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門徒(王家輝牧師)2021.5.9
講題:問道門徒
講員:王家輝牧師
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衣索匹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28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32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33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34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35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38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裏去,腓利就給他施洗。39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走路。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
引言
置身在大學校園之中,我們很容易就會遇上尋求知識的學生和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等這些過程我們可以累積知識,甚至有新的發現,有新的洞見。總括而言,這些都是做學問不可或缺的元素。
懂得提問,是增進知識的關鍵,故此最有意思的教育方式並不是令學生懂得答題,而是曉得發問!我們該是學「問」而不是學「答」!胡適先生有一句座右銘「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這樣的思想不單是對一般的教育有幫助,對信仰的培育也同樣有幫助。
雖然今日香港的中小學已離開以背誦為主的教學方式,可是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熟讀標準答案和答題技巧,仍然主導著學生的學習。同樣不少華人教會也是然熱衷於鼓勵信徒背誦聖經金句,彷彿背誦多少金句就可以顯示一個信徒的靈命高低。殊不知有些時候是金句背得朗朗上口,卻不一定明白當中的真意,更可惜的是因為只記憶一、兩節金句而忽略整段經文的上文下理,結果變成曉得背,卻不明瞭當中含意。
其實初期教會早已作了示範,領人歸主、建立門徒,一切也是以提問作為開始。當然有問亦需要有答,在答問之間引發更多思考,甚至有新發現,而不是只得既定的標準答案。今天經課當中的使徒行傳8:26-40正好給我們一個特別的例子作說明。讓我們先從這段記載中的兩位主角-腓利和衣索匹亞(《和合本修訂版》譯作「埃塞俄比亞」)太監說起。
傳道者腓利執事
經文承接前面講述腓利到撒瑪利亞展開傳福音的工作(徒8:5),故此在第26節就是繼續記載腓利遇見什麼人和做了那些事。腓利是何許人?按徒6:1-7所載教會揀選七個人去管理照顧寡婦的飯食問題,這就是選立教會執事的聖經基礎。當時腓利是其中一個獲選的,然而他最強的地方原來並不是管理飯食,而是宣教的熱忱。
在腓利開始傳道工作之先,有一位同樣被選派去管理照顧寡婦飯食問題的司提反,因為在會堂傳講耶穌基督的事,結果被捉拿,在大祭司和公會面前為主作見證,最後殉道而死。徒8:1記載從這日起教會遭遇大逼迫,除使徒在耶路撒冷之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這些分散的人就往各處去傳道,福音就從耶路撒冷往外傳開了。在初期教會要向猶太人以外的族群傳講上帝接納和拯救他們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就好像是殺人不用填命,還要得到政府嘉許!
腓利和那些被選立為執事的人,他們有一重要生命特質就是滿有聖靈與智慧(徒6:3),他們不是按自己的喜好辦事,而是按聖靈的帶領行事,因此腓利便在撒瑪利亞人當中,甚至向外邦人傳福音。徒8:26節告訴我們腓利得到指示往曠野去,很明顯那裡不會是人煙稠密的地方,以廣東話的講法更傳神,就是「鬼影都冇」。這個情況就像我告訴弟兄姊妹,起來我們去北極傳福音吧!大家會有什麼反應?可能大家心裡會想,難道牧師叫我們向北極熊傳福音?其實北極圈也有幾百萬人口,只是按人口密度計算是相當低。與其到北極,不如到北潭涌還好,現在每逢週末都會有許多人到這些郊野地方。傳福音當然要到多人的地方去,然而腓利卻順從指示就去了。
腓利的順從令我們向自己發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跟腓利有什麼相似與相異之處?我們知道要傳揚福音,也有這樣的心志,這是跟腓利一樣的;可是我們許多時有太多自己固有的想法,甚至蓋過了聖靈的指示,這個就跟腓利不一樣了。我估有不少弟兄姊妹也有這樣的經驗。以為向某些人傳福音較為容易,例如那些比我們年輕、看來比較容易相處的人,因此大部份教會都會著力在學生福音工作。相反,在我們的印象中,成年人是比較難信主,因為他們會固執己見、好辯駁,難說服他們,所以無謂花太多力氣。現實又如何呢?學生時代信主當然是較容易,但若沒有好好的栽培、建立,長大後就會失落了。成年才信主,要突破的限制的確較多,可是當真心回應,一般都會是堅定的相信。相信在座有不少弟兄姊妹也是有這樣的信仰歷程。
尋道者埃塞俄比亞太監
這段記載的另一主角就是埃塞俄比亞太監。他是一位有大權的官,總管銀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財政司長/財務大臣。我們可以想像這位太監的心田是軟土,可以接受福音的種子。我們從何得知呢?
首先若這位太監是從現代埃塞俄比亞的位置到耶路撒冷上聖殿敬拜。一程的距離是4,114公里遠,就算以現代汽車行駛,也需時84小時,即是要3至4日。若在古代,可能要花上十天至兩個禮拜才可到達。聖經學者有另外的觀點,在原文中「埃塞俄比亞」這個字原來意思可以是「深色皮膚的地方」(place of the burnt-faces)。如果這位太監是來自「深色皮膚的地方」,那麼其中一個可能就是今日蘇丹共和國的地方。距離耶路撒冷2,457公里,若在古代乘馬車,大概幾日至最多一個星期已到達。按使徒行傳時代的地域概念,這個地方大概就是他們所理解的地極之處。換言之,福音由耶路撒冷傳開,到司提反殉道後,就傳至撒瑪利亞,而埃塞俄比亞太監信主,就表示福音已傳到地極。
這位太監縱然到達耶路撒冷,他也不能進入聖殿敬拜上帝,原因是他是一位太監,這個規定於申命記23:1有清楚的記載。雖然他沒有機會進入聖殿,這位太監對於信仰的追求沒有因為離開耶路撒冷而結束,當他坐在馬車上,於歸家途中時,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仍然閱讀先知書。由此可見,他的心是何等的渴慕認識上帝。估計他不曾想過,自己沒有機會在耶路撒冷進入聖殿與上帝相遇,卻在回家路途的曠野上被安排遇見上帝所差的使者。這有如先知所說的:上帝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43:19)的上帝。
上帝為這位太監開出一條又真又活的道路,為他乾渴如沙漠的心開出活水的江河來,使他歡歡喜喜地回家。若照今天的環境而言,領人認識上帝也不一定在教會裡,可能是在路上、公司、家庭、旅行的路途上任何的地方,只要我們隨時作好準備,上帝也可以用我們作見證。
不論這位太監是來自現今的埃塞俄比亞(該國的人也按這段聖經記載,相信他們是承繼初期教會將福音傳至外邦當中,所以他們很早已成為基督教國家),還是今日的蘇丹,非洲教會其實也是歷史相當悠久的。根據初期教父愛任紐(Irenaeus,130年-202年)說(參考Against Heresies III 12.8),這位太監後來成為向埃埃塞俄比亞傳福音的宣教士。這個國家是非洲唯一從公元300到1974年,十七個世紀之久都保持著基督教國家,並且令北非洲很多國家也受基督教的影響,直到回教的勢力進入這個地區才有變化。1966年著名佈道家葛培理在德國柏林召開世界福音大會時,開幕禮拜演講的貴賓,就是當時埃塞俄比亞的國王賽拉西亞。尋道者埃塞俄比亞太監為他自己與自己的同胞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帶來極重要的開始。
問道
經文繼續記載了腓利與太監的對話及當中的經過。當中包括了三組的問與答的交流。
第一條問題是由腓利提出:「你所念的,你明白嗎?」太監以反問方式回答:「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
第二條問題是由太監提出:「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當時太監所讀的是以賽亞書53:7-8《七十士譯本》。當腓利聽到太監問及有關這段以賽亞書的經文,自然可以將有關耶穌基督的事告訴太監了。聖經學者嘗試解釋以賽亞書53:7-8為何會令太監感興趣會大聲讀出來呢?顯然在太監還未遇上腓利前,太監對耶穌的事可能也不太清楚。反而先知書這段的記載令他想起自身的狀況。因為他是女王甘大基的大臣,而作為女王重要的臣子,跟女王接觸頻繁,而為了保證王室血統純正,這些大臣的命運就是要被閹割,令他們失去使女王懷孕的能力。這位太監讀到先知所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這個情景跟他無法違抗女王之命,成為被閹之人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因此他向腓利查問,先知所說的是講及先知自己的情況,還是別人呢?如果先知所講的是指別人,那就可以推斷這段說話同樣適用於這位太監身上。能夠找到經文講及自身的狀況,那種共鳴感當然強烈。許多時,弟兄姊妹靈修讀經,也會覺得某些經文是在對自己說話。尤其是準備讀神學的弟兄姊妹,每每也是因為讀到某段經文而感到是上帝透過經文的信息來呼召他/她的。
第三條問題也是由太監提出的:「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腓利和太監去到有水的地方,這個是十分奇特的情況。因為按照上帝使者的指示,腓利和太監在曠野地方相遇,那裡能夠找到水源並不尋常。今天我們聽到太監的提問並不感希奇,因為有人願意信主並希望接受水禮,這一切也看似是理所當然。可是在初期教會,外邦人有份於救恩已是需要辯論之事,更何況接受水禮?還有太監是外邦人再加上是被閹之人,在猶太人傳統的觀念中,根本上是絕不可能得到接納,故此太監的提問,對腓利而言也是極大的考驗。這個考驗有如我們以往從未試過上班、上學全部也在家進行一樣,開始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會有什麼將會發生一般。
最終太監就了洗,而腓利就像風一樣,一下子不見了,剩下太監,經歷人生新的開始,歡歡喜喜繼續踏上歸家之路。根據初期教父帕皮亞(Papias,70年-155年)說(參考Eusebius Ecclesiastical History III 39),主繼續使用腓利傳福音直到亞細亞省份,晚年得到眾教會的敬愛。約20年以後,腓利住在該撒利亞,聖經稱他是「傳福音的腓利」(徒二十8)。
總結
初期教會按照基督的吩咐要從耶路撒冷起,進而擴至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為主作見證。腓利的傳福音工作就是為主作見證直到地極,不過並不是由他本人到地極,而是透過他與一位太監相遇而達成。他們兩人透過問與答,由不理解經文所說的,到得著澄清與指導。他們要突破當時固有的想法,外邦人得著救恩是否可能?一個被閹之人也能夠得著救恩?這樣的人可以受洗歸主?這些在今日我們不用太多爭辯,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決定,在那個時候是完全不能想像的。
今日我們傳揚福音、建立門徒,並不是把一套一套標準答案、基本教義灌輸給信徒,而是鼓勵他們提問,從問題中再繼續尋索理解。基督是復活的主,今日仍然活著。我們的信仰也是活的信仰,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中,會有新的可能、新的挑戰,保持求問、尋真的心,定必有新發現,能夠繼續被建立起來。求主賜智慧,也加給我們力量。阿們。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