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餓孩子、飽孩子(鄧瑞強博士)- 2009.8.23

語音(廣東話): 證道:鄧瑞強博士
題目:
餓孩子、飽孩子(Hungry Child, Well-Fed Child)      
經文:約翰福音 6:35、41-51

各位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上個禮拜梁元生院長講道,講「曠野、行旅、嗎哪」(The Wilderness, The Pilgrim and the Manna),他的講道像在密密麻麻的草叢中打開一條路,讓人窺見人生的另一面。若果你在效野旅行,走在草叢中,忽然見到草叢的一段被人動過手腳,後面開了一條小徑,你很難不受引誘走入去看看。我就是那些經不起引誘而走入去看的人。今日的講道,是走在梁院長開的路之上的。有人開了路,後來者走起來也容易一點。

梁院長上次講道結尾時,講到嗎哪,講到與嗎哪有關的「時」與「份」。今日的講道,題目是「餓孩子、飽孩子」,與食物有關,故我以嗎哪開始,我要講嗎哪的本質。當以色列人出了埃及,走在曠野時,他們沒有太多食物。神看顧他們,在早晨,野地地面出現白色的小圓物,可以吃的。以色列人靠此充飢。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便說這是「嗎哪」。「嗎哪」在希伯來文的含意,就是:「這是什麼」?這是一種與慣常所見的東西完全不同的東西,一種不知名的東西,一種不能定義的東西。「嗎哪」不能保留,也不能多要,多要了會變壞,故「嗎哪」不單不被人理解也不由人控制、不由人儲存。面對這種東西,只能說:「這到底是什麼來的?」無以名之,這東西就叫「這是什麼」(「嗎哪」的含意)。嗎哪的本質,就是「不知是什麼」?

上次梁院長講的「曠野」和「行旅」(朝聖)其實也有「嗎哪」這種「不知是什麼」的元素。我們住在城巿,相對而言,「曠野」就是我們所不熟悉的領域,這領域總在城巿之外,也即在我們城巿人所能理解、所能掌握的領域之外。城巿人在曠野,頗為尷尬,想飲水卻沒有水龍頭,想涼快卻沒有空調。對城巿人而言,曠野是空間的「嗎哪」,即:在空間上不知是什麼的地方。

「行旅」(Pilgrim)即朝聖,是離開日常熟悉的生活及環境,走在陌生的路上,追尋那陌生的神聖。朝聖的路是陌生的,神聖的臨在也是陌生的。故此,朝聖可說是生活上的「嗎哪」,離開知道的,去經驗不知道的。而最終極的不知道的東西,就是神。

問題是:我們很不願意身邊有「嗎哪」,很不願意身邊有些「不知是什麼」的東西。試想想:你身邊有隻不知名的小動物在活動,你會如何?再者,「不知是什麼」意味著不受你控制。人很怕有些不受控制的東西在身邊,就如你睡覺時,你會怕有一個未懂性的孩子在你身邊,因為你不知什麼時候,他會「剝了你棚牙」或「打扁你個鼻」。在心理學上,人有潛意識,潛意識的利害,在於你不知它的內容是什麼而它卻影響著你。故此,你可能會無緣無故地傷感,無緣無故地失落,無緣無故地恐懼。要擺脫潛意識的控制,要透過種種方法揭露潛意識的內容,當你知道它是什麼時,你才能控制它。不知道是什麼,你就無法控制它。

神賜「嗎哪」叫人生命飽足,若我們不喜歡「嗎哪」,則怎能飽足呢?

我們不喜歡「嗎哪」,我們喜歡可認知、可量度、可控制的東西。

我們不喜歡「曠野」,我們喜歡商場。曠野的野花,我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但商場裡的LV,我們老遠便認得。曠野的石頭,我們看不到它們的價值。但商場的商品,每樣東西的價值,我們都心中有數。我們喜歡商場,這是我們的世界。

我們也不喜歡「行旅」,我們喜歡「旅行」。「行旅」是會遭遇不測的。「不測」即「測不透」,即「不知是什麼」,即「嗎哪」。我們將「行旅」變成「旅行」。「旅行」,則一切在計劃之內。最好,連神聖的顯現,也包在行程內。其實,在現代什麼也可控制的科技下,要製造神聖的顯現的虛擬實在,又有多難?

若崇拜本身就像朝聖的「行旅」的話,則神可能會在不同環節中突然進入信徒的生命中。至於,神如何顯現,神如何工作,這有點像「嗎哪」,我們不知道,也不能掌握。但是,有人認為,將崇拜的「行旅」性質變成「旅行」,豈不更好?將神的感動變成可操控的環節,豈不更好?連神什麼時候出場也計算好,這豈不更好?於是,在不同的環節,刻意加入感動的元素,以音樂將情緒推向高峰。然後,保證每個人都有感覺,保證人人的情緒都得到滿足,並且將這感覺命名為神的同在。多麼完美!人喜歡這樣,正如我們喜歡一個吃喝玩樂皆滿分的旅行團一樣。我們不希望神的臨在像「嗎哪」一樣不可控制,我們希望連神的臨在也被控制。

約6:35記載,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主耶穌就是生命的糧。到他那裡去的,就不飢餓;信他的,就不乾渴。

多麼簡單,就可以成為一個飽孩子。

只要領受生命的糧,就可以飽足,多麼簡單。

但問題是:耶穌是真正的「嗎哪」,而我們卻不喜歡「嗎哪」。耶穌不受控制,但我們渴望耶穌受我們控制。我們不要獨行奇事的耶穌,我們想要一個可利用他來感動我們的耶穌。我們不希望耶穌來挑戰我們,我們卻願意奉耶穌的名去挑戰他人。

耶穌是真正的神,但我們卻喜歡偶像,因為我們控制不到神,卻能控制偶像。若耶穌是「嗎哪」,則偶像就是我們製造的零食。我們可以調校零食的味道,你喜歡朱古力味就朱古力味,你喜歡芒果味就芒果味,零食最能滿足人的慾望,但對身體無益。耶穌講什麼變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耶穌聽我所講的。耶穌對我的要求變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耶穌實現我的要求。恩典太抽象,最後最好能變成可控制的感受。只要我流淚,就表示神的愛是真的,就表示神的恩典臨到了我。我的感受才是真的,神到底愛不愛我反成為其次。當然,人間的愛情也是這樣。

耶穌是「嗎哪」,是一種「不知是什麼」的東西,但是,我們想要的,是能被我們控制的東西。遠離「嗎哪」,人就很難接近耶穌。

6:41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
6:42  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嗎?他如今怎麼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

猶太人將耶穌看成完全可被掌握的對象,他們掌握耶穌的身世,掌握耶穌的社會背景,掌握耶穌的來龍去脈,他們以自己可掌控的東西來理解耶穌,當然看不到耶穌的神聖,故此,也不可能接受他。這些人很難得到生命的飽足。

每樣事物都有其「價值」(value),但「價值」像「嗎哪」,很難掌控,人為了方便掌控,便將「價值」變成「價格」(price),經過量化,一切便可比較、可被掌控了。一隻很美的狗,我們欣賞牠,牠有一種無法掌握的價值。但只要這隻狗有一個價格,如:值三百元,則我們便掌握了牠和其他狗隻在巿場上的價格差異,我們也知道我們是否有能力擁有牠,是否想擁有牠。

事物的價值原本像「嗎哪」,不能被我們掌控,但我們不喜歡「嗎哪」,我們不喜歡有一種「不知是什麼」的東西。我們試圖將「嗎哪」定一個價。一個女孩子的生命,有無限的價值。若有人向她問價,而她卻又還一個價的話,則一切價值失去了,只留下價格。生命的一切神秘也失去了,只留下可被操控的驅體。生命的豐裕失去了,只剩下赤裸裸的貧窮。朝聖的生命失去了,因為神聖隱藏了。曠野也失去了,因為只留下商場的一買一賣。「嗎哪」沒有了,那個「不知是什麼」的神秘沒有了,只留下沒有價值的價錢牌。失去了對事物價值的欣賞,生命將飢餓得無以復加。

有人反對在書展裡有美少女的身體展露,這些人想保持「嗎哪」的純潔。天父賜人不可保存的「嗎哪」,為叫人珍惜事物的永恆價值。有人認為書展有美少女,正常得不得了。這些人認為,「嗎哪」畢竟是有個價的,沒有價,怎能明白它是什麼。沒有了「嗎哪」,人怎能飽足?

哲學家西美爾(Simmel)寫了一本書,叫《金錢哲學》。他指出,在金錢世界裡,由於一切事物都以金錢標價,每樣事物的真正價值反而隱藏了。若果一罐可樂的價錢貴過一罐汽油,則我們很容易便認為,一罐可樂的價值貴過一罐汽油。若果一個人的巿場價值貴過另一個人,則我們很容易便認為,這個人的價值重要過那個人。我們若用價錢去理解所有事物的話,則我們將失去事物本身的價值。失去了事物的價值,我們的生活變得空洞,心靈亦變得飢餓。現代人總是覺得不知如何獲得豐足的生命,是因為我們失去了事物的價值,是因為我們將天父賜的「嗎哪」變成商品。

「嗎哪」是拒絕被訂價的,因為這是一「不知是什麼」的東西。對於一「不知是什麼」的東西,你如何能訂價呢?只有當我們放下價格的比較時,我們才能學會欣賞事物的價值。

主耶穌講過一個比喻,是這樣的:牧羊人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失了,牧羊人會丟下九十九隻羊,找那迷失的一隻。我小時候聽到這比喻,總會想,那九十九隻羊怎麼辦?若有野獸來,怎麼辦?牧羊人這樣做,不化算,可能得不償失。我的這種想法,仍是一種定價錢、量高低的想法。但比喻中的牧羊人,他不是比較價錢,衡量得失,而是看到每隻羊的價值。一隻具有無限價值的羊失去了,其損失是無限的。找到這隻羊,獲得的價值也是無限的。

神天天賜人新鮮的「嗎哪」,人天天領受從天父而來的恩典。生命多麼飽足。但人不喜歡這些不被控制,不能收藏的「嗎哪」,人還是喜歡自己造餅,努力收藏,縱使這只是塑膠的餅,不能叫人飽足。

6:46  耶穌說: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他看見過父。
6:47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
6:48  我就是生命的糧。

主耶穌見過父,他的生命與賜「嗎哪」的天父完全合一,他的生命流露著天父的美意,他的生命也就是天父賜給世人的「嗎哪」,這就是天父無窮的大愛。愛,不能量化,不能掌控,卻肯定被愛者的無限價值。領受這真「嗎哪」的人,就是能愛的人,在施予中體會生命的飽足。

面對「嗎哪」,你如何領受?你是一個餓孩子,抑或是一個飽孩子?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