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那日子臨近(林豪恩宣教師)2015.12.6

語音(廣東話): 請按→
[手機收看]或[手機收聽]下載。

主題:那日子臨近
經文:希伯來書 10:11-14, 19-25; 馬可福音 13:1-8
證道:林豪恩宣教師

一.引言

那日子臨近,你會有甚麼反應呢?

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下午二時,記者目擊約五十名信徒在元朗西鐵站大堂內集合,大部分都是十至二十歲的年輕人,他們明顯有備而來,都揹了個爬山大背囊,外加一張露營地蓆。他們大多都穿戴印有「Jesus」、「耶穌」等字樣的T恤或帽子。約二時半,眾人分別乘坐巴士或的士前往大帽山郊野公園,記者混入其中,發現他們下車後,便有默契地在停車場集合。當時已有近百名信徒在場,其後不少人陸續到達,有人拖篋、有人帶同愛犬走難,部分人更搬了幾箱礦泉水和即食麵上山。原來,當天凌晨時份,他們陸續收到教會高層的電郵或手機短訊緊急通知,隸屬不同小組的信徒,應依照之前所訂下的路線,逃到大帽山或飛鵝山頂,甚至可避走東莞或廣州。(東週刊)

今天的福音經課,耶穌和門徒也談及那日子臨近的話題。那日子臨近,應該如何反應呢?

二.釋經與應用

那日子的迷惑(馬可福音)

13:1耶穌從殿裏出來的時候,有一個門徒對他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
13:2耶穌對他說:「你看見這大殿宇嗎?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13:3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地問他說:
13:4「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
13:5耶穌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
13:6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
13:7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13:8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就更當如此。

這些事是必須有的(this is routine history)

門徒問耶穌:
13:4「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

耶穌回答所提及的現象:戰爭、地震、餓荒,成為了後世討論「那日子臨近」的熱門指標。你感到戰爭越來越多嗎?你感到天災越來越頻密嗎?你感到「那日子」越來越接近了嗎?想到這些現象,你有甚麼反應嗎?你不相信戰爭和天災越來越多嗎?且聽熱心人士所做的資料捜集:

戰爭

踏入二十世紀,戰爭越來越嚴重。第一次世界大戰據報動員了六千五百萬人,死一千七百萬,傷殘三千萬,財物損失三百億美元。在過去的歷史上,你何曾看見這種情況?不久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全球都捲入這場空前的大戰中,人命和財物損失更倍數於第一次大戰。單單平民就死了一千八百萬,而金錢損失,最保守的估計是一千億美元。原子彈的威力本應喚醒人心,可是,第二次大戰之後,人還是瘋狂的發動戰爭:五十年代的韓戰、六十年代的越戰,中東,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區的戰事更無日無之.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戰爭告訴我們,世界已來到盡頭,主耶穌快再來。(Pastorlau.org)

地震

耶穌說,祂再來之前世界必越來越多地震。那麼這預言是真的嗎?世界果真如此嗎?我們不要說別的,單就二0一0年,世界六級以上的地震就至少有二十四次。我曾請教過幾位地震專家,地震是否越來越頻密,他們的答案都是「是的」。四級地震在這十年中增加了367次 ; 三級的增加了2664次; 二級的增加了3427次。(Pastorlau.org)

聽到這些資料,感到驚慌嗎?感到驚慌就對了,或者正是分享這些資料的朋友所期望的反應。如果人們不驚慌,怎會有危機感呢?怎會產生回應的行動呢?

不過,奇怪的是,當時耶穌提及這些現象時,卻對聽眾說:「不要驚慌」(13:7).為甚麼不必驚慌呢?他說,「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13:7).「這些事是必須有的」這一句,Eugene Peterson在The Message Bible譯作「this is routine history」。耶穌似乎在說,戰爭、地震、餓荒這些天災人禍,都是歷史的一部份,並非罕世奇事,他呼籲門徒不用驚慌.

1.2. 要迷惑許多人

面對天災人禍這些既混亂又危急的狀況感到驚慌是人之常情吧,耶穌對門徒說,不要驚慌,那又應該如何反應呢?

13:5耶穌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
13:6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

關於「那日子」的論述,我們以為相關的反應應該是「驚慌」,因此,我們自己驚慌,也懷著使命把驚慌傳給其他人。耶穌吩咐門徒的反應是「謹慎」,因為「有人迷惑你們」。迷惑,令人感到模糊混亂,真假難分,對錯難辨.那些迷惑人的人說「我是基督」是甚麼意思呢?就是要那些原本跟隨基督的,或者尋找基督的,轉而跟隨他們.人們跟隨了他們,就等於離開了原來所跟隨的,放棄了原本要走的路,用近年流行的說話,就是忘記了初衷.「那日子臨近」的威脅,不是天災人禍,而是艱難的狀況下所產生那種令人改變,放棄初衷的迷惑。

很多人懷著初衷去開始,這些初衷可能是理想,可能是價值,可能是所追尋的美善.當兩個人結婚的時候,總會是懷著彼此相愛,建立家庭的初衷,不會懷著彼此傷害,拆散家庭的惡念?投身教育工作的人,都懷著作育英才的初衷,而不會是虐待學童的惡念?投身醫護工作的人,都本著濟世為懷的初衷,而不會懷著草菅人命的惡念?忘記初衷,未必是刻意的,而是處身於艱難境況,在時不與我的狀況之下被迷惑的反應。在家庭中,如果不是他/她對待得那那麼差,我才不會對他/她那麼差.在學校中,如果不是學生那麼頑劣,我才不會如此失控.在醫院中,如果不是工作環境那麼惡劣,我才不會如此對待病人.耶穌知道他的門徒和眾生一樣,也是容易被艱難的景況迷惑的,在面對危難的時候,或者挫敗的時候,就是最容易忘記初衷的時候.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是的,本來沒有打算如此,也不想如此,但為勢所逼,唯有如此.

福音書記載了耶穌和門徒一項具體地面對迷惑的事件,路加福音的版本是這樣的:

22:39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隨他。
22:40到了那地方,就對他們說:「你們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22:41於是離開他們約有扔一塊石頭那麼遠,跪下禱告,
22:42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當艱難還沒有臨近,人們還可以高言大志。艱難當前,耶穌也想到「把這杯撤去」的可能性。但他沒有入了迷惑,沒有忘記自己的道成內身來到世間的初衷,堅持「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他也如此勸勉跟隨他的人:

22:45禱告完了,就起來,到門徒那裏,見他們因為憂愁都睡著了,
22:46就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睡覺呢?起來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22:47說話之間,來了許多人。那十二個門徒裏名叫猶大的,走在前頭,就近耶穌,要與他親嘴。
22:48耶穌對他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
22:52耶穌對那些來拿他的祭司長和守殿官並長老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
22:53我天天同你們在殿裏,你們不下手拿我。現在卻是你們的時候,黑暗掌權了。」

黑暗掌權了,門徒能夠不陷入迷惑嗎?對手使用暴力,難道門徒仍要和平理性嗎?對手在暗角行事,難道門徒仍要光明磊落嗎?

22:49左右的人見光景不好,就說:「主啊!我們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正如上文所說,人們多是懷著良好的初衷,但見光景不好,就難免感到迷惑。要堅持初衷嗎?還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呢?

22:50內中有一個人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面對危難,在光景不好的時候,有人以行動取代思考,以暴易暴.

22:51耶穌說:「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也是在危機之中,在光景不好的時候,有人毋忘初衷.沒有被暴力把自己變成暴力,沒有被黑暗把自己變為黑暗.以平靜面對威嚇,以和平面對暴力,以慈悲回應傷害.

那日子臨近,威脅不是天災人禍,天災人禍是歷史的一部份;威脅是人們面對光景不好而驚慌失措,入了迷惑。迷惑令人信心動搖,令人看不見前景,令人與人之間失去互信,互相傷害.

二.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伯來書)

今天的書信經課,希伯來書10章25節說:「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更當如此」,即是如何呢?

10:11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上帝,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
10:12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
10:13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
10:14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
10:19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
10:20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
10:21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
10:22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
10:23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致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
10:24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10:25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2.1. 信心

10:22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

艱難的處境令人或到迷惑,令人信心動搖。就算是本來懷著堅強信念的人,也會陷入疑惑迷亂之中。德蘭修女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遠道在加爾各答貧民區中服侍最窮苦的人,世人一直以為她是信心巨人。然而,在照顧貧民的時候,許多人毫無希望地死在她手中,她向神禱告,但大部份的禱告是不成就的。她感到非常孤單,精神飽受折磨,甚至無法禱告下去。她在一篇對耶穌的懺悔中說:「我呼求、我緊抓、我要求,卻沒有一人回答,沒有一個我能抓住。沒有,一個也沒有,只有孤獨。我的信心在哪裏? 就算我的内心深處,也是什麽都沒有,只有空虛和黑暗。我的神,這莫名的痛苦真是好大啊!我沒有信心。」

是甚麼狀況動搖你的信心呢?是甚麼事情令你如德蘭修女一樣發出心靈的呼喊:"我沒有信心"呢?是感到和伴侶相處不來的時候嗎?是學業或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嗎?是局勢不好,時不與我的時候嗎?德蘭修女在信心動搖的時候向上主說:「我沒有信心」,向上主訴說內心深處的困惑和痛苦,反映出她仍信任上主,如果她的内心早已麻木的話,早就放棄向神呼求了。

希伯來書的作者呼籲我們,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這能幫助我們面對艱難,免得入了迷惑。

2.2. 盼望

10:23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致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

縱使是懷著偉大理想的,懷著美好心意的人,在艱難的時候,都會感到迷惑和失望。馬丁路德金牧師懷著為有色人種爭取平等的理想而奔波勞碌,但卻遇到眾多的阻攔.攻擊不單來自反對者,不單來自極端組織對他自身及家人的死亡威嚇,更有來同路人的分裂和對抗.是甚麼支持他堅持下去呢?因為,他有一個夢,這個「到了那一天,上帝的一切兒女,無論黑人、白人、猶太人、非猶太人、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能夠攜手一同慶祝得到自由的遠象.」就是這份盼望,支撐著馬丁路德金牧師,因此,他說:「朋友們,今天我要告訴你們,儘管當前還有許多困難挫折,我仍然懷有一個夢想。」因著有這盼望,「我們能夠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

在過去的幾年間,越有理想的朋友,好像越感到迷茫和挫敗。絕望的大山一座一座地出現在眼前,寸步難行。希伯來書呼籲我們,在光景不好的日子,更當「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因為美善的上主最終都會肯定美善。

2.3. 愛心

10:24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馬太福音24章12節耶穌又論都那日子的時候說:「因為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就冷淡了」。當社會失去信任,極端地對立的時候,人們傾向互相攻擊,有我無你。

馬丁路德金牧師在「我有一個夢」演講中如此勉勵民眾:「我們不要用仇恨的苦酒來緩解熱望自由的乾渴。我們必須永遠站在高處,便我們的鬥爭方式保持尊嚴,堅守紀律。我們一定不能使富有創造性的抗爭淪為使用暴力的低下行動。我們必須努力不懈地站在以靈魂力量來對付肉體力量的神聖高度。已經席捲黑人社會的戰鬥氣氛決不要導致我們對一切白種人的不信任。因為我們許多白人兄弟今天到這裏來集會,就證明了,他們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和我們的命運緊緊聯結在一起,他們的自由和我們的自由完全分不開。」

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無論我們認為自己有多正確,對方有多不該,我們仍然是生活在同一天空之下。我們不想對方把我們趕盡殺絕,我們也不能把對方排除出去。

2011突尼斯發生「茉莉花革命」,變革之火燃燒到北非,各地的人民先後對其政府發出要求改革開放的怒吼。然而,經歷「阿拉伯之春」的一些國家,卻陷入各種力量互相仇視,非要消滅對方或者控制對方不可的惡鬥泥沼。不過,突尼斯卻脫穎而出,取得成功.他們的「全國對話四方組織」因而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其實,突尼斯也如其他北非國家一樣,一度陷入內戰的邊緣。為挽救突尼斯陷於內戰,突尼斯總工會倡議組成全國對話機制,邀請其他三個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加入:突尼斯工商聯盟、人權聯盟和律師聯合會。難能可貴的是,總工會將突尼斯工商聯盟拉進對話。他們原本是天生對頭–工會代表底層工人,而工商聯盟由他們的僱主組成。這對冤家聯手,四個組織代表不同利益人群,顯示了民間團結的決心。同為宗教政黨,突尼斯復興運動黨也不如埃及穆兄會極端。他們願意交出權力,共接受選舉落敗的結果。黨領袖下台後,四處受邀講演,而短暫出任埃及總統的穆兄會成員穆爾西,卻成為軍方階下囚。

希伯來書作者呼籲人們,在艱難迷惑的時候,更當「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在同一天之下,有你,有我,也有他.

三.總結

「那日子臨近」雖然有天災人禍的亂象,然而,歷史上何時沒有天災人禍呢?因此,「那日子臨近」,不是驚慌的時候,而是謹慎不被迷惑的時候;不是放棄的時候,而是更需要堅持信望愛的時候。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