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變臉VI – 三人行
變臉VI – 三人行
太17:1-2
登山變像前六天發生的事情:主與門徒到該撒利亞腓立比 - 一個不利於祂的地方 - 詢問門徒”請問我是誰”,只有彼得清楚指出主是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他”悟道得福”主不單稱讚他更給他權柄”悟道得權”,他成為教會的基石,可惜彼得聽到主要為人受死、復活,他出於愛攔阻主的受死,結果”誤道受責”──由基石變成絆腳石,主隨即指出這十架的路是要委身,是”義不容情”地面對(太16:21-28)。(太17:1-2)
一. 背境
登山變像是一件很獨特的事件,因為從未曾有過舊約兩個重要且偉大的人物與主一同出現,這是獨一無二的事件,即使主復活後的顯現也沒有這樣光輝的描述。從”天上”有聲音直接提及主的只有兩處,首次是主受洗後神的宣告(太3:16-17)而另一次便是這次。
“六天”或”八天”:「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路9:28上,「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的上了高山」太17:1,路加福音指出”約有"八天,這是希臘文表示一週七天左右的說法與六天是相若,若我們留意符類福音(即馬太、馬可、路加)的記載是很少有時間的指示,在此有此記載便表明與上面的事連接著,亦顯示他們由該撒利亞腓立比到這地方的時間(太16:13)
二. 地點
黑門山:這山離該撒利亞腓立比最近,而且是高山,高九千呎。但因寒風刺骨,故很難停留在山頂上,更遑論留宿一宵。路9:37記載他們是在山上留宿一晚,而且他們下山時有很多民眾及文士在山下等他們(可9:14),故此黑門山並不太有可能。
他泊山:此山在加利利海以南,山高於1,900呎且有人居住,故較易攀登,但若根據經文記載他們登山變像後便往迦百農,這不太順路,故也未必是此山。
米倫山:這是加利利海西北方,山高3,900呎,上山可遠離人群,而能安靜獨處,而且他們往迦百農是途經此山的,故較多學者認為主與門徒是登上米倫山。
其實那一個山並不是最重要,聖經作者並沒有提到山的名字,暗示這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乃是登山變像背後的意義。
三. 關係
當主與他們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相聚並宣告祂會受苦、受死、復活後,門徒與祂的關係如何呢?在那段日子主與門徒之間似乎陷入一個冰冷的階段,彼此間似乎很沉默,且有疏離感,而主正要與他們走向耶路撒冷,開始踏上祂死亡但榮耀之旅,故門徒心中便很大掙扎,十架的路是門徒不想面對的,彌賽亞的身份應是尊貴榮耀但卻要受辱受苦,這使他們感到迷惘困擾,此刻懼怕佔據了他們的心,奧秘遮蔽了他們的路。
主在這六天一定感到孤單、難受,祂知道門徒的心境與掙扎,但祂可以作甚麼呢?主清楚知道門徒愛祂,祂也深愛門徒,祂不能因此而改變祂的方向,祂既已揀選了這些”入室弟子",祂已預算將重任托負他們,但現在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跟隨祂,祂的心是何等的痛,故這六日的路是荒涼的、是孤單的。登山變像便是要釋去他們的疑惑,解放他們的恐懼,使他們更有信心、勇氣去面對。
今天我們作神的兒女,主的門徒面對主給我們清晰的使命、責任,我們會否同樣陷入如門徒般的困惑,知道但又好像很難實踐,關係是”欲斷難斷",”欲拒還仍"(不是”欲拒還迎"──是想拒絕但仍是保留著一定的關係),我們便與主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遠遠的跟隨著祂便”足夠"了!因為當我們越與神相近便一定會受祂神聖光輝所感染,我們生命定有改變,但這改變的過程我們定要捨棄但又不想捨棄,而且這過程必有掙扎、痛苦,於是我們便不想再更進一步委身,這是不少基督徒的矛盾,但神憐憫,祂會給我們更多的啟迪,給我們見到更多的經歷,使我們更有信心去接受,問題是我們願否開放自己的心及付上一定的代價,正如他們要與主一同攀上高山,那路是不易走的!
四. 禱告
主耶穌並不是一開始便告訴門徒與他們上山去的目的是登山變像,使他們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歷。主只是與他們上山禱告「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路9:28-29,但禱告的時候異象便出現,若我們研讀聖經便會看到很多偉大的事也是透過安靜、親近神而得到啟迪的,但這禱告並非匆匆忙忙的數分鐘的”報告",乃是有較長時間的安靜,遠離世俗、人群才能得到我們牧者苦口婆心的教導肢體與神建立好的關係便是為了使我們有茁壯成熟的生命,我們該反省我們有多少時間能如主與門徒般遠離人群攀登高山與神相遇呢!
五. 偏愛?
主有十二位門徒,為何只有三人行?為何祂只帶領彼得、雅各、約翰上山,留下其餘九個門徒在山下?祂可有理會被遺下者的感受呢?主是否偏愛他們呢?
昔日摩西豈不是也有七十長老給他輔助?但被神呼召上西乃山時他卻特別帶著亞倫、拿答、亞比戶隨著他。
若我們誠實地審察我們的內心,我們會發現人際關係中定有深淺之分,愛──沒有可能是一樣、一致的。人世間的愛是互動,是會被對方牽引著,但當然這份愛亦不會完全沒有道理。彼得對主的愛是有目共暏的,他率直帶點鹵莽的性格,能為他開拓很多別人沒有的機會,他可以毅然放下一切義無反顧跟隨主,當主被捕那天晚上亦只有彼得一人跟著看主的情況如何,他那份愛是超越其他門徒,這怎能叫主不疼愛他呢!
當主宣告祂會離世時,雅各及約翰竟求主日後在其國中擔任重要職份(可10:35-37)。這請求不太理想,故主也給他們教導與訓斥(可10:38-39)但這種”屬靈的野心與大志"也是主所喜悅的。
今天我們每一個肢體均有彼得的愛,雅各及約翰的雄心,我們定會被神特別疼愛、被神使用,為祂作大事。
六. 代價
被愛是幸福但也是痛苦。當你愛一個人便會對那人有期望,於是你會給他管教、約束與訓練但這過程並不好受。神使用約瑟,結果他由父親寵愛的孩子變成異地的奴隸,更無辜下在獄中受苦,但這卻是給他上”政治課",安排他作埃及的宰相。神使用摩西,結果他由埃及王子成為被通輯的殺人犯,流亡曠野四十年,其脾性被改變才可以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但這些歲月並不好受。
雅各成為使徒時代的教會領袖,但他也是第一個用血為主作見證的人,他是第一個被羅馬政府殺害的使徒(徒12:1-3上)。約翰他要好好服侍耶穌肉身的母親馬利亞,照顧其終老,不單如此,他九十多高齡仍被充軍到怪石嶙峋、渺無人煙的拔摩海島度其晚年,但在那裡卻得神特別啟示,寫下啟示錄,為我們揭示末日與新天新地的奧祕,他更寫下約翰福音與約翰書信揭示神的愛、神的光輝與生命給後世人傳誦。
彼得拿著天國的鑰匙,成為教會的開啟者,更由他打開外邦人信主的門但他卻連番遭到逼迫、苦待最終殉道,這便是神所愛所重用的人在世上所面對的。
變像的榮光帶來更重的責任,他們不單看到主榮耀的光輝,同時也被帶到客西馬尼園的深處,看到主的傷痛(太26:36-37),我們不單要分享主的榮耀,同樣要分擔主的哀傷,我們不單要享受主的祝福,同樣要擔負主的使命,變像的光輝帶來新的責任。
這是一個重要的真理:「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下,我們可羨慕這些福份?但面對此事實,我們是保持距離,欲拒還仍或是更積極投入,更樂於委身?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自己怎麼不比其他人有那麼深的經歷,當然我們要好好檢討自己是否討神喜悅,但我們相信神有其主權,神的啟示是照人所能接受的程度而賜下。”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願我們每一個人不是單去羨慕,更有受苦的心,為神作大事,被神疼愛與重用。
記著:我們的主賞賜的不是按我們領受了多少個異象,乃是按我們對祂給我們開創的機會,所見的異象所作出的回應,可有忠心與忠誠、服侍。若沒有特別的異象,那麼就在沒有異象情況下忠心吧!正如其他那八位使徒豈不是一樣忠心服侍,一樣得神的祝福嗎?讓我們接受祂所給我們的,並跟隨祂的腳踪行。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