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在橄欖山與聖殿山之間(林豪恩先生)- 2010.4.11

語音(廣東話): 主題:橄欖山和聖殿山

經文:路加福音19章28-41節

証道:林豪恩先生

引言

橄欖山
詩篇125篇有詩句如此說:「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耶路撒冷位於中央山脈最高處的平台上,四面被群山環繞,該詩篇詩意地描寫了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

圍繞在耶路撒冷東面的山稱為橄欖山,山上因有茂密的橄欖樹而得名。不過,橄欖山的歷史事跡乏善可陳。舊約第一次提及橄欖山,是大衛王因兒子押沙龍背叛而逃亡的時候。大衛逃離耶路撒冷,從東面登橄欖山,再往前走下裂谷去。

新約時代,橄欖山也不是甚麼繁華的地方,聖經提及的,只是兩個村落:伯大尼和伯法其。

聖殿山
與橄欖山距離不遠,相對而望的聖殿山就不同凡響了,從古至今,它都在政治及宗教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聖殿山位於耶路撒冷城內的東部,相傳就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的地方。正如前文所說,耶路撒冷被群山環繞,外敵不易接近,但交通卻便利,是一個天然的統治中心。大衛王高瞻遠矚,攻取當時稱為耶布斯的耶路撒冷,建造大衛城,從此以後,就成為了王國的京城。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接續王位,在王朝盛世的年代,他在聖殿山的山巔,展開建造聖殿的工程,歷時七年竣工。從大衛王朝開始,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人的政治中心;所羅門王建成聖殿之後,聖殿山確立了其宗教中心的絕對地位。

公元前587年,巴比倫王攻陷耶路撒冷,所羅門王建造的聖殿被徹底摧毀。公元前536年,波斯王國取代巴比倫王國,被擄的猶太人開始歸回耶路撒冷,在百廢待興的艱困情況下,他們堅持重建聖殿。公元前516年,第二聖殿正式啟用。幾百年間,聖殿因戰爭而有所破壞。公元前20年,羅馬派來的統治者希律開始擴建聖殿,至公元後64年才完工。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從殿裏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13:1)門徒所讚嘆的,就是這個擴建中的聖殿。

今天福音經課所記載的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事件,即是從橄欖山往聖殿山的過程。橄欖山與聖殿山對耶穌的態度,以及耶穌在這兩座山的遭遇,對我們有甚麼啟發呢?

經文
28耶穌說完了這話,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
29將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那裏,就打發兩個門徒,說:
30「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
31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
32打發的人去了,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
33他們解驢駒的時候,主人問他們說:「解驢駒做甚麼?」
34他們說:「主要用牠。」
35他們牽到耶穌那裏,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著耶穌騎上。
36走的時候,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
37將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欖山的時候,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上帝,
38說: 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 在天上有和平; 在至高之處有榮光。
39眾人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責備你的門徒吧!」
40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
41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它哀哭,
42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
43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
44並要掃滅你和你裏頭的兒女,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

釋經與應用
聖殿山是中心,眾人以為神聖所在;橄欖山是邊緣,耶穌選為留宿之處
聖殿山是猶太人的宗教中心,是每一位猶太人都想去的地方。一般民眾都會好像路加福音第2章所記述耶穌的父母一樣:「每年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無論是過節,或是因事獻祭,居住於不同地區的猶太人都四方八面朝聖殿山而來。另一些奔向聖殿山的,是宗教從業人士,包括祭司、長老及文士等。經文所記述的事件發生在逾越節之前,耶穌與他的門徒很可能也在往聖殿過節的行列中。福音書記載,他們從東面而來,經過耶利哥,來到與聖殿山東鄰的橄欖山。

對於人流而言,橄欖山不是目的地,只是目的地的外圍;目的地是聖殿山,那裏才是招聚從四方八面而來的人流的中心。因此,若把這兩座彼鄰相望的山對比,毫無疑問聖殿山是中心,橄欖山只是相對於中心的邊緣。中心,最少有兩項特別的地方,第一,是人群所流向的地方,就如香港的中環一帶,每天早上人群從港九新界以及大小離島湧往那裏上班。中心除了有「吸入」的能力之外,第二項特別的對方,可能也是不為人所留意但卻影響更深遠的,就是它的「輸出」,這「輸出」,就是它的價值觀。在香港,有人稱中環的「輸出」為「中環價值」。當「中環價值」向外輸出的時候,它能夠渡過維多利亞港,主導西九龍文化區的發展,也可以跨越獅子山,影響新界鄉村的命運。「中環價值」有強大的伸展能力,它可以進入及重整社福界,也可以影響及指導教育界,這可能就是近年令社福界及教育界同工感到不舒服的其中一個原因。

聖殿山作為宗教的中心,的確凝聚著信徒的心靈,牽引著信徒的腳步。信徒對聖殿山這個宗教中心的迷戀及執著,引發了不少戰爭與血淚。新約時代的聖殿如耶穌所言,不久之後就被徹底毀滅。隨後,猶太人也被驅逐出故土,浪跡天涯。伊斯蘭信徒在這個當年的猶太聖殿遺址上,建造了宏偉的阿克薩清真寺和金頂清真寺。伊斯蘭信徒視聖殿山為聖地,猶太教徒更視聖殿山是他們的聖地。猶太教徒及伊斯蘭信徒對聖殿山的爭奪,轉化為宗教的紛爭和歷史的積怨。這個小山頭,承載著太多的仇殺和血淚。

現在,耶穌來到橄欖山,與聖殿山越來越近了。面對聖殿山,面對以敬拜包括祂在內的三位一體上帝之名而建造的聖殿,耶穌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從耶穌的行跡來看,他對這個「宗教中心」並不是趨之若鶩,反而似乎刻意與之保持一點距離。馬可福音如此描述耶穌的行程:「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11:11)作者繼續刻意說明:「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11:19)在地理上,耶穌選擇棲身於橄欖山,而不留在聖殿山;在意識形態上,耶穌似乎也刻意與「聖殿價值」保持距離。他提醒他的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12:1)。

神聖在哪裏呢?當人們以為神聖必然在聖殿山的時候,神聖卻在橄欖山;當人們以為神聖必然住在聖殿的時候,神聖卻住在村莊民居;當人們以為神聖必然在宗教中心的時候,神聖卻在邊緣。如果純粹為接近神聖的緣故,何必一定要爭奪聖地呢?何必要爭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呢?

橄欖山的信仰簡樸而熱情,聖殿山的信仰專業而權威
路加福音記述,耶穌下橄欖山的時候,騎在一匹驢駒之上。耶穌能夠騎在一匹驢駒之上,反映著橄欖山簡樸及互信的氣氛。耶穌吩咐他的門徒說:「你們往對面的村子裏去,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裏,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若有人問為甚麼解牠,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驢駒的主人查問的時候,聽到門徒說「主要用牠」,就借驢駒給耶穌使用了。(30-34)

耶穌騎著驢駒下山,路加福音描述:「門徒把衣服搭在上面」(35),「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36),「眾門徒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37),並且高呼:「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38)這熱鬧及喜氣揚揚的氣氛充滿著橄欖山,熱情及歡樂的人們懷著盼望伴隨著耶穌步向聖殿山。

在這興高采烈的時候,人們的熱情突然被「撥冷水」,有嚴肅而刺耳的聲音劃破愉快的氣氛,說:「老師,命令你的門徒安靜吧!」這是從何而來的掃興?這是何人發出的指責?把人們的熱情叫停的,正是人群中的幾個法利賽人。福音書把法利賽人與祭司、長老和文士視為相同性質的群體,他們在聖殿山學藝,承繼聖殿山的傳統,他們是聖殿山的代表。為甚麼是他們出聲指責歡迎耶穌的群眾呢?因為他們擁有分辯是非對錯的權威。為甚麼他們多次派人去審查耶穌的言論及行為呢?因為他們是宗教的專業人士,只有他們才有能力去判斷正邪。為甚麼他們多次派人去挑戰耶穌呢?因為他們是聖殿山的守護者,他們有權力去清除一切不容於聖殿山的事物。

當耶穌走下橄欖山向聖殿山而去的時候,橄欖山的群眾投以信任及幫助,熱情高興地隨行。然而,聖殿山的反應則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聖殿山已經準備好發揮它的功能,對耶穌作出最嚴謹及專業的審查。耶穌對於聖殿山的審查不以為然,他回應法利賽人說:「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40)石頭都要呼叫,橄欖山對耶穌的歡呼是合情合理的,為甚麼聖殿山無動於衷呢?

橄欖山讓耶穌彰顯身份,聖殿山認不出它的主人
為甚麼耶穌下橄欖山走向聖殿山的時候,突然間要騎在一隻驢駒之上呢?眾人都認為,不是因為耶穌疲倦而要以驢駒代步。那麼,耶穌騎著驢騎從橄欖山進入聖城,這景象有甚麼啟示呢?舊約時代的先知撒迦利亞曾經如此預告:「鍚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9:9)又有預言說:「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15:4)耶穌從橄欖山騎著驢駒進入聖城的景象,呼應著先知對彌賽亞來臨的預言。

眾門徒大聲呼喊的內容,出自詩篇118篇的詩句:「奉耶和華的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118:26)118篇是被虜前的以色列王每年的重新嘉勉禮儀所使用的詩篇,當王帝進入嘉勉場所的時候,人們就頌唱起這首詩歌來。所以,當耶穌騎著驢駒,從橄欖山步向耶路撒冷,眾人又唱起詩篇118篇的名句,這個情景的含意呼之欲出了。由此可見,對耶穌而言,橄欖山是一怎樣的地方呢?橄欖山是一個讓耶穌彰顯彌賽亞身份的地方,是一個承載著王者來臨的地方。

相對而言,對這位奉主名來的王來說,聖殿山又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路加福音記述耶穌望著聖殿山,悲嘆地說:「但願你今日知道那有關你和平的事,可是你現在那樣的盲目...因為你沒有認出上帝拯救的時機」(41-44現中)聖殿為敬拜上帝而建,是宗教中心;聖殿山是聖山,是代表著上帝同在的地方,非常諷刺的是,聖殿山竟然認不出上帝的來臨(did not recognize the time of your visitation from God)。這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值得信徒反省的現象。

耶穌視橄欖山為家,在此留情;耶穌更視聖殿山為家,為此赴義路加福音清楚指出:「耶穌每日在殿裏教訓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欖山住宿。」(21:37)耶穌似乎視橄欖山為家。家,是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一個可以讓人放鬆的地方,橄欖山,就有著這些舒服而隨和的氣氛。家,更重要的,是有愛你的人,以及你所愛的人。橄欖山上,有一位接待耶穌的馬大。路加福音10章如此記載:「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的家裏。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10:38-39)橄欖山上,有一位馬利亞,約翰福音指出,「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約11:2)橄欖山上,也有一位耶穌所愛的拉撒路。有一次,拉撒路病重,當耶穌趕到的時候,拉撒路已經去世了。耶穌看見眾人哀哭,聖經說:「耶穌也哭了」,以致眾人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約11:36)橄欖山是耶穌的家,耶穌在此留情。

耶穌對橄欖山有情,耶穌對聖殿山其實也是有情有義。路加福音19章41節如此描述:「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它哀哭」。耶穌為橄欖山的拉撒路而哭,耶穌也為聖殿山的遭遇而哭。愛得深,痛得也深,而責之也切,耶穌對聖殿山的感情不比對橄欖山輕。

橄欖山歡迎耶穌,耶穌喜愛橄欖山,耶穌視橄欖山為家是合理的。聖殿山呢?聖殿山更應該是耶穌的家啊!還記得耶穌十二歲時曾經離隊獨留自己在聖殿的事件嗎?當耶穌的父母找到他時,還記得他對父母說甚麼嗎?「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2:49)可惜,現在聖殿山認不出耶穌,聖殿山不歡迎耶穌,聖殿山甚至要除去耶穌。話說回到,天大地大,耶穌並不是無處容身,為甚麼仍要去一個不歡迎自己的地方呢?

有些決定,不能純粹基於個人的喜好,也不能只考慮個人的感受。有些時候,因為責任,不能因為不被歡迎而不去;有些時候,因為使命,不能因為感覺不好而不去;有些時候,因為其他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個人安危而不去。耶穌回去聖殿山,暴露出這個宗教中心的異化,拆除架設在創造主與被造者之間的障礙,讓人可以與上帝回復關係。在人世間,也常常有「你愛他,但他不愛你」的狀況。有人的回應是「既然你也不愛我,我也不愛你」,有人的回應是「縱使你不愛我,我也不放棄愛你」,對家庭如是,對國家如是。

1988年6月,有一位青年剛在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到美國進修。1989年春季,由高校學生發起的民主運動在北京展開。這位青年馬上回國,投身在學運的熊熊烈火之中。當時,劉賓雁如此評論這位青年的行動:「他這次回去,明明是飛蛾撲火!」果然他在6月13日被捕。接著的二十多年,當局希望他離開國家,自動消失。而去,他卻戀戀不休,為了使命、為了理想、為了人民,寧願坐牢,也要留在國內而不願出走。

總結
總括而言,橄欖山與聖殿山的故事對我們有甚麼啟發呢?

讓我們問一間自己,基督徒的聖殿山在哪裏呢?基督徒的聖殿在哪裏呢?若說,基督徒沒有聖殿,因此也沒有聖殿山,這是對的。保羅卻從另一個角度指出,基督徒的聖殿不是一座建造物,而是基督徒這個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19節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裏頭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橄欖山和聖殿山的對比對我們就有意義了。

雖然我們是聖靈的殿,但基督徒不應該像聖殿山一樣視自己為中心、為主角、甚至以作為上帝的代表自居;反而應該像橄欖山一樣,作為一個隨時接待上帝的地方。

基督徒可以學習聖殿山一樣的嚴緊而專業,但不是用來審查上帝,而是用來檢討自己、檢視教會、反省神學;對上帝的態度,應該學習像橄欖山一樣,簡樸而熱情,信任而投入。

基督徒應該像橄欖山一樣,作為上帝彰顯自己的媒介;而提防如聖殿山一樣的盲目,把上帝的探訪及眷顧拒之千里之外。

最後,讓我們緊記:當我們能夠討上帝歡心的時候,上帝對我們有情;但當我們靈頑不靈的時候,上帝對我們有義。或達或窮,上帝對我們的情義都是那麼濃厚。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