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信息)每人心裡的一塊田

太十三1-23

香港 Emily Cheung

耶穌用比喻談到種子散落在不同的田地裡,當時跟隨祂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塊田,對耶穌帶著不同的期望,但耶穌卻用比喻幫助門徒去辨別天國是怎樣建立的,使他們思考他們是屬於哪一類的群體。我們往往著重肉身的需要,過於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祂又期望我們怎樣在世界生活呢?

一塊怎樣的田?聆聽神話語的心田v.1-9

撒種的比喻是引用大自然的土壤,是常見的田地。耶穌在海邊講道,吸引不少人前來,以致耶穌必須坐在船上,才可以教導他們。這比喻的焦點不是撒種的人,而是土壤,所講的道理,並非人生哲理,而是屬天的真理。

福音種子撒到田中,有那些土壤呢?

第一種的硬土,就是路旁的石頭。其土質太硬,種子在石頭上,使它沒法向下扎根,容易被雀鳥吃了。.

第二種是淺土,泥土不多,種子吸取水份,易於發芽,讓人有錯覺以為有好收成,但是在酷熱的夏天,幼苗經太陽一曬,未茁壯之前就枯萎了。

第三種是生滿荊棘的泥土,雖有成長,但被荊棘扼殺了。

第四種是好土,帶來不同產量的收成,有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

最後耶穌向群眾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聽」的原文在13-23節重覆多次:

  • 聽也聽不見,太十三13,也不明白
  • 聽是要聽見,太十三14(賽六9),卻不明白
  • 耳朵發沉,難以聽見,太十三15(賽六10),卻不明白耳朵聽見,太十三16
  • 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太十三17
  • 所以你們當聽,太十三18
  • 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太十三19

這裡描述幾種人:聽不見;難以聽;沒有聽;或是聽了卻不明白。由於猶太人大半拒絕接受,故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耶穌用不同土壤的比喻,當中隠藏喻意引發尋索真理的人容易明白,但對那些無心「聽」的人則無法瞭解,這是耶穌對聽眾的挑戰,叫他們專心聽祂的話。.

這撒種的比喻不止停留在16次「聽」,接著祂解釋比喻的用意,中間插入了一段以賽亞先知的說話,祂的用意何在呢?(十三11-17)。耶穌解釋說:

13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14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15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着;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耶穌引用先知的話來形容這些猶太人同樣的情況。19「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的。(撒在好土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

被主開墾的心田明白神話語十三10-17

當耶穌多次提及„明白‟這個詞時,門徒可能會問這是什麼意思?是否只有耶穌所揀選的門徒才能明白比喻?耶穌對外人隠瞞真理?馬太在14b-15節繁複地引用賽六9b-10。其中五次出現「明白」這個動詞,強調的不單是聽見,也強調「明白」。第一個「明白」在13節,耶穌講這些人「沒有聽到」所以不明白。他們沒有用心去聽或有其他原因。第二個「明白」在14-15節,這些人好像以賽亞時代的百姓「不願意」,掩蓋耳不去聽明白。第三個「明白」在19節,有聽到,但不明白,又不發問。第四個「明白」在23節,是在場聽比喻的人,因為渴望去聽,直到明白為止。故此,神願意讓他們明白祂的說話。

所以耶穌不單向十二個門徒講,也包括預備了成為好土壤心田的人,用心聆聽祂話語並願意明白,跟隨祂的教導,遵行天父旨意。

耶穌實在強調人要用心聽祂說話,並且叫他們渴望去聽祂的教導,因此,神願意讓他們明白祂的話。或許有些聽到但又當聽不到。於是神差遣先知去講過明白,等他們知道神「天父」如何愛這班兒女。

一塊可以改變用途的田。接受神的話語    十三18-23

當門徒渴求明白比喻的意思,主動向主追問,直到明白為止。耶穌回應有三種人的土壤都願意「接受」上帝的話語。這些聽了並且明白和接受神話的人也有三種:第一種人是歡喜的接受,可惜扎根不深,結果枯乾了,第二種人也是領受了,但是不能結實,這是許多信徒的現況,唯有第三種人能結果子,由30至100倍收成。今日有多少人得到父神的福氣,經歷與祂有密切相交的喜樂呢?主耶穌不單希望人聽祂的教導,也讓我們明白祂是慈愛的父神,希望我們接受祂的愛,讓我們學習如何作一個聽,明白,接受真理的信徒,使祂心滿意足。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