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在曠野的一天(伍渭文牧師)2013.3.10

語音(廣東話):
主題:在曠野的一天
證道:伍渭文牧師
經文:詩篇 63

有一個人求上帝祝福他,給他蒙福的七天。上帝說:好,你可以選擇七天,我賜福給你!那人說:星期天、星期一、星期二……這七天裡你都賜福給我。上帝說:你很取巧,給你四天就算了。那人說:四天就四天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上帝說:那不是一樣的嗎?減你一天,祇給你三天。那人說:好,三天就三天;我要昨天、今天、明天。上帝見這人很懂說話,心忖,給你一天,看你又如何。那人說:一天都行,一天裡面有白天和黑天,不論是白天和黑天,上帝你都要祝福我。

今天講道的題目「在曠野的一天」(One Day at a Time in the Wilderness) ,來自詩篇63篇標題:「大衛在曠野的時候,作了這詩。」大衛有兩次在曠野逃避敵人,第一次逃避掃羅王(Saul) :大衛殺死敵軍巨人哥利亞(Goliah) ,百姓擁戴頌讚他「掃羅殺死千千,大德殺死萬萬」,功高蓋主,掃羅王嫉妒,要追殺大衛(撒上23: 14,15) 。另一次是逃避叛變的兒子押沙龍(撒下15, 16) 。根據v. 16,「王必因神歡喜」,這次在曠野應該是逃避兒子押沙龍。

一位在曠野的在逃者,祇有一天的生活-one day at a time,七天的生活節奏、程序沒有了。以前可能星期二與核心內閣開行政會議,星期三、四批示奏摺,星期五上午會見祭司,傍晚安息日到會幕獻祭祈禱。曠野也沒有四季,在乾旱無水之地,植物稀少,沒有春天的發華,秋天的落葉。一位在曠野的在逃者,也失去昨天;昨天的權力、地位、財富,已成為過去,沒有昨天了。明天如何?會有明天嗎?明天是凶是吉還未知曉;缺水、野獸和追兵,都威脅著在逃者的生命,活到今天,已是恩典,明天如何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要面對的是漫長的明天,不確實的明天。所以,在曠野的大衛,祇有今天-白晝和黑夜的一天,他祇能夠One day at a time。

在曠野,白晝和黑夜顯得非常真實;太陽下山後,四周愈來愈黑,舉目繁星閃閃,是那麼接近,但又是遙遠。這些星宿,億兆年已在那裡;望見的光,也可能來自億萬年前已消逝的星體。人世間的恩怨情仇,人世間的權力鬥爭,就像劃過黑夜的流星,轉眼即逝,何必爭過你死我活呢?

1.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vv . 1, 2

我的靈魂,我的肉身

詩篇63篇不是大衛逃離的歷史寫實記錄,是敬拜的公共禱文,詩篇的作者或編輯者,論及敬拜者要切慕上主,像大衛在曠野逃難時在乾旱無水之地,又饑又渴,感到疲乏,軟弱無力,渴想食物和水般渴慕上主。詩篇63: 1, 2節天主教思高譯本譯得很傳神:「天主(上主),你是我的天主(上主),我急切尋覓你;我的靈魂渴慕你,我的肉身切望你,我有如一塊乾涸無水田地。」

今天的的經課都提到食物:

賽55: 1, 2「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裡喜樂。」真正滿足我們的是上主的話,上主的話是美物肥甘,帶來真正的喜樂和滿足,何必賣那不能使人飽足的食物呢?

林前13: 1-10提到百姓雖然「都從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他們離開埃及,經過紅海,在曠野蒙上主白天以雲柱,夜晚以火柱引路,吃了從天而降的嗎哪,但仍然念念不忘埃及的美食:「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v. 7)

一般來說,我們尋覓上主,仰望他,是要舉心向上(lift up my soul) ,但這裡強調「我的肉身切望你」,「我還活著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v. 4) ,這是一個在逃者,在曠野經歷生命朝不保夕時的深刻體會。肉體的私慾令我們忘記上主,但當我們明白肉體的限制時,亦是一個屬靈的轉機,使我們親近上主。

預苦期又稱為大齋期,我們不單用四十天預備心靈,迎接耶穌為我們受苦,被釘十字架。在這段時間,我們也效法耶穌,學習禁食,專注禱告,賙濟窮人(fast, prayer, alms giving) 。操練禁食,聯想到饑餓貧窮的人的需要;很多教會,特別在歐洲,禁食同時舉行濟貧活動,藉此籌款,香港宣明會多年前就在大齋期舉行五餅二魚,饑饉三十(禁食三十小時)籌款活動。

禁食與禱告

但禁食基本的目的是用作專注禱告,不是為了禁食而禁食。禁食使我們身體疲乏、饑餓,感到自己的限制,明白到我們活著存留都在乎上主。在消費至上的社會,崇尚即時得到欲望的滿足,很容易做成一種罪性的自滿。罪的基本精神是脫離上主而存活,所以禁果又名分別善惡的果子,能夠分別善惡,就是能夠獨立自主。當南方猶太國面對北方以色列國和亞蘭王聯盟兵臨城下,以賽亞先知告訴猶太王亞哈斯:不要怕,上主會幫助你。「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得見棄。」(賽7: 14-16)

禁食可打破此種罪性的自滿。經過難受的初期,禁食者發覺頭腦愈來愈清醒,可以少睡一點,有一種輕盈、自由、喜樂的感覺,我們發覺根本不需要吃那麼多食物;我們愈來愈發現食得太多,缺少運動是引至各種疾病的根由;適量的節食可以使身體回復健康;放縱私欲,失去節制,就會傷害身體。

2. 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v. 2, 3

「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詩63: 2, 3)

a. 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v. 3

「我在聖所中曾經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榮耀。」(v.2) 能力和榮耀指聖殿的約櫃(ark) ,聖殿中最神聖的地方是至聖所,至聖所內面安放約櫃,裡面存放十誡兩塊法板。大祭司一年一次在贖罪日拿著祭牲的血,進入至聖所,把血灑在約櫃的頂部-施恩座(原文為遮蓋)-的四角,為人贖罪,施恩座有天使基伯(serpherim) 守護。約櫃代表上主上主的臨在,代表他的拯救的能力和榮耀。當約櫃被菲利士(Philistines)人擄走離開以色列時,聖經稱「榮耀離開以色列,因為神的約櫃被擄去了。」(撒上4: 21) 第七節「在你的翅膀下歡呼」是指守護約櫃的天使的翅膀。

以前,大衛王作為一國之尊,是最有榮耀和能力的人,但現在成為曠野的在逃者,失去了以前擁有的榮耀和能力,對上主的能力和榮耀有特別的體會。失戀的人,被信任的人所背叛的人,對上主不離不棄的愛特別感動。

詩人想起過去聖殿崇拜的情景,想起上主的能力和榮耀。此刻,天幕為蓋,野地為席,仰望頭頂繁星點點,上主何其親近;他切慕上主,像守夜的等候天明:「我在床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vv., 5, 6) 此刻,心中就像飽足了的骨髓肥油,他不再懼怕死亡了。一個曠野的在逃者,沒有七天的生活程序,沒有昨天和明天,祇有今天,他最關注的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生命最重要。但他發現有一樣東西比生命更重要-與上主的親密關係比生命更重要,詩人說:「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v., 3a)

b. 找到往死亡的路徑

剛過去的崇基週年教會研討會,主席介紹三位台座講員(panelists)其中一位李怡先生時,說他是「不默而生,寧嗚而死」;言論的自由,比生命更重要。當時我立刻想起一位在獄中的劉先生,他為了追求落實作為中國公民憲法應有的權利,發起零八憲章,也是不默而生,寧嗚而死。在中國大陸不少關心中國憲政發展的知識分子也簽署了這憲章,宣告自由比仕途的生命更好。一位我們熟悉的著名基督徒教授簽了這憲章後,大學校長跟他說:為何簽這份文件?他說:有人電郵給我,我看過後,其實內容很簡單,說一加一等如二,我很同意,所以簽了。之後,就不獲安排博士生跟他做研究。

生命比任何都重要,當人認為有一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時,他是有福的人,因為他找到了一樣東西,比生命更恆久,更有價值。不是「人一世,物一世」那麼短暫;沒有復活盼望的以弗所人,祇能說:「我們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15: 32)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但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韓馬紹(Dag Hammarskjold)說:若不認識我們會死,我們就不會好好去活。他說:「我們不需要尋求死亡,死亡會找上門的,但我們要找到往死亡的路,使死亡顯得有意義。」 (Do not seek death. Death will find you. But seek the road which makes death a fulfillment)

還有幾個月,在崇基工作轉瞬間就快十三年了,人生還有幾多個十三年呢?剛來時,胡秀英教授上斜路比我快,但看著她身體慢慢衰退,甚至因健康欠佳停止來教堂崇拜,最後安息主懷。我們真的要追求一些比生命要寶貴的東西,因為生命終有一天結束。有人晚上坐船看煙花的時候,船就沉了,生命突然終結;有人在白天在氣球升空的時候,生命突然終結。當我們面對死亡時,能否像詩人所說:上主啊,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們不需要尋找死亡,死亡自然會尋找我們,我們要的是尋找往死亡的路徑。」你找到往死亡的路徑嗎?詩人找到了,與上親密的關係,就是往死亡的路徑。聖經談到永生,原意就是與上主親密的關係,這關係連死亡都不能割裂,這就是永生。然而,與上主關係愈密切,也愈關心他者的需要。

3. 王必因上主歡喜 vv. 8-11

a. 生命顯揚上主的慈愛

「我在床上記念你,在夜更的時候思想你。」(vv., 5, 6) 大衛在床上記念甚麼呢?第八節:「我心緊緊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我想大衛一定會想起過去的日子上主如何恩待他。

他本是牧羊小子,身形並不高大,但上主不是看外貌,看人的內心,上主透過撒母耳(Samuel) 到他父親家中找他,膏立他承繼掃羅王(Saul)。(撒上16)他如何在掃羅王軍中打敗巨人哥利亞(Goliath) (撒上17) ,聲名大噪,引起掃羅嫉妒,要除之而後快,上主藉掃羅的兒子約拿單(Jonathan) 通風報訊,他聞風先遁,上主保守他避過掃羅的刀劍,並且立他為以色列的王。可是他心裡沒有緊緊跟隨上主,為了美色,殺害對自己忠誠的將軍烏利亞(Uriah) ,奪取他的妻子拔示巴(Bathsheba)。(撒上11)我要回轉,我的心要緊緊跟隨上主,主的右手必會扶持我。

王位是上主給的,這位份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我以後要好好利用這君王的身份,顯揚上主的慈愛。他祈求上主敗壞敵人的計謀,以致以後好好履行王的責任。「但那些尋索要滅我命的人,必往地底下去。他們必被刀劍所殺,被野狗所吃……因為說慌之人的口必被塞住。」(vv. 9-11)

b. 不同的身份,一樣的召喚

在聖殿的敬拜中,大衛讚美上主:「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但大衛並沒有因此而輕視生命。相反,他生活得更積極;他要透過這生命,把上主的慈愛告訴其他人。我們各人都有不同的身份,這些身份,是用來表明上主的慈愛。不同的身份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履行不同的責任,服侍不同的群體。

上主的揀選我們是成為君尊的祭司,直接到他面前敬拜他。馬丁路德說:基督徒是最自由的君王,但同時又是最臣服的僕人。我們是最自由,因為罪都不能綑縛我們,甚麼能綑縛我們呢?因著愛心,我們甘心樂意去成為人的奴僕。身份是外在的,但自由是內在的,我們不要看自己是人的奴僕,我們是上主的奴僕,「你們是重價買來的,不要作人的奴僕」(林前7: 3)

沙士疫症的反思:曾經瀕臨死亡邊緣的人,一定會對自己的身份或職業有了不同的看法。今年是沙士(非典) 疫症十週年紀念,不少傳媒製作專輯,訪問多位抗疫醫護人員,重溫香港難忘的集體回憶。不少醫生因為嗅過死亡氣息,對醫生的身份跟以前看法不一樣了。很多受訪者分享,現在學曉醫人,不是單單醫病,他們關心病人的福祉,多於解決病患。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說,自此以後,他更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最後承擔了校長的職任。有些醫生經此一役,更堅定留在公共醫療系統,不跟風為了較舒適的生活私人執業。

總結:「在曠野的一天」是大衛作為在曠野的逃者生命的寫照,聖經也用曠野的飄流比喻人生,我們的家不在曠野,乃在迦南美地,我們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們羨慕更美的家鄉。教宗本篤十六離任時說:他是一位朝聖者(pilgrim),步上最後的朝聖旅程。每一個基督徒都是朝聖者,行完人生的路,我們便歸家了,我們便迎見我們的上主了。今天的經文給我們一個應許,上主的慈愛,比生命更美好,上主也要使用我們的生命,去顯揚他的慈愛。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