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壞事,亦無做好事(許開明牧師)2016.10.16
語音(廣東話):
主題:不作壞事,亦無做好事
證道:許開明牧師
引言
許多人有這種人生觀:認為我「不會作壞事、亦無做好事」 也可以接受。好像聖經中,這個財主並不是一個窮兇惡極、欺壓窮人的人,他容許一個滿身是瘡的乞丐在他的門口討食,他無作壞事啊,只不過,他也無做善事或好事,使討飯的得飯吃、得衣服穿、得入屋取暖。這種人,不算好,也不壞啊!
然而,中國人有 「止於至善」之追尋,「止於至善」出自儒家之主要典籍《大學》。《大學》乃「初學入德之門」(北宋儒者程顥語),開首即揭示德性之源及其展開與圓滿之義,即無休止的進步,成德之高,成德之堅永,盡在這「圓」與「未圓」之間。「圓」與「未圓」互相映發,自知「未圓」,故能虛懷若谷;力求「圓滿」,故得至健如天(「至健」語出《易經》)。「止於至善」蘊含至健與虛懷,同時兼有「不斷追求圓滿」的自強不息精神以及「不自以為圓滿」的開放精神,這與聖經教導不謀而合。
天堂門口
一位弟兄離世後,上到天堂門口,正想進入,門口天使叫他等等,要先看看進天堂人士名單,發現並沒有弟兄的名字。這弟兄本以為自己從來無做壞事,一定可以進入天堂,就詢問天使原因,天使查完說:「你無做壞事,但亦無做好事,仍然不符合資格,進不到天堂。」
1. 地上(陽間 )兩種人的情景
1.1. 財主
「有一個財主 (『戴維斯』(Dives,源於拉丁文『富豪』一詞)),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大魚大肉,吃喝玩樂)。」(路十六19)
由「財主」一詞代表這個人有財富;「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即代表這個人有身份,因為「紫色袍」為王室和尊貴人的標誌 (參斯八15、箴卅一22、啟十八12),而「細麻布衣服」亦是用細麻織成的布料所製作的名貴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即代表這個人有很多時間 ,「奢華宴樂」在原文含有「不但吃的是山珍海味,並且講究華麗的排場,極盡享樂之能事」的意思。這個人穿得好、食得好、玩得好,有的是一種自我專注、自得其樂、自私自利的人生。自古到今,無數人追求的就是這種人生。猶太人更有一種人生哲學,一個人有錢,成為富翁是上主的祝福。
1.2. 拉撒路
「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Covered with sores全身被瘡所遮蓋),被人放在(他不能行進去) 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饑;並且狗來舔他的瘡。」(路十六20-21)
「討飯的」,代表拉撒路活在飢餓中;「拉撒路」的意思是神所幫助的,他是一個在苦難中等候神和人幫助的人。「渾身生瘡」即代表他活在羞辱中,外表難看加上肉體的痛楚,「渾身生瘡」這句話的希臘文是常用的醫學名詞,新約聖經只在此處出現過。「渾身生瘡(Covered with sores)」和「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dressed in purple and fine linen)」形成了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說明了他活在等候食物中,「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饑」,據說古時猶太人吃飯時不用刀叉,也不用圍巾,人們用雙手取食物吃;而在富有人家,常以麵包來擦手,擦過手的麵包就隨手丟棄,拉撒路和狗在門口所等待的,便是這類麵包。這裡就顯示了財主天天奢華宴樂與拉撒路天天等食餅碎、食不飽的情況,有著強烈的對比。
「並且狗來舔他的瘡」,這句話有兩個意思,第一,猶太人視他們所輕看的人如狗,故指拉撒路的處境如狗,其痛苦得不著人的同情;第二,瘡會流血,所以狗舔瘡就是舔血,意味著他活活的被狗折磨而死。(參王上廿一19)再一次對比了財主和拉撒路的情況:財主有工人服侍,拉撒路卻有狗和他爭食,並舔他的瘡。
財主錯在那?就是他不作壞事,亦沒有做好事 。這個財主並不是一個窮兇惡極、欺壓窮人的人,否則,他絕不會容許一個乞丐在他的門口討食。他的問題是眼中只有美食,沒有窮人;他沒有善用錢財,辜負了神託付他那麼多錢財的用心,上帝給他的錢財只為滿足自己,令自己快樂。財主的罪是什麼?財主只顧自己,忽視別人(即拉撒路)的需要、感受和痛苦。
同樣地,現今的地產商可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恐怖主義者可能只顧自己的信念,而不斷進行恐怖襲擊。怪獸家長為達致把自己孩子培育成龍成鳳的期望,而忽略孩子的個人感受及漠視孩子自我的發展。
財主,他失去一種對人(即拉撒路)的認同感,對拉撒路的飢餓、疾病、被狗欺負的情況都全不理會。
心理學家弗洛姆(Eric Fromm)發現,認同感是人人普遍的原望,它能使個體的生命突破人我的隔離力量,得到他人的認同感,使人脫離孤立與隔離狀態,把他和他人結合起來。哲學家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提出人與人的相處 「同情」很重要, 同情是 「同感」或 「共感」,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進而達至 「共苦」,與他人分擔痛苦,這是更進一步。所以人不被認同是痛苦的。拉撒路不被認同,他長久活在痛苦裡。他眼看自己吃不飽、穿不暖、不能走路、無法翻身、沒有自尊的情況,卻無法改變,那種痛苦生不如死。
一個現代人落到如此地步,就會感到生不如死,他可能就會自殺和輕生。最近中大有班同學研究自殺的問題,我發現:一個像拉撒路如此,不是沒有東西吃而餓死,也可能有得吃但不食而死!財主眼中,沒有拉撒路,沒有看見飢餓、患病、無助的人,只顧自己天天奢華宴樂、大魚大肉、吃喝玩樂。
2. 地下(陰間)兩種情況
兩種不同的命, 卻有著相同的結局:死亡, 但他們進入陰間有著兩種不同的待遇。
「後來那討飯的死了 (是餓死或病死,自殺死?),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路十六22)
拉撒路有天使的同在和帶領,更被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就如有著上帝的看重和兼顧,「懷裏」一詞取材於猶太人赴筵坐席時的情景,即每個坐席的人都憑著自己的肘側身半躺著,有如處身在他後側之人的懷裏(參約十三23),所以「懷裏」含有「與那人同赴席,為人所愛的意思」。
後來財主也死了,可能是因是暴飲暴食而死,然後就被人埋葬了。財主生前非常顧惜他的身體,穿的是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吃的是珍饈美味,為他的身體耗費錢財,但是死後也不過是把身體埋葬了,他更要下到陰間受苦。
「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的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路十六23)
「陰間」是人死後靈魂暫時停留,等候末日受神審判的地方(參徒二27、31)。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收留義人的靈魂,又稱樂園(參路廿三43);另一部分收留罪人的靈魂(參伯廿四19),中間有深淵相隔,可望而不可及(參26節)。事情並未了結,財主他的靈魂、那有知覺的自我,下了陰間。陰間是舊約的用語是希臘文Sheol(音譯索奧),意思為「逝去之靈的居所」。
拉撒路死後,被天使帶領到天父懷裡,得安慰;而財主死後,則被埋葬,並到地獄去受苦。
3. 財主在陰間的表現
(財主)「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罷,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裏,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阿,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拉撒路受苦時,你無作善事,由得他受苦) ;如今他在這裏得安慰 (因為他受盡苦,上帝幫助他脫離苦了),你倒受痛苦 (因為你見苦不救,你要受懲罰)。」(路十六24-25)
財主的苦可分成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身體的苦,即火焰的苦(參24節);第二方面是「回想」的苦,包括他悔恨的苦和祈求不允的苦(參27~31節),其苦真是永世沒有休止的苦。今生的選擇決定死後永恆的結局,一旦死亡,結局就限定了,享福或受苦,再也無法彼此對調了(參26節)。
拉撒路「得安慰」
「得安慰」 與「保惠師」(參約十四16)在原文同屬一個字群,信徒生前有聖靈在旁安慰與引導,死後仍得被呼召靠近所信的主,即與主同在(參腓一23)。
4. 有深淵的限定
「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路十六26)
4.1. 有深淵限定:空間
陰間與樂園之間有深淵相隔,致財主求一滴冷水以涼舌頭也不可得。這時,他想起父家中尚有五位兄弟未得救,於是他期盼拉撒路能被差遣去傳福音給他們,可惜已經太遲了。
所以你想得人幫助也要把握時間和機會,就算亞伯拉罕、拉撒路想幫也因有深淵而不行!人應當把握機會做善事、好事、有益於人的事, 死後就沒有機會了。就如財主得不到水喝、得不到人(拉撒路)的幫助、得不到超越界限,這是不能改變的規限!
人生有許多規限,所以你要認識你的規限。小時你不好好讀語文,長大後才學就會有限制,有機會讀書時你不讀,過了就再沒有機會。趁孩子還小就多陪他;待他長大後你陪他,他可能會走開。明白與接受聖經所言:「生有時,死有時⋯⋯在崇基神拜堂的日子有時,凡事都有定時」的人,才是智慧人。
「27財主說:『我祖阿,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8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29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30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到他們那裏去的,他們必要悔改。』31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十六27-31)
財主要求亞伯拉罕差派拉撒路沾水給他,這是為自己的表現;而他要求亞伯拉罕差派拉撒路去為五兄弟作見證,不要到地獄 ,這則是為家人的表現,可惜機過已過,財主已後悔莫及。
4.2. 有生死的規限:時間
有限的時間即死亡和死線(Dealine) 極具意義。我們重視也應重視死亡及死線。財主無死亡意識,不懂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每天奢華宴樂,浪費時間;拉撒路在困苦中,連生命時間也没有的,只能努力存活,且隨時會死亡,不能掌握時間。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提出人生的「大限」,即死亡,深具意義,因為只有人意識到 「死亡」才能認真地活著,並且要有使命的活著,好好活此生。
路加福音在這故事中,更提出了「死亡」在上主的手裡,可以扭轉乾坤,就如在陽間的時候,財主很快樂,但拉撒路很痛苦;在陰間的時候,財主很痛苦,拉撒路卻很得安慰,上帝在他世幫助拉撒路脫貧脫苦。
時間的長短,人不可確定,但在有限時間的運用,人可以作主。過去所做的也會影響現在,因財主在世時不顧拉撒路,結果死後受罰。同樣地,現在所做的將會影響未來,拉撒路現在受苦,但他仍然忍受痛苦直到死,結果後來得到天使引路到樂園睡在主懷中,這顯明了上月的講道主題:「人在做,天在看!」人要知道,過去所做的,影響現在,現在所做的影響將來,這是人生大道理;人也要把握現在的機會,過去了就機會不再。
海西阿德說過:「善於掌握自己時間的人,是真正偉大的人。 」為好好管理時間,不同的學者有以下三大貢獻:
第一,把時間分為年、月、日、時、分、秒;
第二,每天定為二十四小時,讓人可以把時間分成三份: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眠及八小時自己安排的時間,如吃飯、如厠、交通、玩樂、學習、與家人一起、交際等;
第三,「朝九晚五」成為今天全世界「公共辦公時間」,讓人盡量在此時間內完成工作,建立精確的時間運用。
為了探索時間與人生,學者們又有幾個生命時間的觀念:
第一,時間長度以及長壽的概念。
第二,時間闊度,讓人多方面的認識與掌握,例如一個讀書人,他擁有書,也會看書和寫書,又例如我愛讀神學、哲學、歷史文化、聲學、心理學等,這些都是闊度的例子。
第三,時間密度,今天大部份人追求時間的密度,或者是被迫追求,例如是寛頻上網,速度當然愈來愈快,但我們的忍耐力卻愈來愈差;另一個例子是即食文化普及,人們震吃得快和好味;還有人們追求商業成本效益,要賺快錢,在短時間得大利益;更有死線的催逼,使人精神緊張、容易暴燥,工作或讀書為首位,使他們目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現代人常追求時間的密度和速度,人都巔(整天要達到巔峰) ,使人失去長度、闊度和深度。
第四,時間深度, 一種 「內在時間 (immanent Time)」,即有意義的時間,例如男女一起吃燭光晚餐、家人一起的歡樂時光、主日崇拜、與親人臨終的告別等。
在本段經文引發思想同情別人,與人有認同感及樂於為善的時間。你還有時間,你怎樣善用時間呢?
昨天我往老人院探訪媽媽,聽到一位老婆婆在彈鋼琴,她已九十多歲仍彈得一手悅耳的聖詩,我也忍不住口跟著唱,聲音響遍老人院,不過大部份老人對我的歌聲都無反態應,因為他們都是耳聾的,包括我的媽媽,只有兩位婆婆豎起手指公,我就知道他們沒有耳聾。我也買了蛋卷給媽媽,她吃得很開心,與九十多歲的婆婆 (最年長Pianist)合作,她彈我唱,兩位也近百歲的婆婆無耳聾,聽我唱詩聽得很開心,成為我的聽眾,我實在也作了美事、善事。作善事,不一定要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日行一善,多作好事,不要像財主一樣只顧自己,不顧門外的拉撒路。
總結
朱自清這樣寫過:「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
有智者這樣說過:「告訴我你怎樣運用你的時間,我就告訴你,你是個怎樣的人!」各位弟兄姊妹,到底你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希望大家從今起會不做壞事,常常做好事,善用你的生命。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