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比喻人生 #1:種在那裡,生在那裡

種在那裡,生在那裡(路加福音8:4-15)

作家丹尼斯‧崁伯 (Dennis Kimbro) 說:「有些人像車輪-不推不向前走;有些人像拖車-需要拉著;有些人象風箏-永遠在空中,如果沒有線拴緊,他們就會飛走;有些人像獨木舟-需要別人划槳才能行;有些人像水泡-工作結束時才出現;有些人像氣球-永遠漲得滿滿的,充滿了自我;有些人像漏氣的輪胎-需要托起被更換;有些人像電燈-總是有時關,有時開。」

耶穌說:人更像土地。有人建議:撒種的比喻應當改稱土地的比喻,因為這比喻的焦點在於土地或聆聽者,而非播種的人。相同的兩個因素是播種者和種子,而不同的是土地,或是聽者的反應。四種不同的土地卻產出三種結果:像堅硬的土地 (frozen ground),叫賣不實承諾的聽眾;半途而廢 (futile ground),無法發揮潛能的聽眾;能開花結果 (fertile ground),有美好願景的聽眾。

「信徒」(believer)、「慕道者」(seeker) 和「不信的」(unbeliever) 有什麼分別?我們如何曉得一個人的靈命是否真誠和成長?為什麼有些人的信仰會停滯,被扼殺或發育不良?

熱切追求,渴慕真道 (Be Sincere in Seeking)

8:4 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5「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喫盡了。」(路8:4-5)
8:11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12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路8:11-12)

有一天,三位牧師聚在一起喝咖啡聊天。他們發現他們的教會都有相同的問題,就是有蝙蝠大批出沒,而且趕不走。第一個牧師說:「我特別生氣。我拿著獵槍追著牠們射殺,可惜卻使天花板上留下許多彈孔,但一點也沒有傷到半隻蝙蝠。」

第二個牧師說:「我用另一種方法,就是把牠們網住,然後開車往50英里遠的地方,再把牠們放了,但牠們卻比我還先回到教堂。」

第三個牧師說:「我倒是解決了蝙蝠的麻煩。」「你是怎麼做的?你有什麼辦法?」另外兩個牧師驚訝地問。「很簡單,我只是給牠們施了洗,從那天開始,我就再也沒見過牠們了。」

掉在路旁的種子像堅硬的土地一樣,是叫賣不實承諾的人。耶穌在傳道的時候,許多人聚集聽道,環繞擁擠著耶穌,覺得祂是個好人,也覺得自己挺不錯的,甚至眾人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耶穌 (4節),他們很感動耶穌的出現,但對於他們的出現、注目與奉承,耶穌都毫無所動,因為他們來的原因與動機都是錯誤的。

這個比喻在馬太福音13章和馬可福音4章裡也有記載,但是路加福音裡特別強調種子在飛鳥喫食前,被人踐踏過。川流不息的行人、耐用的鞋子和繁忙的交通都注定了它們的下場與命運。它們生存的機會不是渺茫而是沒有可能、毫無機會的,這是根本不容置疑的,種子很快就會被壓碎和弄平。肥料、溪水和精心的護理,對於落在地面和路旁的種子毫無助益。種子很快會成為野獸的美餐;如果鳥兒沒有飛來吃掉它們,蛇蟲鼠蟻也都會競爭徹底的清理。

很多人來教會是為了收集資料,不是為了吸收信息;他們來教會卻不是來敬拜;他們持續尋求,卻找不著;他們有興趣,但卻不受感動;他們不領會神的話語,沒有紮心的感覺或蒙恩的生命。在他們還沒信主、認罪和蒙拯救之前,魔鬼就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雖然魔鬼對非信徒的誘惑並不比對信徒的誘惑多,但是魔鬼太容易制伏這些水平低、興趣小、藉口又多的人。

水泥地面上的種子沒有生命跡象,沒有存活的機會,也沒有發芽的希望。即便地面上的小裂縫也不能幫助種子成長,蔬菜、藓苔和野花會很樂意地填滿那些空間。

魔鬼不願意非信徒屬於耶穌、決志信主或效法耶穌。魔鬼喜歡他們一腳在教會內,另一腳在教會外;一個耳朵入,一個耳朵出;人在,心卻不在。

勝過考驗,竭力堅忍 (Be Steadfast in Spirit)

8:6 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路8:6)
8:13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路8:13)

有一次我太太在超市買了一個很大的鲍魚,才2.99美元,很便宜,她非常高興。鲍魚用紅塑料紙包著,紅塑料紙前面是透明的椭圓形狀,從那裡看得見鲍魚,樣子很迷人。回家的路上,我太太大聲地琢磨著要用鮑魚作湯。

當時,她唸大學的侄子也和我們同在車裡。她侄子問:「你確定鮑魚是用來作湯的嗎?」那年輕人回想春節的時候曾喝過奶奶作的一道湯,裡面混著鮑魚、海鮮和雞湯,本來這湯很味美,但奶奶決定加上麵粉製的花膠。最後,他評論說:「那湯就像漿糊一樣。」

我太太立刻去看塑料包裝上的說明:「切成細片,冷食」,廠家最後的建言─「請不要煮食。」原來,她所買的是人造鮑魚,只不過是用麵粉做成的,放在熱湯裏就會融解。

掉在磐石上和荊棘裡的種子,代表那些聽眾雖有前途和希望,但是不能實現自己的潛能。這些人膚淺不認真,容易跌倒,沒有骨氣-他們受不了高溫、高壓與反抗。

根據馬太福音13:5和馬可福音4:5的說明,掉在磐石是落在淺石頭地上,根本沒有根或水。這些種子不僅沒有澆水,甚至連霧水也沒有 (6節)。這是聖經希臘原文裏,唯一一次用到「滋潤」這個單詞。沒有水,植物即使是仙人掌,也只有死路一條。

落在磐石上的種子,代表遇見試煉就退後的人。他們有膚淺的反映,但沒有內心的消化。這些無根的聽眾,徒有弟兄姊妹的熱切情感及支持,卻絲毫沒有個人的信仰和決定。這些人,用中國人的說法,就是「只有三分鐘熱度」,但在試煉來臨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淡漠、情感動搖、熱心逐漸消失了。他們高潮的時候,氣沖雲霄;低落的時候,下到最深之處一厥不振。不幸的是,他們的低落比他們的高潮更嚴重而明顯。「試煉」(13節) 這詞翻譯得不標準,缺了威脅或利害性。希臘文裡用的「誘惑」比較有危險的程度。馬太福音13:21和馬可福音4:17裡用了更清楚的詞代替此「誘惑」一詞-馬太福音裡用的是「患難」,馬可福音裡用的是「逼迫」。「苦難」是外界的壓力,而「逼迫」是內心的爭扎。

這些種子在受誘惑的時候,不是「退後」這麼簡單 (13節);希臘文用「走開」、「離開」或是「離去」,都比「退後」(13節) 來得更好些。同樣的詞,也用來描述亞拿沒有離開聖殿的情況 (路2:37),和魔鬼無法誘惑耶穌之後,就離開祂 (可4:13)。有些人天真地以為:信主是玫瑰溫床的生活,在他們發現花兒帶刺的那一刻,便立即轉身而去。

另外一類不合格的種子或還沒發揮自己潛能的種子,是那些落在荊棘或雜草裡的種子。荊棘就是雜草,新約裡沒有關於「雜草」的文字:

「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路8:7)
「那落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了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8:14)

有人說,「基督徒生活十分之九是堅持信仰」(90% of the Christian life is survival.),而使未改變的慕道者之生命被擠住的三樣東西是:思慮 (anxiety)、錢財 (affluence) 與宴樂 (amusement)。

落在荊棘裡的種子被今生的憂慮 (14節)、生活的煩惱和人生的焦慮給擠住了。這種人總是過分擔心個人的缺乏或是自己不足的收入如何付帳單。有一句古諺說:「焦慮是一個老人沈重地彎著頭,以為自己擔著的羽毛是一堆沈重的鉛。」在他們的生活中,懼怕比現實更恐怖。

另一種人被錢財擠住了 (14節),按著馬太福音13:22和馬可福音4:19的話說-就是富有或是錢財的迷惑。「迷惑」在希臘文是幻覺的意思。投靠錢財就像追逐海市蜃樓,就如同在薄冰上滑行,也如同單腿站立。

下一種擠住信徒的是宴樂 (14節),或是希臘文「hedone」:這詞與享樂主義 (hedonism) 乃相同的根源-或者說這些人以追逐享樂,作為人生最高的樂趣。馬可福音4:19用了另外一種說法:「別樣的私慾進來」。這種人沉淪在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好萊塢式的夜生活和拉斯維加斯式燈紅酒綠的人生裡。

思慮、錢財和宴樂並不能讓一個人成熟 (14節) 。希臘文裡「成熟」只在路加福音裡出現過,它源自希臘文的兩個詞:「擔當」和「終點」。成熟意味著對事務要一直擔當到終點,不能半途而廢。可悲的是,思慮、錢財和宴樂並非減緩一個人的成長;乃是使成長受到停頓、阻滯、壓抑與窒息。

雜草長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並擠住農作物。擠住比壓住更甚,它意味著溺斃和殺戮。聖經裡用了同樣的詞形容闖下山崖,投在湖裏淹死的群豬 (路8:33) 。雜草對於房主而言非常可惡,是眼中釘,也是刺鼻之物。雜草奪去了植物的陽光、水、養份、生存空間和產量。對待它們只有用鎌刀、鋤頭、剪草機、化學藥物或放火,去拔掉、鏟走、噴死或燒毀它們。放任它們會降低地價,使周圍玩耍的人受到威脅,並成為火災的隱患。房主拖延的時間越長,它們的根就越深,也就越難拔除。

紮根沃土,開花結果 (Be Solid in Substance)

8:8「又有落在好土裏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路8:8)
8:15「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並且忍耐著結實。」(路8:15)

有個婦人買了一只鸚鵡作伴,第二天就要把牠退了。她對老闆說:「這隻鳥不說話。」老闆問:「牠籠子裡有鏡子嗎?鸚鵡特別喜歡鏡子。牠們看見自己的影像,就會說話。」那婦人就買了一面鏡子回去了。

第二天她又回來;因為鸚鵡還是不說話。「買個梯子吧!鸚鵡特別喜歡梯子,鸚鵡一高興就特別愛說話。」那婦人又買了一個梯子回去了。

隔日,她又回來了。「你的鸚鵡有鞦韆嗎?」「沒有!」「啊,那就是問題了。鸚鵡一旦開始搖蕩,就會口若懸河。」那婦人很不情願地買了一個鞦韆回去了。

又隔一日,婦人進店門的時候,臉色完全變了。她說:「鸚鵡死了。」老闆非常驚訝地說:「我很難過!告訴我,鸚鵡說過什麼話沒有?」那婦人回答說:「說過,就在臨死的時候說的。它極其虛弱地問我:『那家寵物店裡有賣吃的嗎?』」

最後這種土地,是肥沃的土地,代表有豐盛收穫的人。他們是不同凡響的土地,能奇蹟般的成長,是園丁的驕傲。其實,教會不缺乏出席聚會的人,而缺少留「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同時也並不缺乏講員,畢竟,每主日有400,000個講員在講壇上證道。

「聽」在這個比喻裡出現了九次 (8,8,10,12,13,14,15,18,21節)。真誠的傾聽才能守成 (持守),同時會帶來豐富和傑出的收穫。「持守」意味執著不移地保持、不偏不倚地堅守 (來10:23)。一個人知道多少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道在心裏且滲透入生活中的影響有多深。

一個有成長的基督徒聆聽神話語的時候,應有合宜的態度、應答的頭腦,和傾聽的耳朵。不幸的是,很多人聽道聽到嫌煩的地步。他們認為自己只不過在聽演講,認為自己以前都聽過了,甚至知道牧師接下來要講甚麼。最驚訝的是,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成長的責任在聆聽的人,不是播種的人。正如溝通專家所說的:「聽者對於信息本身,負擔51% 的責任。」聽者負責結果子,不只是長出枝幹、葉片與花朵而已,「結果子」意味著行為的改變和生命的更新。

結果子雖難,卻值得等待。樹木要經過幾年才會開始結果 (桃樹需時二年,蘋果樹需時三年,梨樹需時四年),但美好的收成會持續二十到五十年之久。

結語:魔鬼喜歡信徒成為毫無頭緒、要求甚多並屬靈的植物人。你是否是「真心真意的好土」?你吸收多少神的話語?你是否紮根於神的話語中?你是否以美好的信心領受神的話、能相當程度地持守真道,並在合適的時候結果子?在你的生活中,甚麼會破壞適當的吸收、阻斷正常的成長、腐化美好的行為?古話說:「最好的種樹時機是在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你何不就從現在開始植根、結果呢?

討論問題 :

  1. 為何有「許多人聚集」和 「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4節) ?
  2. 今日來教會的人,是否都有類似的原因? 為何在解釋比喻之前,耶穌要引用以賽亞書六9的經文?
  3. 怎可能會發生以下的情況 -「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4. 在比喻中,四種不同的土壤代表人聽了神的話語後,四種不同的情況。如果你是一位好農夫,你會怎樣去處理頭三種的土壤,以致它們也能「忍耐著結實」 (15節)?
  5. 「聽」這個字在比喻中出現了多少次? 我們應該怎樣去「聽」才能結出果子?

思考問題 :
你是屬於那一種土壤?你是否有被神話語改變的經歷?可以形容是怎樣發生的嗎?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