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命限、恩典、義(鄧瑞強博士)2024.1.28 – Limitation, Gift, and Rightness

講題:命限、恩典、義
經文:傳道書1章2及14節,3章1至14節

講員:鄧瑞強博士

  我們今日繼續看智慧文學。我將分享傳道書的智慧。傳道書是舊約智慧文學裡神學思想發展到最高峰的作品,是一位智者對塵世事情的深刻領悟。

  先用兩節經文作為開場白:

1: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14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虛空的虛空」,這種句式,是希伯來文表達最高級意思的句式,如:King of Kings、Song of Songs。「虛空的虛空」,即最虛空、虛空到極點。希伯來文「虛空」這個字,原始的含意是「氣」(空氣的氣)。氣,不是完全沒有東西,不是「無」,只是捉不到而已。有些人理解這「虛空」為虛無主義或悲觀主義的nothingness或meaningless,我認為不對。「虛空」是氣,它不是什麼也沒有,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只是你要捉住它,掌控它,就只會徒勞無功。

  傳道書這「虛空」的講法,類似佛家講的「空」。佛家講的「空」也不是指什麼東西也沒有,而只是指一切事物皆依因緣(conditional causality)而生,緣聚則在,緣散則滅,背後沒有一獨立的實體,此即佛教講的「諸法無我」。「法」,即事物。「諸法」,即一切事物,皆互相依存,沒有一獨立的「我」性,故曰「諸法無我」。這不等於「無」,而只是沒有不變的實體而已。根本沒有實體而你硬要認為某事物是實體,就是執著。「健康」本來就不是一樣不變的「實體」,要依據很多因素才能出現,你硬要永遠擁有它,便是執著。有執著,就有煩惱。

1:14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傳道者說,人間生活的實相,都是「虛空」。我再說,「虛空」不是什麼也沒有,不是做什麼也無意義。只是你硬要去掌控像「空氣」一樣的東西,便是這裡說的「捕風」,就是試圖去追逐風,去抓緊風。氣,或風,雖是有某些東西存在,但它的本質就是不能被抓住。硬要去抓住風,就是硬要去執著無法執著的東西,當然會帶來虛空的感受。

  在第14節,我們讀到「日光之下」這字眼,再一次提醒我們智慧文學的用心所在。智慧文學只討論「日光之下」可見的事情,不討論「日光之上」不可見的領域。例如:智慧文學會討論「日光之下」人有肥有瘦這現象,會討論肥人宜做什麼,瘦人宜做什麼;但不會討論「為何神造我,不吃飯也肥;造她,卻任吃也瘦,如此這般,神是否不公平」這等問題。智慧文學會討論:病了,看哪個醫生較好;但不會討論:「為何我這般敬虔,又生活健康,卻得絕症」這問題;也不會回答:「神為何不聽我禱告,為何不醫治我」這等問題。智慧文學討論「日光之下」的生活現實,不討論「日光之上」的救贖問題。當然,救贖問題也是重要的。沒有救贖,人會感到失落,但從智慧文學的角度講,人不正視「日光之下」的現實,產生的問題也一大堆。如:應放手的時候,你不放手,與其說神不救你,不如說,你不正視現實,自造麻煩。

  在youtube裡看到,有些人在洞口很窄的地洞裡,或開了個窄口的葫蘆瓜裡,放些食物,就能引到猴子來,猴子引手入洞口取食物,由於牠們緊握拳頭不放,牠們無法把手收回來,於是,被人捉著了。若果猴子有智慧文學,那麼,牠們會讀到,智慧文學沒有教牠們祈禱,求神解救,而是教牠們放手。這是日光之下完全可以理解、完全可以實踐的道理。

  接著,我們看看第3章的一段經文,在這裡,傳道者解釋:「為何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這段經文是智慧文學最深刻的神學反省。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3:2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3:3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3:4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3:5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3:6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3: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3:8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這裡有十四對「定時」,a time for everything,涵蓋生命的種種活動。當然,還可以不斷加上不同的「定時」的。炒樓炒到識飛有時,炒到瞓街有時。聽道時有所得益有時,睡到打呼嚕有時。

  在這裡,傳道者描繪神所造的世界的本相。這個世界,凡事都有一個「定時」。定時,講的就是「時間性」、Temporality。這是哲學上的一個大課題。時間性的特性,就是流變性、變幻不居。萬物在變,這即是佛家所說的「諸行無常」。「行」者,動也。一切事物在變動,而沒有常態。萬物的流變性,對人的感受來說,有好有不好。如:世上有戰爭,但好在戰爭有時限,有其定時,和平會到來,這對人來說,是好的,起碼知道苦難不會永續。但和平亦有其定時,到了某個時刻,又會發生戰爭,這對人來說,是不好的,因人人都想和平永續。若人想抓住和平,便發覺像捕風一樣,抓不住,捉不到。就是這種捉不到,人感到不安。

  中國的易經,講變易,很早便察覺生命在恆常變化中。易經以六十四卦,象徵人生的不同境遇。每一卦又分六爻,代表每個境遇的變化。易經試圖抓住變化中的規律,其中一個規律,就是物極必反。如:泰極否來,好到盡頭便是壞。按照這規律做人的話,則事情就算很順利,也不要去到盡,凡事留有餘地,若去到盡,事情便會向相反方向變化。易經認為,萬事在變,但變化中仍有規律可尋。傳道書卻認為,萬事在變,各有其定時,而其定時的規律,卻無跡可尋。你以為「否」極就會「泰」來,壞到盡頭便是好,但事實可以是,你一生只見到壞,而不見好。壞有時,好有時,但這個「有時」卻掌管在神的手裡,人永遠無法參透。

  這一切「有時」,就是人的命限。命限不同命運,命限即生命的限制。我唱歌不及高牧師好聽,這是我的命限。而命運指的,卻是生命的終極軌跡,被一種無形之力決定。命運是無法改變的,古希臘的悲劇,講的是命運。悲劇人物伊底帕斯(Oedipus)注定會殺父娶母,則無論他如何逃避,他最終就是殺父娶母。傳道書講的「定時」,是一種命限,而不是命運。生有時,死有時,人有生就有死,死是我們的限制,有人說,這是大限。但這命限,並不決定我們如何生、如何死,這是我們真正可以選擇的。人的煩惱,就是不接受自己的限制,卻想如神一樣,操控人生。但,我們怎能克服萬物的「定時」呢?你努力練球,想做球王,但下一刻,就斷了阿基里斯腱,正是「斷腱有時」,你能如何呢?

3:9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

  「益處」,指賺到的利潤。世事常變,人努力做事,到頭來,能賺到什麼呢?你努力賺錢,來一場金融風暴,就可能失去所有。你可能努力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忽然來一場急病,就可能與所愛的人永別。在變幻不定的人生裡,到頭來,能賺到什麼呢?

3:10 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上帝叫世人勞苦」:「叫」這個字,就是「賜予」這個字。人生的變幻不居,無法掌控,原來是神賜給人的。這是神創造的美意,為的是使人在其中受經練。所謂「受經練」,其實即:使人深深地經驗時間性下的流變,讓人體會生命的命限。知道限制,從而不去操控,其實是神給人的禮物。

  生有時,死有時,這是命限,在神看來,這是好的,但人偏偏看為不好,不能接受死亡的突然其來。於是,我們試圖做上帝,操控自己的命運,這其實就是試圖去掌控無法掌控的「氣」,試圖去捕風,這當然無法成功,而虛空由此而來。

  為何人總是有這衝動、有這企圖?

3:11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在神的創造裡,每一樣事物的「其時/定時」,都是美好的、合宜的。在這「時間性」的世界裡,神卻同時將「永恆」安置在世人心裡,神將「永恆性」(Eternity)賜給人。「永恆性」(Eternity),哲學上的另一個大課題。一條狗,沒有永恆性,牠在這變易的時間性世界裡生活,沒有憂慮的,牠不用想著去買哪一份保險。但人不同,人兼具Temporality與Eternity,在「時間性」的世界,人強求「永恆性」,虛空之感由此而來。

  凡事都有定時,這本是神美好的安排。但人的「永恆性」抗拒「時間性」的變易。在神眼中,生有時,死有時,是很好的。但人不想死,尋求長生不死。這裡講的,不是「信耶穌、得永生」的那種「永生」。智慧文學不討論這「日光之上」的永生;智慧文學討論的,是日光之下,現實人生裡,人人都不想死的欲望。現代人食很多健康食品(不是自然的那種、是精煉出來的、有不少是藥丸狀的),做很多檢查,做大量運動,為的是多少滿足長生不死的欲望。在必死的命限中,尋求永恆不死,這只是捕風,終究不會成功,故此,人感到虛空。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由於人以「永恆性」嘗試去抓住不變的東西,好安頓自己怕變的心,故此,人就無法理解神為何如此創造;也不能參透這個充滿「定時」、不可測的世界,到底有什麼好。很多人說:神一創造,便是天堂,那麼,多好。其實,他的意思是說:將人造成天使,一開始,便是永恆的,多好。事實上,天使是羨慕做人的,多少傳統故事,講仙女下凡,為的只是感覺一下短暫、卻具體的人間愛情。我常常想,當我吃雪糕時,天使看到「流口水」。

  一個具有「永恆性」的人,卻活在「時間性」的塵世裡,他的心無法在變幻的世界中找到安頓,但也無法像天使般甩掉塵世。他恆常在不滿足的虛空中。人無法忍受這種折磨,於是,他一是放棄「時間性」,一是放棄「永恆性」。

  古希臘的柏拉圖,他不能忍受變幻的現實,他選擇放棄塵世的「時間性」。他認為,一切變易的,都是假的。真的東西,必定是永恆的。於是,他追求不變的理型(idea),漠視易變的塵世。他輕視身體、否定慾望,強調心靈對永恆理型的直觀。他活著,只是心靈的活著。死,就是心靈的解脫。現代有些靈修,偏向這種想法,遠離塵世,追求一種心靈的寂靜。內心越平安,就越發對現實反感。看不到,神造這變幻的世界,原是好的。

  另有一些人,卻選擇放棄「永恆性」,只浸淫在「時間性」中。哲學家祈克果(Kierkegaard)用西班牙的風流人物「唐璜」(Don Juan)來形容這類人。莫扎特有齣歌劇Don Giovanni就是講「唐璜」這個人物。色情狂唐璜將自己變成慾望的化身,他的生命沒有任何「永恆性」的元素,他的所謂存在,其實就只是一充滿慾望的軀殼不斷地尋求滿足。現代那些不斷地打機的人,接近這種生命形態,不斷地在刺激下作反應,不再有什麼永恆的想像。

  柏拉圖是「純心靈」的活著,追求永恆。唐璜是「純肉體」的活著,追求當下的快感。他活得醉生夢死,墮落在流逝的感覺中。

  柏拉圖幸福嗎?他的柏拉圖愛情令他經歷不到人間真實愛情的波瀾壯闊,他浪費了塵世。唐璜幸福嗎?他令自己活得像野獸,他浪費了人性。

  人能否兼顧「時間性」和「永恆性」、兼顧「肉體」和「心靈」,而不感到虛空?

3:12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3:13 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

3:14 我知道上帝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上帝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人生的一切,本來就是神的「恩賜」、禮物。神造的世界,變幻不居,卻是他永恆的美意,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造人有永恆性,自然會對有「定時」、有「命限」的人生不滿足,無論人走向極端的永恆性,自視為神,或走向極端的時間性,自貶為獸,都無法擺脫虛空之感。這是神巧妙的設計,「時間性」使人感到不滿足,「永恆性」使人尋求真正永恆的神。

  神這樣行,是叫人敬畏他、尊重他、感謝他。當人面向神,相信神,接受生命的定時與命限都是禮物時,虛空之感便會被克服。原來,我們可以擁抱生命的有限,在敬畏神之心境下,不必以自己的角度去評價事物的好壞。我們可以不視「生」為祝福,視「死」為咒詛,而可以視「生」為祝福、視「死」也是祝福。若生與死、苦與樂、哭與笑都是神的禮物,那麼,我們就不必須硬要永遠擁有生命、快樂、歡笑,不必須硬要抓緊一些根本不能抓緊的東西。一切的限定,一切的際遇,都是好的,都可以開心擁抱的,都是神獨特的禮物,塑造我們成獨特的人。

  若能接受生命的一切為禮物,便能作合宜的事。這就是我的講題的第三部分:「義」。「義」者,宜也。人生作何事最宜?

3:12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3:13 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

  「莫強如」:字面直譯是「沒什麼好得過」。其中「好」(tov)字,就是神創造萬物時,神看是「好的(tov)」的那個「好」字。最好的事,就是終身喜樂行善。「行善」的「善」(tov)字,又是神看是「好的」的那個「好」字。行善,在這裡,與喜樂平行,是指一種生活態度,並沒有任何道德含意。在這裡,行善的意思是:看生活的一切是好的,以此心態好好地生活。最合宜的好生活,就是「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享福」的「福」(tov)字,又是「好」那個字。所謂「享福」,即享受生命中的好。三次用「好」(tov)這個字,是希望我們看到神所看的,看到這世界及生活的美好。

  縱使生命中的一切皆有定時,皆是命限,有成有敗、有愛有恨、有聚有散,但若以敬畏神的心視之,看一切皆為禮物,則我們便可好好地享受這人生。一切都是神的禮物,白白的得來,也當白白地捨去。生命中的一切,可好好享受之,卻千萬不能據為己有。當人將生命、健康、財富、成就、甚至兒女據為己有時,則會千方百計握緊它們,但,這一切皆有定時,皆像風,根本無法掌控。強行去捕風,到頭來,便是虛空。

  親愛的弟兄姊妹,好好享受人生,這是神的禮物。既是禮物,就好好和他人分享。生的喜悅,是禮物;死的恐懼,也是禮物。無牽無掛的,活一場好活。

  最後,以主耶穌的一段話作結束。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 26-27, 31-34)

  願上主得著榮耀、頌讚;願眾人得享喜樂、平安。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