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尼希米記析讀(10) 數據背後
尼希米記析讀(10) 數據背後
(尼 7章)
尼希米面對敵人用不同的詭計,包括:約他見面、散播謠言、引他到聖殿見面使他犯律法、更甚賄賂聖職人員陷害他,但尼希米智慧地識破他們的詭計,他求神幫助,而聖牆很快便建好,他便安排一些人作管理。
1. 誰擔重任(尼 7:1-2)
當城牆修好便即時安裝門扇,並安排三種人看守──守門的、歌唱的及利未人負責(尼 7:1)。聖經編排的次序通常是利未人(尼 7:40)、歌唱的(尼 7:44)、最後才是守門的(尼 7:45),是次守門的卻在先這顯示尼希米很重視治安問題,將此列為首位,突顯守衛的工作。因他們回歸的人不多,故可以分派作守門的人很少,因此連聖職人員也需參與,這是一個無奈的現實,但亦給我們看到神的僕人也不單是宣講、服事,有需要時也需參與一些非牧養的工作,正如保羅在事奉過程中也曾織帳棚為生。
隨即尼希米指派哈拿尼管理耶路撒冷,「我就派我的弟兄哈拿尼和營樓的宰官哈拿尼雅管理耶路撒冷;因為哈拿尼雅是忠信的,又敬畏神過於眾人。」(尼 7:2),但這經文直譯應是:「我指派哈拿尼──我的弟弟,就是哈拿尼雅耶路撒冷營樓的長官,因為他是正直的人,又敬畏神超過許多人」。哈拿尼是尼希米的親弟弟(尼 1:2),尼希米按波斯的管理制度派他的親兄弟管理耶路撒冷城;哈拿尼與哈拿尼雅應是同一人,後者是他的全名,他本身就是營樓的宰官,這顯示他弟弟是具備領袖的條件,因他在波斯時已是一位官員,作為一個外邦人能在波斯王朝作官並不是靠裙帶關係,故他已有一定的高質素。
尼希米派自己親弟弟擔此重任難免會引起他人的批評,縱使這工作不易為而且他們的團隊是沒有取糧餉,但人要批評怎也找到一些批判點,他仍冒此險因哈拿尼在品格及靈性上均有突出表現,他是「忠信」,直譯是正直、廉正之意,這是很重要,因把守關門的官員是很容易因收受賄賂而將一些人放行或讓其入境,甚至這些人可能帶著不少違禁品,故廉潔、正直是很重要,而這品格──拒絕誘惑──其中一個動力乃是「敬畏神」,因知若犯錯神會審判,驚懼神的人必然不會隨便犯錯,免得受神的刑罰。事實神所使用的人極需這兩個條件,昔日摩西被外父教導要委任一些人協助其工作,條件也是如此,「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出 18:21),而哈拿尼對神的敬畏超越其他人,故可見他擔此重任子民應無異議。
2. 儆醒配合(尼 7:3-4)
尼希米要求人民等太陽上升才可開門,而仍有人看守下便要關門上閂,要好好管理進出時間,不能鬆懈,免得那些深深不忿的敵人混入搗亂、傷害子民。
護城的責任不單在於尼希米及其團隊,其實每位市民均需承擔這責任,因人手不足尼希米指令全城中居民各按班次守衛家園,「也當派耶路撒冷的居民各按班次看守自己房屋對面之處。城是廣大,其中的民卻稀少,房屋還沒有建造。」(尼 7:3下-4),尼希米很有智慧安排子民看守自己房屋對面之處。人始終有私心,對自己的事自然會較著緊,這安排是上策,正如他之前也是安排人修築近自己房屋前的地方般(尼 3:23-31)。
這也給我們另一個教導:我們要儆醒,城牆修造是為了保護市民,不易受外敵入侵,現今城牆修好,但不能因此鬆懈下來,更要好好儆醒,而各人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單依賴某一些人。
3. 數據統計
「我的神感動我心,招聚貴冑、官長,和百姓,要照家譜計算。我找著第一次上來之人的家譜,其上寫著:」(尼 7:5),隨即尼希米便進行人口普查,他清楚指出是神感動他如此作,他如此作乃是要作出規劃,安排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域居住。
領袖(尼 7:6-7)
共十二個人的名字,如同曠野十二支派代表,故此領袖是重要的。
平民
十八宗族(尼 7:8-24)──十八宗族後有十四個宗族在立約協訂書上蓋印(尼 10:14-19),而有七個宗族及後樂意遵行以斯拉的指導離開外邦的女子(拉 10:25-30,33,38),當中大部份積極響應和擁護尼希米的領導,十二個名單共10,742人。
散居城外──一般而言以色列人以親族關係相互為鄰、群體而居,但此名單較特別是以地區作區分,如:基遍人、伯利恆人、基列耶琳人、比錄人……明顯地這些人是找不出其宗族,故以地名來數人數,而回歸是以猶大人及便雅憫人為主,其餘的是十支派及外人,這類人共 8,684人。
隨即是聖殿人員名單,這裡是按傳統方式排列:祭司、利未、歌唱、守門、殿役、所羅門僕人的後裔。
祭司
有四個祭司家族隨尼希米回耶路撒冷。
被擄歸回祭司人數有4,289,佔總人數百分之十,每十個回歸者便有一名是祭司,故能很快速帶領百姓過分別為聖的生活及恢復廿四班次聖殿事奉(尼 12:1-7)。
在此我們特別提及一個人:耶書亞──「祭司:耶書亞家,耶大雅的子孫九百七十三名」(尼 7:39),耶書亞亦可譯作約書亞,意即神是拯救,他是隨從所羅巴伯回歸的大祭司,亦參與了重建聖殿。在哈該書、撒迦利亞書有他的記載,可惜他的子孫也有人娶外邦女子為妻。尼希米在此特別強調大祭司耶書亞,指出他是正統大祭司譜系之後代。
利未
利未人職任是服事亞倫的子孫,辦理聖殿事務(代上 23:28)。
是次只有74人與大衛時代數算30歲以上的利未人共38,000相比實在太少,利未人不願回歸(拉 8:15),原因在被擄後沒有聖殿,故已轉職,而他們也被視為地位低微而不作。
這也有點像今天教會的現象,教會的人數與牧者的比例是不成比例,同樣會友與參與事奉者的比例更差距大,這是我們該反思、反省。
歌唱
亞倫子孫,148名。
守門
138名,守門主要工作不單守門,也會辦理聖殿事務。
殿役(7:46-56)
32 名,大部份是外邦人。
所羅門僕人的後裔(7:57-60)
即所羅門命令服苦奴隸(王上 9:21-22),但難找出其譜系。
共392人,但相對與利未人、歌唱、守門的比例卻多,392:360。
守殿譜系不明的人(7:62-63)
642人
不能辨明身份的祭司
「這三家的人在族譜之中尋查自己的譜系,卻尋不著,因此算為不潔,不准供祭司的職任。省長對他們說:『不可吃至聖的物,直到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來。』」(尼 7:64-65)
祭司是站在神、人中間,代表神教導子民,亦代表子民向神獻祭,所以身份重要,要有嚴格的規定,因此在事情仍未得以澄清便不能事奉。
總數
「會眾共有四萬二千三百六十名。此外,還有他們的僕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四十五名。」(尼 7:66-67)
合共 42,360
4. 奉獻記錄(尼 7:70-72)
這短短三節經文記載了不同的族長奉獻禮物的記錄,當中有是他們本族人,也有非他們本族的──十八宗族,雖然他們大部份均貧困,但仍樂於捐助,因是呈獻給神。
教會也極需肢體的奉獻才能運作,奉獻者不單名字被記錄在徵信錄中──正如尼希米記下一些人的呈獻,最重要是記在神的心中,神必祝福。而奉獻者不一定是單在於已受洗的會友,其他信徒亦應參與、支持──若然他已在那教會中聚會,正如那十八宗族之子民。
5. 數據背後
聖經中曾出現多次的人口統計,從而得一些數據:民數記便是數點人民的記錄,是次尼希米也在神的感動下作人口普查,作為怎樣安排子民的居處、城市發展;但大衛曾數點人數卻遭神刑罰,甚至國家因此而有瘟疫(代上 21章),為何是次尼希米數點又沒問題,原因在於心態,故心態與動機是很重要。
6. 小結
尼希米帶領子民重建城牆、安了門閂,但仍要派人看守。建城牆只需五十二天(尼 6:15),但儆醒看守則是漫長年日,這是長期的委身,不易卻需要。
一些人不願居於耶路撒冷,因地方荒涼,百廢待舉,但這卻是犧牲──有價值的犧牲。
「人」重要過「牆」,若只有牆沒有人,那牆也沒有意義或發揮不了其價值,故教會最重要的是人而非建築物、設施;但事工要得以發揮則需要不同的人配合,故統計、數據分析是很重要。
最後,我們看到事奉者的品格與靈命是最重要,要正直、敬畏神,這才能受到重用。
願教會肢體是忠信之人,更樂於彼此配搭,以致可為神打更美好的仗。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