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7,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229 外內交戰

外內交戰
士11:1-12:15

此信息重點想提醒年青夫婦如何面對下一代。教會、甚至家庭最大問題是言語爭拗,基督徒不單面對外面不信者的挑戰,最大的致命傷是內部爭拗,希望此信息成為我們的提醒。

1. 外戰
1.1 出身寒微(士11:1-3)

士師記中一位士師耶弗他,他的出身卑賤,他父親基列是瑪拿西的孫子(代上7:17),耶弗他是瑪拿西的曾孫。瑪拿西、以法蓮是約瑟的兩個兒子,他們取代約瑟成為十二支派之一,有特殊地位。基列有數位妻子,而他竟與一妓女發生關係而生下耶弗他,耶弗他的出身一定被人輕蔑,而他的同父異母兄弟更不會歡喜他,到他長大後被趕離其家庭,不准他承繼產業(士11:2),在這情況下他被逼走上歪道,與那些匪徒一同作一些不合法的事;他被排擠、拒絕,相信他更被自己族人圍剿。故此當我們看到一個人不善之時也需體會他的出身背境,一些人其實是不幸的產物下才作出不好的事。

1.2 前倨後恭(士11:4-11)
及後亞捫人攻打以色列(士11:4),他們不能得勝、被欺壓下,他們在找不到別人幫忙下無奈請耶弗他幫助他們。這是政治的現實,昨天是敵人,今天可以是好友或表面好友。耶弗他刻意的反問他們為何要找他,「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長老說:『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出離父家嗎?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裡來呢?』」(士11:7)。前倨後恭的情況便出現了,他們邀請耶弗他帶領子民作戰,並應許他作領袖,「基列的長老回答耶弗他說:『現在我們到你這裡來,是要你同我們去,與亞捫人爭戰;你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領袖。』」(士11:8),並立誓有耶和華在他們當中作見証(士11:9-11)。耶弗他終於能吐氣揚眉,在自己的民族中被肯定,因耶弗他一直被摒棄,故此他再三要求他們確認其身份、地位,這反映出他自卑的心態,但他仍願將個人恩怨放下,以救自己同胞為重而臨危受命,這顯出其英雄氣魄。

神揀選耶弗他其中的原因除了要顯示神使用一個人並不以他的出身、家庭背景的優劣作參考外,乃是看他是否有心向著神。耶弗他被自己的家人、同鄉拒絕,雖然落草為寇,但他仍沒有忘記神,他多次肯定若是神將敵人交在他手中他會得勝有餘,他更將自己的事向神陳明,「於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長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領袖、作元帥。耶弗他在米斯巴將自己的一切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士11:11),可見他的心是以神為重、不曾埋怨神,這便是神重用他的原因。

1.3 先禮後兵
耶弗他雖是草莽之夫,但行事卻極有分寸。他先禮後兵,打發使者去見亞捫人的王,問他們為何要攻擊他們(士11:12),亞捫王竟發出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他要為三百年前摩押的事出頭,他指控瑪拿西支派佔據了摩押之地,故是次要取回,「亞捫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說:『因為以色列人從埃及上來的時候佔據我的地,從亞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約旦河。現在你要好好地將這地歸還吧!』」(士11:13),耶弗他忍耐地再打發使者去表明其言差矣,「對他說:『耶弗他如此說,以色列人並沒有佔據摩押地和亞捫人的地。』」(士11:15),隨即將過去的歷史一一詳明,指出當年出埃及怎樣懇求以東、摩押讓他們經過被拒而需繞道而行,更被他們主動攻擊,結果神給他們力量打敗亞摩利王西宏而得到這地,「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將西宏和他的眾民都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就擊殺他們,得了亞摩利人的全地」(士11:21),而他更指出這根本不關他們的事,亞捫並沒有甚麼正當的歷史理由要求他們將領土歸還,為何要強出頭,「以色列人住希實本和屬希實本的鄉村,亞羅珥和屬亞羅珥的鄉村,並沿亞嫩河的一切城邑,已經有三百年了;在這三百年之內,你們為甚麼沒有取回這些地方呢?」(士11:26),因亞捫人主動挑戰他們結果終於開戰,神給他力量而得勝,攻取了他們二十座城,而亞捫人因此被制伏。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耶弗他並非一個老粗,他是有很好的歷練,先試和談,因對方不肯才無奈開戰,但他仍仰望神,甚至作出很特別的誓言,可見我們肯依靠神,神必使我們得勝。

這外戰終告一段落,子民及後一段較長的安寧時間。可惜因此卻引發另一場內戰…

2. 內戰
這次的勝利卻引來一場更悲慘的內戰,原因是以法蓮人走來挑戰耶弗他,「以法蓮人聚集,到了北方,對耶弗他說:『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甚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士12:1),為甚麼會如此?其實這是以法蓮人一直以來的陋習。

2.1 出身尊貴
與耶弗他出身剛剛相反,以法蓮人的出身是很尊貴。以法蓮是約瑟在埃及否極泰來作宰相時所生的孩子,「以法蓮」的意思是:「神使他昌盛」,而且以法蓮雖然是次子,其兄是瑪拿西,但當祖父雅各給他兩兄弟祝福時卻將長子名份賞賜給他,而他們兩人在雅各眾子中享有雙份地業,成為兩個支派,得雙倍祝福,這也看出神是很看重以法蓮;而且先知書中神常用以法蓮、瑪拿西代表整個以色列國,可見他們是何等被神看重。若他們能好好依靠神、努力上進,神會更祝福他們,可惜他們卻自視過高、輕看別人,更常不滿現狀,常埋怨、挑戰他人、破壞了神原先的計劃,糟蹋了神給他們的恩典,何等可惜!

2.2 尋釁滋事
以法蓮人常常抱怨。第一次錯誤的挑戰是針對領袖約書亞。約書亞在神指示下用拈鬮方式分地以示公平,以法蓮抽到的地方是東起約旦河、西至加拿河、南連伯特利、北至基利心山,這地是整個迦南地的中心,是最好的位置,可見神是何等恩待以法蓮,可惜他們不單沒有感恩反而是第一個支派發怨言,他們嫌地少,「約瑟的子孫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到如今既然賜福與我們,我們也族大人多,你為甚麼僅將一鬮一段之地分給我們為業呢?』」(書17:14),他們恃勢凌人,以群眾壓力挑戰約書亞,約書亞事前已告之用拈鬮方法他們沒有異議,但當抽到卻不滿,這是要不得的輸打贏要態度;約書亞回應他們:若以為地少可以上山伐木開闢地域,「約書亞說:『你們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蓮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樹林中砍伐樹木。』」(書17:15),他們又埋怨平原的迦南人有戰車沒有能力與之對抗(書17:16),故這只是他們懦弱的表現,用藉口想找更大的地方;感恩約書亞不為所動,仍堅持神給他的指示,但藉此事已看出以法蓮人的問題。

第二次的抱怨是針對基甸。基甸曾呼召以色列群眾對抗十三萬多的米甸人,當時有三萬二千人回應,及後基甸再篩剩三百人打這場仗,基甸打勝仗之後以法蓮人竟到基甸那裡埋怨他沒有招呼他們同去,「以法蓮人對基甸說:『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呢?』他們就與基甸大大地爭吵。」(士8:1),這又是一次的錯誤,懦弱的人常會用好聽的道理掩蓋內心的軟弱。基甸早已通報全民,呼召人參戰,以法蓮人怎會不知,若真的邀請他們,他們也害怕面對強敵而退縮不會參與,當基甸得勝他們卻想「攞彩」分享別人勝利的成果。

基甸是一個較怕事的人故忍讓他們,竟忍氣吞聲、和顏悅色地承認自己的卑微、不足且認錯,「基甸對他們說:『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士8:2),於是以法蓮人無法再爭拗下去而離開,「『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基甸說了這話,以法蓮人的怒氣就消了。」(士8:3下)。可見「言語柔和使怒消退」的果效,但這次的得逞卻種下了下次差不多整個民族被滅的種子,此事再次反映出以法蓮人的驕橫無理。

2.3 禍從口出
以法蓮人在耶弗他打完勝仗後竟又同樣向耶弗他挑戰,埋怨他沒有呼召他們一同作戰,「以法蓮人聚集,到了北方,對耶弗他說:『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甚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士12:1),他們甚至威嚇耶弗他要燒房屋,其實以法蓮人一直看不起這出身寒微、妓女的兒子耶弗他及基列人,過去也曾用言語嘲弄他們,「於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爭戰。基列人擊殺以法蓮人,是因他們說:『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士12:4)

每人有不同的性格,因不同的性格故作事的手法也不同,耶弗他與基甸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他是草莽出身、英勇果敢,他與亞捫人爭戰並不滿足一次的得勝,他乘勝追擊一追便幾個月,征服亞捫城邑二十多座(士11:33),當他戰至筋疲力竭下回來卻遭到以法蓮人尋釁滋事,這激起他的怒氣。耶弗他可以與敵人先禮後兵,但對自己同胞刻意的挑戰卻不能忍受,他責罵他們「耶弗他對他們說:『我和我的民與亞捫人大大爭戰;我招你們來,你們竟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我見你們不來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擊亞捫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手中。你們今日為甚麼上我這裡來攻打我呢?』」(士12:2-3),之後便招募軍隊與以法蓮人開戰,而被招募的基列人也被以法蓮人歧視,故此敵愾同仇下開戰,結果耶弗他軍隊大勝,殺了四萬二千多以法蓮人,「那時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士12:6下)。若留意這場戰爭的地點是在約旦河東,並非以法蓮境內,若耶弗他越境追擊進入以法蓮境內便會被誣蔑是侵略他人的罪名,戰爭地方所在顯示他們是出於自衛。

在以色列歷史中支派的內戰有幾次死亡人數頗高,一次是便雅憫支派因縱容匪類而被其他支派攻擊,差點滅族,但那時死的便雅憫人是二萬五千一百人(士20:25),但是次以法蓮人被殺卻是四萬二千人,幾乎是雙倍。以法蓮雖是人多族大,但這次的埋怨使他們元氣大傷,這次內戰亦是他們民族一個很大的傷害。

造成以法蓮人不斷犯錯的主要原因是以法蓮人的驕傲個性,他們一直自視過高,自以為自己是以色列人的領袖,自約書亞開始他們一直是領導支派,故此他們不能忍受一個瑪拿西的匪徒、妓女的兒子作領袖,自覺面目無光,故一定要挑戰他。事前拒絕出兵、事後卻興師問罪,輕蔑他人,結果自取其辱。

3. 現代回應
外來攻擊反而容易對抗,內部鬥爭卻難防,很多時是自己人「害」自己人,故要小心、慎防內訌。

3.1. 家庭
作為父母,我們應以此為鑑,新一代或第二代多在幸福的環境中長大,父母很疼錫自己的孩子,他們一直受到寵愛,這些孩子很容易會輕看他人,甚至常不滿現狀、不滿足所擁有、會抱怨,故我們要好好的教導,不能太遷就他們,就好像基甸對以法蓮人,這只會使他們犯上以法蓮人的錯謬。

3.2. 教會
有陣子不少基督徒──特別多經驗事奉者會不自覺變成以法蓮人,常指出教會哪方面不足、哪些地方不好、不合乎自己的要求,但往往只是批評一翻便離開,彷彿我自清高,不屑與污泥同污,這只反映出其不成熟。

我們特別蒙神很多祝福者更應學習體諒別人的難處、事奉者的困境與限制,往往一些批評者知識高卻缺乏實行毅力,屬靈的見地雖多卻缺乏體恤別人,批評的見解或許中肯但卻難與別人和諧相處,只用道理責備卻少了愛心包容。

同樣很多時教會一些肢體會對教會政策或牧者有很多批評,批評是很容易,但他們又沒有參與,到邀請他們參與卻又拒絕,但他們輕忽了這些批評、挑戰往往會造成很大的破壞力,自己成了撒旦的工具也不自知。

從來內戰紛爭受的傷害比外來的攻擊更厲害,正如文化大革命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撒旦最歡喜透過人的言語、批評論斷造成教會內部分裂,我們真的需要引以為鑑。

3.3. 政治
當我們看到立法會選舉,非建制的名單中真使我們搖頭嘆息,除了一些刻意「鎅票」或藉此標榜自己作自我宣傳、另懷目的者外,一些人參選是自覺有能力會獲選而不甘心讓相同理念者單出選於是造成分化,結果可能做成日後香港很大的傷害。一個自以為是、自以為強的人一定不肯退下來,這是可悲的。這些內戰造成的負面後果也是超乎預計的。

小結
冀望我們不會犯上以法蓮人所犯的錯,同心面對外侮、外來的攻擊,更慎防內部分化,這才是教會之福。

愛護我們的孩子,但仍需有適當的管教,甚至不一定常滿足他們的要求,教導他們學習謙卑,不要自以為是,這才是他們的祝福。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