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單元 26 – 美德:節制、勇氣、智慧、公義)課 1 – 節制

美德:節制、勇氣、智慧、公義
節制
卡森‧裡德
神學博士

開始本講之前,請寫一下你對生活節制的看法。請將你的想法寫在所附的問卷上,然後將它放到一邊,直到本課結束之後再拿出來。我們還建議你一口氣讀完全部課文,中途不要查閱經文。最後,在完成問卷之前,回頭更細緻地學習一遍。

一、介紹
在今天這個走極端的世界,提倡生活有節制的話對人就像是耳邊風。人們對節制的定義也有不同的看法。在一部名叫《愛德的神秘世界》的喜劇片中,有一位傳教士正在大講生活有節制的好處。他宣稱,「節制是生活的鑰匙。人要遵守黃金法則,並要有節制地吃,有節制地喝,有節制地睡,有節制地工作,有節制地玩,有節制地生活。」就這樣,他滔滔不絕。在講到結束時,國王與這位傳道士握手,說,「我認為你的演講就沒有節制。」

雖然節制不被人重視,但它能否對人的生活起作用?生活節制會不會給人生帶來好處?大家來看一看我們是否能找到答案。

二、古人的教訓
生活節制被視為一種美德已經有很久了。古希臘人早就認識到它的價值。例如,哲學家帕拉圖就極力提倡生活的條理化。他認為美好的生活立足於生活中的平衡。要達到平衡,人必須仔細地思考哪些因素對人生有益,哪些因素無益。人特別要注意管住自己的食慾。所以,節制就是使人的慾望井井有條。它並不確定事物的好壞,而強調說,對一切因素的平衡和控制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條件。

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極力推崇所謂的「黃金法則」。黃金法則是指做一切的事都要節制。就是好事也有可能做得過分,如讀書,給伯母寫信等等。對亞里斯多德來說,節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礎。例如,沒有自制能力的人有的不是勇氣,而是魯莽。

學會有節制,就是要學會在小事中得到滿足。哲學家蘇格拉底注意到,沒有節制的人就像是充滿漏洞的水桶,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他總是在尋找東西來滿足自己那顆空虛的心。沒有節制的人追求吃喝、拚命工作、納妾嫖娼。

三、人的自制力和慾望
既然節制是人的美德,沒有節制就必然是人的陋習了。人想要有控制能力這件事似乎反而會傷害人。其中的原因是人的各種慾望使人受害。我們都是人,都有肉體,都有使肉體產生快樂的需要和慾望。人會喜歡吃喝,喜歡幹活,在娛樂和性行為中得到快樂。這些也許不需要提及,但我還是要說。這些事本身不一定不好,但我們對這些事的慾望卻經常是錯誤的。這樣,人們就在吃喝上和在性行為中放縱自己。節制是我們對自己的慾望所設下的限度,為了不讓好事變為壞事。

在吃蛋糕時,你先吃蛋糕表面的甜料嗎?在吃冰棍時,你會從外吃到裡一直等到好吃的夾心露出來,還是會先咬到冰棍的夾心裡呢?等待對人來說並不容易。我們都希望在此時此刻得到享受。就像我最近負責管理的一群參加夏令營的男孩子一樣,我們會搶先排隊,你推我搡,爭執不休。我有時想,如果人人都學會等待或是延緩自己的慾望,結果將會如何呢?斯格特‧ 派克(Scott Peck)寫道,「延緩享樂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人自己選擇經歷痛苦和享受快樂的時間表。其目的是通過先經歷痛苦而使日後的享樂更大。這是唯一值得選擇的人生道路。」 1

當然,這很難做到。人總是希望象孩子一樣。其實,我們的身上都有孩子氣的一方面,不想長大。我們希望能隨便吃睡,隨心所欲。斯蒂文‧ 舒玫克(Stephen Shoemaker)這樣寫道:「今天有許多人以享樂為中心。丹‧ 科利(Dan Kiley)博士在他所著的《彼得·潘綜合症》一書中指出了現代美國男人身上的一個病症。我認為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病。患有彼得·潘綜合症的男人不想長大,自我陶醉,不負責任。他們希望有親密的人際關係,但不願意忠貞不渝。表面上,他們生活得很正常,但內心卻焦躁孤獨。作家克裡斯托弗‧ 拉施(Christopher Lasch)也在他寫的《自我陶醉的文化》一書中把這種生活方式視為現代美國生活方式的普遍特徵。現代的美國文化充斥了尋求眼前享受、對上級不遵從、榮耀自我、沒有紀律的人。節制的美德已經被人忘記了。」 2

四、讓節製成為生活方式

聖經中充滿了對有節制生活的讚許(請見箴言 16:32;25:28)。新約聖經把受聖靈引導的人說成是有節制的人(加拉太書 5:22-25)。有自制力並不意味著你能說「一切都在我自己的控制之下」。有自制力的人情願讓神(而不是自己)作為支配自己的動力。另外,節制還體現在對他人的關愛。例如,一個毫無節制酗酒的父親不僅僅喪失了自制力,而且他沒有責任心,對應由他照顧的家人沒有表現出關愛。

有沒有自制力不僅關係到我們自己,還關係到別人。我們必須放棄那種我行我素的想法。實際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影響到別人。學會節制的目的也是為了愛別人。

我如何學會有節制呢?我們要從誰支配我們這個問題上開始。使徒保羅知道人的肉體很可能處在支配的地位。「 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拉太書5:16)。我們要讓神來支配自己,而不能隨心所欲。

我並沒有天真到以為人只要讓神來支配就能克服肉慾的引誘。但我想要你知道,不求神和聖靈的幫助,人靠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的人生總歸要受某種力量的支配。我們或是主動或是被動地都做出自己的選擇。如果我受我的肉體所支配,我必然為自己而生活。但是,如果我把自己獻給神來支配,我的生活就建在了更大的、更有威力的神的身上。我願意選擇神!

但下一步又如何走呢?既然讓神來支配,下一步就是要順從神的意願。如果你買了去亞特蘭大的飛機票,你的下一步是趕到機場去。你去的地方必須有你想要的東西。為了能得到神的幫助,我們必須注意三方面的鍛煉。

1.責任心
首先,為了得到神給我們生活的祝福,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生活選擇和行為負責。人人都會背自己兒時經歷的包袱,有的沒有父親,也有的受了某個老師的影響。只要我們稍微地尋找一下,就都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生活的選擇找到借口。然而,找借口並不能解決問題。除非我們能為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來,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過有節制的生活。我,只有我自己,才應對我的行為負責。

當然,在一開始這會引起人的抑鬱和不安。承認都是自己的錯,不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會讓人感到孤單。但我建議你不只看眼前,而要看到改變生活的關鍵是在你自己的身上。因為你有責任改變自己,這樣就不再去等待別人。今天,你就能夠選擇有不同的思想和行為。不要對負責任而感到悲哀,而要相信真理會給人力量。不要甘心當受害者,而要主動地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機會。

2.追求真理
第二,我們要有勇氣去追求真理。對自己有正確真實的認識是我們生活能有節制的關鍵。例如,如果有人告訴他自己,努力無濟於事。因為這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就會生活在虛幻中。我認識的有些人就因為無節制的酗酒和吸毒而傷害了自己。但在很長的時間裡,他們都會宣稱自己沒有傷害任何人。

3.嚴於律己
第三,因為是按聖靈的意志而行(加拉太書5:16),我們就選擇用紀律來約束自己的慾望。例如,如果我有貪食的毛病,也許可以在下午用五分鐘的禱告和散步來代替吃糖的習慣。如果在孤獨的時候,你容易不節制,那就安排時間和正派的人交往。要相信神能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情況的解決方法。神會以信實來滿足你的要求(雅各書1:5-8)。

五、總結
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必然會有後果。你揀起一根棍子時,兩頭都被撿起來了!人若沒有自制力也會給自己和別人造成嚴重的後果。有節制的生活本身並不是人的目標,我們追求有節制的生活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影響著別人。

有節制的生活本身並不是目標,人追求有節制的生活是因為這深深地影響著別人。

你在哪方面有掙扎呢?你想改掉哪些行為?你是否感到自己正過著放任自流的生 活?承認神在我們生活中的能力是生活得到改變的開始。只有在神那裡,我們才能 找到幫助。聖經說,「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摩太后書 1:7)。 然後,我們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正確地看待自己,使自 己有準備接受神的祝福。

嚴於律己,並把它當作神的意願。這就是一個真正男人的特徵。
—湯姆‧ 蘭埃(Tom Landry)

現在,請複習本課,並仔細研讀有關經文。

———————————-
1 見斯格特‧ 派克(Scott Peck)所著《人不常走的路》,一九七八年版,第十九頁。 
2 見斯蒂文‧ 舒玫克(Stephen Shoemaker)所著《科克爾和海德綜合症:與七大罪孽和七大美德的交鋒》,一九 八七年版,第一百五十四頁。


承蒙「New Life Behavior International」 (NLBI) 授權轉載
新生命行為課程已經應用了27年。它還在不停地編輯和增新。 在過去 的幾年中,「New Life Behavior International」 (NLBI) 已經幫助數千人找到了比以前更有意義,更完滿,更充實的新生活。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