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你知道所求的是甚麼嗎? (林豪恩先生)-2009.11.15

語音(廣東話): 題目:你知道所求的是甚麼嗎?
經文:馬可福音10章35-45節
証道:林豪恩先生

一. 引言(網絡笑話)
有個男人非常厭煩每天都要早出晚歸工作,但羨慕老婆可以整天閒在家裡。於是,他向上帝禱告說:「親愛的主,我每天上班,但我的老婆只留在家裡,閒閒沒事做而已,我希望讓她知道我過的是怎麼樣的日子,所以請讓我們的身體交換!」

上帝以祂無比的智慧,成就了這個男人的願望。隔天,這男人一起床就成了個女人。他一起床,就忙著預備早餐,同時再三叫醒那些賴床的孩子們,疏洗、穿衣、執書包、送他們去學校。在回家路上,還要去洗衣店、去銀行、去街市買餸,回家還要仔細記帳。

記完帳之後,他清了貓的砂盒,後來還替狗洗澡。他趕快餵完貓狗,準備午餐,然後已經到下午一點鐘了,就衝到學校去接小孩。回家之後,看管那些越來越沒大沒小的孩吃午餐、做功課,簡直聲嘶力竭。同時還要洗衣服、擦地板...

轉眼間,又是時候要預備晚飯,洗洗切切、煎炒煮炸,他在廚房內團團轉,孩子們在廚房外喧嘩不絕,令他不時要探頭出去喝駡一下。

晚餐後,那個死不要臉的老婆,剛下班一吃完飯,竟然坐在客廳看起足球賽來!

他則忙著整理廚房洗碗,把收好的衣服摺好,哄小孩睡覺,他已經累壞了,但是又擔心白天的雜務還很多沒作完,不管了,他終於衝上床想休息了,但是這時那個閒得發慌的老婆,竟然還興致勃勃提議要「嘿咻嘿咻」!

他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努力裝得很愉快,設法不要抱怨。隔天他一起床,沿著床邊跪下來,流淚跟上帝說:「主啊!我不知道我之前在想什麼,現在我知道我實在錯得離譜!竟錯到去妒嫉我老婆整天在家!求求您,讓我們換回來吧!」

主以祂無比的智慧,回答他:「孩子,我很高興知道你已學到了智慧,而且,我也很願意把你們兩人換回來,但...你還要等二百七十九天,因為昨天晚上你懷孕了。

二. 經文
35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甚麼,願你給我們做。」
36 耶穌說:「要我給你們做甚麼?」
37 他們說:「賜給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38 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
39 他們說:「我們能。」
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
40 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41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
42 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43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44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三. 釋經與應用
1. 門徒不知其所求 耶穌接納並引導
經文的上半段記述了耶穌和兩位門徒一段很特別的對話。十二門徒之中的一對兄弟雅各和約翰來到耶穌面前,向耶穌提出請求:「賜給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沒有肯定他們的祈求,也沒有指責他們的祈求。耶穌的回應是:「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

從雅各及約翰的角度來說,祈求的內容十分具體,就是當耶穌「坐正」的時候,他們兄弟作左右丞相,分坐第二及第三把「膠椅」,因此,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

奇怪的是,當事人明明清楚講出自己的要求,但對方卻指出「你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我所知的,竟然正是我所不知的,這是一種非常令人困惑的狀況。

在接受輔導訓練的過程中,有一次督導的經驗令我跌入類似的困惑之中。聆聽完一段我的輔導錄音後,老師問:「Walter,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被如此一問,我感到驚愕,也有一點挫敗感。聆聽錄音之前,我不是已經說明了個案,也解釋了我對個案的理解,及所運用的策略了嗎?為甚麼老師仍提出這樣的問題呢?我除了再重覆一次之前的內容,還有甚麼可以澄清呢?老師指出:「你當然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你所做的,符合輔導理論。不過,問題也就在這裏。你太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以致你把理論套在受導者身上,錯過了受導者所說的重點,你沒有真正聽得明白受導者的說話。」

我的困惑,原來不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所要的是甚麼,反而是因為我太過知道自己所要的是甚麼,到頭來竟然產生「我不知道自己在求甚麼」的矛盾狀況。

帶著這樣的個人經驗,我以諒解的心情去看待雅各及約翰。或者,他們都是太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阻礙了他們聆聽耶穌所說的是話,以致提出了耶穌認為「你們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的請求。

在雅各及約翰提出「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的請求之前,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過來,把自己將要遭遇的事告訴他們:

33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的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復活。」

雅各和約翰聽到甚麼呢?從他們接著對耶穌的請求推測,他們很可能只聽到耶穌所說的第一句:「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的自然傾向,都是聽到自己想聽的,聽不到自己不想聽的。雅各和約翰是三位有幸跟隨耶穌上山會見摩西和以利亞的其中二位,他們親自目睹耶穌在高山上改變形象的莊嚴和輝煌景象:

「(耶穌)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並且和耶穌說話...有一朵雲彩遮蓋他們;也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9:2-8)

雅各和約翰之前已經看見耶穌做出能人所不能的神蹟奇事,深知道耶穌是有能力的人;也看見耶穌挑戰宗教及社會權威,和被群眾蜂擁的情況,耶穌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好漢;現在,竟然有幸在高山上看見耶穌改變形象會見舊約律法的代表摩西,及先知的代表以利亞,如此神聖超凡的景象,令雅各和約翰深深相信,他們一定沒有跟錯人,耶穌一定是那位天命所在者,是他們盼望以久復興以色列國的大君王。在這樣的理解及期盼之下,難怪雅各和約翰充滿著勝利主義的心態。有一次,他們路經撒馬利亞一條村莊,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們,這對兄弟向耶穌建議:「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嗎?」(路9:54)他們的氣焰比火更旺盛。

現在,耶穌快要進入京城耶路撒冷了。進入京城做甚麼?符合雅各和約翰期待的,進入京城當然是要作王了,怪不得這對兄弟捷足先登,向耶穌請求:「賜給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我們向耶穌祈求甚麼呢?我們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嗎?我們會不會好像雅各和約翰一樣,太過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反而令我們聽不到耶穌說的話,以致出現「其實你們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這樣尷尬的情況。

話說回頭,「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又如何呢?有甚麼大不了呢?如果我們把焦點集中在「知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這個議題上,我們的目光仍是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耶穌身上。縱使雅各和約翰「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耶穌沒有因此而嘲笑他們,沒有因此而輕看他們,也沒有因此而開除他們,甚至沒有因此而責備他們。耶穌知道自己的說話沒有被聆聽,也知道自己被誤解。耶穌對著這對「不聽話」的兄弟,對著這兩位誤解自己的門徒,仍是耐心地與他們對話,慢慢地引導他們,按著他們的狀況教導他們。當我看著耶穌如何對待雅各和約翰如此無知的祈求,我就更放心向耶穌祈求,更放心在耶穌面前顯露我的無知,更放心在耶穌面前面對自己的欲望,更放心承認自己對耶穌的誤解。各位朋友,耶穌也是如此地接納你,你放心來到祂的面前與祂坦誠交往嗎?

2. 門徒尋求獎項 耶穌肯定參與
有人為雅各和約翰抱不平,認為他們不至於如此不濟,不同意他們跟隨了耶穌一段日子仍然如此地誤解耶穌。他們指出,雅各和約翰其實是明白耶穌的說話,並沒有期待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作王。他們祈求的是:將來你復活之後在天國作王的時候,賜我們兄弟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然而,無論我們對雅各和約翰的請求視作現世的理解也好,視作來世的理解也好,他們的請求都隱含著對勝利的期望、對獎項的等待。從耶穌與他們的對話可見,如果門徒尋求的是獎項,耶穌肯定的是參與。讓我們再一次細聽他們師徒間的對話:

門徒:「夫子,我們無論求你甚麼,願你給我們做。」
耶穌:「要我給你們做甚麼?」
門徒:「賜給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耶穌:「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
門徒:「我們能。」
耶穌:「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一般人都認為,坐在王帝的左右,才能顯示自己與王帝的關係,才能分享王帝的榮耀。原來,要與耶穌有關係,分享耶穌的榮耀,不一定要等待坐在耶穌左右的日子,反而是跟隨耶穌的腳步,走耶穌所走的路就是了。喝耶穌所喝的杯,受耶穌所受的洗,即是認同耶穌的使命,經驗耶穌所經過的挑戰。如此做,就能得到耶穌左右的位置嗎?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然而,得到或得不到根本不是焦點所在,跟隨耶穌的腳步這個過程,本身就有足夠的意義。興奮,不需要等到領獎的時候;價值及意義,不需要由獎項來決定。

有報章以「遲來的肯定」來描述我們的前校長高錕獲得今屆諾具爾物理學獎。高錕接受訪問時,有這樣一個片段:(高錕太太)黃美芸問高錕,「你是不是光纖之父?」只見高錕一臉茫然,口中唸唸有詞︰「光纖……光纖之父……」。此時此刻,高錕獲頒諾具爾物理學獎,香港及中文大學,可能比高錕自己本人更有反應。高錕校長的興奮,不需要等到獲獎的時候;高錕校長的人生意義及貢獻,也不需要等到獲獎的時候才能肯定。

獲獎與否,不是當事人可以操控,這是眾多條件之下交織而成的結果,何必耿耿於懷呢?或者,到獎項降臨的時候,獎項已經不再重要,你正在享受人生另外一些美好的狀況。

縱然高錕或已忘卻大半生科研心血,但愛妻對自己的好,他記得相當清楚。記者跟高錕說,高太對他照顧得很細心,高錕就不停重複著說:「是,是,她很好的。」夕陽下,兩個瘦弱而纖細的身影,手拖手並肩而行,彷如他們相扶半世紀的寫照。

耶穌說:「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既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門徒就不需要為位置而操心,反過來說,操心也無補於事。門徒可以做的、應該做的,就正如耶穌所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如此,就足夠了。

3. 門徒尋求權位帶來的掌控感 耶穌示範權位的服務性
俗語說,講錢失感情;講權位可能更傷感情。耶穌與雅各、約翰兄弟的對話,本來到此結束,可惜,卻被其餘十位門徒聽見,事情就不能就此罷休。他們對於雅各和約翰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甚至可能指責他們出賣兄弟。眼見這十二位門徒又起爭執,耶穌又要就地施教了。

42 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43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44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從耶穌對門徒的教導,我們可以肯定門徒為著雅各和約翰向耶穌要求作左右丞相的事情而爭執,即是說,他們再一次為了「十二門徒排名榜」而有損和氣。「位置」,何以能夠令門徒妄顧兄弟之情,一次又一次地為此而動氣,為此而爭吵呢?因為門徒縱然跟隨了耶穌,仍然擺脫不了外邦人的權位觀念:位置越高就能夠統治越多人,權力越大,就能夠號令更多人。或者,門徒實在羨慕君王大臣擁有的掌控感,「大地在我腳下,國計掌於手中,哪個再敢多說話」的感覺,實在太「過癮」了。

有些人看出了權力架構是令人爭權奪位的罪魁禍首,是造成紛爭及破壞的事物,於是提出剷除權力架構的建議。既然沒有階梯,就沒有權位差異,沒有權位差異,就不會有追權逐位的爭執。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動物農莊》(Animal Farm)裏的動物,曾經進行過類似的實驗,牠們彼此不再稱為長官,改稱為同志。在教會歷史中,有些人也作過類似的嘗試,認為教階制度於聖經真理不合,必須消除。在教會內,不再有主教或牧師,所有人都是兄弟妹妹,大家都以兄姐互稱。

耶穌對於門徒為權位而爭執的回應,看來沒有那麼極端。他教導門徒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耶穌沒有因為有人爭權而剷除權力架構,耶穌所做的,是重新定義權位。門徒與耶穌對於「為大」、「為首」的定義有所不同,門徒以管轄或支配別人的廣度及深度來定義權位,耶穌以服務別人的廣度和深度來定義權位。

如果有人問耶穌:為甚麼要以服務,而不是以支配來衡量權位呢?耶穌的回答是:「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如果門徒尋求的是權位帶來的掌控感,耶穌卻示範權位的服務性。門徒選擇跟隨與否,不是依靠管理學的驗證,不是通過政治學的辦論,也不是等待社會科學研究的確認;門徒選擇跟隨與否,只能基於這是耶穌自己的榜樣。

各位「為大的」,「為首的」,你們辛苦了。你們如何勞心勞力,你們的服務對象不一定知道,甚至會誤解你們。然而,耶穌基督的眼睛是雪亮的,祂看見你們的任務有多繁重,祂能夠體會你們肩頭所負的有多沉重,因為祂也是以服務別人為己任,甚至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四. 總結

「你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嗎?」知不知道其實都不是太過重要。

如果有學生祈求上帝賜給他好成績,上帝會教他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如果有人祈求上帝賜給他一位好女朋友,上帝會教他如何做一位好男朋友
如果有人祈求上帝賜給他一位好太太,上帝會教他如何做一位好丈夫
如果有人祈求上帝賜給他們好兒女,上帝會教他們如何做好父母
如果有人祈求上帝賜他步步高昇,上帝會教他如何服務更多的人
如果...

放心祈求,上帝不會拒絕我們,祂會耐心地引導我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