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在和平與紛爭的時代作…(鄭漢文博士)2013.9.1

語音(廣東話):
題目:在和平與紛爭的時代作信仰解讀
證道:鄭漢文博士
經文:路加福音12:49-56

1. 誰的秩序?
1.1
從前有一個藝術家,他的創作室在別人眼中(包括他的管家眼中)看來是一遍混亂。

但是,對於這個藝術家來說,他的創作室是井然有序,各安其位。他要找的物品,他從來不會找不到。

有一天,在他外出時,管家請了個鐘點女傭來,這個女傭把這個創作室執拾得異常有秩序,不單如此,這個女傭也把她看來無用的物品全數棄掉。

藝術家回家後,發現了創作室一遍混亂,他要找的物品他找不到,他所收藏的藝術品全部被消失了。原先的秩序,被這位全無藝術修養的臨時工給打亂了。

請問大家,藝術家可以怎麼樣?

2.1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秩序才是秩序,對神所創造本有的美好、對本有的秩序,未必認識,就算認識,也未必認同。今日的講道,題目叫做:「在和平與紛爭的時代作信仰解讀」。

英文是:Christian reading of times in between peace and division。

今日的經課是來自路加福音第12章49至56節。今日我想用和合修訂本的聖經譯文,這段經文是這樣開始:耶穌說:「我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假如已經燒起來,不也是我所希望的嗎?...你們以為我來是要使地上太平嗎?不!我告訴你們,是使人紛爭。」(路12:49; 51)

耶穌基督所傳的不是和平的福音嗎?點解會起火,點解要使人紛爭?

2. 聖父所創的天地,和平原是本性,紛爭是時代常態
2.1
2013年年頭香港有一位基督徒,提出「萬人佔領中環爭取真普選」的構想,一起火頭,紛爭至今。點解要起火?是甚麼因素使人紛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3年年頭繼「和平佔中」運動的出現後,分出了三方取態:有支持的、有反對的、有態度未決的。

支持的又分為三方取態:有信任而跟從的、有爭取領導權的、有從中找機會加入自已取向的。

至於態度未決的又分為三方取態:有些想撘方面車的,有些不想太被認清立場的,也有找機會令自已陣營坐大的。
一石激起千重浪。

一路走來,這位戴耀延教授把所想所作的寫為文字,出版了一本書(舉起此書),書名叫:《佔領中環:和平抗爭心戰室》,書內是這樣介紹這位作者:「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範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比較憲法、行政法、人權法、人權教育、公民教育、法律與宗教、法律與管治、法律與政治、法律與發展。公共服務方面,曾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政策研究組非全職顧問。」

從這段履歷認識這教授,幾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建制權力的一部份,是既得利益的集團人士,至少是和平分子,維護人間的和諧共處,真的無法想像一個教法治的學者叫人犯法,主張公民抗命──幸好,他主張的是非暴力的和平抗爭。

2.2
這位書生,為何忽然論政?不單論政,為何忽然帶領一個政治運動?一介文人,為何忽然抗爭?他的教會如何教導他的,不是應該傳揚耶穌基督使人和平的福音的嗎?

火來了照耀人間,一耀不夠兩耀來。

他不單一人倡議,而且還找來朱耀明牧師,聯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健民,三人發起正式名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的運動。

你有佔中三子,我有愛字輩人。

和平佔中運動是主張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所以有必要主辦公開論壇。因而出現不同的反對者到場唱反調,也就出現「愛」字頭的群組不斷紛爭。愛群之後,出現新幫。上星期又出現「幫幫香港出聲行動」,以六人的陣勢對抗三子。

對抗的氣氛因為炎熱的夏天更形熾熱,七月中旬,在旺角街頭,一位林老師對警隊執法不公的激烈言論後,出現支持和反對的兩大勢力。政治力量無限上綱,為要打壓異己。

香港現正在進入紛爭的時代。

其實在香港一百五十多年以前,開埠以來都是紛爭的時代,其中有時稍有的和平歲月都是難能可貴的,就正如中國過去二百年,和平歲月都是難得的。

香港自九七後是全面紛爭的時代。至今只是紛爭的潛在激烈的漸漸浮現。

2.3
夠了夠了,我今天並不是香港政治講壇,不適宜把政治引入教會,教會最好與政治分家,教會傳的是耶穌基督和平的福音,政治難免講的是權與利的分爭。

我曾經被「提醒」(加引號)不要在講壇談政治,大概因為一談政治,信仰群體就會分化,生發紛爭。

Sorry,這裏是崇基禮拜堂,這是大學講章。信仰反思的層次並不一樣。

其實,這種去政治的教會觀從來是行不通的,因為教會存在世上,並不是存在一個真空之中,任何存在人世間的都難逃政治的。許多堂會式的教會內部,政治紛爭更加厲害。

教會的存在,就是分別為聖,與世間的權能有所不同,有所不認同,構成為另一種政治實體。

就算教會傳揚的是和平福音,種籽一落在地上,臨在紛爭時代中也會更添紛爭。

3. 耶穌傳揚的是和平的福音,臨在紛爭時代中也會更添紛爭
3.1
讓我們返回今天的經課,根據和合修訂本,路加福音第12章49至56節,記載耶穌親自說:
12 : 49 「我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假如已經燒起來,不也是我所希望的嗎?
12 : 50 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受,在這事完成之前,我是多麼地焦急!
12 : 51 你們以為我來是要使地上太平嗎?不!我告訴你們,是使人紛爭。
12 : 52 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和兩個相爭,兩個和三個相爭:
12 : 53 父親和兒子相爭, 兒子和父親相爭; 母親和女兒相爭, 女兒和母親相爭; 婆婆和媳婦相爭, 媳婦和婆婆相爭。」
12 : 54 耶穌又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大雨了』,果然就有;
12 : 55 起了南風,你們就說:『要燥熱了』,也就有了。
12 : 56 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象,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是甚麼時代呢?」

路加福音傳的是和平的信息,為何耶穌要人紛爭?而且耶穌講明,紛爭不單出現在家的外面,還會出現在家的內面。

我的工作與教會服侍,長期與學校和家庭相關,專家發現青少年問題的成因,許多青少年的問題,有一半的解釋要追究到家庭的影響,另一半因素是因為父母家長的問題。

父慈子孝,母愛女順,向來只是人間的理想。家中跨代的融洽相處,向來都只是心之所願。至於婆媳相爭,基本上是大家庭常態。耶穌為何沒有提到夫婦兩邊的父母親相爭,因為在兒子與女兒在結婚那一天婚禮或婚宴之後,雙方家長都沒有再見面了。正所謂,眼不見為乾淨。

家人是最親密的,尚且難逃分爭。

最好的朋友一起經營生意,總會因利害計算而分手。

商界「比較好」,因為擺明車馬是為利益而相合,因利益而相分。商場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比較好」的意思指的是比較真實地呈現分爭。

有人以為,學校是講究教育理想的地方,但是,教師工作產生的身心受傷的比率甚高。

大學呢?大學最講人類文明,最講天地立心。嘿嘿,對不起,我自1980年開始入讀中文大學,由崇基校園到牛津校園,經過倫敦校園再返回中大校園,教學十八年期間我再經歷過許多西歐、北美以及內地校園,我的結論是:大學也是一個最分爭的人間地獄。為甚麼?我不便在這講壇細訴真相,說人是非。

總之,正如耶穌指責:因為這裏有許多假冒為善的人哪!

3.2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用上了家作為例子,說明紛爭是人間的常態。

在這紛爭是常態的人間世上,耶穌基督就算傳的是叫人和平的福音,這種籽撒在這人間世上,都難逃劫數長出紛爭來。

因為人有罪性,而罪又入了人間世上,世間一切都變成污染的水一樣,多清的白雪飄落一池污水中,可以怎樣?

比如香港某教會邀請生下來就沒有手、沒有腳的Nick Vujicic今年六月四日到香港來分享信仰,坐得近坐得遠捐多少錢,這不也就產生紛爭來。就算六月四日不去點燃燭光,也不需要對著幹,豈不是無端生分爭嗎?

3.3
耶穌說:「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和兩個相爭,兩個和三個相爭。」耶穌這三二對比應用在香港的政治,十分真實。

香港是我家,香港這個家也有分爭。五個香港人中,會出現三對二的紛爭。以一百為基數,六十對四十之比。在立法議會的投票中,正是這個比例:泛民派的票佔百分之六十的票,百分之四十為建制派的票。然而百分之六十票的泛民派只佔百分之四十議席,百分之六十票建制派卻佔百分之六十的議席。

議席不按民意分配,豈不是分爭嗎?如此怪現況,理由是因為政治體制不公義。

不公義的政治體制不會主動令得特區行政首長的選出會出現公義的程序的,所以有人主張以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爭取一人一票選特首。

4. 如何依靠生命主,學會從紛爭中能作信仰解讀,得以回應?
4.1
紛爭是時代常態,是人間常態,我們信徒如何面對?如何分辨?

今日經課最後三節,路加福音12章54至56節這樣記述:「耶穌又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大雨了』,果然就有;起了南風,你們就說:『要燥熱了』,也就有了。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象,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是甚麼時代呢?」」

耶穌指責當時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是地中海的天空,就知道要下大雨了,果然正如所料。起了南風,就是沙漠往北吹來,就預測到要燥熱了,也果然正如所料。

對世界的現象懂得分辨,為何不懂得分辨時代的屬靈意義呢?

4.2
懂得分辨時代的屬靈意義,構成了信徒成長的重要栽培目標。(你們在這裏返教會,有這方面的成長嗎?)

我在自己的教會(馬鞍山堂),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這三年出任青少年部部長,就是青少年事工的信徒領袖。當時協助堂主任牧師的青少年牧者(Youth Pastor)忽然離任,唯有由我暫代其職,全盤衣帶領青少年事工。

我給青少年事工界定為:「以Christian readership的培養作為重心,培養青少年對生命及其所在的時代作基督信仰解讀。」

在我之前的青少年崇拜,信息分享偏向兩類講題,一是聖經經卷的解讀,二是信徒操守的教誨。對於教友子弟來說,他們的感受是,好的叫「舊調天天彈,不壓其煩」,不好的叫「你有你講大道理不難,我有我面對殘酷人間」。

所以,我引入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總議會倡議的兩個理念:「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和「信仰分享」(faith sharing),把信息訂為四種生命的信仰解讀(faith interpretation of four types of storied lives),包括(一)耶穌生平的生命解讀、(二)聖經人物的生命解讀、(三)信徒人物的生命解讀、(四)電影人物的生命解讀,所有信息最後都要回到青少年自身對自己的生命作信仰解讀。

我們並非放下聖經的教導,反而是通過聖經所呈現的信仰境界去閱讀我們信徒所身處的時代。學理地講是探用了敘事解釋學narrative hermeneutics,是文本text與脈絡context的相互詮釋。

每月四個主日,各配四種信息。當然每月第二週主日的電影主日特別多青少年來,連成年教友也借關心青少年而到臨,見證一下這較新派的信息分享。(你們想不想體驗下?)

4.3
而我是親自牽頭,開發電影人物的生命故事的信仰解讀這種青少年崇拜的形式。

例如,最近的一次在2013年7月14日,我是借《孤星淚》或叫《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這套音樂劇式的電影,抽出五個片段(共半小時),呈現「悲慘世界中人生五個關鍵時刻的五種祈禱」 (5 Prayers admist 5 Critical Life Moments in the Miserable World) 。

故事主角Valjean為救一個他所愛的家姐女兒(甥女)而偷了一片麵包,以致入獄受苦十九年。出獄後,飽受歧視,無法維生,心生仇恨,直至遇上一位主教。Valjean 經歷種種苦困(受獄,受辱),本來充满怨恨,但因主教的恩待所流露的基督精神,他悔改了,告別舊我,成為新人。曾經困苦,而又真心悔改的人,良知會時刻發用,同時自然地生出恩慈,關心愛顧身邊受困苦、有需要的人。

從悲慘世界中Valjean所經歷的人生,看到人生五個關鍵時刻,就是受苦,悔改,良知,恩慈,垂死,相應所需要這五種禱告:

一是受苦(者)的禱告suffering prayer,為呼喚創造主而祈禱
二是悔改(者)的禱告repenting prayer,為渴求拯救主而祈禱
三是良知(自身)的禱告conscientious prayer,為自己不埋沒良心而祈禱
四是恩慈(他者)的禱告charitable prayer,為他人能得恩待而祈禱
五是垂死(者)的禱告dying prayer,為安返天家而祈禱。

以上是為悲慘世界中的五種祈禱。

當然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祈禱,但借助電影中的生命故事,信徒讀者對現實人間的解讀能量得以敏感多了(capacity for faith interpretation being sensitized),以後也學會對著五種生命境況作相應的祈禱。

從路加福音第7章18-24節看到:耶穌的憐憫,讓悲慘世界中的瞎眼的得看見,耳聾的得聽見,跛腿的得行走,貧窮的得福音。

這就是耶穌基督和平的福音,背景是人間紛爭是常態的悲慘世界。

5. 如何依靠聖靈,學會從紛爭中能作和平之子,得以復和?
5.1
如何面對這個紛爭是常態的悲慘世界?如何作和平之子?

解答就在今日經課的旨句──路加福音12章50節,耶穌說:「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受,在這事完成之前,我是多麼地焦急!。」

解經家對耶穌所說「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受」認為有兩種意思,或有兩重意思。

首先是指他在十架上為我們流血而死(Baptism of Passion),以至我們可以因他復活而戰勝死亡,因而得到心靈的和平(peace of soul)。

其次是指聖靈的洗禮(Baptism of the Holy Spirit),也就是聖靈與你的生命同在,你所想所作都有聖靈的臨在與充滿(spirited soul)。

5.2
經歷過基督和聖靈這兩重意義的受洗,信徒會如何在和平與紛爭的時代作信仰解讀?

我的體會有三重,一點連一點地實踐:

一是首先要認清世間的實況,正如輔導的第一步要認清現實,信徒也要明白,人生在世的人間世紛爭是常態,和平是難得的恩臨。在屬靈的爭戰中(spiritual warfare),作為信徒我們無法中立。我們無心不分爭,因為是世界不容我們。

二是要認同和平是基本的信念,正如「以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是一場非暴力的和平抗爭,但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和平。對於我來說,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就是要「讓中環價值不再佔領我們香港人的核心價值」,而我們信徒的核心價值就包括心靈的和平,但要能心靈和平就要回到最根本的愛。

三是在紛爭中要活出讓人感到和平的愛,正如在《悲慘世界》中垂死時的Valjean禱告時說:「彼此相愛就是讓人得見上主的面容」,英文是to love one another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因為我們信仰上帝的創造本有秩序、信仰基督救贖而更新、信仰聖靈的臨在而平和,就是讓我們在紛爭時代中,依然活出充滿和平信息的大愛。

但願榮耀都歸給聖父、聖子、聖靈,永在的三一神。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