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上帝與與金錢,是誰在掌權?(許開明牧師)2015.11.8

語音(廣東話):
主題:上帝與與金錢,是誰在掌權?
證道:許開明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10:35-45

今天,我們會看馬可福音第10章第17節至第27節,因為今天我想分享的講題就是「上帝與金錢,是誰在掌權?」(God or Money, Who is the Boss?)你是否已有答案?或許你估到我所要講的答案,但最重要的,是你的答案!

經文簡述

先讓我們看看馬可福音10:17-37。

第一幕:有一個人跑來找耶穌

第十章第十七節:「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個「人」,是一個年青人的官,又是財主,他「跑來」,為何他如此匆忙?是否一時衝動?然後他在主耶穌面前「跪下」,這麼有身份的人,竟跪在一位中年人,沒有甚麼前途;沒有社會地位,不受猶太上層、羅馬權貴所尊重的人物;且是窮困的拿撒勒人耶穌。第十八節:「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 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耶穌暗示你想做到「良善」不是容易的事!

第二幕:詢問那人

從耶穌的問題,我們可以了解這人達到多少良善呢?第十九節:「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你到底達到多少?」在這誡命中的七條,你做到嗎?第二十節:「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第三幕:耶穌指出:他還缺少了一件事

第二十一節:「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耶穌的要求,可能對他來說,太高太難了!還要是一個比一個難!第一難是變賣所有;第二難是把財產分給窮人;第三難是跟從耶穌。但那人的屬靈洞察力並未配上預備委身(包括犧牲在內)的態度,所以他憂憂愁愁的離去了。耶穌的挑戰就是:你還有一件事,你還欠缺這件事!

而面對這個重大的挑戰,你會選擇做財富的主人嗎?如果你做到這三件事:即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 還要來跟從耶穌。你會選擇「耶穌做主人」,還是「財富做你的主人」?而那個人就認為財富是他的一切!他不變賣、不分給窮人、不跟從主!第二十二節:「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根據原文字義,「變了色」同時解作「陰了天、發黑」的意思。這位年輕人最終憂憂愁愁的走了。這個令耶穌失望的反應,很清楚地說明了他還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因為他不願意變賣那沒有永恆價值的產業,去換取上帝所賜予人在天上永存的財產–永生。這也是整個事件中最終要帶出來的信息和挑戰。

第四幕:耶穌指出那人的問題所在

第二十三節:「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第二十四節:「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為甚麼耶穌的話讓門徒都希奇呢?

因為有錢的人,是蒙福的人,財富是良善人的報應!詩篇第三十七章第二十五節說:「義人不討飯」為甚麼進上帝國卻會有困難?當時猶太人普通的道德觀念,認為人的享福,純粹是一個良善的人應有的報應,所以財富是美善的人格和上帝賜福的象徵。但詩篇第三十七章的詩人一言以蔽之,第二十五節是這樣寫的:「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這樣就難怪門徒當時如此的驚奇了!他們一向以為人財富越多,進天國的機會越高。於是耶穌第二次稍為改變祂的語調,重申祂的理論「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亦即是說「人若把自己的信靠,放在財富上,是很難進上帝的國的。」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節:「駱駝穿過鍼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

第五幕:門徒彼得做得到!

第二十八節至三十二節這樣說:「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耶穌又叫過十二個門徒來、把自己將要遭遇的事、告訴他們說。」

猶太人的金錢觀

讀畢這段經文,就讓我們來看看猶太人的金錢觀。猶太人是很會賺錢的民族,他們對錢有正面的態度:聖書給人光明、金錢給人溫暖;金錢是提供機會的美物。他們相信完全沒有財富或金錢的人,憂愁更多。錢是貨幣,也是一個人擁有財富的標記,所以它具有價值。他們還認為對金錢不感興趣的人賺不到錢;然而把金錢看得太重,金錢就變成包袱。對他們而言,世界有三大的事情,就是金錢、金錢和金錢。

耶穌的金錢觀

不過,耶穌的金錢觀又是怎樣的呢?

1. 財富是短暫的,不能永存

第一,耶穌認為:財富是短暫的,不能永存。馬太福音第六章第十九至二十節這樣說:「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1. 錢會受損
由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到錢的四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錢會受損。在耶穌時代,人們的財富常由身上的衣著顯示。最昂貴的是羊毛織的衣服,而蟲子最喜歡咬這類衣服,在當時人們是不知如何來防止蟲子對他們財物上的破壞。耶穌接著指出地上的財寶也會鏽壞,「鏽壞」會讓我們想到當時的錢幣所用的金屬是會被氧化生鏽的,因而遭到破壞。但這「鏽壞」兩個字在新約的其他提到的地方都和食物和吃有關,也許這裡是指當時的財富也由所貯藏的穀物表示,耶穌指出這地上的財寶是一樣地會被老鼠或各種蟲子吃光。

2. 錢會被人偷
錢的第二個特點是錢會被人偷。在耶穌時代,盜賊會挖窟窿來偷,他們總是挖穿當時以泥土做的牆來偷其他人家中的財物,其實今天照樣存在這樣的小偷強盜,只是今天這個世代還有一些更聰明的人,藉著他們在電腦上的知識和技術,盜用冒充你的名字,把你在銀行的錢輕輕鬆鬆地就轉走了。

3. 錢不能被帶進墳墓
錢的第三個特點就是錢不能被帶進墳墓。

4. 錢會飛走
而最後一個錢的特點就是錢會飛走,箴言第二十三章第五節這樣說:「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巴爾扎克也這樣講過:「對於浪費的人,金錢是圓的,可是對於節儉的人,金錢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塊塊堆積起來的。」而在史祈生寫的《五十靈筵》中記錄過:「一九五三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波士頓的一位心理學醫生朗誦論文說:『文明時代的金錢病就是失眠、胃潰瘍、頭痛、神經失常。』這些病不是財富多少影響的,而是對金錢的概念影響的。」

所以有錢財的人,難進上帝的國

所以有錢財的人,難進上帝的國,相反,無錢財的人易進上帝的國。馬可福音第十章第二十五節裡提過「駱駝穿過鍼的眼」,這是古時猶太人的城門,往往是在正常的門上另開一個小門,此小門名叫「鍼眼門」。白天時大開城門,供人們和貨物進出;每到黃昏,便關閉城門,而僅打開那扇小鍼眼門。那門小到只可容「人」進出,故若遇有馱貨物的駱駝時,須先把貨物從牠身上卸下來,然後叫駱駝屈著身子匍匐,再加上人力的推和拉,才能通過。所以「駱駝穿過鍼的眼」遂成了一句俗諺,以形容事情非常困難,但也並不是完全不可能之意。耶穌用這來形容年青、富有的官,他的財物太多了,他不能卸下他的所有,好像馱負貨物的駱駝一樣穿不過鍼的眼!

富裕有如肥胖

其實富裕有如肥胖,上世紀初有一個肥胖的演員,叫利奧‧羅斯頓。他體重三百八十五磅,腰圍六‧二英尺。一九三六年他在英國演出時,因心肌衰竭被送進湯普遜醫院急救,搶救人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仍沒法挽回他的生命。臨終時,羅斯頓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只是一顆心臟。

羅斯頓這句話,觸動了湯普遜醫院的院長,他讓人把羅斯頓這句遺言刻在醫院的大樓上。一九八三年,一位叫默爾的美國石油大亨住進了湯普遜醫院。他因為石油生意,往返歐、亞、美之間,終因勞累而出現了心肌衰竭,在英國時住進這間醫院。他在醫院包了一層樓,增設五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遙控他的業務。當時有報紙形容這裡是「湯普遜──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爾的心臟手術成功,在這裡住了五個月就出院了。不過他迅即結束了他的大生意,在蘇格蘭鄉村買下一棟別墅住了下來。一九八八年,湯普遜醫院百年慶典,邀請默爾參加,記者問他為甚麼賣掉自己的公司,他指出了醫院大樓上的那一行字,說:利奧‧羅斯頓。

記者有點不明所以,媒體對他也沒有報道。後來,有一個人在默爾的傳記中發現了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有兩樣,也不過是擁有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吧了。

這就是他賣掉公司的答案。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活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你的財富很豐厚,但你所需要的僅僅是你生活中最核心的部份而已。最核心部份,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其他部份,包括銀行中的多幾個零的數字,包括名車、名牌、豪宅的炫耀,實際上和人身體的肥胖沒有兩樣,都是生命中多餘的東西。不,甚至是負累。

羅斯頓一句話,讓默爾看破了人生,從而作出拋棄在名利場追逐而享受生命的選擇。追求更好的人生。

由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富裕和肥胖沒有兩樣,都是擁有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人們都知道肥胖是多餘的,卻疏忽了豐富的財富也是多餘的。我們所需要的財富,僅僅是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已。

2. 錢是危險的

耶穌還認為,錢是危險的。耶穌對金錢似乎較負面,他認為錢是危險的,因為錢會阻礙人進入上帝的國。錢亦容易成為上帝,成為人生命中的主人。錢也容易成為人的偶像。因為人容易眼中只有錢,見錢開眼!更可能會看錢的份上,就由錢話事,人易被錢牽著走。從來沒有人比耶穌更清楚的指出,物質和財富所帶來的危險,它們到底有些甚麼危險呢?

第一,物質財富容易引導人的心專注這個物質的世界,因而把大部份精力和興趣集中在它上面,於是很難看見物質之外的世界了。人最感困難的一件事就是與財富分手。莊信博士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請到一個十分華麗的城堡和每一處都很美麗的花圃參觀,當他遊覽完畢之後,便轉向他的朋友說:『人擁有這些華麗堂皇的地方,實在很難心甘情願地死去!』所以人有太多財富的話,自然會把自己的思想和興趣放在現存的物質世界上面。

第二,倘若人的唯一興趣是放在物質的事情上面,他的思想便容易以價錢去衡量一切事物了。他的思想就是凡事都計算用多少錢去買,而忘記了在這個世界裏,有些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有些東西是沒有標價的,而世界上真正貴重的東西是不能用錢去買的。人若開始習慣思想:凡事可以用錢去買時,這就是的生活的致命傷了。
「這東西值多少錢?」、「這人帶的手袋值多少錢?」、「這人每月入多少錢?」等。當國家或社會、當權者以經濟掛帥,非以民生及民主為先,容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時,社會會變成怎樣呢?當一間公司老板只會向錢看,不顧員工福利,剝削薪酬,這老板變成金錢的奴隸,這公司會變成怎樣呢?當教會推動事工時,只懂看錢份上,無錢不行,這教會又會變成怎樣呢?普希金曾說過:「世界的設計創造應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謀取金錢,人並非以金錢為對象而生活,人的對象往往是人。」其實,上帝在創造世界時也是以萬物之靈–人類,為中心!

富翁之死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個富翁的故事。

有個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間的石頭上大喊救命。一個年輕人奮不顧身地盪舟去救,但是由於山洪下瀉而漸張的湍流,使他的船進行非常緩慢。「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送你一千塊!」船仍然移動緩慢。「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給你兩千塊!」青年奮力地划著,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難以加快!「水在漲,你用力呀!」富翁嘶聲喊著:「我給你五千塊!」說時洪流已經快淹到他站立的地方。青年的船緩緩靠近,但仍然嫌慢。「我給你一萬塊,拚命用力呀!」富翁的腳已經淹在水中了。但是船速反倒愈慢了。「我給你五萬……。」富翁的話還沒說完,已經被一個大浪打下岩石,轉眼捲入洪流,失去了踪影。

青年頹喪地回到岸上,蒙頭痛哭:「我當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說要送我錢,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慢一點點,就可能多幾萬塊的收入,哪裡知道,就因為慢了這麼一下,使他被水沖走,是我害死了他啊!(也失去了錢!)」青年捶著頭:「但是當我心裡只有義,而沒想到利的時候,他為什麼要說給我錢呢?」

從上可知:人不小心,會失去人格,很易墮入錢財的陷阱,害人害己。

金錢 vs 永生

在金錢與永生的兩者中,我們要知道愛神愛財是不可共存的。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節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讓我先講講「金錢」,金錢古時的作用是用於量度貨物的價值。金錢可以購買貨物,金錢越多,購買的貨物越多,人擁有貨物越多,便愈富有。得到金錢,可使人的基本生命的需要得到解決,得到安全感;繼續擁有財富,使人可以享受生命,因而有快感。當人擁有更多的金錢,更多的財物,他可能也擁有更多的空間地方,土地、物業、勞工。並且擁有權力、名聲,更多的財利。

我們再看看「永生」,永生是屬於上帝的、是代表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擁有永生、永遠的生命、永恆的存在。當中還有更深的意思,就是永恆的價值、永恆的意義、永恆的真理和永恆的良善。上帝是耶和華,耶和華又譯作永恆主,具永恆的真實生命。

讓我們再回歸今天讀過的馬可福音第十章第十七至二十七節裡面所提到的「這人」,「這人」是一個年青、有錢的官;他擁有年青有力的生命;他富有:有不少田地;他是位官,擁有權力。他還有一樣更好的東西,就是他擁有理想,要追求良善。這是個很好的、很有潛質的、很有為的青年,可惜在面對耶穌的挑戰時,在金錢與上帝,他選擇了金錢!財富與永生之間,他選擇了財富!所以結果就是,他憂憂愁愁的走了!面對在金錢與上帝,財富與永生:我們也容易像這位有財有勢的年青人,作出一樣的選擇!

在這個故事中,它提示我們常常面對的幾個掙扎。

1. 「理想」與「現實」
第一個掙扎就是「理想」與「現實」,現實就是「金錢或財富」,面理想就是「永生」,這人得到金錢或財富了,還想得到永生!魚與熊掌均想兩者兼得!事實上,這是十分的困難!人生常要在兩者中選取其一!人若把「金錢或財富」 變成「終極理想」,那就糟了!「金錢或財富」 就在人的生命中掌權!

2. 「現今短暫」與「永恆價值」
第二個掙扎就是「現今短暫」與「永恆價值」。這人追求的金錢,「現今短暫」是可見的、抓得住的;而「永恆價值」是看不見的、抓不到的,但是有價值的。耶穌挑戰這人:追求的永生。我們要積財在地還是積財在天呢?地財會變壞,但天財不會變壞,並可以存到永恆!

3. 「達半」與「達成、完整」
第三個掙扎是「達半」與「達成、完整」。這人做到十誡中大部份,守住六誡,但並不是全部,他有一種不完全的感覺。耶穌挑戰這人:要他達到完全!有人的生命,求求奇奇,不求完全!

4. 「無做壞事」與「去做好事」
第四個掙扎是「無做壞事」與「去做好事」。這人滿足於無做違規的、不該的、傷人的事!他沒有違反律法。他實在說:「我一生未嘗傷害過別人。」他講的是鐵一般的事實。耶穌卻挑戰他,「你究竟做了那件好事呢?」繼續的一句話好像是要挖苦他–「你有這麼多的財產,這麼富有,你對別人做了那些善事呢?」我想講一個「人見天使」的故事:有位信徒到天堂門口,正想進入。
守門天使不淮入!信徒問:「為什麼?」天使說:「因為天堂沒有你名字!」信徒說:「我從本無做壞事!」天使說:「但,你從來也無做過好事!天堂是給做好事的人進入的!」各位,不少人常常滿足於無做錯事、壞事、或傷人的事,卻忽略了耶穌要人「愛你的鄰舍」,去做善事,而且是盡所能的去做善事!

5. 「獲得」與「捨去」
第五個掙扎是「獲得」與「捨去」。財主已擁有地上的財富了,他突然想到也應擁有天上的財富!這人追求「獲得金錢」,自私的擁有,耶穌就挑戰這人:要「捨去」金錢 ,與人分享的、使窮人有出路!所以耶穌說:「你還缺少一件」,第一是「去變賣你所有的」,表示他的「所有」,要他去「變賣」所有的,轉化成金錢和不愛錢的人。第二是「分給窮人」,表現出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第二十節說的「愛人如己」,而「就必有財寶在天上」表示他現在所有的,不過是地上的,他在『天上』仍舊一無所有。第三是「你還要來跟從我」,表示他即使將所有的分給人,在他就好像馬太福音第十四章第7節裏所說,他的心裏仍可能只有窮人而沒有主,所以他還要來「跟從主」,亦即要像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七至三十八節:要愛主過於愛一切,連生命獻上!這樣,他才可以變成錢財的主人了!

因此,人要懂得用錢,做錢的主人。卡萊爾說過:「金錢(有時萬能)能做很多事,但它(有時無能)不能做一切事。我們應該知道它的領域,並且把它限制在那裡;當它想進一步發展時,甚至要把它們踢回去。」

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想買書的時候,我們要自己問三個原因,第一是「為甚麼花錢」;第二是「有沒有必要花錢?」要是可買可不買、可花可不花的錢就盡量節省下來。第三是「有沒有花錢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學會賺錢,學會控制錢。約翰衛斯理說過:「盡你所能去賺取,盡你所能去儲蓄,盡你所能去施捨。」學會控制錢後,把錢用在施捨、聖工,捐獻上,積財寶在天了!

結語

培根曾說:「金錢是好的僕人,卻是壞的主人。」馬克•吐溫也曾說:「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一個好奴僕,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變成你的主人。」弗爾丁也說:「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地折磨你。 」上帝與金錢,是誰在掌權?God or Money, Who is the Boss?

這引伸出你生命常常面對幾個重要的選擇,財富與永生:第一是「現實與理想」;第二是「短暫與永恆」;第三是「達半與達成」;第四是「無做壞事與去做善事」;第五是「獲得與捨去」。我們的終極(Ultimate Concern),到底是積財於地還是積財於天?

昔日耶穌問那年青富有的官:「財富與永生,你的選擇是甚麼?」他沒有回答,卻憂憂愁愁的(黑著面,滿面愁煩)走了!從前大部份人是憂愁地來見耶穌,但開開心心的離去!今日,如果耶穌問你:

「財富與永生?」你的選擇是甚麼呢?「上帝與金錢?Who is your Boss?」你的回答是甚麼?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