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摩西:完全的愛勝恐懼

摩西神的僕人

摩西的一生多彩多姿、富有爭議又倍受讚揚。他是埃及的王子,是律法的傳遞者 (約1:17) ,又是向神盡忠的僕人 (來3:2,5)。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 (強調主語為神,也強調神的主動),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 (出33:11)。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民12:3),他向百姓傳講神的話語,甚至在《新約聖經》裡與耶穌談話 (路9:30-31)。他也是詩人 (出15:1-18,申32,詩90,啟15:3),是歷史學家 (民33:2) ,而且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 (申34:10)。

從出埃及記到申命記都涉及到摩西個人被拯救的故事,也包括以色列全國被釋放的過程,以及神對亞伯拉罕應許的實現。以色列在曠野寄居生活後,便成為一個國家,也是神眼中的瞳人 (申32:10) ,又是他們敵人的一根刺。神在埃及、以色列及地上的萬國滿有能力地彰顯祂的主權。

在這系列的十五講中,我們將會學習到一些有名的人、民族和地方;我們也會看到個人衝突、群體關係和國家的戰爭;並且更多瞭解摩西的努力、以色列百姓的經歷和神對祂子民的期望。

完全的愛勝恐懼 (出 1:1-2:10)
在最惡劣的時候,人會勇敢地面對這些挑戰。在出埃及記的前兩章中出現了一位殘酷的國王、一羣受壓迫的人和一連串的女豪傑,尤其是母親 (兩個收生婆、摩西的母親、法老的女兒)。故事一開始描寫了奴役的事件,然後很快地轉到強制性墮胎和集體嬰兒屠殺的慘劇。愛心、仁慈、盼望戰勝了暴力、殺戮與懼怕的威赫。

當以色列人在經歷滅絕的危機中,一些不屈不撓的婦女智勝了無情、頑固又殘暴的法老王。法老王覺得以色列是一個政治威脅,是國家的危險又是低等的民族。神賜福那些婦女,並且善待她們,因為她們展現出信心,而非懼怕。

當信徒遇見逆境、受到敵視、又落入災難時,應該要有什麼正面的反應?尤其當別人的生命正在危急的關頭,必須依靠我們、又需要我們關鍵性的協助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顧及他人 (Show Your Consideration)
1:8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9對他的百姓說:「看哪,這以色列民比我們還多,又比我們強盛。10來吧,我們不如用巧計待他們,恐怕他們多起來,日後若遇甚麼爭戰的事,就連合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地去了。」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12 只是越發苦害他們、他們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13 埃及人嚴嚴的使以色列人作工。14 使他們因作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作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的待他們。(出1:8-14)

害怕和無知使人被奴役,但是恩慈和愛心會使人得釋放。拉比侯德順 (Samuel H. Holdenson) 說:「『仁慈』的定義是『在不安的人面前,無法保持平靜;在不舒適的人面前,無法感到自在;在遇見困難中的鄰居時,無法安心。」

以色列人面臨一個悲慘的處境。他們全體成為奴隸,沒有一人例外,他們沒有民族的自我認知。這樣看來,他們超過400 年的歷史很快會在這一世代消失或終止。但是法老王的計劃不但失敗,而且帶著反效果。「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 (出1:7) 法老對以色列人的輕視,使以色列國加速建立,使他們加速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同時招惹神的憤怒在法老他自己的身上,也連累了他的國民和埃及全地。其實,以色列人的數目多寡、效忠與否和是否獨立,並不是問題;法老王要為難、折磨並加害於他們的計劃,才是問題所在 (1:11,1:12)。法老王用來對待以色列人殘酷無情的方法,令人厭惡。未來以色列人將會嚴格地禁止奴役制度 (利25:43,46,53)。

以往的合作實在比後來的蔑視好得多了。先前的國王和約瑟並以色列人用信任、友誼和尊重為基礎,建立了一種穩固的關係。兩個民族一同享有超過百年的繁榮生活,超越了原先所期待的,也帶給眾人歡樂。

不幸的是,新法老王的欺騙、畏懼與雄心徹底打碎了以前法老王所留下美好的遺產,也破壞了埃及人的好意,同時動搖了埃及人與以色列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新的法老王認為他能改變歷史,也能控制事情,還能拘禁人民,但其實他卻是在摧毀自己。「來」(10節) 是命令動詞,並且「用巧計待」(10節) 在聖經只出現一次。以色列人越發「蔓延」(1:12),這個字原文的意思是「爆發」。他們不僅僅在人數上,甚至在身份上、強烈的民族意識上都產生一個極大的突破。法老王無論做什麼,不但無法安撫畏懼之心,反而讓自己更加愁煩、倍受威脅 (1:12),暴君覺得越來越恐怖。

顯出勇氣 (Show Your Courage)
1:15有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對她們說:16「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她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17但是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18埃及王召了收生婆來,說:「你們為甚麼做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19收生婆對法老說:「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原文是活潑的〕,收生婆還沒有到,她們已經生產了。」 20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21收生婆因為敬畏 神, 神便叫她們成立家室。(出1:15-21)

我很榮幸曾聽過荷蘭人約翰‧舒茲 (John Scultz) 在我的教會作見證,他是一位退休的宣道會宣教士。當德國納粹從 1940 年入侵,並持續佔領荷蘭有五年之久的時候,舒茲才十歲大,他的家人大膽地決定要協助猶太人躲起來,免得被德國兵抓到。當時猶太人的身分證都會特別被註明他們是「猶太人」,並且被迫穿上有黃色「大衛之星」的記號在上面的外套。

有句話說:「『恐懼』在敲門,『信心』去開門,外面竟然沒有人。」(Fear knocked at the door. Faith answered. And lo, no one was there.)

對那兩位收生婆來說,那牽引著她們想法的是她們如何看待那些受害者:「她們存留男孩的性命。」(出1:17) 收生婆不願意順從埃及王,是因為她們覺得那些受害者只是男孩、只是孩童、只是嬰兒。這裡要注意的是:聰明的收生婆在法老王面前,很快地把主題轉到以色列女人,而不是以色列孩童 (出1:19)。她們的勇氣何來的?因為他們敬畏神 (17,21節),因此她們的行為是積極的,乃是對比埃及人的「愁煩」(12節) 和負面行為。

最終,收生婆強烈地感覺到她們必須做正確、合理和道德的事,好讓她們在一天結束時,可以睡得好,並抬得起頭來。中國人有一句話說:「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叩門也不儆。」

展示憐憫 (Show Your Compassion)
1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2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2 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 3 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 4 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麼樣。 5 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他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他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6 他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他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7 孩子的姐姐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8 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9 法老的女兒對他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價.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10 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他的兒子.他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出2:1-10)

約翰一書4:18記載,「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懼怕的延續不能帶幸福、希望與和諧給家庭及社會。

法老王命令要毀滅所有希伯來人的男嬰,而如今還另有兩位女士很勇氣地抗拒他的命令,那就是摩西的母親 (出2:1-2) 和法老王自己的女兒 (出2:5)。

希伯來原文裡描述摩西的母親看到她的嬰孩是「俊美」的 ( 2節),就是在創世記第一章中神用來形容祂所創造的那個字-「好」。約基別的嬰孩是美麗的、無辜的,也是神所賜的。摩西的母親對法老王的警告不予理會,她冒著生命危險藏匿她的嬰孩,然後在河邊等待,直到嬰孩得以安全。她無法抵抗嬰孩的魅力,也不能取代嬰孩的生命,更沒有後悔嬰孩的誕生。

法老王的女兒則是另一個故事。她故意收養那希伯來人嬰孩,當摩西號啕大哭的時候,她就可憐他 (出2:6)。嬰孩不斷的哭泣 (動詞是「分詞」) 搖動了她的心,也拆除了她心中的「牆」,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希伯來文「可憐」也可以翻譯為「饒了」。她的負責與同情心不容許她叫出小孩來。「可憐」(6節) 一字首次在聖經列出,而它能克服一切種組合地位的障礙。法老王的女兒強烈地感覺到那嬰孩屬於她 (出2:10)。畢竟,嬰孩是她所發現,是她餵養,也是她撫育的。她以命令語氣吩咐孩子的姐姐 「去」(可以) (8節),把孩子「抱去」(9節),「奶」他 (9節)。

最終的失敗者是法老王。他最怕的事,並且想盡辦法要阻止的事情,就是恐怕以色列人多起來 (出1:10),這事竟然發生了,以致於以色列民越發多起來 (出1:10, 12),極其強盛 (出1:20),這全是法老王親手造成的。從「極其『強盛』」(出1:7),以色列人則「比我們『強盛』」(出1:9 ),然後更「極其『強盛』」(出1:20。如今,甚至他的家屬和女兒也牽涉在其中,他的惡夢正好剛開始。

結語:人生的勝利者是那些在患難,悲劇和逆境中展現出關心、勇氣和憐憫的人。「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 你是定意要搞破壞,還是施行拯救?你懷著仇恨、嫉妒、歧視,或者你願意寬恕、祝福、救助?當你能夠產生影響力的時候,能夠有所改變,或指出方向的時候,你是否害怕介入,而不敢表達意見,不敢堅定立場,不去拯救生命?過一個更良善、健康的生活,比持續活在懼怕、否認和黑暗中更為理想。
——————————————
[1] 本篇由高頌慈整理。
[2] Bits and Pieces 1/4/9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