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耶穌顯現,你認得出他嗎?(林豪恩先生)2023.4.30 – If Jesus Appeared, Would You Recognize Him?
講題:如果耶穌顯現,你認得出他嗎?
經文:路加福音24章13至35節
講員:林豪恩先生
一. 引言
有沒有聽過有人說:「如果要我信耶穌,除非耶穌出來見我。」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試想想,就算耶穌現在就出現,你肯定這就是耶穌嗎?就算他說自己就是耶穌,你就就信他是嗎?不要說二千多年後的你和我,我們剛才讀的音經課顯示,就算是耶穌時代那兩位在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都認不出復活的耶穌呢!
我們再讀這個故事,並不是為了耶穌突然出現在作準備,而是用來思信仰的元素。有些人喜歡把信仰約簡至「一點通」:「不要又這又那,只要告訴我唯一重要的是甚麼就夠了。」「唔好同我講咁多,最緊要係靈定唔靈!」;「唔使睇咁多書既,那些都是人的思想,睇聖經已經足夠!」是否可以簡化至「一招了」呢?從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如何認出耶穌這個片段來看,信仰之路並不是一招了,而是一套組合拳。讓我們細看這個片段,窺探這套組合拳包含的招式。
二. 經文及內容
1. 疑問和傾談/理性討論
24:13同一天,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
24:14他們彼此談論所發生的這一切事。
24:15正交談議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24:16可是他們的眼睛模糊了,沒認出他。
為甚麼那兩位門徒認不出耶穌呢?作者提出的理由是「他們的眼睛模糊了」。解決「眼睛模糊」的困難,用的不是眼鏡或眼藥水。用甚麼呢?
24:17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一邊走一邊談,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
24:18兩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你是在耶路撒冷的旅客中,惟一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裏發生了甚麼事的人嗎?」
耶穌用的方法是和他們傾談,讓他們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對於他們的疑惑,你認為耶穌有沒有答案呢?但耶穌不心急講答案,反而引導他們繼續講。
24:19耶穌對他們說:「甚麼事呢?」他們對他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大有能力。
24:20祭司長們和我們的官長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
24:21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救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這些事發生到現在已經三天了。
24:22還有,我們中間的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去了墳墓,
24:23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她們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
24:24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裏去,所發現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
對於信仰,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所聽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在信仰裏面,連耶穌也接受這種探索的過程,參與在聆聽與傾談之中,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有人投訴基督徒傳福音時不聆聽別人心聲,不理會別人的狀況,硬銷福音。其實,不單單在傳福音時,就是在信仰的任何一個階段,都需要傾談討論,才能互相明白,互相啟發,一齊成長。
甚麼地方是不許問,不許講的呢?有一位攝理教的離教者指出:「他們會「教育」信徒不可在網上觀看任何反對該教的事,否則「靈魂就會中槍」及「落地獄」。除此之外,他們亦會用不同理由說服教徒,令他們逐漸「斷六親」。」
有學者(Ronald Enroth)的研究指出,異端用來掌控成員的其中一項工具是思想控制。他們不鼓勵批判性思考,禁止任何批評教主或教會的言論。
耶穌接受門徒表達疑惑,也和門徒傾談他們的疑惑。傾談思考,理性討論,是信仰其中一項重要元素。崇基禮拜堂不但鼓勵人思考和討論,甚至連講道都希望會眾參與。你有沒有留意到報告事項中有「圓桌講壇」事項?崇拜講員邀請大家一齊預先閱讀經課,一齊分享領受,希望講道成為聖靈在會眾群體的互動與回應的成果。
傾談和討論是信仰不可或缺的元素,不過,有甚麼可以作為有益於信仰成長的傾談基礎呢?有甚麼可以啟發傾談者呢?我們繼續讀這個故事。
2. 聖經
24:25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24:26基督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然後進入他的榮耀嗎?」
24:27於是,他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作了解釋。
24:28他們走近所要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走,
24:29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天快黑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
耶穌用甚麼來為門徒解惑呢?聖經。「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作了解釋」。聖經在基督信仰的重要性,相信無人置疑,差不多所有教會的信仰大網也列出以聖經為信仰依據。
有些人認為,聖經是一本自明的書,只要你肯讀,你就會明白;有些群體甚至以實踐聖經字面意思而感到自己鶴立雞群。早期教會有一位著名教父名叫俄利根,他對信仰非常忠誠,在羅馬帝國的壓逼之下寧死也不低頭。或許少年當時太年輕,也或許受力求按字面實踐的解經方法影響,傳說他讀到馬太福音19章12節「因為有人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領受。」於是,他舉刀自閹。
個別人如何運用聖經只是個人的事情,但群體如何運用聖經就足以留下洗不清的污點。最近聽到一位在英國留學的校友分享,歐洲年輕學人之間隱約地有鄙視基督教的氣氛,因為他們認定聖經曾經被用來支持帝國殖民主義。
相信故事中那兩位門徒都讀過聖經,耶穌並不是叫他們再讀一次,而是向他們「解釋」他們所讀的,聖經是需要解釋的。沒有基督徒否認聖經是信仰的重要元素,除此之外,第三項又是甚麼呢?
3. 聖禮
24:30坐下來和他們用餐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
24:31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他來。耶穌卻從他們眼前消失了。
門徒邀請這位路上遇到的人一齊用餐,本來門徒是主人,耶穌是客人。突然間,耶穌變成了主人,他「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如此特別的場面,不正是耶穌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的情況嗎?看到耶穌這個舉動,門徒的眼睛開了,終於認出耶穌來。
以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這一系列舉動是甚麼呢?它是教會聖餐的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禮儀中,主客對換了:當我們思考討論信仰和閱讀聖經時,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主,而被討論或被閱讀的是客。但在聖禮時,我們變成了客人,耶穌成為了主人。聖禮揭示了信仰中的性質,就是上主是賜予者,我們是接受者。如果信仰只是人的思考和解釋,那就不是基督教信仰了。耶穌和以馬仵斯路上的門徒這個片段啟發我們,在基督教信仰中,上主是賜予的主,我們是接受者。聖禮這個字是奧秘的意思,最偉大的奧秘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是本來不可見的恩典的可見形式,這是上主對世人的賜予。
聖禮是信仰的第三項重要元素,第四項又是甚麼呢?
4. 感動/情感
討論、聖經、聖禮,似乎都是外在的元素,但信仰不能沒有信仰者的回應,信仰者的回應也是構成信仰的重要元素之一。
24:32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在我們裏面豈不是火熱的嗎?」
在這裏,我們看到門徒的情感反應,他們感到自己「心裏火熱」。
有人指出,人類的行動不少是被情感推動的,也往往是回應情感的需要。理由呢?往往是用來作為行動的解釋。
有同學想跟女朋友分手,來找我商量用甚麼理由,他在網上找的有以下幾個:
- 我覺得我們個性不合
- 我不想傷害你,我是壞人
- 我想先認真讀書
- 我配不上你,我不夠好
大家覺得哪個理由最好呢?我問他為甚麼要分手,他說:「我不喜歡她了。」
我們不要低估情感的力量,對信仰亦然。試想想人們成為基督徒的過程是怎樣的?思考討論,閱讀聖經,參加聚會等都有幫助,但總離不開當事人情感的層面。例如有人被審判的懼怕推動,有人被自己的罪疚感推動,有人被上主的愛所感動,有人被天堂的美好吸引。。。丹麥神學家和哲學家齊克果認為宗教是充滿激情的委身,如此的委身,其實是一種對客觀上的不確定性的冒險,他稱之為「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
最近與學生們籌備夏令營,他們把夏令營的主題名為「感動/麻木」,因為他們意識到感動在信仰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日常生活令他們麻木。這個主題令我想起一首他們不認識的古舊詩歌,其中一段如此唱:
願那復興我的靈火,重新再來一次復興我,
起初的信心何處失落,我願悔改重新再得著。
在明媚的春光裡,在幸福的生活中,
我們陶醉,我們歡樂,早把主恩典忘記。
在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的「心裏火熱」,是信仰第四項重要元素。離開以馬忤斯的路,我們看見第五項:
5. 群體
24:33於是他們立刻起身,回耶路撒冷去,看見十一個使徒和與他們正在一起的人聚集在一處,
24:34說:「主果然復活了,已經顯現給西門看了。」
24:35於是,兩個人把路上所遇到,和耶穌擘餅的時候怎麼被他們認出來的事,都述說了一遍。
認出耶穌,感到心裏火熱,那兩位門徒的馬上折返找其他門徒。為甚麼呢?就是急不及待與大家分享剛才與耶穌的相遇。這片段讓我們想到,群體也是信仰中重要的元素。關於群體於信仰的意義的探討非常豐富,有一間教會的異象宣言如此精簡地說:
神透過祂的話,呼召一個人,改變一個人;
唯有連結於神的話,和謙卑禱告,才能成為主的門徒;
勇於面對改變,預備自己領受召命,才能回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信仰群體能協助這信念得到印證、守望、互勉和鼓勵,彼此連結於同一價值 ,成為一個整體,對世界展示出福音更大的力量。
(基督教中華宣道會恩友堂:「我們的異象」)
人們常說「愛」是基督教的重要詞彙,耶穌基督也吩咐門徒彼此相愛,試想想,如果不在群體中,又如何實踐彼此相愛呢?
三. 總結
總括而言,以馬忤斯路上的片段啟發我們思考基督教信仰的五項元素:一,尋問;二,聖經;三,聖禮;四,情感;五,群體。
或許有人立即想到,改教運動不是提出「唯獨」嗎?「唯獨」一樣,清楚簡單很多呢!沒錯,改教運動的確提出過「唯獨」,但卻不是一樣,其實也是一個組合:分別有「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唯獨基督」和「唯獨上帝的榮耀」。
個別教會用來建立信仰的根基,也是一個組合:例如聖公會的三重法碼是聖經、傳統、理性;衛斯理約翰的四大神學支柱是聖經、傳統、理性、經驗。這些種種,與以馬忤斯路上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指向同一個方向,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是一個多元素的組合,願我們在各種元素中滋養自己,建立生命。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