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比喻人生 #8:先酸後甜

先酸後甜 (馬太福音21:28-32) 1

十幾年前,羅伯特.哈夫特 (Robert Haft) 做了一個很有名的廣告,讓他的公司賺了很多錢。那廣告的內容是:「如果你付全額,你就不是在王冠書店 (Crown Books) 買的!」羅伯特就是飛鏢集團 (Dart Group) 創辦人赫伯特.哈夫特 (Herbert Haft) 的兒子和該集團的繼承人,赫伯特是靠從事房地產和折扣藥房致富的。

王冠書店提供 40% 的折扣,便成功地打入市場,接著就發展成為全國龐大的商業和書店集團。但是當年事已高的哈夫特決定延遲從母公司退休,不肯讓位給他的兒子羅伯特,甚至還把他開除的時候,這一連串的舉動導致了家變和衝突。兒子羅伯特想要以更開放的態度來對待投資者,他也希望能早一點成為集團主席。然而父親不單開除了羅伯特,而且解除和他所簽訂10 年的雇用合約,也就是終止每年500,000 美元的年薪及250,000 美元的獎金。這場恩怨很快就被傳出去,父親和兒子成為死敵。母親也因為反對而被解雇,後來更是以離婚收場。

當哈夫特家族還在爭吵,而無力顧及生意的時候,「博德」(Borders) 、邦諾 (Barnes & Noble) 及亞瑪遜(Amazon) 便在1990年代,卯足全力攻佔書店市場。王冠書店就從1994 年擁有240 間書店的頂峰,很快走到2001 年面臨清盤和破產的谷底。2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根本是難以預料的,絕不簡單,甚至有可能失控,特別是當兒女們擁有自己的思想或言論自由的時候。耶穌以稅吏和娼妓聽到福音後,意想不到地悔改又接受,而法利賽人對福音反對又抵抗的態度作比較,稅吏和娼妓就如同祂比喻中那個說不去,後來卻去的兒子,而法利賽人就如那說要去,卻不願去的兒子。

為什麼神不單向聖徒施恩,祂也憐恤罪人?神對於相信以及不信的人,分別要給他們什麼待遇呢?

你可以糊塗與敏感,但不要固執 (You May Be Silly and Sensitive, But Don”t Be Stubborn)

21:28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裏去做工。』29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太 21:28-29)

當我太太跟我研究這個比喻的時候,她看了經文之後的第一句話是:「哇,你是第一個兒子!」我承認那就是我,所以我對他溫柔一點!

當我太太預計我會再唸一個學位時,我譏諷地回答:「我已經拿到神學碩士學位,為什麼我還要再唸一個學位呢?這又不會對我的事奉更有幫助!」一年後,在 1997 年,我就去了芝加哥的三一福音神學院深造,攻讀教牧博士學位。當時我堅持我不會回去西岸,我寧可在東岸、中部或任何地方事奉。六個月後我回到西岸,來到距離洛杉磯一個小時路程的河濱縣事奉。當她說我可以開一個電子郵件帳號,從芝加哥來寫信給她,我轉過身,再次不認同她,但我不想觸犯或傷害她。那時,我心裡抗議說:「為什麼世界上的人明明能打電話給對方的時候,還要發電子郵件呢?這樣子好像很沒有人情味,又缺乏誠意。」

幾個月後,她告訴我她的姐夫使用電腦軟體去研究聖經時,我反駁:「為什麼世上的人需要用電腦去研究神的話語,而不是翻開聖經?」現在我成了PC Study Bible最大的愛用者與推銷員,我自己還在神學院修我講道學的學生當中,介紹了50位以上的人去購買。最後,當她鼓勵我去健身中心,藉著游泳增強我脆弱的膝蓋時,我漠視她的意見。然而,現在她說我太沈迷去健身房游泳了!

首先我們要注意:原文沒有說第一個兒子是大兒子。「第一個兒子」不喜歡別人告訴他該做什麼、何時該完成,尤其是他父母的吩咐。兒子在家的懶散行為,整天無所事事,是父親難以忍受的;叫兒子做家務,就好像拔牙一樣。父親儘量避免衝突,所以就給他兒子很多空間。他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工作」(1節)。父親沒有命令他必須「立刻完成」、「一小時內完成」或「儘快去做」,而是「今天去做工」。

那兒子並沒有生氣,只是很固執。當他聽到「今天」時,他的回答在希臘文是:「不」、「我會」。這兩個字在福音書裡,表達了堅決的反對,而且沒有商量的餘地。在聖經中這種簡短又尖銳的答覆只出現在這裡。他這樣不爭論、不解釋或不考慮的反應,清楚的表達:「我不管」、「別煩我」、「去叫別人吧!」。明智的父親沒有強迫或賄賂兒子去做工。

可是第一個兒子坐了一會,沒精打采地閒蕩了一會,又發發牢騷、嘆嘆氣,但是他心裡卻從沒有苦毒或勉強。他開始時不願意,後來卻願意了,但從沒有懷恨。沒有爭吵或是不愉快事件發生,他知道父親不是指責他、或是利用免費勞工、或是找他的麻煩;父親對每個兒子都有同樣的要求和期望。父母親辦他們該辦的事;他們有自己的責任、角色和理由去叫孩子起床、關電視、關電腦或關電子遊戲機。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後,孩子就穿上較舒適的衣服,往葡萄園裡去,認真地做事,他已經不理會剛才發生的事情,把它們忘得乾乾淨淨。

第一個兒子開始時微弱地說「不」,但最後卻是以無言的「是」來回應。他的口雖然說「不」,但他的行為卻說「是」。晚來總比沒有來好!他克服了自己的負面態度,離開房子去工作了。「以後」這個字是指「次序」而不是「時間」,不是當天的最後一小時、最後一分鐘或一秒鐘。這個字的原文在聖經中出現11次,最常翻作「後來」,有7次之多 (太4:2,21:32,37;可16:4;路20:32;約13:36;來12:11)。

「懊悔」(meta-meloomai) 這個字也曾被馬太用來形容猶大的「後悔」 (太27:3),這個字是描寫感覺,而不是指理智或心思,並不像我們一般使用的「悔改」(metanoia) 這個字那麼強烈。「懊悔」意味著「之後」(meta) 與「關心」(melo),而「悔改」的傳統意思是改變主意,但是第一個兒子改變了自己所關心的,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和心意。他覺得他自己是不對的,而父親卻是對的。雖然他看來很固執的樣子,但事實上,他只是個敏感的孩子。

你可以可愛而世故,但不要自私 (You May Be Sweet and Sophisticated, But Don”t Be Selfish)

21:30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啊,我去』,他卻不去。(太 21:30)

有一天,一個富翁收到在外地唸書的兒子所寫來的一封信。由於他實在是沒空,所以請秘書把信讀給他聽。當時這個秘書心情不好,就用一種不愉快又不耐煩的聲音唸著:「爸爸,趕快寄錢給我,我需要一副新的鞋子和一件外套。」當父親聽到兒子所寫的,就大叫說:「這個沒大沒小的傢伙,他竟然敢用這種無禮的方式寫信給他老爹!他不要妄想從我這裡得到一分錢!」

過了不久,她的秘書就走了,進來了他的太太。這位忿忿不平的父親當面把這封信交給太太,然後評論說:「來看我們寶貝兒子寫的什麼信!」當妻子看到兒子親手寫的字,她作母親的心就融化了,然後就用既溫柔又懇求的聲音,像在祈禱著說:「爸爸,趕快寄錢給我,我需要一副新的鞋子和一件外套。」這個父親大聲說:「好,這樣就不一樣了,他現在就像一個紳士般來求我,我立刻就把錢給他寄過去。」

約翰‧韋爾莫 (John Wilmont) 曾說:「結婚以前,我有六個養兒育女的理論;如今我有六個兒女了,卻已沒有任何理論。」

第二個兒子倒比第一個兒子更滑頭,也更懂得人情世故。他的嘴甜如蜜,就像廣東人說的:他的嘴浸過油!當他聽到父親的吩咐,就裝作一個模範兒子,好像老爸的寶貝,又像成熟的大丈夫。他一點都不像他的兄弟;他會講好聽的話來迎合父母,使他們開心,讓他們心情愉快,所有的回答都恰到好處。他的回應在希臘文是:「Ego Kurie」,也就是:「我,主 (啊)!」他表現得像很樂意聽從父親的話,似乎是他自己提出來的樣子,自動請纓一般,但這只是兒子要擺脫父親,避免他會更囉唆的托辭。這孩子沒有說「等一下」、「馬上」或「快了」,他確實的意思是「再見」。他採取拖延戰術,直到下工的時間。他已經很會說甜言蜜語,又很有技巧地減輕別人被拒絕時的痛苦。他笑得很甜,足以熔化人的鐵石心腸,並且說別人喜歡聽的話。這類的人可以把樹上的鳥兒哄下來,可以說服猶疑不決的顧客,甚至可以將一場死局扭轉,又懂得利用家長的破綻和弱點。人豈會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呢?

這個兒子不暴躁、不消極,更不鬧事。當他發出個人的魅力和人情味的時候,他可愛的樣子就叫人難以抗拒地喜歡。這個兒子比外交官、推銷員或公關人員更厲害,但事實上,他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也是社會的問題,又是一個花言巧語的騙子。

那兒子不僅僅讓父親失望,他還辜負了他的兄弟,讓他一個人在葡萄園耕種。第一個兒子開始時說「不」,最後卻有智慧地以行動表達「是」。但他的兄弟生氣勃勃地說「是」,暗地裡的回應卻是說「不」。回心轉意的兄弟在葡萄園裡尋找他,卻是找不著。直到太陽西下,其他工人都離開了,他的兄弟都沒有出現。第二個兒子不像他的兄弟,他只關心他自己。事實上,第二個兒子從來沒有想要過去,沒有說過一句真心話,也絕不在乎別人的感覺,無論是父母、手足或是工人,他都不關心。他的「是」所代表的是「不」,「主」(31節) 也只是空話,因為他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他的目標就是要讓自己高興,而不是使父母或兄弟姐妹滿意!他答應很多事情,所作的卻非常少;他給予保證,甚至發誓他會來,但最後就連專家也無法解釋問題出在那裡。

你可能虔誠又優秀,但不要自義 (You May Be Saintly and Superior, But Do Not Be Self-righteous)

21:31你們想,這兩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 神的國。32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裏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太 21:31-32)

歐麥利神父有一次受邀演講,說神是站在民主黨這一邊,那時他發現旁邊坐著一個未信者。

這名異教徒首先開啟話匣子說;「神父,我希望你原諒我如此說,我從不上教會的。」

歐麥利接著問;「你為什麼不上教會呢?」

「坦白說,我不去的原因是因為教會有太多的偽君子了。」

這個很好的神父和藹地笑說:「那不應該使你遠離教會,教會總會有空間再容納一個偽君子。」

耶穌責備的是什麼人?又為什麼要責備他們呢?這些假冒為善的長老、祭司長和文士 (23節) 可能不曉得:他們的內心已經枯乾、腐爛又發臭,他們的行為越來越糟。這些宗教領袖們拒絕了施洗約翰之後,就轉用暴力方式來對付耶穌。他們宣稱自己愛神,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太12:14).)。耶穌預測自己將會與祭司長和文士有所衝突 (太 20:18),他們聽到又看到小孩子們在殿裡讚美耶穌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就甚惱怒 (太 21:15)。耶穌也預料自己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和文士許多的苦 (太 16:21),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 (太 20:18)。

最嚴重的是,他們這些不信的人不知道為什麼神竟然接受不潔又腐爛的壞蛋,反而拒絕他們這些虔誠的宗教人士。原來稅吏和娼妓是福音書裡的長老、祭司長和文士 (23節) 眼中的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稅吏是當時的稅務總署,而娼妓則是當時最可憎的罪人;他們是社會中最不受歡迎的人,是社會的人渣和敗類 ─ 無論是男或是女。這是在聖經中第一次把稅吏和娼妓相提並論。

稅吏和娼妓是被社會所遺棄的,但是耶穌和施洗約翰並沒有拒絕他們,施洗約翰耐心地教導虛心受教的稅吏: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 (路3:13)。另一方面,宗教領袖們卻自以為是、假冒為善,而且自鳴得意。他們認為稅吏和娼妓是無可救藥、沒有希望、被神定罪。可是,神卻特別是罪人的朋友 (太 11:19),是迷羊的牧者,而且能改變人的生命。馬太的歸信就是個很好例子,他曾經是個稅吏,卻成為使徒 (太 10:3),因為耶穌曾尋覓他、呼召他,沒有把他排除在所選召的行列之外。

曾有一位牧師對我說:「這兩個兒子我都不喜歡。甚至第一個兒子的懊悔,也不像真悔改。」是的,耶穌的意見也是這樣。祂沒有辦法讓這些自以為是的宗教領袖懊悔 (29,32節),更不用說悔改了!

結論: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前 1:15) ,包括你和我。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 3:10-12)。你知道嗎?神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做了什麼好事,而是因為祂自己的計畫與恩典(提後1:9);祂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 (多3:5)。你是否知道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弗 2:9)?你是否寧願在神面前軟弱又敏感,而不要在祂的眼中是自滿或不順服?

討論問題(由洪同希弟兄提供的):
「懊悔」(29, 32節) 是什麼意思? 你們 (31,32節) 是指那些人呢?今日又是指那些人呢? 在神的眼中,那些人是有資格去領受祂的救恩和為祂作工?思考問題:
「遵行父命」(31節) 並不單是說話的認同而是要有相應的行動。並不單是看見,而是要信。你是否在某些天父的事情上只有說話而沒有行動?你有什麼的困難或攔阻呢?———————————-
1 本篇由陳訓權整理。
2 http://articles.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3092/is_n14_v37/ai_20986838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