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9,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使徒系列:有時彼得,但從未猶大

有時彼得,但從未猶大 (約翰福音 21:1-22)
~ 使徒彼得 ~
整理:陳恕君

當耶穌被釘死的時候,門徒們成了最大一群懷疑者、懦夫,和失敗者。猶大上吊自殺,彼得三次否認耶穌,還有一切與耶穌熟識的人,都遠遠的站著看這些事 (路23:49)。但當他們經歷了復活的耶穌之後,他們變成完全不同的人。他們成為初期教會的領袖、首位的佈道家、首批的宣教士和殉道著,無懼地抵擋危險,親身冒死。門徒生命的改變可以說是耶穌基督復活最有力的證據,沒有任何爭辯比他們的徹底扭轉更具說服力。

耶穌的復活不僅意味著祂戰勝撒旦和死亡的權勢,也意味著祂再次回來喚醒、贖回,及賜力量給門徒。門徒如今有機會糾正自己、經歷神的大能,並在生命中述說神改變的大能。他們不僅有了第二次機會,甚至第三次機會 (14節)。耶穌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並顯給五百多弟兄看 (林前15:6),好像直到他們明白復活的意義為止。

沒有基督復活改變的大能,那些懂得打魚的漁夫和門徒們的生活會是怎麼樣的呢?有第二次機會又表示什麼?如果你有機會改正自己,你會如何回應?為何我們同時需要神的介入與個人勇氣來面對將來 ?

從落空到豐盛 (Rise From a Life of Futility to Fruitfulness)
1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 2 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 3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 4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 5 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喫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 6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約21:1-6)

門徒幾乎精疲力盡,一無所有了。雖然他們有工作做,有地方去,但他們的步調緩慢,一無所成。他們離開耶路撒冷,回到家鄉 ── 加利利的提比哩亞海 ── 並從事唯一懂得的事業:打魚。他們沒有領導誰,也沒有被誰領導。彼得如今不發號施令,其他的人也無所是事。彼得只能為自己說話,說去打魚 。

使徒們雖然清楚夜間是打魚的最好時間,但並沒打著甚麼。這些漁夫很懂得該做什麼,並有足夠的人手打魚,卻連一條小魚都釣不到。用英語俚語形容他們是「打扮好卻無處可去」。

宗教缺少了復活與信心就毫無價值且空洞。哥林多前書15:14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耶穌刻意教導門徒,雖然以前他們的人生沒有意義,徹底貧乏,但現在他們可以因著跟隨祂、聽從祂,與相信祂的吩咐,再次找到生命的意義。他們只須放下自己的方法,聽取主簡單的吩咐,包括毫不猶豫地「把網撒在船的右邊」。耶穌沒有對他們說「我是主」,用告訴他們祂的身分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祂要他們能夠親自發現且認出祂是誰。 祂是主 ── 那位沒有打魚時間限制的 (「天將亮的時候」)、無所不知的 (「耶穌站在岸上」),並懂得如何打魚的主 (「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 。

復活的基督使門徒想起了祂當初遇見他們的情形、祂為他們所做的,以及祂向他們所說有關祂的身分與使命的話語。耶穌可以幫他們打魚,但祂經常要求門徒們親力親為 ── 當他們在海邊第一次曉得祂是主的時候 (路 5:8);當彼得把魚釣上來從口中拿了一塊錢去付稅的時候 (太 17:27);以及復活後在此讓他們再次經歷主自己。祂的使命要他們繼續去完成。沒有任何應付失望和抑鬱的方法比接受實務訓練更來得有效。

從疲累到健壯 (Rise From a Life of Fatigue to Fitness)
7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 8 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古時以肘為尺一肘約有今時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 9 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 10 耶穌對他們說、把剛纔打的魚拿幾條來。 11 西門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12 耶穌說、你們來喫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 13 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 14 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約21:7-14)

因耶穌的復活,彼得從疲憊的人生轉變為有力量的生活。耶穌被釘死之後,彼得不再是門徒的領袖,也不再像漁夫一樣的能打魚,和認出耶穌如約翰一樣。請注意他生活的改變。以前的他各樣事都做不成,他接受了要過一個無奈、絕望,甚至無情的人生。但當他再次遇見耶穌,他的惶惶不安和悶悶不樂的低落情緒隨即消散了。

一旦彼得聽到約翰說:「是主」,他就束上一件外衣,跳進海裡 (21:8)。他是自己最先跳進海裏的。他不管其他使徒在那裡,他們抓了多少條魚,或使徒們什麼時候才可以到岸上。

你注意到彼得的改變嗎?以前的彼得從來有話立刻說,目前的他不覺得需要講話,不需要說最後一句話,或比他人更傑出。耶穌對所有的門徒說 :「把剛纔打的魚拿幾條來」(10節),但彼得一人就去把滿了一百五十三條大魚的網拉到岸上;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彼得的情緒、努力,和能力當天就改變了。他親手把網拉到岸上。一位聖經學者估計假如每條魚不超過兩磅,那153條魚大約有300磅重。

從寬恕到造就 (Rise from a Life of Forgiveness to Fellowship)
15 他們喫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約翰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16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1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18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19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 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 20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21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阿、這人將來如何。 22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23 於是這話傳在弟兄中間、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不是說他不死.乃是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 (約21:15-23)

彼得最奇怪的反應,是他上了岸後沒有更接近耶穌或對祂說一句話。這看出他的性格已改變了。他本不是一個無聲、隱藏,或呆板的人,可是他竟然像塊木頭無聲。請注意耶穌主動呼籲他們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祂甚至為那些又冷又濕又累又餓的漁夫準備了炭火,烤了香噴噴的魚給擦乾自己的使徒吃。祂不僅饒恕他們,並且關懷他們。祂站起來,分魚與餅叫他門吃 (路8:55) 。

其實寬恕和接納他們並非耶穌的主要目的。第一次,耶穌用希臘文「小子」或「小孩」稱呼他們。耶穌比以往更憐憫和體恤地對待他門。當然,在耶穌的心目中,祂完全沒有想到寬恕的問題,因為在十字架上祂早已原諒了他們。福音書最後一句關於「赦免」的話是出自耶穌的口:「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

耶穌的心中只想到恢復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假如他門與神有正確的關係,見證、事奉,和改進就自然會發生。耶穌對西門彼得的第一個問題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 (agapao無條件的愛) 我比這些更深麼?」彼得的回答是:「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 (phileo友愛) 你!」耶穌的反應是:「你餵養我的小羊。」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的「餵養」(bosko) 經常指著提供食物的意思。這一詞形容豬「喫食」(太 8:30,可5:11,路8:32) 或「放」豬 (太8:33,可5:14,路8:34,路15:15) 的事件。

耶穌發出的第二個較短的問題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去掉了「比這些更多」) 但彼得的答覆是同樣的標準答案:「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再一次要求他:「你牧養我的羊。」在此「牧養」有滋養、照顧的意思,這字在經文其他處譯為「作牧人 (牧養) be shepherds」(徒20:28,彼前5:2,啟7:17),「照顧 (牧養) tend」(林前9:7),以及「轄管 rule,oversee」(啟2:27)。

彼得感覺憂愁,因他太專心想耶穌的問題而忽略耶穌的答覆。他太過情緒化而不夠圓熟;福音目前對他還太個人化,不夠向他人或全世界推展。

耶穌的目標是提拔他成為教會、使徒,與世界的可靠磐石,而不僅止於他和耶穌的關係。彼得的使命不是接納神的寬恕,而是延伸神的赦免;不是看見自己的傷口,而是作出他的見證;不是在乎他的心情,而是他對別人的事奉;不是注重情緒問題,而是注重福音遍傳。

耶穌最後的問題反而是普通的「 phileo」,而不是更高尚的「 agapao」,並且再次強調「餵養我的羊」的艱巨任務。福音是榮耀的,但不是光鮮耀眼的。神的僕人必須明白服事、管家、犧牲、無私,和擺上的功課。

最後,耶穌重新吩咐彼得跟從祂,因為彼得跟隨耶穌的決定一直與其他弟兄檔有關 ── 兄弟安得烈和使徒約翰。彼得首次蒙召作門徒是與兄弟安得烈一起做的決定 (太 4:18-19,可 1:16),耶穌這次的呼召是針對他個人的,而非集體的。雖然彼得目前指著約翰問:「這人將來如何?」但他在生命結束時選擇做「自己」。傳說彼得被釘十架時要求倒轉被釘在十架,要像,也不像他的救主。他深感自己不配如主的方式被釘在十字架。

結語:事奉的焦點並非「我」或「他人」,而是「主」。你是否以自己的力量、方法、利益,和目的做神的工作?什麼會阻礙你成為新造的人,靠神的力量來生活?你願意離開羞恥、內疚,和絕望的人生,接受主的救恩、良善,和拯救嗎?你的生命願意為主而活,你的雙手願意為祂工作嗎?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