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耶和華以勒—上主必有預備(梁元生教授)- 2009.11.29

語音(普通話): 題目:耶和華以勒-上主必有預備
經文: 創世記二十二章1-14節
證道:梁元生教授

「這些事以後,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就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裏。』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遠遠地看見那地方。」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裏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裏來。』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自己手裏拿著火與刀;於是二人同行。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裏。』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 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把柴擺好,捆綁他的兒子以撒,放在壇的柴上。亞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裏。』「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一. 引言——兩個哀傷的人, 兩顆沉重的心

過去數月來我們一直在講創世記, 從上帝在起初創造天地,到亞當夏娃犯罪, 到挪亞洪水 ‚ 到亞伯蘭離鄉,到羅德和所多瑪、俄摩拉的焚城……◦一路下來,到上幾個星期的宣道, 講到亞伯蘭改名字叫亞伯拉罕,接待天使,和撒拉年老生子。 到今天我要接著講下去的, 是創世記第二十二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一個眾所周知的聖經故事。

但在我們來看創世記二十二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之前,作為今天講道的引言,我想先和大家溫習一下二十一章夏甲的故事。上個禮拜五牧師已經把夏甲和以實瑪利的背景詳細介紹過了,所以現在大家應該已經清楚知道夏甲本來是亞伯拉罕妻子撒拉的使女,她是埃及人,撒拉因為不能生育,就把夏甲嫁給亞伯拉罕為妾,為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就是以實瑪利。過了十三年之後,到了撒拉九十高齡的時候,耶和華垂聽她的禱告,譲她懷孕,生了兒子以撒。兩個婦人的鬥爭,兩個兄弟的爭吵,從此不絕。撒拉是主人,也是大婆,夏甲是妾士,又是外邦人,當然鬥不過撒拉,最後被趕出家門,帶著兒子在曠野流浪。一個被逐的婦人,無家可歸,行囊羞澀,又在曠野中迷了路途,失了方向,水袋無水,口中乾渴,她拖著十來歲的兒子,覺得來到了世界的盡頭,再無生存的希望。她不忍兒子同死,或不忍兒子看著她死,所以把他引到遠處,把他放在一棵小樹旁邊,自己獨自走開,但思前想後,百感咸來,於是大聲痛哭。這是一幅極其悲慘的圖畫。

現在,譲我們用這幅圖畫來對比第二十二章開頭的故事,那裏有年邁的亞伯拉罕,帶著幼年的兒子以撒,走著一條長長的山路,要到山上去獻祭。他預先得到上帝的通知,要把兒子作為燔祭獻給神。一個年老的人,老來得子,當然是滿心歡喜,寵愛有加,真想不到上帝有此要求,自然是個很大的打擊。他帶著兒子出發,相信沒有把實情告訴撒拉,走在那條蜿蜒崎嶇的山路時,我相信亞伯拉罕的心情一定非常沉重。他的感覺,和上面一章夏甲的感受會有很多相同之處:一個是帶著兒子,走向別是巴的茫茫曠野,心中無望,步履沉重;另一個也是帶著兒子,走向摩利亞的漫漫山徑,心中沉重,滿懷哀傷。那婦人的反應是號匋大哭,而男人則沉默不語。但兩個同樣是哀傷的人,兩顆同樣是沉重的心。

今天早上,我們從夏甲和亞伯拉罕這兩個哀傷的人和這兩顆沉重的心獲得的第一點啟示是: 憂傷和重擔的來臨和承受,是不分男女,不分尊卑,不分主僕,不分是被揀選的或是被拘逐的◦ 換言之,也就沒有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分別。他們活著,就同樣要面對身心的煎熬,要承受哀傷和沉重,要走向山徑和曠野。因為這是人生的考驗。上帝的日光,既照好人,也照歹人;做父親的,做母親的,在教堂裏的,在教堂外的,我們都要經歷人生的考驗,我們的生命中都會經歷過或感受到不可能承受的重。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創世記二十二章亞伯拉罕的經驗,看他如何走過這條漫長的山路,如何克服生命的沉重,如何面對和接受上帝的挑戰。

二. 一條漫長的山路

故事的開頭,是亞伯拉罕準備了驢子, 帶著兩個僕人和兒子以撒,從家裏出發, 往摩利亞去, 走了三日, 然後他們走上了那條漫長的山路。

以撒是他的心愛的兒子。由於以實馬利和他的母親夏甲已經被逐離開,以撒便是亞伯拉罕老年時的獨子。亞伯拉罕對這個老來所生的兒子,當然是十分疼愛的。當他知道上帝要他把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當作燔祭獻給祂時,他的心緒就如打翻了的醬瓶,五味雜陳, 又酸又苦。但他又是個信服上帝,敬畏上帝的人, 願意時刻聽從上帝的話◦ 他一邊帶著兒子上路,一邊回想他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以及得到這個兒子的經過:這段人生的經歷,在他拖著以撒一步一步在崎嶇的山路上走的時候,也一幕一幕地,重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第一幕:出乎意料的喜悅:上帝的賜予

亞伯拉罕低頭看一眼那個天真爛漫的兒子,心裏想到那天耶和華的使者出現在他面前,向他報喜,說:你要生一個兒子。他那時是九十九歲,妻子撒拉是九十歲,已經過了生育的年齡,所以亞伯拉罕認為上帝是指著他和夏甲所生的以實馬利而言,但是神的使者明白的告訴他,是撒拉要為他生一個兒子。連撒拉聽了這事,都笑了,是笑而不信。但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喜悅,撒拉果然懷孕生子,就是以撒。這次撒拉又笑了,是快樂的笑,從心裏出來的笑◦ 毫無疑問,以撒是上帝的賜予,是神的禮物和恩典。亞伯拉罕和撒拉都很清楚知道這一點。

我們也常常有相同的經驗。我們仔細地看看自己身邊的一切,就會發覺有許多的事物,都是未曾想過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從未想過會擁有的。例如身邊的另一半,或者是那對聰明伶俐的兒女,又例如事業上的成就,家道的豐富,有多少不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東西?有些是我們向神祈求後祂所賜給我們的,有些是祂直接的賜予,不需我們開口求告就給我們的。以撒的名字意思是笑了。我們生命之中有許多以撒,有了以撒,我們的生命才會有笑容,才會有笑聲。但不要忘記,以撒是耶和華的賜予,是一種特別的祝福和恩典,后而不是人生的常態。有了上帝賜予的恩典, 生命才會有笑聲。

第二幕:從擁有到佔有:自我的膨脹

回到摩利亞的山路上。亞伯拉罕看著那個身上背著木柴的兒子,心裏又甜蜜,又疼痛。從他出世以來,亞伯拉罕和撒拉就疼愛這個寶貝兒子。聖經說,當孩子斷奶的時候,亞伯拉罕就大宴親朋,熱烈慶祝。在分享這歡樂的當兒,撒拉看到以實馬利的興奮和忘形,心中就起了嫉忌之念,為了以撒,撒拉竟然趕走了夏甲和以實馬利,令到他們兩母子無依無靠,在曠野中流浪,就是我們在開頭時讀到的那一段故事。本來是耶和華的賜予,不是自己所應有的,但是在接受賜予之後,亞伯拉罕和撒拉便逐漸生出擁有的觀念,視以撒之主權為己有。本來不是我的,如今卻是屬於我的。這種心態,延伸下去,便會發展成為自我中心,甚至有著全然佔有的想法。換言之,由上帝
交給我們代管的身份,已逐漸改變為自我主張及主權在我的地位,最後成為一種佔有的觀念。本來是steward of God”s property, 變成our own possession, 又再逐漸轉化成為sense of possessiveness. 當我們心內的佔有觀念進一步發展時, 就會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甚至是有害的想法或行為不端,例如自私, 自我中心城市,自我膨脹, 乃至嫉妒, 猜疑, 不能容忍別人等◦

第三幕:是捨棄抑或放棄:希望的腐蝕

亞伯拉罕拖著以撒的小手, 心中實在有難舍難離之情。腦子裏又再浮現出另一幕與上帝對話的情景。那就是創世記二十二章第一節所記的:他聽到上帝呼叫他說:『亞伯拉罕!』他說:『我在這裏。』神說:『你帶著你的兒
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這是他意想不到的一個呼叫,神的呼喚, 變作一個難以承受的打擊。為甚麽?為甚麽?為甚麽給了我們的東西,又要拿回去?為甚麽?
我們不是也曾經經歷過相同的事件嗎?上帝給予我們的禮物和恩典,本來令到我們享受著歡愉和喜悅,但是有時祂又回拿回去,令到我們承受打擊和創傷。像戴德生的故事。戴德生在中國傳教,終日忙碌為主工作,神賜他一個天真爛漫,嬌巧伶俐的女兒。戴德生非常疼愛這個女兒,但在她只有幾歲的時候,她就得病死了。上帝赐给的, 但有时祂又拿回去◦谁人能像戴德生那样向主说:

捨棄是帶著淚水的,捨棄甚至是淌著血的,捨棄是割愛,捨棄是付出,是忍著不忍,是難舍難離。但它不同於放棄,放棄是丟掉,放棄是不要,放棄是不再留戀,放棄是不再放在心上。放棄是希望的腐蝕和幻滅。

亞伯拉罕捨不得以撒,但衝破自我中心的障礙之後,他決定了捨棄,即是忍其不忍,奉獻其所不想奉獻的;但他絕不放棄對上帝的信心和對上帝存著的希望。

三. 一叢樹,一口井—-耶和華以勒

最終,亞伯拉罕和兒子走完了那條長長的山路,來到了獻祭的地方。

他一早就支開了僕人,只帶著以撒來到這地方。把祭壇設好,把柴枝堆放妥當,把火也準備好。燔祭(就是用火來燒的祭)的祭牲在哪里?亞伯拉罕是心裏知道的,因為神的使者曾經向他說過;但以撒應該是不知道的,因此他才會問:用來獻祭的祭牲在哪里?但當他的父親把他綁起來的時候,他就恍然明白, 自己就是那祭品,那羊羔,那燔祭的中心物質。聖經的標題說:亞伯拉罕獻以撒,這是上帝對亞伯拉罕的終極考驗。然而,這實在也是對以撒的很大考驗。當他父親綁劄他的時候,當他突然明白自己即將要變成祭品的時候,他究竟如何自處?上帝對人的考驗並非個個相同,如出一徹的。有人需要有長時間的心理準備,如亞伯拉罕,也有突然而來的考驗,例如以撒。亞伯拉罕拿起繩子,忍著心中苦楚,綁起兒子,是順服的表示;而以撒的默默被綁,心內茫然,也是一種順服的表示。亞伯拉罕的順服,是對著上帝而言,而以撒的順服,乃是向著父親的。我們兒女對上帝的信心,換言之,他們的信仰,有時是從自己的醒悟而來,也有時是從家庭教育,從父母的教導而來的。

考驗終於來了。火的考驗,生與死的考驗!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亞伯拉罕抬頭四望,看見一隻山羊,頭上的角被一叢矮樹的枝椏纏住,不能脫身。於是他就把山羊拿來,取代兒子當作燔祭獻給上帝,危機解決了,信心的考驗也通過了。都全靠這只山羊。有解經家說,這代罪的山羊就是基督的預表。

除山羊之外,今天我還想大家注意那一叢樹。那是一叢矮樹,矮小而不經眼的樹。生在山路旁邊,從來就不會受人欣賞和被人注意。但這次的奇跡,或者說這次耶和華的救贖,沒有它是不行的。它的枝椏纏住了山羊的角,救回了以撒的命。亞伯拉罕和以撒有沒有感激它我不知道,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它在整個上帝的計畫中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一叢矮樹,沒有光華,沒有特色,眾人都不覺得重要,但是沒有它,神的計畫就不能開展,沒有它,亞伯拉罕父子就難以說出哈裏路亞!那一叢矮樹,透視出神計畫中及人間世裏,平凡中的不平凡,不顯眼和不受注重的重要性。

在這段故事結束時,聖經中留下一句千古名句,那就是:耶和華以勒。意思是上帝必有預備。對所有基督徒來說,這句話是信心考驗後的保證,是走山路的人生的安慰。其實,不但走山路有耶和華的預備,連走曠野路也有相同的經驗。讓我們回頭看二十一章的夏甲和以實馬利,在水袋乾凅,一切無助之際,在面對死亡之時,她就看到一口水井:耶和華以勒,耶和華神必預備。祂沒有差遣天使送水,水井應該是以前的人所挖的,只是夏甲並不留意而已,神在她危難時讓她看見水井,並且鼓勵她有重新求生的勇氣。那口井,是前人留下的工作。在那些人過去之後,他們或許看不見那些工作所發揮的效果,但那口井,和那井裏的水,卻是永遠不停地幫助那曠野裏的行客,拯救那口渴缺水的快死的人。

這就是耶和華以勒的精神所在。上帝的帶引及其解決難題的方案,不是遣派超人來到,不是企圖改變自然的規律,而是用那路旁的矮樹,和前人所挖掘的水井。無論我們所處的是否卑微的崗位(路旁的矮樹),或者是做先驅準備,挖井建立的工作,其實我們都在耶和華以勒-上帝預備的的大計畫中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四. 結語

最後,讓我簡單作一總結。

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段崎嶇漫長的山路,或者像走在那茫茫曠野之中。我們都比須經歷憂傷,無助與失望,我們都會有著不明白,不願意,和憤憤不平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感到有不能承受,不能擔負的重。基督徒的人生更像摩利亞的山路,除了背服沉重的擔子和任務,還時常有考驗,需要時常回顧與反省。回顧起初神所賜予我們的恩典和祝福,反省我們自己對救恩和神旨的態度:
有沒有把神的賜予變作自身的擁有,甚至看為自己的應得,佔有了上帝的榮耀? 有沒有捨棄和付出的心腸,把神的賜予和神的祝福歸還給神或與人分享? 有沒有信心的眼睛,可以看到路旁那一叢小樹,那一口水井?看到神的預備,信靠祂是我們生命中隨時的幫助?山路遙遙,曠野茫茫,讓我們彼此扶持,重新上路!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