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83 不甘安逸 勇闖高峰

不甘安逸 勇闖高峰
(書 14:5-15)

我們不能為目前所擁有而自滿自足,若自滿只會叫我們停滯不前,且會漸漸倒退,我們要有勇氣再攀高峰。我們透過一個人物──迦勒──給我們反省、學習。

1. 信心驅使 力排眾議
神吩咐摩西安排每一支派派一位首領往祂所應許之地作出窺探(民 13:1-2),了解那地的居民、土地是怎樣(民 13:18-20),這些資料是用作部署怎樣攻取這些城邑。”放開膽量”意即”盡力而為”,而那時剛是葡萄初熟的時候,即七月中、下旬時間,他們從南地上去,到了一古老的城市──希伯崙,再到以實各谷,這地以盛產葡萄出名,他們砍了一枝下來,那果實之大,要用兩個人才能抬得起,又帶了石榴和無花果(民 13:23),他們用了四十天時間回到加低斯,向摩西及子民作出匯報。

他們帶出一個客觀的事實:「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民 13:27),他們指出那地土地肥沃,土產非常豐富,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同時又指出那裡住了不少民族:亞衲族、亞瑪力人、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迦南人,頗多人種(民 13:28-29),那些人高大威猛,城邑堅固。當中十個探子作出主觀的判斷(民 13:32-33, 31),他們自覺不能攻取那些堅固城邑,更不可能打贏那些高大的民族,相比下他們只覺自己是蚱蜢一樣,不可能會得勝。

但那刻迦勒卻力排眾議作出不同的判斷,「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 13:30),但那些負面的信息很快便傳遍民眾,而人往往接受負面信息易過接受正面的鼓勵。他們起哄、喧嚷、哀哭,並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寧可死在埃及總好過死於曠野,更埋怨神,「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民 14:3),他們甚至要另立一個領袖,由他帶領子民重回埃及。「小信」的記憶力特差,他們忘記了昔日──不是古遠的日子──在埃及地被勞役、被剝奪應有的權利,只是作奴隸,終日勞苦,甚至初生孩子會被殺,是他們在沉重的壓迫下向神呼求,神憐憫他們故才差派摩西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地,可惜這眼前的恐懼叫他們忘記了昔日的痛苦,反覺在法老奴役下有某程度的安全感,總比現今在未知、不穩定、不明朗的情況下或許會被消滅,這相對下較好,他們要另立一個領袖帶他們回埃及(民 14:4)。摩西、亞倫俯伏在以色列人面前(民 14:5),而此刻兩位探子約書亞、迦勒撕裂衣服,大聲發出信心的宣告:「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 14:7-9)。

我們看到信心的分野,大家看的均是相同的東西但卻有不同的判斷,正如一句說話:有信心的人看到困難中的機會,沒信心的人看到機會中的困難。迦勒將焦點放在神身上,把握著神的應許,相信他們必能得勝,可惜的是這信心的呼喊好像對牛彈琴般──被拒絕,甚至因這些說法是與民為敵,只會被視為搗亂份子,子民要用石頭將他兩人打死,只因神出手,他們才倖免於難(民 14:10)。

危急、困難、逆境不能製造英雄,但當危急、困難、逆境臨到時卻可以顯出誰是真英雄,那特別的潛質便能顯露;正如使徒行傳廿七章記載保羅那時只是眾囚犯中一個,當船沉時他卻成為領袖,指揮若定,安撫人心,帶領他們出困局。

迦勒的出身怎樣我們不曉得,但當他作探子時一定已是青年人,因那些探子均是族中的領袖,作為一個大支派──猶大支派的領袖斷不會是一件偶然的事,他必定有高尚的人格、克己的生活、強大的信心才能服眾,事實我們看到迦勒從不會渴想埃及的蔥、蒜、韭菜等”美食”而嚷著回埃及,他很清楚一個目標──進入應許之地。

眾子民均發出怨言,十個探子報噩訊,只有他倆獨排眾議指出這地已是屬於他們,只需攻取便成,這顯出他立場堅定、不屈不撓的勇氣,與大眾意見相左、獨排眾議要極大的勇氣。人歡喜近邊站,在大氣候下縱使無奈也會附和、贊同,要”服從小數”絕非易事,很多時一些人在歪曲的氣氛下寧願暗中負疚,也不願為真理發聲。迦勒縱使在怨聲四起的反叛情況下被群眾擲石、被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這是何等寶貴。

促成迦勒如此乃是他的信心,他的建議真是樂觀得有點滑稽、不切實際,他指出可以即時攻取那地方,他們從未受過軍事訓練,力量微少。但信心是不看那些困難,而是仰望解決困難的主。十個探子將自己與那些巨人相比,結果自己是蚱蜢的力量,而迦勒與約書亞將敵人與滿有大能力的主相比,那些巨人只是蚱蜢般又何足掛齒。

結果子民被神刑罰要在曠野流浪四十年,除了他及約書亞兩人外,那一代出埃及的子民全部死在曠野中,那些沒信心報惡信而使群眾受影響的十個探子也是支派的領袖,即時受瘟疫而死(民 14:37-38),可見領袖的影響力及承擔的責任是何等的重,這是作領袖要不斷的提醒自己!

2. 雖遭連累 仍是堅定
少年人常有熱誠、衝動,但到中年往往會沉寂下來,因為太多的事要面對,如:婚姻、兒女、事業,結果好像燒剩的柴枝般跌落熄滅,熱誠冷卻,敬虔漸減,不冷不熱取代如火如荼的愛心,生命似是靜止、呆滯。

迦勒的信心通過了他青年的考驗,現今正步入中年,而他也很清楚知道他們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民 14:34-35),若你是迦勒你有甚麼感受?有信心、勇氣卻得不到獎賞,回報是自己不能早入迦南地反要陪伴這些不信的群眾在曠野飄流──漫無目的地流浪,等死──等他們死。本是進入黃金的四十年頭,踏入壯年應是力量充沛、雄心壯志、成熟穩重,但此刻面對的卻是失望、難過的歲月;然而我們看不到迦勒的憤慨、發出怨言。聖經沒有記載這四十年迦勒作了些甚麼,但深信他仍默默的、忠心地跟從摩西的帶領,與悖逆子民同行。

當摩西離世前他揀選了約書亞作接班人,迦勒完全沒有份──連副帥或一些較高的職位也沒有。正常人必作投訴、不滿,正如米利暗、亞倫也會嫉妒親弟摩西的成就,心裡懷恨、中傷他,但迦勒不會如此,他不埋怨摩西,也沒有向神投訴,他一直是剛強、真誠、高貴得像在波浪翻騰大海中的磐石,像高峰頂上終年不變的積雪般。

有人指出長途旅程起先是熱情洋溢,將到終點時則感到興奮,但中間那漫長的日子是最難受。同樣當重大任務來到時我們不難全力以赴,但當中段一切似是平淡時仍要有熱誠似不容易。是的,有時我們會翱翔天際,有時我們會快速奔跑,但多數的日子我們是穩步而行。願我們不單有年青的熱誠,在平淡甚至沉悶的年日仍堅定不移。迦勒仍是堅定不移地渡過他黃金卻是沉悶的歲月,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3. 不甘安逸 勇闖高峰
四十年枯燥、沉悶的歲月終於過去,與迦勒一同離開埃及的同伴、友人亦一一死在曠野中,現今他終可以進入流奶與蜜之地,論地位、輩份,除了約書亞外還有誰可以超越他?而當他進應許之地時他已是八十五高齡,這應是安享晚年的時候,而且他可以優先揀選肥沃的平原,讓他的家人可以好好的享受,而且他是配得。事實八十多高齡是需要安全及舒適的退休生活,但是迦勒真的與眾不同,他竟然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要求,「『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祂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書 14:10-13)。他獨特、不同凡響的氣質並沒有因歲月而褪色,在他看來,老年不一定是漸趨衰敗,要退隱江湖,他不甘安逸,要致力有更大的成就,他不要走下坡,更要再闖高峰,他不甘寂寂無聞,而要冒險下有成就,他要繼續往前行,他要在人生最後的歲月成為他人生最精彩的年日。

迦勒在曠野飄流了四十年,進入迦南地他同樣面對大大小小的戰爭,如耶利哥、艾城等,他仍感到自己是強壯如昔,「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 14:11),他要上山地驅走那些勇猛難擋的巨人勇士,山地是易守難攻,要攻取山上的堡壘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且對手是最高大的亞衲族人,但為甚麼他要取希伯崙呢?因希伯崙居高臨下、風景美麗、土地肥沃外,更重要是他的先祖曾在這土地上渡過他們的歲月,亞伯拉罕曾在希伯崙居住,並為耶和華築壇(創 13:18),亦與神相遇,得到神的祝福,賜下遼闊的地土(創 15章),及後撒拉在此離世也是葬在希伯崙(創 23:2, 19);不單如此,利百加、以撒也在此居住,亦是葬在這裡(創 35:27-29),及後雅各、利亞、約瑟雖在埃及離世也要求將其骸骨帶回希伯崙下葬。因此這地對他們整個民族是有特別意義,所以迦勒要得回這地──那最美之地。

很多人會希望得到好的東西,但卻不願為好的東西付上代價,正如在Watoto看到一句說話”Some people look for a beautiful place, but others make a place beautiful.”(有很多人尋找美麗的地方,但有些人將地方轉化為美麗),事實神最好的禮物是昂貴的,正如祂賜下其獨生子給我們一樣。

迦勒雖八十五高齡,但他仍有年青人的熱血與拼勁,他揀選最艱巨的工作,也是全迦南地最難攻取的地方,但最終獲得最大的勝利;反之新一代的年青人並不能完全趕走那些外邦人(士 1:27-33),因為他們無能為力,也因他們閒懶散漫,「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書 18:3)。迦勒卻能趕出亞衲族三個族長(書 15:14),他得力的秘訣並不是單憑一股衝勁,乃是其信心,當他見約書亞要求分地時他曾五次提到神的應許,他相信神會實踐其承諾,他要完成神所託付,亦只有當神的應許得以完全實現時他才感到滿足。

4. 信心專心 得勝秘訣

迦勒除了對神有信心,抓緊神應許外,另一個成功秘訣乃是”專心”跟從神(民 32:12,申 1:36,書 14:9),除了摩西的見証,迦勒自己的宣告也是這樣,「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神。」(書 14:8),而聖經作者為迦勒作出的蓋棺定論也是如此:「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書 14:14),最使我們信服的乃是神親自作出的見証:「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 14:24)

專心很重要,迦勒一生專心跟從神,不被同胞齊發的怨言影響,不因無辜受累在曠野飄流四十年而埋怨,不被不立為領袖而作出抗議,他不會事奉兩個主,他完全順服神的旨意與安排,他深信神的旨意是美善,或許那應許遲遲未實現,但仍耐心等待,恆常的順服要付高昂的代價,但卻會加強我們的生命力,以應付更大的挑戰,忠貞跟從神使生命更豐盛,最終他得到希伯崙──與神交往與團契的地方。願我們能如迦勒般永不停止追求,不甘安逸,勇闖高峰。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