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4,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秋夜的沉思

蘇東坡在中秋期間,曾作一詞《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那是在一個秋風吹起落葉,使走廊沙沙作響的晚上,蘇東坡時剛四十五歲,被貶黃州,回想人生已過了一半,自己雖才華出眾,但卻每被誣陷貶謫,郁郁不得志,發覺世事仿如一場夢,前塵往事,像逝水流過,所有名利權勢,不外過眼雲煙,看自己髮鬢已白,不知人生還有多少個秋天可以經過,一時感嘆兮之,不能自已。

人生就是這樣逝者如斯,年輕時有煥發的理想,以為可以挽救世界,貢獻人類。到中年才發覺,人生不外在世界的泥沼中掙扎,有時略有成就,有時又進入困局,而始終對世界的苦難,很難有真正的改變,能真誠地愛一兩個人,或把家庭弄得祥和快樂已是很大成果。對人類的關懁,對國家的抱負,一般都會十分無奈,人獨力又如何能把時代改變呢?難怪蘇學士在秋夜沉思,而有世事一場大夢之感懷了。

孔子言十五有志於學,二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謂「志」與「立」,均是年輕人的理想向往,到四十歲才知理想難以實現,但仍堅持一種道德的奮鬥,對善良價值毫不疑惑。這是何等大的信心,只有信心可幫助人闖過難關,從未來去克服現在的困惑。

但丁描寫地獄的盡頭,是轉向煉獄的通路,而煉獄的山頂,竟是通向天堂聖境之處。人若堅持對美善的信心,可以勇闖絕望的深淵,而發現此深淵的核心,竟是轉向新契機的開始。當孔子郁郁終生時,怎知他後來會成為中國人格的典範。當人見耶穌被送上十字架時,又怎佑道他會三日後復活,破解生死之謎,開始新生命新環境的路。若人在絕望中深信終必可新生,則人生的每一步,不再是一場大夢,而是走向實現價值的不同階段。

承蒙梁燕城博士授權轉載,摘自《心靈有約》一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