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8 責無可赦 – 可1:14-15

主耶穌到世上來,乃為道成肉身與我們認同,經歷所經歷,最終釘十架完成救恩,但我們可有想到主在世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什麼,祂的專注是什麼?

主耶穌受洗後面對試探完了,他便開始宣告神國的信息。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馬可沒有論及主誕生、童年,一開始便進入了一個重點就是主的職事。

馬可描寫出主耶穌便是眾人期待以久的那位彌賽亞,隨即他便描述施洗約翰的職責是「預備主的道路」(可1:2-4),其後他更強烈地帶出約翰的年代過去,換上的是耶穌的職事「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其他經文也曾提及人對這福音的期待及得到的祝福(太13:16-17,彼前1:10-12)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均領受了這個使命,馬可一開始便講述主是這福音的起頭,在此書的結束也是以傳福音為終「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可16:15-16, 20,我們同樣是領受這使命是責無可卸──這傳福音的責任是無法推卸的。

可1:14-15兩節提到「福音」(evangelism)原意是「好消息」,我們可有為領受到這福音而感到快樂,心存感恩,而更為神將這使命托負我們而感到興奮,深覺被重視呢!

昔日先知、使徒、先聖先賢實踐這使命面對的是一連串的逼害,甚至要承受牢獄之苦,被毆打之災,財產被奪,生命被殺,但他們卻欣然接受,並且充滿喜樂,引以為榮(徒5,7章,來11章),縱使在極惡劣的環境下,他們對使命仍是忠心、熱熾,福音結果以極速的情況下廣傳。

以賽亞先知被神呼召時已被警告他所傳的信息會遭受強烈的反對(賽6:9-10),而事實真的如此,但他仍說:「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賽52:7

若我們每一個人均經歷到福音的本質,生命的改變,神的祝福及愛,我們便會有強烈的催逼感去宣告。

先知耶利米某個人生片斷便正正表達了這種催逼感。聖殿總管巴施戶珥應是神的官方代表,但他卻攻擊神的先知,耶利米按神心意宣告子民因不斷離棄神,故會受亡國之刑罰,責無可赦──責罰無法可赦免,結果他被毆打,並用枷鎖困在聖殿內(耶20:1-2),當他被釋放後他到神面前申訴,因為他承擔這使命結果被人凌辱、譏刺,成為笑柄(耶20:7-8),他被拒絕、被否定、被杯葛!這會好受嗎?

我們在這世代宣講神的福音,神的拯救,世人對我們有什麼回應?欣然接受?多謝我們熱心分享?──絕無僅有!他們會覺我們是一個傻瓜,不想與我們再談論,甚至會冷嘲熱諷,我們會怎樣回應,不再論述?放棄!

耶利米同樣有這掙扎,因承擔使命面對多番的凌辱、傷害,他也埋怨自己為何如此,為何要在此世出現(耶20:14-15, 18),但那催逼感卻叫他要堅持,要繼續宣講「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我聽見了許多人的讒謗,四圍都是驚嚇;就是我知己的朋友也都窺探我,願我跌倒,說:告他吧,我們也要告他!或者他被引誘,我們就能勝他,在他身上報仇。然而,耶和華與我同在,好像甚可怕的勇士。因此,逼迫我的必都絆跌,不能得勝;他們必大大蒙羞,就是受永不忘記的羞辱,因為他們行事沒有智慧。」耶20:9-11上,我們可有這份催逼感。真理如同火燒,他被神話語激動,不能不宣講,正如: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與復活的主相遇,當主為他們講解真理時,他們的心是火熱的(路24:32)。

我們經歷神的愛,那麼我們不單責無可卸「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愛更成為另一股動力催逼我們去面對「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4,「激勵」──新譯本及呂振中譯本譯成「催逼」,是一個強烈的字眼,是指一種很大的壓力加在保羅身上,因為「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前5:14下-15,福音真理產生了愛的催逼。單靠信心不能領人歸主,信心加上愛心就如烈焰進入我們心靈的深處,願為人焚燒,沒有愛心怎樣也推動不了他們的委身與事奉。

福音是那麼真實,是那麼有生命力,能扭轉人的生命,這也成了一種催逼力,使我們不得不傳「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1:14-16

再者,我們確信未認識基督的人是失喪,沒有盼望的,我們愛他們便會有這份催逼感去與他們分享福音,保羅在羅9:1-3便清楚表達這心情。

我們宣講信息時不要以地獄、天堂作重點,但我們的意識卻要記著這是真理的一面,我們不願見到所愛的人犯罪不知悔改而沉淪、受刑,正是這樣才是一股動力,戴德生說:「我若不認為中國人是失喪,需要基督,我就永不會想要到中國去。」美國佈道家慕迪在倫敦時曾說:「我若不相信有地獄,就肯定會在明天起程返美。」

因此若一個基督徒深深經歷福音的大能,生命改變,對神話語有好的研讀,了解神的心意,被神的愛激勵,對所愛的人生命的重視,我們便會熱熾地傳福音,若沒有以上的經歷,我們牧者如何聲嘶力竭的宣講,鼓勵也是徒然!

可1:15對主耶穌傳講信息的描繪有四個特徵:

日期滿了:
主便是在神安排最好的時間出現「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那時是最好的時機,今天也是一樣,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邀約、分享,而事實我們確信末世的日子亦越來越近。

神的國近了:
這表示神已開始在這世上確立祂的統治權,許多敬虔的猶太人認為當時的世代被撒旦、罪惡所轄制,而彌賽亞降臨是一個新時代,是他們所盼望,故此主宣告「我若靠著神的能力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路11:20

神的國是「既濟未濟」(already but not yet)我們可以先經歷部份神的國度經驗,但仍未能完全領會到,但我們可有熱切盼望神的國降臨,公義彰顯,罪惡全消,和平出現。原來我們是可以催促這日子早些出現,我們是參與在其中「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纔來到。」太24:14。

當悔改:
這是進入神國的重要條件,但卻是世人所討厭的一環。耶穌所傳的與約翰所宣告的是一致(可1:4),悔改不單心意上為罪難受,思想改變,頭腦接受,由信靠自己、偶像,轉向信靠神,更要有行動上的具體回應。約翰教導不同的人用不同方式去表達其悔改的心,他吩咐稅吏只收規定的稅項,不再苛捐抽稅,吩咐兵丁不能以強暴待人,也不能訛詐人,有能力的則幫助別人(路3:7-14),主叫財主變賣其所有賙濟窮人,再跟隨祂(路18:22-25),這悔改是要有行動的。

今天我們傳這悔改的信息往往會受到批評。現今是一個崇尚宗教相對主義和多元主義的世代,講求尊重人的權利與選擇,但事實我們卻常在生活中沒有尊重他人,我們要求人從他們的信仰轉向我們所信的,會被視為挑釁的行動,不尊重他們所信的,甚至覺得我們獨裁狹隘。

我們不想開罪人便不怎樣提罪的問題,只講豐盛生命、成功神學。佈道會亦成為一些娛樂性節目,甚至一些教會的崇拜亦要有豐富的娛樂性,否則便被信徒離棄。

一些佈道會有不同的”表演”才能吸引人,但我們要小心娛樂項目是要作真理的僕人,只是一個”觸法點”(Contact Point)而非主體,我們的宣講一定不能忽略客觀真理,罪的可怕,基督的代贖、審判及付代價,我們平日分享福音可有論述以上的真理。

很多時我們怕指出人的錯,特別是具體的錯,因這是他們”私人”問題,但主對罪惡卻毫不留情的指責,”責無可赦”,祂會指責罪惡若不悔改絕無赦免的機會,祂不惜得罪權貴,指出那些假冒為善的人是”毒蛇的種類”。我們每個人均需承擔此責任而非留待牧者去宣講。

再者,不單是一些與當事人有直接關係的人才有責任去指出其錯謬,有關的旁人亦應有此責任,否則沉默便被誤會為認同,那犯錯的人以為有人支持或不會覺其錯而去犯錯。

當然我們不單重視個人的悔改,亦應對社會、文化的罪惡作出指正,如:剝削工人、社會上的淫亂等,這也是教會應好好面對的課題。

信福音:
信靠與悔改是一個錢幣的兩面,我們從罪中回轉看見神接納我們,這接納基於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便投靠祂,委身於祂,將生命託付給祂。

今天不少人只是以為舉手決志,禱告接受耶穌為救主便大功告成,結果是信得太易(Easy-believism)而產生大量軟弱無力的”基督徒”,不單不能使神的國可以擴展,因生命的脆弱,見證的不佳而窒礙神的國拓展,故此委身信靠是重要的。

大使命是:「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要有紀律,要委身,要跟從──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要教導,要栽培,要學習,要訓練」

故此我們不單要傳福音,更要栽培及建立,這樣教會才能在質量上有所增長。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