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以何心為心?為何所用?(鄭漢文博士)2019.4.21

語音(廣東話):
以何心為心?為何所用?(鄭漢文博士)2019.4.21 (圖1)

主題:以何心為心?為何所用?
證道:鄭漢文博士

全心得力講好道

我為何會講道?故事從2017年十月講起,我參加了自己教會辦的以馬忤斯之旅,得到靈性復興後,立志以講道服事,希望能夠有天講道、講學和講笑三合一。其實2017年之前,已經有教會邀請我在教育主日講道,我當然認為我取得教育哲學博士,所以被邀請。我感到自己借了世間的榮譽,借了與神學無關的博士學位來講道,我理應謙卑接受神學訓練。所以,我2008年9月開始兼讀神學研究文學碩士,三年後完成此課程後的2011年9月開始兼讀神道學學士,一讀七年,去年才完成。我是在崇基完成學士後,在中大完成碩士,然後往英國讀完博士之後十四年,再在中大讀完碩士,然後在崇基讀完學士,剛好一個循環(full circle),回到起點。

我今天在此告解,我之前是「無牌講道」(preaching without license)的。但是今日正式「有牌講道」(licensed to preach),主若願意我會「有排講道」(life-long to preach)。

我叫這十年的兼讀神學做「神學攻讀共十年」,我打算寫一本書叫《神攻十年》,分享在崇基讀神學的要訣心得。

在這「神攻十年」我選修了三科講道學。所以,我的講道是師出名門的,我是師承自李炳光、吳振智、伍渭文三位牧師,可是,他們的講道法完全是三種不同的講道法。

以前,我通常我會只選用其中一種加上我自己的變奏,已經夠用。

今天,是我出任榮譽助理校牧的第一次開工大吉,我打算三者皆用上,並且加上我自己的變奏。

讓我先把我從他們所得的領受,化為口訣與大家分享,然後你可以鑑賞一二:

1) 李炳光牧師講道法是:融入旁徵博引,聽道後留神一句。

2) 吳振智牧師講道法是:透入人間罪性,言必歸基督十架。

3) 伍渭文牧師講道法是:出入三代經課,串讀出更新生活。

「以何心為心?為何所用?」的三種可能生命型態

今天我講道題目是兩個問題,分別一個空心詞:以「何」心為心?為「何」所用?

我發現這兩個問題的「何」字可以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答案、可能生命型態是:

(L1)「 以私心為心,萬有為我所用。」(all things are used by my self)

原來人,生來就是自我中心(egocentric),從自己的眼睛出發看世間事物(seeing things from one”s own eyes)。換言之,你是無法不從你的角度看身邊的事物。

大家試一試,現在做一個實驗:看在你左邊或在右邊的朋友,你看到他甚麼?你只是看到你所看的一面,只是片面,你是無法同時看到他的另一面,你看到的他是無法全面。

就算是你的伴侶,你以為日子久了就會看得全面,剛好相反,越相處你會越看不透,有時莫名其妙。

自我中心不一定就是自私自利,在哲學術語上講,是好容易從「存有論上的自我中心」(ontological egocentricism)陷入「價值論上的自我主義」 (axiological egoism)。

甚至有人性論認為:人生下來就有私心,所有身邊的人與物都是為我所用。

俗語說:他這樣做,有何居心?

在社會科學解釋人的行為時,首先會用自利來解釋,即是說人之所以「做A而不做B」,是因為「A比B對他更有利」。

所以,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道德教育,讓人學會怎樣面對自己的私心。

特別在無人知識自己的進退取捨時,如何面對一己的利慾之心?如何不是在心底裏不是在利用人?中國古代傳統叫「君子慎獨」。

不自私的人有兩種,一種是不利用人以滿足自己,另一種是懷有公心。

有些行為,真的無法用自己得益來解釋的。他這樣做,有何居心?

有些行為,真的對用自己不利也會做的,是因為懷有公心,作用於更大的世界。

大家都知我剛剛教完「行傳六講」的主日學,我們選用「時、地、人、事」四個角度拆解28章的《使徒行傳》,其中「人物志」選了三位使徒來思考:

在3月3日、10日、17日的第二至四講,我們探討了《使徒行傳》中的第二個「三一」(Trinity),就是三位重要人物所構成的一體,就是彼得、司提反、保羅三位聖靈同行的「學神」,看看他們的生命如何和為甚麼去到盡。成為一個簡單的人物志:

人物志第一回,我們第二講講彼得,探討「聖道讓你的生命不一樣?」

人物志第二回,我們第三講講司提反,探討「你的生命為甚麼去得盡?」

人物志第三回,我們第四講講保羅,探討「你如何由掃羅變成保羅?」

《使徒行傳》是講甚麼的?是講:彼得、司提反、保羅等早期教會人物志,如何因為耶穌基督而人生得以改變,成為早期教會的信徒領袖,成為我們後世信徒的榜樣。

我們提到他們三個信徒的生命見證了三種去到盡的生命境界:

(一)從彼得,我們體會到第一種去到盡的生命,就是讓聖靈充滿,從而生命可以去到盡高的水平,讓聖道因我們的言語而臨在,讓其他生命也可以去到盡,造就教會。

(二)從司提反,我們體會到第二種去到盡的生命,就是讓聖靈充滿,從而生命可以去到盡頭的水平,讓聖道因我們的見證而臨在,成為信群的領袖,結果可能要殉道,為主而死。

(三)從保羅,我們體會到第三種去到盡的生命,就是讓聖靈充滿,從而生命可以去到盡轉的水平,讓我們生命任何時間都可以為主而作180度的全轉向──完全的大逆轉,從而為神踏上不同使命的人生路,並且在種種限制中依然自由地為神作見證。

保羅為何放棄他在猶太宗教群體的尊貴地位,為何願意成為羅馬階下囚?

有些行為,真的無法用自己得益來解釋的。許多人都不明白:

明明本來是可以安樂讀書的學生,為何要犯法被判有罪而甚至入獄?

明明本來是可以安樂教書的教授,為何要犯法被判有罪而甚至入獄?

明明本來是可以安樂退休的牧師,為何要犯法被判有罪而甚至入獄?

明明本來是可以安樂議政的議員,為何要犯法被判有罪而甚至入獄?

所以,可以出現第二種人生型態,就是:

(L2)「 以公心為心,萬有經我而有用。」

(all things are used through my self but for the public good)

根據這種觀點看,人可以出於公心,所作行為是為了一個更美好的公共世界。

教育不就是要培養為世所用的人才?

人類的文明,發展出不少觀念,可以用作描繪出這個人值得無私地付出以有用於產生更美好的公共世界。

例如英文Justice這個理念,在漢語就有三個不同的中文對應詞:

一是公義,是社會對任何人都有適當的對待方式,不因其地位而有特權。

二是公正,是社會制度對所有人都有重視同等權益的程序安排,不因其地位而有差異。

三是公道,是社會資源分配較為合情合理,不會遍向權貴階層。

四是正義,……夠了夠了,否則這次講道就變成社會哲學(Social Philosophy)入門課。

有些無私行為,真的無法用自己得益來解釋的。

唯一解釋是:他們在追求正義、民主、法治等等,是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在這個更美好了的社會下生活的所有人,都同時受惠得益。

但是,為何是因為他們無私行動的人要入獄,反而是我們受惠得益?

想一想,耶穌基督也是無私地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反而是我們受惠得益?

有些人解釋說:因為他們追求榮譽,希望自己歷史留名。

的而且確,人的追求除了利益外,是會追求榮譽。

你看,我也是個榮譽的助理校牧,不過這樣冠名,其實指我無受薪,我只是義工一名。

但想深一層,人是可以自義(self righteous)的,自以為義。

在我少年成長時,在座堂教堂的高處,寫著「榮歸上主」(Glory to the Lord),我是時常對著這個橫牌祈禱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讓我明白,人原來可以追求事事「榮歸自己」(Glory to oneself)。

年日漸長,開始明白,原來有些人可以假借以公心為名,實際上「萬有經我而用,榮歸自己(為我榮譽之名所用)」。

因為世間有「榮歸自己」的人,更體會「榮歸上主」的生命可能型態,正是我們基督徒所追求的境界!

由此引出第三種生命型態,就是:

(L3)「以基督的心為心、萬有為主何用」(為我上主之名所用)

(all things are used by the Lord through my heart like the heart of Christ)

甚麼叫以基督的心為心?

基督事件的前中後:三段式基督頌

上述三種生命型態,引出今日所要同大家思考的第一段經課,是取自腓立比書2章5至11節。是關於基督事件的一篇三段式的基督頌(Hymn on Christ, Christ Event)。

我是16歲開始在教會成長,每次聽到這段經文,我都會好感動,莫明地哭泣起來。

請大家打開聖經,今天請聽我讀出:

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6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

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7 反倒虛己,

取了奴僕的形像,

成為人的樣式;

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9 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

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

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

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腓立比書這段文字好美麗,用了敘事體,分前中後三段,借用哲學術語,分解如下:

第一段5至6節是講基督的本然,起始上「他本有上帝的形像,與上帝可以同等。」

第二段7至8節是講基督的願然,中段說他甘願「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第三段9至11節是講基督的終極實然,最後是「 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但最重要是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甚麼叫「以基督的心為心」?

本然上,就是本來我們的生活可以好安樂,享受難得的福樂。

願然上,我們甘願放下自己的安樂而去助人,甚至為令得世界更美好而付出,以至於入獄。

然而到最後,終極實然是「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這樣地「以基督的心為心」,你願意嗎?

不用擔心,今日另一經課詩篇118篇第1節和第29節,都重申本為善的上主會用我們得其所的:

1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

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

29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

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耶穌基督極謙卑時也極榮耀,因為主要用他

耶穌在世時,無時無處不示範可以如何「以上主的心為心而為主所用」。

今日經課另一段取自《路加福音》19章28至40節。這段經文,是記載耶穌要進入耶路撒冷。

跟從他的信群以及在旁觀的人群以為他要做些大事,一些留名的大事、「威水事」(glorious act)。

但對耶穌來說,他是要去送死,明知故犯地上路。中文語叫:從容就義。

這正是耶穌基督極謙卑也極榮耀的事件,因為「主要用他」。

這段經文有一個關鍵句子,落在第31節和34節,就是「主要用他」。

一頭從未被人騎過的驢駒,從他的主人手取過來用,是耶穌指明要用他,因為主要用他。

這裏出現三個「主」字。

首先,是在世的主人。我們好像驢駒,在世做奴如駒,被僱主驅策所用,終日生活無望。又怕無用而被遺棄,又怕有用但被用到死。

但是有一天,主耶穌出現成為勝過死亡的基督,我們得以解放,從世間主子的奴役,轉為跟隨耶穌作為我們生命的主。所以,當我們信耶穌是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我們還要跟隨耶穌為主。合而稱之:我信主耶穌基督。

然而,進一步,主耶穌說,「為主所用」有一重更高的意思,就是「為上主所用」,耶穌也是這樣地「為上主所用」而成為基督。上主就是天父上帝,一切榮耀都是歸給上帝。

以基督的心為心,效法基督,為上主所用。

如果這是一條苦路,你願意踏上嗎?

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耶穌成為基督,成為上主用作拯救世人的僕人,必先受苦,才能救世人於苦海。

這個「受苦僕人」(suffering servant)的意象,早在以賽亞書已經出現。

聖經學者認為,以賽亞書寫有四首僕人之歌,預表基督作為主耶和華的僕人,為主所用時的心。

講道的最後,我想引用以賽亞書50章4-9a節作結。

今日經課第50章的是第三首僕人之歌。

請聽我讀出,當我讀出時,除了耶穌基督外,請你也可想念一位現今正為主所用的僕人,可能在香港,也可能在內地:

(新標點和合本)

4 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

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主每早晨提醒,

提醒我的耳朵,

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

5主耶和華開啟我的耳朵,

我並未違背,也未退後。

6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

人拔我兩頰的鬍鬚,我由他拔;

人侮辱我,向我吐唾沫,我並不掩面。

7主耶和華必幫助我,

所以我不抱愧。

我硬著臉面好像堅石,

也知道我必不致蒙羞。

8稱我為義的與我相近;

誰與我爭論,

讓我們來對質;

誰與我作對,

讓他近前來吧!

9看哪,主耶和華必幫助我,

誰能定我有罪呢?

以上的頌讀,希望能扶助到為主行公義但疲乏的人。

至於我,我過去四十多年,都是按第50章第4節這一句話作為我志向,四十多年來都得著上主的恩賜,讓我可以借講學、講笑與講道用來服侍人。

讓我與大家分享我四十多年來的領受,但我比較喜歡和合修訂本的中譯,請聽我讀出:

4 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

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主每天早晨喚醒,喚醒我的耳朵,

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

但願我的講道,跟我的講學與講笑,都能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

如果剛才我的言語令得你可以在清晨補足你的睡眠,也算是對你疲乏的一次扶助。

在結束前,我想分享,這個星期在準備這一講章時,從第四位牧師領受了第四種講道法,是一種心法。

我是好想效法他,他是這樣說:「我只是一個敲鐘者,希望發出警號,讓人們知道不幸和災難正在發生,期望喚醒人們的良知,共挽狂瀾……如果我仍有氣力,必繼續在教會敲鐘,在世上敲鐘,在人心敲鐘」。

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以何心為心?為何所用?(鄭漢文博士)2019.4.21 (圖1)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