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6,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你們也要離開嗎?(林豪恩先生)2012.9.23

語音(廣東話): 題目:你們也要離開嗎?
證道:林豪恩先生
經文:約翰福音6章56-69節

一.引言

多年前看過一本書,名叫《為甚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作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因為,如果我告訴了你我是誰,你可能會不喜歡這個我。」這樣的擔心是實在的,今天的福音經課讓我們看到,當耶穌告訴人們多一點真正的自己的時候,人們開始不喜歡他,並且離他而去。

二.經文

56 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57 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喫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 58 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喫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喫過嗎哪、還是死了。 59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 60 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61 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厭棄原文作跌倒〕 62 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 63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64 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 65 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 66 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67 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 68 西門彼得回答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69 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聖者。

三.釋經與應用

1.因誤會而結合

究竟耶穌表露了關於自己的甚麼,以致人們不喜歡他呢?

56 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57 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喫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 58 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喫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喫過嗎哪、還是死了。 59 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教訓人說的。 60 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61 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厭棄原文作跌倒〕

為甚麼耶穌向人們說出「吃我肉、喝我血」這麼難以理解的意象去啟示自己呢?原來,吃喝這個主題,是從前文「五餅二魚」的事件引申下來的。約翰福音第6章1-2節說:「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第二日...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裏,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6:10-24)這批追隨耶穌的群眾,是剛剛在五餅二魚神蹟中吃飽的人,耶穌順理成章地繼續以食物和吃喝作為主題和意象教導他們。

一般來說,人人都喜歡被歡迎,享受被肯定,而且,跟隨者越多,代表著越受歡迎、越得到認同,也代表著越成功。然而,尷尬的地方是,如果當事人深知跟隨者只是出於誤會以及錯誤的期望而追隨,也意識到如果追隨者知道真正的自己,就會失望而鳥散的話,這個人應該如何自處呢?他應該徇眾要求,修改自己?或者利用群眾的誤會,乘勢而上?還是冒險面對群眾的期望,澄清誤會呢?

耶穌選擇了直接面對群眾的期望,刺破誤會的泡沫。他把人們的期望反映給他們知道:「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6:26)

如果你是人群中的一員,你會如何回應耶穌呢?可能有人會這樣想:「我們找你,當然是因為見了神蹟。如果不是見了神蹟,我們怎知道你能夠醫好我們的病,餵飽我們的肚呢?」

誤會,有時就是這樣產生。耶穌或者沒有意圖去令群眾對他有醫病和「醫肚」的期望,他行神蹟,是希望人們認識「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1:14)。然而,當耶穌有所行動的時候,他卻不能控制群眾以自身的需要去理解他的行動,以及因此而產生與他們的需要相關的期望。隨著跟隨的人越來越多,投放在耶穌身上的期望越來越大。難道群眾不可以按著自己的需要而對耶穌投以期望嗎?當然可以。就正如我們按著自己的需要而對其他人投以期望一樣,或者其他人按著他們的理解對我們投以期望一樣。這只是自然而合理的生活現象。既然對他有期望是自然而合理的,耶穌應該如何回應呢?他應否被群眾的期望去改變他道成肉身的使命呢?他應否被群體的視線去改寫他的人生呢?然而,如果耶穌選擇不去滿足群眾的期望,他會否感到愧疚呢?會否感到有負於這些對他有期望的人呢?會否擔心人們會對他失望而離棄他呢?令人失望,被人厭棄,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重大的心理負擔及威脅。

從幼兒時期開始,我們已經直接或間接地體會到,若我們不去滿足別人的期望,或者令別人失望,後果可以是非常不好受的。有些孩子做不到成人的要求,或者達不到成人的期望時,他們會感受到成人的不滿和憤怒,嚴重的甚至會被趕出門外,令這些小孩子感到做不到要求或者達不到期望是會被遺棄的。到學校讀書的時候,有些同學發現了若要老師喜歡自己,就要按著老師的期望表現自己。交了朋友,成長中的青少年感受到朋輩的力量原來可以非常龐大的,若不同聲同氣,不幸地成為了議論和杯葛的對象,一定比考試不合格更難受。進入職場,人人都深知上司的期望有生殺大權;以為有朝一日坐了上司的位置,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回自己,怎知坐上了,才體會到位置越高,看著自己的眼睛也越多,加在自己身上的期望也更大。最令人難受的,也是最令人感到威脅的,是別人對自己失望的眼神和態度。這些負面的反應,令人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是沒有價值的人,是應該被放棄的人。陷入這種困境的人,會感到思想混亂和情緒不穩。

有一位同學本來開開心心地在某所排名較後的大學修讀喜歡的學科。她的父親是在排名第一的大學的畢業,母親是在排名第二的大學畢業,他們要求女兒第二年以非聯招入學辦法再報讀這兩所大學,並且策略性地填報她的成績有可能入讀的學系。結果,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她於八月底開學前收到取錄通知。她猶豫,因為這不是她想讀的學科,而是也不是她擅長的學科。她的父母勸告她,只要捱過第一年,就可以轉系往她有興趣的學科。由於她錯過了所有的迎新活動,開學後面對人生路不熟的孤單,同時發現自己對於現在修讀的學科的確力有不逮,她越來越感到惆悵。最令她困擾的是,原來第二年要轉去她心儀的學系,她必須要在第一年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績,這要求對於力有不逮的她,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她向本來就讀的學校查詢,學校容許她在指定日期之內恢復學籍。然而,她清楚知道如果她從目前這所排名較前的大學退學,回到那所排名較後的大學,她的父母會非常失望。她一方面不想父母失望,也不能面對父母的失望,另一方面對著自己沒有興趣又力有不逮的科目,而且轉系無望,好像度日如年,充滿挫敗感地一日一日捱下去。

群眾期待的,是飽肚的餅和魚,而耶穌提供的,卻是太初的道化成的肉和血;或者說,群眾從耶穌身上要得到的,是他提供的物質,而耶穌提供的,卻是他自己。耶穌必須面對群眾的期望和他自己的本質和使命之間的分岐。他不能夠取消別人對他寄予各種期望的自由,甚至不能夠禁止別人對他失望,但他也有責任保持自己按著天父的美意而存在,有責任幫助人們認識真正的自己不是變食物出來的魔術師,而是那永恆的道,是「道路、真理、生命」。

2.因了解而分開

60 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61 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厭棄原文作跌倒〕 62 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 63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64 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 65 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 66 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67 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

果然,當耶穌啟示自己越清晰的時候,人們就越清楚知道耶穌與他們的期望之間的分歧,人群就失望而散去了。可惜及傷痛的是,不單止吃過五餅二魚的群眾離開,連他的門徒中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離他而去。為甚麼說這是可惜和傷痛呢?能夠從群眾分別出來稱為門徒的人,應該與耶穌有某程度上的關係,也有某程度上的承諾。耶穌願意向他們躺開自己,亳不掩飾地啟示自己,本來是他們師徒之間增進了解,建立更親密的關係的機會。然而,某些門徒來卻因此而厭棄他們的老師,離他們的老師而去。若果你向一個朋友躺開自己,讓關係進深,他卻因此而厭棄你,離你而去,怎能不叫人感到可惜和傷感呢?這種傷害可以嚴重地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令人意志消沉,也可以令人自憐,埋怨自己為甚麼那麼愚蠢讓自己受傷害,更會令人失去對別人的信任。如果這種傷害表現為憤怒,把厭棄自己的人理解為背叛,就會怒不可遏。倘若這些事件發生在武俠小說裏面,接著的劇情很可能就是清理門戶。

能夠向帶著誤會的群眾澄清自己並不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期望而來,這已經不容易的事情;當群眾,甚至門徒失望而離棄自己,仍然能夠不亢不卑,有節有理地繼續表達自己,繼續說明自己的身份和使命,這更是難得。能夠如此的人,必定是對自己有清楚的自我了解,以及充份的自我肯定。

61 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厭棄原文作跌倒〕 62 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

群眾沒有興趣理會耶穌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因為他們只想在耶穌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耶穌自己不能忘記自己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因為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就定義了他自己,與他的身份息息相關,與他的使命息息相關。他必須提醒自己,不能被群眾的歡呼聲充昏頭腦,也不能被群眾離棄的威嚇而改變方向和目的地。人子終有一天要升到他原來之處。這種永恆的視野與肯定,令耶穌在被讚揚與被批評之間、被需要與被輕視之間、被擁戴和被離棄之間,仍然頂天立地,站立得穩。

我們有沒有想過,是甚麼令我們在讚賞與批評之間被抛來抛去呢?是甚麼令我們在被需要與被輕視之間折騰呢?是甚麼令我們在被擁戴與離棄之間要生要死呢?有一天,我們都要回到原來所在之處。我們原來所在之處在哪裏呢?我們從哪裏來呢?最終往哪裏去呢?如果我們仍記得,我們是從天父那裏而來,最終會回到天父哪裏去,或者,我們就比較有力量在起伏不定的人生遭遇中,在變化不定的價值與評價中,不亢不卑地活出天父創造我們,活在天父創造我們的美意。

58 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喫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喫過嗎哪、還是死了。63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知道自己從那裏來,往那裏去,能夠幫助人安身立命;知道自己為甚麼而出現於世上,能夠幫助人生活得有方向。

群眾肚餓要吃,這是自然和合理的需要,不過,這需要卻不一定要由道成肉身的耶穌來解決,因為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已經提供了生產食物的環境,也交托了「治理全地」的任務給人類。耶穌知道自己成為肉身來到人間,不是要取代土地提供食物,而是要喚起人關注生命,關注永恆的生命,關注人類與創造主的關係。

昔日,耶穌對從他身上尋求食物的群眾澄清並呼籲他們除了關注食物外,也要關注生命,除了關注肚腹的需要,也要關注心靈的需要。因為人是很容易和自然地以物質去滿足心靈需要的。耶穌曾經說一個關於財主的故事,最能代表這種傾向:「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裏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12:16-19)財主以為有充足的物質就能夠使自己的靈魂得安穩,能夠滿足心靈的需要。今天,我們的社會也不停地引誘我們用樣的方法去回應心靈的需要。如果你想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廣告建議你去買一楝更豪華的房子;如果你想擁有甜蜜的睡眠,廣告建議你去買一張更高貴的睡床;如果你想受歡迎,廣告建議你穿某名牌衣服...現代消費社會深深知道人們需要的其實是心靈的滿足,因此,對症下藥地把商品描述成解決心靈需要的出路,引導人們以物質去回應心靈的需要。

耶穌希望他的門徒意識到,單單以物質去回應生命的需要是沒效果的。能夠回應生命需要的,就是這成了肉身的生命之道。對於耶穌這樣的呼籲,除了厭棄而離開之外,還可以有甚麼回應呢?

3.「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67 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麼。 68 西門彼得回答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69 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聖者。

透過五餅二魚神蹟吃飽的群眾當然不能接受真正的耶穌,他們鳥散了。就連跟隨耶穌的門徒,也因耶穌的自我表白而清醒過來,覺令是而昨非,一個一個離開。現在,剩下十二個門徒,耶穌問:「你們也要離開嗎?」

「你們也要離開嗎?」或者,這也是對我們的問題。還記得少年時代與你一齊在學校的佈道會中站起來決志要跟隨耶穌的那大半班同學嗎?一路上退去的有多少呢?還記得在大球場的佈道會回應呼召,和你一齊從坐位走下去站滿草地,那些決志要跟隨耶穌的人群嗎?還有多少人仍然與你一齊走這條路呢?還記得當年主日學坐在你旁邊的同學、青年團契與你一齊唱詩歌的團友,還有多少仍然與你一齊唱到今天呢?看著人們離開的時候,我們心裏會否也問自己:「我也要離開嗎?」會否也聽到耶穌問我們:「你們也要離開嗎?」

眾人離去,你仍要留下,就算你能夠獨排眾議,也總要給自己一個留下的理由。你如何回答自己這個問題呢?你如何回答耶穌這個問題呢?彼得代表當時仍沒有離耶穌而去的十二位門徒回答:「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彼得繼續跟隨耶穌,不是因為耶穌有醫病之道,不是因為耶穌有「醫肚」之道,也不是因為耶穌有復國之道,而是認出耶穌是成為肉身的道,是永生之道。

四.總結

或者,我們也是好像群眾一樣,好像門徒一樣,帶著各眾期望去跟隨耶穌,要在他身上得到一些我們想要的東西。那些只想在耶穌身上獲得醫治之道的群眾,始終會失望而去;那些只想在耶穌身上獲得「醫肚」之道的群眾,始終都會失望而去;那些只想從耶穌身上獲得復國之道的群眾,最終也會失望而去。然而,耶穌似乎不怕別人對他失望,因為在失望之時,耶穌期望人們認清甚麼才是永恆的盼望,期望人們找到永恆的盼望。因此,若有一天當我們感到耶穌令我們失望的時候,不一定要馬上變臉,也不一定要立即離他而去。這可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進深認識自己的需要,進深認識我們跟隨的對象的機會。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