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中國教會歷史)廣傳時期的宣教事工-戴德生與內地會

廣傳時期的宣教事工──
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與內地會

香港 李金強

被譽為新教「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 1491-1556)」及「信心差會」之父的戴德生 (1832-1905)1,於 1865 年創設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網羅歐美各宗派的傳教士,同心為福臨 中華事工而獻身。內地會為一跨宗派的宣教團體,以廣傳福音為 職志,而以仰望上主為信心,不靠募捐、舉債。只靠上帝感動信 徒,按時奉獻,支持該會在中華大地所發展之事工。眾所週知,自兩次鴉片戰爭(1839-1842,1858-1860),清廷戰敗,簽約允准開放教禁,繼有保教條款,促使歐美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得以重返 中國及開拓宣教工場。其中基督新教宣教對象,多以沿海沿江省 份為據點,相繼建立傳教事業。然西北、西南以及內陸省份,仍然為宣教之處女地。此將為戴德生的宣教目標,遂奮臂高呼,明言「假使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生命, 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Had I a thousand pounds China should have it. Had I a thousand lives China should claim every one……)。起而結合歐美傳教士及華人教牧、助手,奮起為基督, 足跡遍佈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兩湖、山西、陝西、甘肅、 四川、雲南、貴州、山東、直隸、河南以至西藏、新疆、內蒙、 東北。促使福臨中華,成為事實。為清季民國歐美傳教士來華開 拓傳教工場,畫下完美的句號。中華全境,由是大多沾恩。1920 年代 Milton T. Stauffer 主編的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中華歸主)一書書題最能表述此一見證。故無戴德生及內地會的宣教事工,中華歸主之「舉國大業」將無以完成。故先首述戴德生之生平。

戴德生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邦士立鎮(Barnsley, Yorkshire), 屬循道衛理公會的宗教世家,曾祖父戴雅各(James Taylor, 1749-1799)及曾祖母姜貝娣(Elizabeth Johnson)均屬循道會會友。 戴雅各且與該會創始人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私交 甚篤,關係密切,並成為邦士立鎮首位傳道。眾所週知,約翰衛 斯理立會之初,即強調聖靈復興及福音普傳,掀起英國教會史上 的宗教復興運動。此後其祖父戴約翰(John Taylor, 1778-1834), 父親戴雅各二世(James Taylor II, 1807-1881),相繼事奉教會,其父且期待新生長子戴德生奉獻至中國傳道。由此可見,戴德生自幼即成長於循道會重視靈性及宣教的宗教氛圍,此為其日後決志 奉獻宣教中國之其來有自。

而更值得注意者,為其後子孫四代,包括戴存仁(Herbert Hudson Taylor, 1861-1950),戴永冕(James Hudson Taylor II, 1894-1978)、戴紹曾(James Hudson Taylor III, 1929-2009)、戴繼宗(James Hudson Taylor IV, 1959- )相繼在華及台灣、香港宣教。 而戴德生妹夫海班明(Benjamin Broomhall, 1829-1911)及其子孫; 其兒媳金樂婷(Geraldine Guinness)之弟金純仁(G. Whitfield Guinness, 1869-1937),亦先後加入內地會,相繼來華宣教,金純 仁之子金立時(Henry Guinness,1908-1996)亦至河南宣教,形成 來華宣教所謂「戴家班」,「海家班」及「金家班」,成為近代中國傳教史上,子孫姻親聯結獻身中華的宣教佳話。2 並兌現了他們家族經文「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二十 四章 15 節)之「家訓」。

戴德生於十七歲起決志奉獻來華宣教,表明「不再是我,乃 是基督」的生命覺醒。期間遂進行自我培訓,以備來華宣教。為 求認識中國,始讀倫敦傳道會早期來華傳教士及首開上海工場的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 1796-1852)所撰 China: Its State and Prospects(中國:現況與展望)一書,深受其藉醫療傳道方法 所吸引。此後遂每天早起,鍛練身體,勤習語文,包括中文、拉 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自修神學、醫藥;並至貧民區、港口 等地,進行探訪關懷,作為來華宣教之準備。就中文學習而言, 以官話《路加福音》,檢字認義,進行學習;就習醫而言,由其姨 母賀漢娜(Hannah Marie Hudson Hardy)介紹認識其妹夫哈廸醫生 (Dr. Robert Hardey),出任其助手習醫。期間又加入「中華傳道會」 (Chinese Evangelization Society),該會為歐洲信徒對信義宗早期來華傳教士郭士立(K.F.A. Gützlaff, 1803-1851)於香港創設之「福 漢會」(Chinese Union)的支援組織。戴氏隨即由該會送至倫敦接 受醫學訓練。至 1853 年 9 月 19 日遂受差派,於利物浦乘搭 Dumfries 號輪船前往中國,於翌年 3 月 1 日,安抵上海,開始其一生在華 宣教的事工。

抵達上海後,即與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雒魏林醫生(William Lockhart,1811-1896),慕維廉(William Muirhead, 1822-1900)等 結識,並由麥都思安排其學習官話。稍後留辮,改穿華服,力謀 接觸華人,宣揚福音,進行街道宣教,並在江、浙一帶巡迴佈道。 期間得識英國長老會傳教士賓惠廉(William Chalmers Burns, 1815-1868),二人一見如故,建立美好同工關係。繼而得識基隆號(Geelong)船長鮑爾斯(Captain Bowers),得悉汕頭一地欠缺傳 教士,二人決定前赴汕頭宣教。於 1856 年 3 月抵達汕頭附近之孖嶼(Double Island),展開宣教,然遭遇排拒,至為困難。於鄉鎮 佈道,又未見成效。最終戴氏重返上海,因故未能南返,獨留賓 牧在潮汕開教,終於促成日後英國長老會,得以在潮汕建立宣教事業。而北返的戴氏,則至寧波一帶宣教,並於 1858 年,與倫敦 傳道會傳教士戴爾(Samuel Dyer)之女,時任教寧波女校的瑪利 亞戴爾(Maria Dyer)結婚。其時中英關係緊張,發生二次鴉片戰爭,而戴氏染患肺結核,不得不回國休養。綜計戴氏此次來華, 前後六年(1854-1860),為其首度來華宣教,下開其創設內地會, 確立其建立福臨中華全地的偉業。

回英養病的戴氏,未忘中國事工,四出宣講至中國內地宣教 之迫切。繼而出版 China”s Spiritual Need and Claims《中國:它的 屬靈需要與呼求》,鼓勵信徒來華宣教。並於 1856 年創立一跨宗派 的信心差會組織──內地會,以福音遍傳中國為目標,並立下五 項宗旨:(1)跨宗派差會;(2)國際性,任何國家都可出錢出力; (3)要求該會傳教士與中國人打成一片,起居飲食中國化;(4) 面向全國,以最快速度傳播福音;(5)差會傳教士,無固定工資, 要求刻苦獻身。由此可見內地會為一沒有宗派支持的差會,以信 心仰望神的供應,依賴各國信徒感動之捐獻。1866 年戴氏率領男女傳教士及其子女一行 22 人,再度來華,並於杭州作為其再次展 開宣教的基地。

內地會遂在戴氏領導下,由其出任會長直至 1902 年。一方面 於英國倫敦,成立諮議委員會,另一方面於上海成立總部,運籌 帷幄,推動對華宣教。該會以前進和深入為號召,相繼進入內地 各省宣教,建立十字架的旗幟,並將其開拓工場的成果,留給其 他宗派接手,藉以”擴張”。此即內地會得以使福音普傳中國之 主要因由。(作者任教于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
———————————————
1 戴德生之生平及其創設內地會之差傳事工,可參林美玫:《信心行傳──中國內地會在 華差傳探析》(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一書。又頁 13,謂戴德生之英文姓名 乃來自其父親 James Taylor 及母親 Amelia Hudson 之合稱,以此紀念。

2 參徐欣嫻:《全然奉獻為中國的戴家──從戴德生到戴繼宗》(台北:宇宙光,2006)一書。又戴紹曾牧師於台北創辦中華福音神學院,於 2009 年逝世香港,並於九龍城浸信會舉行安息禮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