放下自己的期望,放手讓耶穌去接觸他所碰見的人,去與販夫走卒為伍,去走遍大城小鄉。放耶穌走,馬利亞不怕兒子一去不回頭嗎?容許耶穌相信「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利亞不怕兒子心中從此沒有了自己這位親生媽媽了嗎?讓我們繼續看第三個馬利亞不見了兒子的片段。

約翰福音
25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 26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 27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

從前,因為學業,孩子令父母有「孩子不見了」的感受;從前,因為工作和家庭,孩子又令父母有「孩子不見了」的感受;今次,孩子真的將會不見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馬利亞這位母親被賜下「白頭人送黑頭人」的苦杯。為甚麼馬利亞這位母親要喝這苦杯呢?因為她的孩子耶穌要活出他在世為人的意義,要實踐上主給他的使命。要阻止孩子去走他認為有意義的路嗎?要阻止孩子去實踐他的使命嗎?要阻止孩子去回應上主的召喚嗎?走他認為有意義的路,實踐他的使命,回應上主召喚,可能意味著孩子要走的路不是父母期望的路,可能不是平坦舒服的路,甚至可能是父母會擔憂的路。

還記得在中大讀書的時代,我們一班相熟的基督徒同學,常常走在一起事奉和分享。其中一個經常提及的話題,就是畢業後做甚麼事情回應上主的呼召。有一晚,其中一位同學告訴大家,他在某個聚會中感到上帝呼召他作傳道人,投身全職事奉。當我們為他感恩的時候,他卻為此而感到苦惱,因為他知道他的父母不會讚成他的決定。這情況使我們感到奇怪,因為我們知道他的父母也是基督徒,怎會不讚成他做傳道人呢?原來,他的父母早已告誡他,畢業後要找一份理想職業,要以事業為重,有時間的話在教會參與事奉也無妨。我們聽後,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當時,這位苦惱的同學拿起結他,唱起當年在教會界流行的齊唱新歌的其中一首,名為「媽媽不要哭」,歌詞是這樣的。

默默回望凝望著遠處 心中不能忘掉您的面
我為尋 我為尋覓曾話別遠去 跟您滿眼帶淚離別

傾出此生從未後悔過 心中激情惟願獻生命
我願能我願能盡獻心中所有 那懼前路坎坷

媽媽不要哭 我知您的心在痛 媽媽不要再流淚
知道令您甚掛慮 仍是要下決定 為了實現抱負使命
媽媽不要哭 可知我的心亦痛 媽媽深盼您明白
為尋求神國度去 衝破艱難
不怕累 不退後 不畏懼

媽媽會失去孩子嗎?孩子會忘記媽媽嗎?不會的。孩子在被創造的時候,已經透過臍帶和媽媽連繫著。孩子出生時,臍帶被剪斷,意味著孩子成為獨立的個體,然而,孩子與媽媽之間卻彷彿有一條無形的臍帶在連繫著。孩子無論成長到甚麼階段,無論往那裏去,心裏面仍然有媽媽,媽媽心裏面也仍然有孩子。耶穌在十字架上慷慨赴義的時候,他的眼睛仍然看著他的母親,他的心裏仍然掛念著母親。耶穌最後一項要親自辦理的事情,就是安排母親的生活,吩咐門徒好好照顧他的母親,對待他的母親好像對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然後,耶穌才說出了最後的話:「成了!」才放心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馬利亞這位媽媽常常不見了自己的兒子耶穌,但馬利亞從來都沒有失去耶穌這位兒子。

三.總結

我們都必定是父母的孩子,有些同時也是孩子的父母,我們都體會過父母子女之間那種既緊密又微妙的關係。我們都在某程度上體會到孩子成長,邁向獨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與父母關係的張力。想到此,我們感激馬利亞,因為她廣闊的胸襟,接納著他的兒子耶穌在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離開,容許他的兒子耶穌去追尋並實踐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我們不能夠計算清楚馬利亞在我們的得救中的功積,但我們能夠確定馬利亞在耶穌生命中的參與,是與我們的得救有關的,是與我們得著的祝福有關。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請接受我們向你說聲感謝。但願天下為人父母的,因著我們在我們孩子生命中的參與,在將來的某一天,都能夠聽到受到我們的孩子祝福的人來向我們說聲多謝,感激我們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他們的幫助。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