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 撒母耳記上一至三章
撒母耳記上
撒母耳記上下與列王紀上下合稱「王國書」。在以色列各人任意而行的時代,神興起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引渡以色列人進入君王時期。撒母耳記記載了以色列首二位王掃羅和大衛的事蹟,並顯明君王不過是神藉以治理祂百姓的器皿。掃羅登基後不願順服神對他的要求,其後撒母耳以大篇幅記錄大衛如何成為神心中器皿之漫長經歷。
大綱:
- 先知撒母耳出生 一至二章
- 撒母耳蒙召 三章
- 最後的士師與第一位先知 四至八章
- 掃羅被膏為王 九至十章
- 掃羅的事蹟 十一至十二章
- 掃羅被神厭棄 十三至十五章
- 大衛受膏立 十六章
- 大衛受訓練 十七至十八章
- 大衛的磨難 十九至三十章
- 掃羅王的死 三十一章
重點: 哈拿禱告求子;哈拿許願;撒母耳生;哈拿的頌禱;以利的不肖子;神警告以利;神呼召撒母耳。
鑰節: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二12)
士師時代,各人任意而行,宗教和道德都落到低點,從祭司以利一家便可以知道墮落的程度如何的深。
以利祭司有二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同樣是肩負聖職,在會幕裡事奉神的。然而聖經告訴我們,這二人雖然事奉耶和華,卻不認識耶和華。這真是奇怪的事,又是嚴重的事。
因為他們不認識耶和華,他們就不是事奉神,不過是將會幕的事奉當作宗教的工作而已。因為不認識耶和華,就不尊重耶和華,他們任意而行,為自己利益胡作非為。
他們不認識耶和華而作事奉的工作,帶來的後果,就是「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17節)。
教會的興衰,與教會內擔任事奉的人有很大關係。原來事奉主的人,有可能是不認識主的;那麼,他們的事奉,不過是視為一分職業、一分工作。這樣,他們不會以聖經作事奉的原則,而以自己的野心和識見代替,又引進外邦之文化和方式;信徒因此不能從他們身上和他們的帶領中看見主,自然對基督和教會漸漸失去興趣。
默想:我們的事奉,是否流露出基督的生命,或是為完成一項工作?
摘自《讀經日引》
承蒙福音團契書局授權轉載
電郵索取/奉獻支持事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