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普世的福音(姚西依博士)- 2010.10.3

語音(普通話): 主題:普世的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10章
証道:姚西依博士

請大家再一次把聖經翻到使徒行傳第10章,就是在新約的第140頁,今天我們一起來思想,使徒行傳第10章所講彼得和哥尼流的故事。

剛才我們讀了使徒行傳第10章1至16節,這個故事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習,內容是說哥尼流是位沒有受過割禮,他不是位猶太人,也沒有遵守摩西律法當中對食物聖俗的規則,他是位外邦人,作為外邦人,可不可以接受耶穌基督,這是彼得在這個故事當中所面對的最大掙扎,也是我們今天要思想的核心故事。

彼得在扎時思考要不要領這位外邦人信主,這個信仰是不是也對外邦人開放的,在第16節我們看到彼得獲得一個來自神的異象,指猶太人對於食物清潔的問題上應該要有什麼的態度,請大家看經文第10章的34和35節「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再從44節一直讀到48節「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 神為大。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有的解經家說,這些話語是彼得整個宣教工作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其實這也是早期教會所面對最重大問題的挑戰之一,就是怎樣去處理耶穌基督的福音和猶太傳統的關系?怎樣去對待教會上越來越多的外邦信徒,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是不是要遵守一個特定的文化傳統、一個特定的生活方式,還是可以保留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方式,這個福音和文化傳統之間的關系,是不是也要成為猶太人?這是五旬節之後,早期教會所經歷過的決定性教會未來命運和走向的關鍵最大事件。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復活升天之後,最早期的這批門徒都聚集在耶路撒冷,以聖殿為中心來崇拜和宣道。

這些早期的教會的門徒,包括耶穌基督本人都是什麼人?在身份上全都是猶太人,那時也有小數歸依了猶太教的外邦人,可是這早期的群體他們猶太人的身份是非常明確的,他們行割禮、遵守猶太的律法,和種種的規定,包括食物清潔的規定,期間我們看不出早期的教會在這個問題上做了什麼主動的事,他們沒有主動的去思考怎樣接納這些外邦人,問題就出來了,隨著福音的廣傳,外邦信主的人越來越多,那麼這福音要不要傳給他們?問題就非常現實地放在早期的群體面前,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的思考、很多的辯論,我們看到這個的當中如果沒有神的帶領,沒有聖靈的帶領,沒有聖靈的光照,這個問題是找不出突破,走不出這個猶太傳統的圈子,感謝上帝,因著祂的帶領,看到彼得身上所發生的事,同時在保羅身上所發生的事,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當中,雖然有過很激烈的辯論,甚至是鬥爭和磨擦。在這使待行傳第11章接著往下看,就描述彼得給哥尼流施洗後,回到耶路撒冷,遭到了質問說:你和那些沒有行割禮的人一起吃飯嗎?你為什麼到他家裡去呢?彼得很有智慧的回答:這是來自於神的帶領,我們又怎樣去阻擋呢?

在早期教會他們在聖靈的帶領下,開始意識到原來這福音不單是給猶太人的,也給普世萬民的、給外邦人的,因此,彼得說我真的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神的、行義的,都為主所悅納。這福音是開放給世上各國各族不同文化的人,不管是猶太人、不管是外邦人,你也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文化的身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行割禮,不需要遵守食物聖俗的規定,這福音是給你的,當然你的生活要有更新,你在文化上要有改造,所以做為基督徒還可以是位中國人、希臘人、羅馬人,不需要變成猶太人,有些學者把這個過程總結了,我自己觀察,把這個總結歸納的最佩服、最好、最到位的就是耶魯大學神學院的拉明‧賽奈(Lamin Sanneh)教授,他說:這整個的過程可以說是外邦人的突破,經過這個突破,福音就終於從早期耶路撒冷教會,只是猶太的傳統的範疇之中,走進希臘、羅馬…的文化傳統,就真正的變成一個普世性、國際性的宣教運動。

這位學者接著說:其實在這個當中,突顯出一個新生的信仰,對普世各國民族文化的一個傳統基本態度,當中有兩點,第一,在上帝面前世上各地文化傳統都有其價值,都是值得尊重,福音的本質是超越世上的、階級上、國家上、種族上和文化上的界限,所以它是跨文化的,在上帝裡面沒有一個文化可以是神聖的地位,或是比其它的文化較優秀,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和主宰權;另外,上帝尊重普世文化,同時要進入這個文化當中,在這個文化當中道成肉身,在這個文化當中生根發芽成長,也要更新這個文化,改造這個文化。

從早期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彼得他們心中所發生的扎,猶太人的身份和外邦人信主問題的扎,他們意識到其實上帝的福音是給普世萬民的,我們知道這個過程完成最後應該是在使徒保羅開始,公元49年,在耶路撒冷會議以後,教會領袖就確立保羅所提倡的對外邦基督徒的基本立場,拒絕不再把猶太的傳統強加於外邦人身上,並拒絕耶路撒次教會作為普世教會的中心,那跨越文化界限、跨越國家民族傳播的趨勢,便一發不可收拾,很快便進入希臘、羅馬、埃及等地的文化當中,並且出現了不同地域特色教會文化中心,所以,我們通過今天的經文,回到早期教會的扎,便能再次提醒自己,不管你是那國家人,不管你的文化傳統的差異,這福音是尊重你自己文化的身份,尊重你自己國家的身份。教會在這二千年的歷史當中,也可以找到許多的例子,就是基督教的宣教士,或是教會的宣教士,或是教會的領袖,有些地方,有些時候,他從自己母國的文化,到另一個文化當中去宣教的時候,他帶著一份很強烈文化的優越感,他自己充當了一個把自己本國家文化的輸入者,或是成為把當地的文化纖滅的一份子,那又怎樣去解釋?我們絕對不會迴避這事實,在這二千年的教會歷史當中,教會在這信仰、福音和文化的問題上,其實犯過很多的錯誤,走過許多的偏路。

我想特別在中世紀的歐洲羅馬帝國裡,確立了一個至高無尚的地位,這維持長達一千年之久,與西方文化和文明緊密的結合為一體,教會在這時候所犯的錯誤和偏路是得明顯的,甚至是很嚴重的,那時候分不清福音的核心信息,和本族文化特有的東西,有時候會把文化傳統的一部份東西,變成基督教信仰很重要的一部份,所以每當傳福音的時候,也把這傳統連福音核心信息一起帶出去,而且感覺自己這個本國本族的文化是蒙神悅納的,這是高等優越的,我們現在還常常聽到基督教文化和基督教文明,我不能對這詞很籠統說它對與錯,可是我們要小心的使用,使用不對便產生文化的優越感,無論如何,儘管有這些錯誤,福音最終被傳開了,福音的核心信息還是傳開了。

在二千多年的歷史教會上,特別是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是福音運動大爆炸的時間,是最興旺的時期,到了二十世紀初時,信仰已從地中海走出至歐美這核心地帶,遍及全世界七大洲,特別是透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老生常談,到現在我們看到有一個現象,這信仰在南半球在亞非拉地區過去是宣教地域,非常興旺,傳播快速,教會成長非常迅速,信主人數遠超原來基督教最強的地區和國家,也是我們傳統說的西方國家,則北平球,因此,今天引起許多專家對這現象的討論,有人說這是基督教的全球化,世界化,有人說基督教的中心從北半球向南半球的轉移,等不同的說法,也有各種的統計數字指出,大概在二十世紀初的時間有百份之七十的基督徒都在這北平球生活著,特別是在歐洲,到了二十世紀未的時候,歐洲的基督徒在全世界基督徒人口中的比率不到百份之廿八,但是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基督徒佔全世界的百份之四十三,而且還在增長,不管統計有多少,數字有多少,有個事實很清楚,就是大部份的基督徒都生活在這個傳統基督教世界文化之外,所為西方世界之外,在內亞非拉這地的基督徒是最多的,這個事實正在改變我們的信仰傳統面貌,很多大學尤其是西方大學於宗教性質方面看,在定位的時候,還把基督教定位為西方宗教,我個人認為這見解已脫離了現實,會不會在未來的日子上將會變成歷史,基督教的面貌越來越不西方化,所以今天世界上各種主要信仰當中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基督教的信仰它的國際性最強,它的跨越民族界限最多的,這個事實本身也告訴我們其本質是什麼,它對待普世文化的基本態度也是一個印證,今天我們為什麼有必要回到早期教會,乃至於廿十世紀的教會今天的現象來思考這問題,來提醒我們教會普世的性質,教會的信息,跨文化的性質,因為經過二百年福音在中華大地的傳播,很遺撼中國人對這信仰的看法,仍然有著十分嚴重的洋教意識感覺,西方的形象。廿一世紀,中國教會面對一個重要的挑戰,依然還是怎樣讓我們的信仰普世的特質突顯出來,在中國文化社會當中,讓它呈現出一個真正中國的面貌,廿一世紀,其實今天我們都很清楚,如果說中國教會面對最重要的挑戰之一,其實已經不是無神論、不是科學主義、不是理性主義,而是來自於傳統中國文化,傳統中國宗教種種挑戰和質疑。

如果說在1980年代的時候,中國大陸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整個時期,中國人的心態對世界比較開放,對福音比較開放,很急於向西方其他國家文化上去學習,可是到了今天,好像馬克斯主義沒有多少人信了,但是傳統的儒、佛、道全面的回巢,從政府到民間的推動,從高層的學術討論,以至小學生的背誦背經 – 背論語、背孔子、背大學、背中庸,今天前往內地的小學觀察活動廣告,往往都是招收國學班,所以傳統文化興起得非常旺盛的,傳統文化的表達人物都帶著一個動機,他們動機是什麼?他們為什麼復興這個傳統文化?就是要針對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傳播十分迅速的洋教,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基督教是西方的文化洋勢力,所以越多的中國人接受福音、基督教,對未來中國文化是一個大災難,所以他們有著一個使命感或危機感,要盡快的復興的傳統文化來對抗,這就告訴我們,雖然經過二百年的努力傳福音,今天雖然教會與福音都非常興旺,仍然我們在中國人心目中,我們的形象和二百年前相差無幾,至少在相當的部份中國人心目中,所以我們在如何實踐讓福音真正在中國社會文化當中道成肉身,讓它這個普世性能夠突顯出來,我們還有漫長的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藉早期教會的歷史和經驗,並通過聖經的教導來不斷提醒自己,這福音從耶穌宣講帶給世人,祂就是給普世萬民的,不論你是平信徒,或是教會領袖,我們必須要在事奉和見證當中,思想我們所言所行有什麼可以幫助改變國內同胞對我們信仰根深蒂固的成見,如果你是一位對信仰有興趣的朋友,也許你今天來這裡抱著一種好奇的心態,或許是透過基督教認識西方文化,我希望你有天能夠走出對這信仰有更深的認識,我希望你有天信主的時候,你還是位中國人,還可以愛自己的文化,愛國家,因為上帝就是愛,以色列人、猶太人也愛中華民族,雖然這個當中對每個民族都有祂的管教,有祂的審判在其中,我們今天通過回顧使徒行傳這故事,讓我們再次記著這信仰什麼對待世上的文化基本態度,讓我們更好的在這個文化多元、社會價值多元的世代,我們即把握真理,同時能夠做神很有智慧和能力的見證人,感謝神,有機會與大家分享,謝謝各位。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