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31 兩面睇II – 太10章

主呼召門徒不單給予召命,更清楚給他們指示、教導,當中包括:
感動加行動:求神助我們有憐憫的心受感而動。
授命也授權:被神呼召,神賦予權柄使我們有信心、力量去作。
卑微也尊貴:牧者是眾人的僕人,但卻是神的代表,故不應妄自菲薄,更不應自我膨脹。
寬宏非狹隘:每一個工作,肢體均在不同時段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神絕非狹隘乃是寬宏,惠及世人。
純良併靈巧:要有單純的心智,良善的美德,又要有靈巧、敏銳、機警的觸角。
壓制變擴展:受壓離開需帶同福音前往,苦難可以成為祝福。
俯首轉仰望:神貴重我們,受苦有其允許,仰望上主能迎向衝擊。
堅持非退縮 :堅持神的召命,遇苦而不棄,智慧面對,靈活轉變。

一. 戰爭與和平(太10:34-37, 21)
我們的信念是──主是和平之子,祂來乃是要成就和平。祂教導我們要愛、接納別人,甚至要愛敵人,亦藉自己的死成就和平,「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2:14-15,但主此刻的宣告卻與我們一直的思維似是大相逕庭,這宣告背後是甚麼意思?

中文的翻譯使我們很容易誤會,以為耶穌故意「叫地上動刀兵」挑啟爭端,煽動人不和。事實按猶太人的習慣,事情的終結,結果往往說成事情的起因,故此「叫地上動刀兵」「與家人生疏」「人的仇敵是自己家中的人」是結果的描繪,原文直譯可作「我來不是帶來太平,而是劍(把)」帶來劍,是指帶來分割,但不一定短兵相接,干戈相見的含義,而主所講的是源自彌迦書7:6。

因信仰影響著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行為,因此若家人不信,他們對我們信仰的看法不同,這樣很容易產生不同的看法、取向,甚至會引起爭拗。若那些事涉及我們的信仰、道德,我們便應清楚的表明立場,不義的便不參與,這自然地會引起一些疏離,甚至敵對。我們不可忽略我們是世上的鹽不是世上的蜜糖,這是不能避免的。

一些肢體當剛剛信主時是會被家人拒絕,挑戰反對,我們除了要靈巧像蛇,純良像鴿子般面對外,深信我們有好的生命見證,終有一天使他們信服我們所信的。

我們歸向主,祂便是我們新的效忠對象,我們有新的價值觀、新的方向,絕不能因要妥協而放棄立場,若一天他們也因我們的見證,傳福音而同樣成為主的兒女,這樣豈不是一樣有終極的和平嗎?

二. 捨棄或擁有(太10:37-39, 8下)
我們屬神的人要表裡一致,首尾貫徹,便要在心志方面有所取捨,誰是我們生命中的首位誰是次,我們的抉擇以甚麼作標準為依歸便很重要。

神要求我們以祂為首為重,自己、家人或其他事物不是不理會,乃是居於較次的位置,否則便不配作主的門徒。”背十架”乃取材自當時的死刑:因被判釘十架的罪犯必須親負十字架的橫樑,徒步至刑場,而途中更被人輕視凌辱、責罵,主這宣告乃清楚告之,我們要跟從神是要捨棄一切,甘願受辱,至死跟隨,若我們確認被神呼召是我們的祝福,服侍主是我們的榮耀,但我們卻不能輕忽我們要付的代價。

活在這世代這空間,我們要捨棄的是什麼呢?若與昔日的使徒們面對政府的逼迫,家產、生命被奪,我們真的是小巫見大巫,這又何足掛齒呢!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10:39指出一個很重要的真理,凡浸淫於外在舒適與生命享受的人,必會失掉永恒生命的真諦,一個不願捨棄、不願付代價的人,亦不會享受到屬天福樂的生命。其實今天我們為主表面好象失去不少,但事實我們擁有的更多!

另一個捨棄與擁有的教導是:「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太10:8下,這是指到今天我們的恩賜乃是神所賜予的,我們不能因此而保留或只為己用,或利己而作,乃是為神而作。他們能治病趕鬼,乃為建立生命、造就別人,而非歛財。使徒時代教會一位行邪術的西門歸向神並且已受洗,他見使徒的能力而渴望自己也能擁有,甚至拿錢給使徒請他們將這功力傳給他而藉此歛財,結果是被使徒咒詛「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徒8:20,故此我們從神領受的不論恩賜、財富亦要用在神的事工上,使別人得幫助,而這樣我們才能從神那裏源源不絕得到。

三. 牧養與供養(太10:9-15, 40-42)
主的教導也真的是很奇怪,出門的人──或許旅行或許出差,一定要多帶一兩件衣服替換,更必需多帶一些現金或信用咭以防身,但主卻告之「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柺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太10:9-10。若我們參照其他福音書馬可、路加福音加上不要帶食物,路加更論及不要帶錢袋。

“掛子”是指長及膝的貼身裡衣,兩件裡衣是用以替換或禦寒之用,”口袋”是指盛載食物的袋子,可6:8則提到要帶拐杖,兩者似有矛盾,這其實指不同東西,馬可所指走路用的拐杖是代表牧人身份的杖,是牧者的身份,而馬太路加禁止他們帶的乃是防身用的木棍,故並無矛盾。

按當時拉比的規定,進聖殿敬拜神的猶太人必須脫鞋,也不准帶拐扙、錢袋,故門徒這樣的行裝,表示他們正履行神的使命與世俗有別,另外一個意思是門徒必須趕快、專心去完成工作,無暇去增添物品,為了快速上路不宜多帶行李「不要帶錢囊,要帶口袋,不要帶鞋;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路10:4不要問人安也是這意思,並非無禮地連招呼也不打,乃是不要費時在一些客套噓寒問暖的無謂應酬上,要專注。

不過最重要的乃是「工人得飲食是應該的」太10:10下,門徒是神所差派收割莊稼的工人(太9:37),故此他們便有權利從他們工作的對象中得到生活上的供應,正如:我們工作便會收取工資,有誰會帶錢去打工呢?!因此他們無需帶糧袋、錢袋,這是聖經一貫的教導。

主教導門徒在他們的起居上有三個步驟(太10:11-14),先打聽誰是”好人”才住進去「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太10:11。

打聽誰是好人的”好”字是”配得上”的意思,這表示接待神的使者絕對不是施捨,也不是苦差,乃是榮耀的事,只有「配得上」或適合的人才有資格,正如皇室成員或國家高層等人探訪”民居”也不是隨便找一家人,也要好好在背後甄選才成,那家人會否覺得厭煩,拒絕?不會,那是他們的光榮!

“配得”是很重要,使徒保羅為了使人不花錢得福音(林前9:18)在宣教旅程上靠織帳棚為生,而拒絕一些人的接待與餽贈(徒18:3)。

哥林多教會信徒幼稚,教會內頗多問題,縱使是保羅建立他們,但保羅卻拒絕他們的供獻,因為他們不配。反之他沒有怎樣牧養的腓立比教會卻支持保羅,派人去服侍他及送他生活所需,保羅卻樂於接受,因他們”配得”。保羅甚至將他們的供獻視作向神奉獻。「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腓4:18。

這樣事先調查可免踫壁之苦,也因他們是公認的好人,他們會樂於盡地主之誼,收留外來的客旅──特別是神的僕人,若那家人是聲名狼藉,臭名遠播則不可入住,免得被誤會影響了事奉。我們應向”罪人”傳福音,但住在他們當中及密切來往是另一回事。

當進至那家便向那家人問安(太10:12),並為他們祝福,因他們是神的代表,神已賦予權柄,故此若他們是配得祝福真的會臨到他們身上。這問安絕不是客套,是有更深的意義,是神所尊重並隨之賜福的途徑,但他們能否得到應有的祝福也不單在乎他們那次接待神的僕人,更在乎他們是否「平安之子」(路10:6)。

神的僕人住進那家後「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你們要住在那家,喫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路10:7,而之前更教導他們「無論進哪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甚麼,你們就喫甚麼。」路10:8,這可以從兩角度看,門徒無需為主人供給的住宿、食物,感覺「不好意思」或怕連累那家人,可以放心享用,但又不能為了豐厚的待遇,為尋求更舒適的環境而”見異思遷”。

教會牧者絕不應為了薪金多少,福利多少而轉工場,當加入這行列時便知悉薪酬多少,那時已覺不足應付生活便拒絕,而不應事後見到另一間教會有更好的待遇而離開,牧者不應視自己為雇工,更不應斤斤計較工作時間。

縱使使徒是神的代表,能行神蹟,但仍會遭到拒絕,主教導門徒「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太10:14,這是見證該地居民的不是。

當代虔誠的猶太人在途經外地而返回本土時,習慣會將衣服鞋上所沾的塵埃拂除,這表示脫去外邦異教的污穢,宣佈與外邦人當受的審判無關。故此門徒當眾擦去腳上的塵土,表示已經盡了責任,而拒絕他們的話則他們面對審判時是難辭其咎(路10:11-15),當日主常在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等地,他們親眼目睹主所行的神蹟奇事,所宣講的信息,但他們仍硬心拒絕,他們所面對的審判比所多瑪、蛾摩拉、推羅、西頓更厲害。

太10:40-42作為此章教導的結束,主清楚的教導對拒絕者、對反對者而言,他們面對的審判,對接待者、對支持者而言,他們面對的是祝福。

因為門徒便是主的代表,接待他們便是接待了神,或許只是一杯涼水,看似微不足道,但神也會祝福,而且肯定得到的比施出的更多。

四. 信徒的回應

我們看到聖經的一貫教導是應怎樣面對服侍神的僕人:

昔日利未人是服侍十二支派的人,故此他們不能擁有自己的地土,在分地時他們失去了其應有的權利,轉而給了約瑟的兒子,但子民卻要好好的待他。當子民獻平安祭、感恩祭時,將脂油燒掉獻給神,但那祭牲的胸及右腿獻給祭司;這是他們應得的分(利7:28-36)。這是將上好的給祭司、神的僕人,因為這是對他們的尊重,這絕非過份,因他們獻的是他們的十分之一,他們仍有十分之九,他們自己仍有很多的享用,我們今天的奉獻只是十分之一,我們餘下的仍有十分之九。若我們討厭別人對我們剝削,我們付出的得不到合理的回報,我們不忿,但我們又怎樣對服侍我們神的僕人呢?!

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他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前5:18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5:17

這是很清楚的教導,會友供養牧者是其責任,而且是不能苛待、剝削他們。

另外,有人認為牧者不應為自己爭取什麼福利,這是對的!

教會釐定牧者的薪酬是以聖經的教導為基礎,亦要看看會友普遍的收入及社會普遍標準作準則,若會友是低收入,牧者怎可以取高薪,若會友大部份是專業,有其專業的收入,亦不斷可以轉工而得到更好的薪酬福利,他卻要求牧者要學習”信心的操練”,神不一定用你給予牧者作出這方面操練。牧者若離開該事奉工場,絕不是因為薪金,乃是你可否發揮你的恩賜,有效牧養群羊,及神的帶領。因此我們該兩角度觀之,會友要尊重牧者,應給予他們合理的薪酬,使其無後顧之憂,專心事奉,而牧者絕不應自貶為雇工,斤斤計較工作時間,應忠心委身事奉。事奉不是因為貪財乃用生命牧養,作群羊的榜樣,而兩者皆如此,便一定更蒙神的祝福,教會更興旺。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