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林豪恩先生)2022.5.8
講題: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講員:林豪恩先生
一。引言
還記得《倚天屠龍記》嗎?如果要選最轟烈的一幕,你會選哪一個片段呢?有些人選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那一幕。當時,少林、武當、峨眉、崑崙、崆峒、華山六派高手齊集光明頂,明教中人與他們戰至最後一刻,生命危在旦夕之際,突然停下一同打坐,誦念禱文。他們當時誦念的禱文是這樣的: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生存,從來都是人們的本能;死亡,從來都是人們的威嚇。何以有人慨嘆:「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呢?寫下這禱文的人,很可能深刻思考過生存的意義,然後對於生死建立了某種觀念和態度。有人認為,人類是唯一會思考生存意義的動物。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嗎?讀大學的時候的某個黃昏,我與我的「蛇」(非正式宿生)坐在宿舍房間的地板上,關了燈,在暗光之下,談起一個奇怪的話題:「為甚麼我們仍然生存下去?」我已經忘記了自己講過甚麼,但仍記得他說:「因為我的媽媽仍然在世,我要照顧她。」你呢?你生存下去的原因又是甚麼呢?今天經課的四段經文,都涉及生與死,讓我們再讀經文,思考對我們的啟發。
二。經文及思考
1。詩篇30篇:我被害流血,下到坑中,有甚麼益處呢?
詩篇30篇的作者如絕大部分人一樣,面對死亡威嚇的時候都不想死,而盡力求生,例如:
30:2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我曾呼求你,你醫治了我。
30:3耶和華啊,你曾把我的靈魂從陰間救上來,使我存活,不至於下坑。
30:8耶和華啊,我曾求告你;我向耶和華懇求,說:
30:9我被害流血,下到坑中,有甚麼益處呢?
為甚麼呢?
30:11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
詩人把死亡與「哀哭」和「麻衣」相配,把生存和「跳舞」和「喜樂」相連,這也是人間的共識,生,總是喜慶的,死,總是哀傷的。
絕大部分人都不想死,然而,如果要為生存下去找一個理由,那會是甚麼呢?詩人如此向耶和華祈求說:
30:9我被害流血,下到坑中,有甚麼益處呢?塵土豈能稱讚你,傳說你的誠實嗎?
詩人的答案是「稱讚你」和「傳說你的誠實」。如果是你,你的答案是甚麼呢?
沒有答案一點也不奇怪,一般來說人們是不會思考生存下去的理由的,因為生存是順理成章的,詩人順境時也是一樣:
30:6至於我,我凡事平順,便說:我永不動搖。
30:7耶和華啊,你曾施恩,叫我的江山穩固;
在甚麼狀況之下,人們才會思考生存的意義呢?就如詩人一樣,在「被害流血,下到坑中」的處境,即是感到生命危在旦夕之時。正所謂,「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將要逝去總想挽留」。在生死邊緣之時,人們就會想:「如果今次死唔去,我就會……」。不要以為如此激烈和震撼的時刻是罕有的,可能有不少人都經驗過。有一位大家尊敬的弟兄,意想不到地發現腦腫瘤。第一次手術算是成功,但也知道腫瘤未能完全清除,有復發機會。雖然病患未能根治,威脅沒有完全解除,但他也為自己的生命能夠存留而感恩。在手術前後,相信他深入地思考過人生,坦誠地與上主溝通。手術後,他除了繼續在工作上造福人群之外,也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投入事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兒童。相信不少受教於他的兒童(有些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及家長,都感謝他和懷念他。
可能你活了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五十年,或者七十年……繼續活下去,所為何事呢?當你為自己尋找答案的時候,詩人提出的「稱謝上主」和「傳頌上主的誠實」會不會成為你的參考呢?
2。約翰福音21章: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
有生必有死。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壽命延長,人們說:「長命百二歲」,即是說,無論活多少年都總會離開。死,有人認為有輕重之分。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福音經課約翰福音21章以耶穌與門徒的溫馨故事開始,記述復活的耶穌親臨打魚的門徒當中,並且預備烤魚作早餐給門徒吃,但卻以談論使徒彼得的死為結束。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彼得三次回覆「我愛你」。如果抽空來看,以為是浪漫愛情故事。放回故事脈絡,原來又是生死攸關的事情。當彼得三次確認對耶穌的愛之後,下文是這樣的:
21: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21:19(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有一個關於彼得殉道的傳說是這樣的:那時,尼祿皇帝展開了羅馬帝國第一次的大迫害,起初,許多在彼得身邊的基督徒都勸他趕快走避,他一開始不願意離開這些羊群,但後來沒有辦法了,只好一人逃離,當他到了那路上時,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個人走來,他認出就是主耶穌基督,他問道:“主啊!你要到哪裡去?”耶穌對他說:“彼得,你離棄了我的羊,現在我要到羅馬再釘一次十字架!”彼得頓時捶胸大哭,立刻又轉回羅馬,不久被捕,他要求被倒釘十字架,因為他自認不配與主同樣的死法。
詩人啟發我們問,生存下去所為何事呢?彼得的故事邀請我們思考,若然非死不可,死,又可以有甚麼價值呢?對詩篇30篇的作者來說,生存是呈現上主的恩典;約翰福音的作者指出,彼得的死是榮耀上帝。正如保羅在羅馬書14:8說:「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3。啟示錄5章: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既然有生必有死,因此很多人認為緊要的不是不死,而是「好死」。善寧會於2004年對公眾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好死」的想法。結果發現
- 最重要的因素: 「無肉體痛苦」(如:「死前唔駛病痛長時間折磨」);
- 其次是「留者善別」,意指對於遺留下來親人的需要是否能妥善照顧(如:知道自己死唔會拖累家人);
- 其三是「去者善終」,乃有關臨終病人的個人心理需要,是否安詳地離逝等(如:死前仍然能夠得到其他人尊重)。
如果離開的時候有齊上述三項,算是「好死」了。如果「天氣不似預期」,那又怎樣呢?
彼得被拘捕,被判刑,被倒針十字架而死,在當時的社會看來,一定是羞辱;在身體來說,是痛苦。啟示錄第5章也提到一位「被殺過的」羔羊:
5:6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上帝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
這羔羊如何被殺的呢?
5:9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
啟示錄中這位被殺的羔羊就是耶穌基督,如果用「好死」的標準來看,耶穌基督應該不算「好死」。他被判有罪,列在囚犯之中,被釘十字架而死。不過,啟示錄卻指出:
5:11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
5:12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5:13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
原來,在某種歷史空間之中「不得好死」的,在永恒之中卻「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因為:
5:9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
在人世界被否定的,可以在永恆中被肯定。被殺的羔羊如是,使徒彼得如是,或許,敬拜被殺的羔羊,承繼使徒傳流下來的信仰的人士,也應該有如此的視野。在天地之間,有超越生與死的;一切價值與意義,不在變動的歷史中,而在永恆之主的心中。
三。總結:使徒行傳9章:為誰奔波為何活?
我們都存在於生與死之間,營營役役正是我們的生活寫照。我們每日奔波忙碌,勞苦不息,有些只是為求生存,有些則奮力為生存增加一些甚麼。使徒保羅稱為掃羅時期的前半生也是如此奔波:
9:1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凶煞的話,去見大祭司,
9:2求文書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
如此奔波勞碌所為何事呢?為生命增添了甚麼價值呢?他後來在腓立比書有這樣的反省:
3:6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
3:7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
保羅這種反省,並不是來自他自己的,而是從上而來的光照:
9:3掃羅行路,將到大馬士革,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
9:4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
9:5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9:6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生與死是自古以來與人類這種動物不可分割的話題,其實,人們對於生與死可以控制的並不太多。我們出生來到世上,並不需要得到我們的同意;我們死亡離去之時,我們不同意也不能改變甚麼。屬於我們的,是在生與死之間的日子。有些人會問:如何過這些日子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才有價值?或者,答案未必盡在人間,正如保羅的人生一樣,唯有在從上而來的光照之下,才能分辨甚麼是有意義,甚麼是有價值。然而,尋找人生意義的人絕不孤單,因為人世間有不少這樣的同路人。
有一個關於美國的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傳說是這樣的:
他曾經和朋友一起玩打牌遊戲時,就時常抱怨自己抓的牌很爛,有時因為自己的牌爛而大發脾氣。有次他母親就教訓他道:「既然要打牌,你就必須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壞,好運氣是不可能都讓你碰上的!」
疫情之下離世的人不少,其中一位引起公眾關注,他叫羅偉祥。童年時,受疾病所影響,羅先生除了手腳不靈活外,更不能坐立。他每天只可以困在家裡,用僅有的力量,把身體貼在地上爬出門外看天。直至12歲時,羅先生才有機會在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讀書,經同儕間的互相鼓勵和支持,羅先生自始建立積極堅毅的人生態度,及後他更參與志願人道工作,為傷殘人士爭取權益,又協助他們改善生活。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主席嚴楚碧在羅偉祥的安息禮拜表示,祥仔臨終前表示「仲有好多嘢未做」,仍希望可為殘疾者做得更多。
艾森豪威爾的媽媽的話還未說完,下文如下:
「人生就和這打牌一樣,發牌就是上帝,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壞,你都必須拿著,你都必須面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然後認真對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打牌,這樣對待人生才會有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
地址 Address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
|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
相關:
# TAG
EN English MONDAY MANNA 中國成語 以色列 以色列新聞 你累了嗎 保捷 信仰見證 出埃及記 利未記 創世記 劉國偉 原文解經 國度禾場KHM 天人之聲 天堂 奇妙的創造 妥拉 妥拉人生 家庭 市井心靈 張哈拿牧師 愛情 敬拜 智慧 梁永善牧師 歳首到年終 民數記 清晨妥拉 漫畫事件簿 為以色列代禱 琴與爐 申命記 真理 知識 研經課程 箴言 考門夫人 聖經 荒漠甘泉 見證 週一嗎哪 靈修 靈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