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192 舊約祈禱系列(20) 多元禱告(II)

舊約祈禱系列(20) 多元禱告(II)
(尼 4:4-5)

以咒報怨
被人欺壓、剝削,又無力抗拒,可心中咒罵他,求神為我們出頭,甚至嚴嚴的責罰他們?面對敵人的挑戰,咒詛的禱告。

咒詛的禱告
尼 4:4,尼希米求神為他們伸冤,要敵人自食其果,他們反咒詛是期望敵人的咒詛歸回他們身上。

禱告是一種交流,是情緒的流露,是激情的宣洩。禱告可以是平心靜氣,也可以是苦苦哀求,更可以是疾言厲色的吶喊!當我們面對挑戰,特別是無力還擊時,我們向神流露那份被壓抑的悲情神是會接納、體諒的。神體諒我們傾訴時的處境、心情,神不單不會被我們激烈的言詞所驚嚇,祂會將我們表面的言語與內含的深意一併來判斷。

要咒詛敵人下地獄時,最好是直接向神告狀。我們寧可將怒氣帶到神面前,讓祂來平息,將我們平定下來,總好過用虛假、無關痛癢、循例式的禱告來得好。

我們確信神會有終極審判,但又不是將所有盼望單寄望於將來,神仍會作出刑罰,故此我們可以呼求神伸張公義,我們可以呼喊神作出其公正的判決。

新約的道德標準是基於舊約,互相和應、對照,不產生衝突;舊約的倫理道德標準並不低於新約,只是我們能寬恕,用愛為敵人禱告,多了一重要動力,乃因主耶穌的救贖。若我們單強調以善報惡很容易使人誤會神已放棄了審判。新約中也不斷提到神公義的審判,救贖是有時限,人不斷拒絕便會面對最終審判,新約並沒有降低審判的地位,反而增加了它的嚴重性。故我們若落在一個極度困境、受無理的對待而檢討後自己真的沒有犯錯,我們可以「以咒報怨」,但深信神會按其美意、公義、慈愛回應。

最重要是我們到神面前來「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 37:7-8),我們到神面前安靜、禱告、傾訴、交託,神必會安慰、引導。

愛的傷害

咒詛的禱告動機可以截然不同,不是為了恨、報仇,乃是以愛作動機。

亞哈娶了西頓王女兒耶洗別為妻,使國家陷入拜巴力的災禍中,膜拜這些神,在膜拜的過程中會與異性有性行為,認為這樣會討這個神喜悅,然而這些行徑正中人性的喜好,因而受到子民的歡迎。

王上 17:1,以利亞這幾年不「命令」天降雨,這幾年必定不會下雨,這明顯挑戰他們拜的巴力──暴風雨的神。但一個農業社會若沒有雨水一定會失收,整國的經濟、生活一定受到嚴重的影響。若真的如此,國民不單受苦,更會憎恨他,故這職份不易擔當,這信息不易宣告。他如此宣告是需要很大的信心與勇氣才成,以利亞不單宣告也繼續禱告求神不要下雨(雅 5:17)。

這是一個可怕的禱告,因禱告成功大地會受乾旱、饑荒打擊,百姓在肉體、生活上受痛苦,國家的繁榮、經濟會受損,但他也不願他事奉的神被子民輕視,甚至捨棄。但這可怕的後果相對子民忘掉、輕蔑祖先的神──耶和華而沉溺於巴力、亞舍拉的淫蕩祭典中,生活荒誕、家庭制度受損,這可怕後果是值得的。肉體上的痛苦比道德上的過犯、經濟的損失比信仰的錯謬,前者只是小災難;這種痛苦像割除有毒的腫瘤般,割除它使它不再為患、使生命受損甚至死亡,但卻會引至身體有痛楚,甚或日後行動不便,但仍需要割除,而這痛苦是需忍受的。

今天我們生命中或會遭受一些悲慘的事使我們陷入低谷中,或許背後的原因是神的愛,要藉這些事使我們有所反省、醒覺、回轉,這是「愛的傷害」。神愛我們,捨不得我們,故會盡力找回我們,重建我們,而使我們受到「乾旱」之苦,祂如此作祂自己也同樣是受苦,「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祂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在古時的日子常保抱他們,懷搋他們。」(賽 63:9)

今天當我們看到所愛的人陷在罪惡中,多次的規勸、提醒、哀求但他/她仍充耳不聞,且有越陷越差的境地,我們可以作出同樣「可怕的禱告」,求神出手,使他藉苦難回轉,當然這是出於愛。

呼火喚雨
神命令已隱藏了三年多的以利亞重出江湖面見亞哈,要他招聚那些假先知上迦密山比試。以利亞是次公開比試常將自己陷在「不利」位置中,包括選址、測驗的先後次序及加強難度,但藉此更顯出神的大能。

以利亞在公開比試之先走近眾人指斥他們:「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王上 18:21上)。

以色列人雖然沒有遵守神的律法、獻祭等,但他們大部份人也不會公然宣告放棄耶羅波安在但及伯特利所設立拜金牛犢而視為敬拜耶和華的官方宗教,即子民樂於接受多一個對他們有利的宗教,這便是心持兩意。這世代亦常講及兼容,不能唯我獨尊,要妥協,這樣便皆大歡喜,希望左右逢源,這便是心持兩意之意。但信仰是要絕對,「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這是何等無奈。今天不少牧者均面對相同的情況,牧者們呼喊要委身基督、要好好親近神、奉獻,信徒不會否定這些呼籲是正確,但他們仍各有其理由而不實踐,這與「一言不答」類同。

以利亞在祈求以先作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重建祭壇(王上 18:30),今天當我們面對問題時要重整生命,最重要是要「重修祭壇」,再次歸回神、重建敬拜生活及個人與神再建立關係,這是首要的步驟,在此之先亦要再回想神的愛、過去的祝福及祂給我們的應許,這才有重大動力去面對。

以利亞更將難度增加,在壇的四周挖溝,可容十四公升種籽,隨即叫人用水倒在那些已切好的祭肉及柴上,不單使祭肉、柴濕透,連溝也滿了水。今天神往往在惡劣的形勢下彰顯祂的能力,可惜很多時我們太多計算、太保守,以致我們窒礙了神能力的彰顯。

禱告焦點
以利亞求三件事:「使人知道祢是以色列中的神」;第二是涉及自己,他是神的僕人,他是奉神的名行事;第三方面他希望子民能體察神的心腸,「又知道是祢叫這民的心回轉」。這禱告也顯出神的無奈,難道神不可以運用其權能控制人的思想嗎?但神是愛,愛要自願,不能勉強,故此神只有用不同方法使人回轉。

他的禱告是何等迫切──「求祢應允我,應允我!」這呼求神答允──「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王上 18:38)。

天降甘露

以利亞及後再向神禱告,求神降雨,「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王上 18:45上),迦密山風雲暫告一段落。

我們看到以利亞有何等大的能耐呼火喚雨,但原來你我也能有同樣的能力,「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 5:17-18),重點是我們是否關注神的事、神的榮耀、子民的福祉,若是如此,你同樣會經歷到神蹟。

信心與禱告似是看不見的東西,但卻使不可能的成為可能。

愛的拒絕
以利亞藉比試神彰顯祂的能力,他禱告後天降大雨,這是他人生的高峰。可惜卻因王后耶洗別一句說話他竟然崩潰,逃走並求死。

求神取命
以利亞在一棵羅騰樹下求死:「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 19:4下)。

他使神的名受到極大的虧損,子民剛剛看到神的榮耀,但以利亞卻因耶洗別一句說話便落荒而逃,子民會怎樣看這信仰?最後勝利豈不是敬拜巴力的耶洗別嗎?故此他是應該受死,神應該答允他的禱告。

但神對以利亞的祈求完全沒有反應,神拒絕了他的祈求,不按其呼求作出正面的回應,但這卻是愛的拒絕。神的智慧超越我們,祂知道甚麼是對我們有益,甚麼是對我們不利,有陣子祂會取去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因知那些東西會對我們不利。那東西被取去時我們會不滿,甚至提出抗議,但我們仍需相信神最終是為我們的好處才如此作;同樣,神亦會為我們的好處而將一些我們不歡喜的東西加諸我們身上,目的是為了磨煉、造就我們,故此神的拒絕是愛的拒絕。

特別教導
神愛一個人是會不斷給予教導,神呼叫以利亞從山洞走出來面見祂,「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 19:11中-12)。

藉此神教導以利亞:神不是必定在震撼異常的情況下成就祂的事工,雖然這是祂常用的方法(如:西乃山的震撼),神亦很多時在很細微、沉靜的事情中成就祂的工作。今天我們也不是每天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工作,不是每天追求特別的經歷,神更多用其溫柔、慈愛微聲引領我們,我們可有敏銳的屬靈聽覺聽到祂微小的聲音?

神指示以利亞不是再在迦密山上作萬眾曯目的工作,他要退下來好好的栽培以利沙及其他接班人,藉他們在民間推動工作,幫助子民回歸神。我們不一定一生在某一崗位上服事,神會有引導,但必然要一生忠心服侍。

強求無益
亞述大軍一夜敗亡,他得到勝利,但不久希西家卻患上重病,且病情嚴重,瀕臨死亡。他得病應是三十八歲,適值壯年,應有一翻大作為,若此刻離世,他的心境如何,大家定推想到。希西家心情即時陷在低谷中,「希西家就轉臉朝牆,禱告耶和華說」(王下 20:2)。

希西家禱告很簡單,「『耶和華啊,求祢記念我在祢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做祢眼中所看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王下 20:3),祂求神察看,記念他過去為神所作的事。求神憐憫,他再也禱告不下去了,只有痛哭。

禱告蒙允
希西家的禱告很快便得到神的回應,「以賽亞出來,還沒有到中院,耶和華的話就臨到他,說:『你回去告訴我民的君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王下 20:4-5),他得到醫治,神給他多十五年壽數。

強求無益
可惜的是這十五年卻帶來一個影響深遠的壞影響,埋下國家被滅的伏線。巴比倫王知道他康復過來便派使者探望他,他向希西家伸出友誼之手,以猶大國為巴勒斯坦地反亞述的重要國家,甚至願以他為聯盟之首。

在此他竟炫富──帶領使臣參觀其國庫,他想給來使看到自己國家的尊榮,亦顯出自己身份的高貴,怎料這行動卻引致日後國家亡於巴比倫手下,因來使將猶大國的豐富告之巴比倫王,便驅使日後壯大的巴比倫侵吞他們。有陣子我們很難想像一些看似微小、不太理想的事情會引來難以想像的後果。

希西家知道自己無法改變這事實,求神不要在他有生之年讓這事發生,神亦憐憫,猶大國是在百多年後才亡於巴比倫。

得極壞兒
在這十五年內,希西家得了一個兒子名瑪拿西,他登基是年十二歲,且作王五十五年,但最可悲的是瑪拿西是猶大國歷史中最差的一個王(王下 21:2-3節錄,王下 21:6),若沒有這十五年的壽數便沒有這個兒子,便不會使國家再陷入沉淪中。

在此給我們一個教導:「強求無益」,若一些對我們不好的事但我們怎也不願放手,甚至努力強求,但得到又如何呢!對我們不一定好,反之會成為我們的傷害,甚至連累他人。

希西家多得十五年壽數是神的允許,對他也是祝福,只是我們怎樣善用神給予我們的恩典,若非希西家得意忘形,將自己國家一切的財富給巴比倫使者觀看不會引致國家亡於巴比倫,求神幫助我們能按神心意求,知道強求無益,並順服神的帶領,更要珍重神給我們的恩典善用之!

即或不然
尼布甲尼撒王做了一個金像,這像也代表著巴比倫的神,王下令全國人民要向這像膜拜,他更命令任何人若不俯伏敬拜那像必會扔在火窰中燒死。

怎料三位從猶大被擄到巴比倫又被王賞識提升成為高官的三位年輕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竟然沒有遵守這命令,有幾個迦勒底人到王前參他們一把!

尼布甲尼撒王怒不可遏,但他仍要召他們入宮見他們,當面查明究竟,他竟再給他們機會,不想他們死。從尼布甲尼撒的反應我們可以體會到這三位年輕人一定有很好的見証、有好的政績,得到王的寵愛,因為尼布甲尼撒不是即時下令將他們處死。這提醒我們每位信徒,我們平日的生活、工作可有好的表現,若一直有好表現,偶爾出錯,甚或犯錯,上司也會輕易給我們機會作出補救或寬恕;反之若我們一直作得不好,我們便沒有這些機會了!

怎料這三人竟然當面拒絕尼布甲尼撒的好意,很決絕的回應,「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但 3:16)。他們三人為真理作出公民抗命。

「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但 3:17),他們直接回應尼布甲尼撒王的挑戰,他們相信神的能力,「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 3:18),「即或不然」即「如果不是如此」(if not)。他們指出縱使神沒有拯救他們,他們真的被烈焰燒死,他們仍會堅持所信的,不會向那金像下拜,「決不事奉你的神」這是何等鏗鏘有聲的呼喊。

他們絕對不是懷疑神的能力,而是順服於神的主權,能否得到拯救主權在於神,若神要保留他們的性命,誰也不能動他們一根汗毛,但神要他們殉道,他們也不會變節。得到拯救否對他們而言不是最重要,因為當他們決定不拜王的像時已預計要付上生命的代價,這是他們信心的呼喊,是我們該效法的。

但 3:19-20,此刻神蹟出現,火窰中,他們竟行動自如,更特別的是似乎只有王看到第四個人出現,那第四個人相貌好像神子。

他們的信心是建基於對神的認識,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深知自己身居高位,他們一舉手一投足對自己的同胞有很大的影響力,子民會爭相仿傚他們,所以這不單是個人榮辱,乃是涉及整體,故更要慎重作出抉擇。

難道他們不會想:只是跪拜一次便可換取維持現狀?難道他們不會想:神是體察人心,知道他們有跪拜行動但內心仍不會相信、接受這神像是神、是真實,他們是行不對心嗎?他們堅拒讓步寧死不屈,縱使「即或不然」仍不放棄其原則,慷慨受死易,從容就義難,他們卻從容就義!

特別在禱告中更值得我們效法:我們能順服神的主權嗎?當我們在禱告中稱神為主,即表示由祂決定一切,祂的旨意或與我們所預計的不符,仍樂於接受否?

今天我們信徒的生活並非無風無浪,無驚無險便到終點的人生,我們要持守信仰,撒旦透過不同方法衝擊我們,但我們寧願苟且偷生從而懷疚終生,或為主背付十架得主稱讚呢!可惜求福者眾、付出者寡,求神幫助我們有這三位年輕人的信心,「即或不然」仍堅守神的心意。
講題 經文 以咒報怨 尼 4:4-5 受壓受苦向神禱告,咒怨傷害我們的人,神是允許,禱告要真誠、真情流露。 愛的傷害 王上 17:1 為了愛可以求神加「傷痕」於所愛的人,使其醒覺、回轉。 呼火喚雨 王上 18章 為了他人好處、神的事,我們也有呼風喚雨的能耐。 愛的拒絕 王上 19章 神有陣子不答允我們的禱告乃因祂的愛,知我們所求於我們無益。 強求無益 王下 20章 若強求,縱使得到,對我們也未必有好處。 即或不然 但 3章 若出於正義、正確呼求神答允,但沒即時被應允,應需持守信心、順服,因深知主權在神,且知祂的心意是最好。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