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生命同行的鄰舍(鄭漢文博士)2016.7.17

語音(廣東話):

主題:生命同行的鄰舍
證道:鄭漢文博士
經文:路加福音10: 25-37

1. 撒馬利亞人的慈心與自義

讓我先以一個自以為是的好撒馬利亞人故事作為開始,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一個人,落在強盜手中,被剝去衣裳打個半死。有一個撒馬利亞人經過,看見那人,就動了慈心,上前替他包裹傷處,還扶他帶到店裏照顧他,第二天還替他結帳。
然後,到了第三天,那人又落在強盜手中,強盜又把他打個半死,好撒馬利亞人又經過,動了慈心出手幫助。
如是者,每天不斷重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強盜每天出動,那人每天被害,好撒馬利亞人每天動慈心出手幫助。
不過,後來發現,原來好撒馬利亞人正住在強盜的隔壁–好撒馬利亞人每一天都目睹強盜出門搶劫,卻因着「非暴力」與「不取代上帝工作」的理由沒有上前阻止,並繼續每天事後扮演「好鄰舍」的角色。」

以上的故事,是引述自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教授(2016年6月30日)寫的〈 好撒瑪利亞人的暴力〉這篇文章的開首,究竟今天我們基督徒是如何回應城中的挑戰?

2. 好撒馬利亞人的喻道故事:路加福音10:23-37解經

今天讓我們看一看,耶穌當年是如何面對挑戰?

今日經課是取自路加福音10章25至37節。經文明顯分為三段:

第一段25至29節,是:耶穌面對別人挑戰的處境
第二段30至35節,是:耶穌講了一個故事作比喻
第三段36至37節,是:耶穌引伸了一個教導作回應

讓我們一同先誦讀這段經文。

第一段25至29節,是:耶穌面對律法師探問永生這個處境的挑戰。先請弟兄一起讀出:

25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26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是怎樣念的呢?」
27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如己。」
28耶穌對他說:「你回答得正確,你這樣做就會得永生。」
29那人要證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第二段30至35節,是:耶穌講了一個故事作比喻,後世稱為好撒馬利亞人。請姐妹一起讀出:

30耶穌回答:「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丟下他走了。
31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另一邊過去了。
32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那裏,看見他,也照樣從另一邊過去了。
33可是,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34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旅店裏去,照應他。
35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來,交給店主,說:『請你照應他,額外的費用,我回來時會還你。』

第三段36至37節,是:耶穌引伸了一個教導作回應,重新詮釋愛鄰如己。讓我讀出:

36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
37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做吧!」

這個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家傳戶曉,耳熟能詳。
不單成為教會教導的經典,也成為公民社會中慈惠人士的一個象徵。

我還有甚麼可以講呢?

例如,三年前林豪恩先生就以〈好撒馬利亞人是如何鍊成的?〉作題目在這裏崇基禮拜堂講道。我重新多次聽了他那次講道,參考了他的講章,刻意地要有所不同。

我還可以講些甚麼呢?

3. 回首往來四十年:生命同行的啟示

為了準備這一次講道,為了找尋一個推陳出新的觀點,我回顧了我從四十年前信主到近年接受神學訓練。當中有些心得,得出三個重點。

四十年前的七月中,我在中四升中五的學校暑期福音營中信耶穌,今天剛好信主四十年。
第一個重點是:毋忘初心。
回想我信主的那一刹那間,感到上帝親自來找尋我,從此得到上主與我同行,四十年來,經歷過三次學業低谷、三次事業低谷、三次健康低谷,兩年前經歷三合一的第十次低谷,上主依然不離不棄,與我生命同行。

1980年,我考入中大讀書,一年後,愛上了一位愛好文學的少女,她也是位基督徒,大家相戀五年後的1986年,我們在這所崇基禮拜堂進行了結婚祝福禮,育有兩兒,至今「夫婦同行三十年」。今天下午的讀書會,我們會再分享。

近年我在崇基學院神學院接受神學訓練時,我的心志是結合講學、講笑與講道這三者作服事。而我的講道學是學自三位老師,分別是幫我洗禮的李炳光牧師、教我宣講福音邀請不可推的吳振智牧師、指導我在崇基禮拜堂神學生實習的伍渭文牧師。
每次講道,我都會重温三位老師所教,心中所學,與我生命同行的種種美好回憶。

李炳光牧師講道,起題精要,旁徵博引,文采飛揚。
十分記得課上他說過一個笑話:許多次講道完畢,教友會向他致謝並表示得益良多。但當李牧師追問他們聽到甚麼時,他們又說不出所以言來。所以,李牧師教導我們,要把講道歸結為讓聽道者縈繞在心的一句話。

至於吳振智牧師,他的講道法,是起於釋經,終於基督,言必歸十架。換言之,講道必須由經文的釋道開始,最後要把聽道者引領回到基督,從alpha到omega,都言必歸向十架精神。

伍渭文牧師,大家都十分認識。他教導我三代經課講道,聖道必須通過經文聖言而呈現,避免講述可能純是個人偏見的所謂經歷,但最後聽道者必須有信仰的應用。

珠玉在前,一位一位在我生命比鄰的同行者,伴我上路,伴我講道。
我今天在以上三種傳統下,添加了我的「敘事想像」的方法(method of narrative imagination),希望有所推陳出新。

「生命同行」(Life CoWalk),就是我今天解釋這段經文的總念。
讓上主的鄰憫,通過我們聖靈感動我們的心回應受困苦者,與他們的生命同行一段路,以體現愛鄰如己,這就是永生生命的存活,這就是受苦的主耶穌的基督精神──苦者尤比鄰。

4. 生命同行的個體性:以受困苦者的心為心

路加福音第10章這段經文是順序的,現在讓我們先把經文的次序倒轉讀,就是從耶穌其實想教導我們甚麼的向度重讀。

耶穌以故事回應挑戰的最後反問律法師:
36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
37他說:「是憐憫他的。」

耶穌逆轉了律法師的問法,由「恩惠慈善的施予者」(charitable)的角度,轉為「蒙恩受惠的受苦者」(sufferer)的本位,來詮釋愛鄰如己。

為讓大家可以生發同理心,代入案主當事人的視點,讓我們把故事轉為第一身的自述,好似警局報案一樣,受害者這樣落案:

「我有一天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忽然有幾個強盜跳出來手中。他們剝去我的衣裳,把我打個半死,丟下我走了。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看見我就從另一邊過去了。(我心好痛:乜佢係神職人員嗎?仲咩唔幫我?)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那裏,看見我,也照樣從另一邊過去了。(我心好痛:乜佢係公職人員嗎?仲咩唔幫我?)
可是,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那裏,看見我就動了慈心,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我的傷處,包裹好了,扶我騎上自己的牲口,帶我到旅店裏去,照應我。
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來,交給店主,叮囑店主,請他照應我,還承諾,額外的費用,回來時會還給店主。」

如果案主是你,誰是與你生命同行的鄰舍?
就是能明白你的困苦,伴你生命同行一段苦路的同行者。

你能夠保證生命不會遭逢不測,被某一種意義的強盜所搶劫?

讓我們現在靜下來,低頭,閉目,回想人生:人生中曾幾何時,你生命遇上傷害你的人時,又有誰在你身旁,給你無限憐憫,以你的困苦的心為心?

憐憫的憐,就是心字旁,與鄰為伴。
你我都可以成為受困苦者的鄰舍,好好保守你可以對受苦者動慈心。

5. 生命同行的群體性:杜絶強盜的惡行

但是,以上所講,只停留在一種個人化的進退取捨。故事太快終結於:做個好人。

讓我們進深一點,故事可不可以回到今日講道的開首:就是杜絶強盜的惡行。如果及早杜絶強盜的惡行,就不會出現受苦的案主。

剛才講道開頭,我引用了陳韋安教授寫的〈 好撒瑪利亞人的暴力〉這篇文章的喻道故事,究竟今天我們基督徒是如何回應城中的挑戰?

「從前有一個人,落在強盜手中,被剝去衣裳打個半死。有一個撒馬利亞人經過,看見那人,就動了慈心,上前替他包裹傷處,還扶他帶到店裏照顧他,第二天還替他結帳。
然後,到了第三天,那人又落在強盜手中,強盜又把他打個半死,好撒馬利亞人又經過,動了慈心出手幫助。如是者,每天不斷重覆「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
強盜每天出動,那人每天被害,好撒馬利亞人每天動慈心出手幫助。
不過,後來發現,原來好撒馬利亞人正住在強盜的隔壁–好撒馬利亞人每一天都目睹強盜出門搶劫,卻因着「非暴力」與「不取代上帝工作」的理由沒有上前阻止,並繼續每天事後扮演「好鄰舍」的角色。」
陳韋安教授這樣評述:
「今日的香港,實體的強盜「不存在」–因為強盜無處不在,強盜成為一個客體,強盜成了一個結構。因此,教會活在強盜系統中,唯有從這系統中醒覺,對抗這客體,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撒瑪利亞人」。不然,不停在結構暴力中貼膠布只是一種「好撒瑪利亞人的暴力」。不是嗎?一邊弄傷你的傷口,一邊為你貼膠布。很變態的啊。」

所以,生命同行的鄰舍,不單在個人與個人的交往上,還要在社群的倫理結構上改變。
例如,如何杜絶強盜的惡行?
例如,如何建設收容受困苦者的旅店?

讓我們再把路加福音第十章耶穌講的這個故事本土化:

「有一天有一個香港人從深水埗搭地鐵返工到中環,忽然有幾個強盜在中環跳出來。
他們當中,有交通公司濫收車費,有老闆剝削他的工資,有上司要佢工作超時到半死,最後丟下退休無保障的他走了。(強盜當中,有人把人移民去了,或有人把資產移到別國去了。)

偶然有一個貌似行政長官的人從那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另一邊過去了。(都唔係我有份民選出來的,係無咩良心!)
又有一個好像高級的公務員來到那裏,看見他,也照樣從另一邊過去了。(都係超離地的所謂公僕,係唔會明白民間疾苦!)

可是,有一個流浪漢路過那裏,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坐上自己的手推車,帶他到教會裏去,照應他。
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來,交給牧師,叮囑牧師,請他照應我,還承諾,額外的費用,回來時會還給教會。」

在香港,如何杜絶強盜的惡行?如何形成鄰舍守望(Neighborhood Watch),守望受困苦者不再被強盜搶奪。
在香港,如何建設收容受困苦者的旅店?如何形成受困苦的安居(Resting Place),得以養傷復康。
在香港,信徒做了甚麼?教會又做了甚麼?

我們當然要有好撒馬利亞人的慈心,但很容易流於自義,成為自以為是的「港豬」。
我們還要建立守望鄰舍的倫理,杜絶強盜的惡行與權勢。

今次的講道,在這裏就此打住,再多講,又會出事。

在最近這兩三年間,香港的公共領域十分動盪,我自己也疲於奔命參與其中。
有一回被問及我的政治取態,追問我代表甚麼party,我答曰:Roger represents suffering party.

我鄭漢文,若要代表,就是代表受困苦者這苦群(Suffering Party)。
四十年追隨基督,最後明白耶穌精神就是以受苦者的心為心,英文叫:option for the suffering。

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主啊,
求你教我們有以受苦者的心為心,學習成為「生命同行」的鄰舍。
求你教我們如何杜絶強盜的惡行?建設收容受困苦者的旅店?
求上主讓你的鄰憫,通過們聖靈感動我們的心回應受困苦者,與他們的生命同行一段路,以體現愛鄰如己,這就是永生生命的存活,這就是受苦的主耶穌教導我們的基督精神──苦者尤比鄰。」

但願榮耀都歸給聖父、聖子、聖靈,永在的三一神。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