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代替
代替
(彼前 3:18)
聖誕節很多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放假有甚麼消暇節目,有甚麼派對參與,小孩子的焦點是聖誕老人,有甚麼禮物收到,這一切已取代了聖誕節真正的主角──耶穌基督。可悲的人往往用贗品代替真品,甚至基督徒亦會無意地犯上這些錯謬,以牧者的信息、一些靈修品代替自己思想、查考神的話,當然總比那些不參與崇拜或全不靈修者好些,但我們仍需個人努力。在此與大家分享聖誕節真正的意義。
1. 「體恤」代替「冷漠」
人渴求掌權者能體恤民間疾苦,但有幾多首長能如此!不少領導人或許是基層出身,但當得到權力、地位後便不再顧恤民情了,故有多少人會對其領導衷心拜服呢!但我們所相信的神並非高高在上坐於白雲深處對人間疾苦不聞不問的神,祂是「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 4:6節錄)。主超越一切卻甘心到人當中,目的彰顯神的榮耀「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 1:18)主降世使人認識看不見的神。正如愛是抽象,但藉著你送予的禮物、你的眼淚便將抽象的愛具體表現出來,真理亦然。主成為人,對罪人的憐憫及生活便將愛與真理活靈活現表彰出來。
神榮耀尊貴,超然卻甘心樂意降生人間,經歷人世間的痛苦,受魔鬼最厲害的攻擊與挑戰,目的是讓我們經歷祂的愛,與我們認同。祂的經歷使祂更體恤我們,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到祂面前傾訴我們的苦情。「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 4:15-16)
今天這世界很多時人很冷漠,見到別人真正有需要援手自己有能力但仍堵塞著憐恤的心,這是我們該注意。體恤不一定是向外人,向街露宿者;當然這些是需要但卻不會是經常作的,反之我們很多時忽略了身邊的家人、同事,我們很易對他們所作的不滿作出批評,但我們可有體諒他們所面對的壓力、需要?神愛我們,體恤我們,願我們同樣能以體恤代替冷漠。
一些基督徒受這世俗影響對教會仍很冷漠,只是一個聚會者,沒有甚麼責任承擔,因後現代社會是講求「我的感受」「我的權利」「我應得的」,我們要得到滿足,甚至教會亦漸漸走上消費者主義,我們回教會不再講求服侍別人,而是常常講教會可提供甚麼給我,怎樣服侍我使我得到滿足。我們往往著重內在的感受過於委身,如:享受崇拜原是敬拜中一個不重要的要素,因敬拜是我們向神呈獻,是討神的喜悅,但現今卻成了主要,選擇出席那間教會 / 那堂崇拜為主要因素,我要享受敬拜而輕忽了神怎樣看我們。同樣有陣子對週遭的肢體連基本的招呼、問候也沒有,願我們因聖誕節的真諦──神給我們體恤而以「體恤」代替「冷漠」。
2. 「謙卑」代替「驕傲」
主降生的地方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伯利恆城中一個冰冷的馬槽,那刻陪伴祂的是異味的羊及馬,而非輝煌的皇宮或富麗的豪宅,這已顯示祂願以謙卑的心降在人間。祂是生長於貧寒之家,及後出來傳天國之道時也是謙卑服侍人,面對瞎眼的乞丐祂似僕人般垂詢:「我可以為你作甚麼?」,縱使主受歡迎入城亦只是騎驢進城,祂是謙卑、柔和的主。「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 11:29),及後更親身示範作領袖的風範替門徒洗腳。
人歡喜受人服侍,渴望人能投以欣羨目光、讚美,但我們可會欣賞別人、不自以為重、不輕看別人,更樂於服侍有需要的人呢!滿招損,謙受益是智理明言呢!
3. 「仁義」代替「不義」
耶穌的降世不是為享受、受人服侍,反之其目的乃是為「死¬」──為人而死。祂曾多次宣告:「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 10:45)。
人犯罪應受罰,但曾幾何時人會因受刑罰而有所改變嗎?事實人性被罪所管轄自己亦不會刻意擺脫它。雖然如此,刑罰卻必需,而寬恕與愛卻能使人改變。神是公義,對罪要刑罰,但神更是愛,不忍人受罰。因此主降生為人受死,完成救恩,為人付上罪的贖價。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彼前 3:18)
人是有公義、良知,我們能否坦誠面對自己:我們可曾有犯錯?可曾知道正確、應作的事,多時有心無力作不成?反之不想作的事、明知做了有不好的效果,可惜卻身不由己犯錯。我們可有勇氣坦誠認錯,接受主耶穌的救贖?若我們相信、接受主的拯救,我們便脫離罪的刑罰。祂的「生命」代替「死亡」,向罪惡「死亡」,卻得著「永生」。
同樣,我們信主後生命同樣需要有改變,「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 4:17下, 22-24),我們同樣需要以「仁義」代替「不義」,以「聖潔」代替「污穢」。
4. 「真愛」代替「仇恨」
聖誕節是愛的日子,愛是施予,故此有人互送禮物,但真愛是不應分等級。第一批知道主降生的人是基層的牧羊人,或許文化水準不高,但另一批是從東方來的智者,甚至是富者。主在世上與一些乞丐、罪人交往,但同樣有富者、有地位者與他相交,故此一個理想、合神心意的教會亦不會有甚麼VIP,不應按他們的財富、學識、地位分等級,可惜昔日哥林多教會所犯的錯(林前 11:19)及使徒雅各責備當日教會重富輕貧的事今天有些教會也重蹈覆轍。我們要小心絕不可犯此等的錯謬,要實踐真愛。今天不少教會,特別多中產階級的教會在不知不覺中犯上一些錯,不單不能道成肉身,更成為現代的法利賽人,對一些人輕視、排斥、甚至拒絕,如:教會主日學,一些家長害怕一些”街童”加入當中,從而影響他們的兒女,這些心態豈不是如法利賽人般輕蔑稅吏、妓女──況且那些孩子不是稅吏、妓女,甚或更有追求的心、更乖。「道成肉身」是──紆尊降貴、俯就卑微的人,我們會如此嗎?我們要反省,求神寬恕我們的錯。
但愛不單給予,更是寬恕。主教導我們:要寬恕、愛敵人(太 5:43-48),逼迫我們的不要咒詛乃要祝福。這是反常的,但假若人人都有這份愛,世界便會太平。主為我們樹立榜樣,被釘十字架仍求神寬恕那些釘祂的人。有神的愛可將人際間的牆垣粉碎,可以有好的溝通,而且信主的人應學習主的愛,「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 6:14-15)。聖誕是將「和平」、「愛」帶給人,這份愛是寬恕、是接受。
5. 「公義」代替「偏私」
我們不單為過去慶祝、反思,更要積極面對未來。主會再來,但與首次降臨不同。首次以僕人、救贖主身份出現,在馬槽中出生;第二次來臨則不同,祂再來以君王、判審者、得勝者凱旋而至。祂已給予人足夠時間去認識、悔改。以賽亞書十一章對主有清楚的描繪:「祂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公義必當祂的腰帶;信實必當祂脅下的帶子。」(賽 11:3-5)。
公正、公平、不偏私、不偏坦是人內心對君王的渴求(詩 72:1-4)。聖經很清楚宣告:祂回來會以公正審判,聖經告之「以公義審判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而不是以公義審判富有的人。事實人有很多既定假設(Code Belief),這往往有偏差。神的審判不憑眼見、不看表面,是按公正、真理審判。祂的再來會全消罪惡,連大自然也能和平並處(賽 11:6-9),這是何等的美。
但我可有渴望主的再臨?我可有準備好主再臨?我可有把握能於審判台前面面對主?同樣,我們平日對待別人、同事、下屬、兒女可有偏私!求神幫助我們學習主般以「公義」代替「偏私」。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