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 三毛與荷西
台灣女作家三毛(1943-1991),原名陳懋平,以自己的異國婚姻和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為題材,在七十年代發表了許多充滿浪漫、色彩瑰麗的散文,結集成一系列的書籍,名為《撒哈拉的故事》,廣受讀者歡迎。
三毛在西班牙留學期間,遇上一個英俊的少年荷西,他們雙方頗有傾慕的意思;只是三毛當時正在修讀大學哲學系三年級,但是荷西才是高中三年級的少年人。年齡的差距,令三毛一直沒有想過要與荷西展開愛情關係,他們只是友好地交往下去。
有一天,荷西終於認真地向三毛表白:「你再等我六年,我唸完四年大學,再服兩年兵役,六年後,我們就可以結婚了。我一生的夢,就是有一個很小的公寓,裡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妻子,我外出賺錢來養活你;這就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三毛心底泛起一陣幸福的暖意,只是誰能保證六年以後的事情,於是她理智地拒絕了荷西的求婚,還請荷西不要再與她見面。荷西誠懇地答應三毛,承諾在未來六年裡不再打擾她,他還向三毛鄭重聲明,不要把他當作孩子般看待,他是一個信守的男人。
荷西果然沒有再找三毛,後來三毛回去台灣生活,與不同的男士交往,只是她的情路坷坎,沒有一段感情能開花結果。六年後的某一天,有一位從西班牙來的朋友,把荷西的信帶來給她,信封寫著:「如果你已經忘了我的話,請不要打開這封信。」三毛哪裡有忘記,急不可待開啟了六年的思緒,信裡的西班牙文說出荷西的秘密:「你還記得我跟你約定六年的期限嗎?」附上一張黑白照片,荷西留了大鬍子,已經不是孩子的模樣,他的樣子彷彿是希臘神話裡的海神。三毛並沒有回信,只托朋友告訴荷西,她已經收到他的訊息。再過半年以後,三毛決定到西班牙找荷西,他們幾經波折,終於重聚,不久他們便結婚了,定居於西屬撒哈拉。
當三毛的父母從台灣飛來與女婿見面的時候,荷西緊張得不知如何稱呼岳父,因為西班牙人只稱呼岳父為「某某先生」,三毛卻認為這樣稱呼太過疏離,終於荷西在機場向三毛的父親叫了一聲「爸爸」。一個西班牙人願意向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中國人稱呼為「爸爸」,他一定是深愛著妻子。
快樂的婚姻生活並沒有留戀在他們身上,一個意外把三毛與荷西的六年婚姻劃上了句號。荷西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使三毛痛不欲生。她在悲傷中領悟了愛情的真諦:「和荷西相愛六年,讓我感覺到,兩人的年齡、經濟、國籍、學歷都不是擇偶的條件,最重要的還是,彼此的品格和心靈,這才是我們所要講求的門當戶對。」
三毛對荷西的愛,再沒有眼淚,再沒有慟哭,封存於哼著的幾句小詩裡:
記得當時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
風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他們的婚姻,大概沒有甚麼刻骨銘心的情節,一切來得自然而平靜,然而,他們的內心卻是愛得轟轟烈烈。原來愛情是可以這樣蕩氣回腸,教人怎不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婚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