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8,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84 棄絕身亡 之 虛情假意(撒上十三章)

掃羅是以色列國的第一位王,神親自揀選,但他為甚麼及後被神棄絕最後葬身沙場,我們探討他失敗的原因,藉此給我們自己一個警戒。

1. 背境
是次的戰爭被稱為”密抹之戰”,這場戰爭也是以色列人歷史裡第一場特別的戰爭,此戰役之前以色列人往往是因自衞而作出反抗,士師記記載所有的戰役均是他們被侵略,被欺凌下而士師帶領他們作出反抗,但當他們成為君王國度後不單要保家衞國,更為開拓疆土,主動甚至有侵略性的戰役展開,這種情況到大衞年代更為明顯。

掃羅招聚勇士跟隨他,也是職業軍人的開展,而且軍隊中有元帥,亦使軍隊制度化,與士師時代有所不同。士師時代是神的靈降臨在士師身上,他振臂高呼,子民跟隨,戰爭結束便各自回家,但王國時代則由君王下令,元帥統領,軍人跟隨。

「掃羅登基年四十歲;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時候,就從以色列中揀選了三千人:二千跟隨掃羅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隨約拿單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其餘的人掃羅都打發各回各家去了。約拿單攻擊迦巴、非利士人的防營,非利士人聽見了。掃羅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說,要使希伯來人聽見。」(撒上13:1-3)是次掃羅揀選了三千人作戰,當中又分兩部份,二千人由掃羅統領,駐紮在密抹與伯特利山區,一千人歸約拿單統領,駐紮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密抹”現稱為”Mukhmas”,位於基比亞東北七公里,海拔高600公呎。

v.3記載約拿單攻擊迦巴非利士人的防營,迦巴即基比亞,而基比亞是掃羅的家鄉,即非利士人已控制了中央山地,或稱”便雅憫山地”,成為軍事據點,故此他們要反抗,並奪回控制權。當約拿單與他們開戰亦表明他們不再受非利士人的管轄,但這些戰爭延連不斷,成為長期的戰爭。

但他與敵軍的對比很大,敵軍有戰車三千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沙那般多(撒上13:5),兩軍真的是強弱懸殊,而且他們連鐵器也缺乏--「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撒上 13:22上),故這是一場難以取勝的戰爭。

因掃羅曾”在遍地吹角”(v.3),一些以色列人知道掃羅與非利士人開戰,他們亦前往觀看及作出”部份參與”,「以色列眾人聽見掃羅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又聽見以色列人為非利士人所憎惡,就跟隨掃羅聚集在吉甲。」(撒上 13:4)他們在吉甲聚集,吉甲是以色列的古聖壇所在地,亦是掃羅被膏為王的地方。

但很多參與者沒有預計敵軍那樣的龐大,相對自己的力量是那樣微小,他們沒有得勝的把握,甚至發現自己身陷險境,內心驚懼,於是他們便逃跑,「以色列百姓見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掃羅還是在吉甲,百姓都戰戰兢兢地跟隨他。」(撒上 13:6-7)原來在密抹隘口兩邊岩石間有不少山洞、岩石,這些山洞很大,而且彼此相通,是避災逃生的好地方,隱密處可譯作”地洞”,”坑中”原指”墳墓”,可見那些聽到角聲而到的以色列人是何等的驚懼。

今天教會會否同樣有此現象:很多人是”慕名”而到,就好像聽到”角聲”的呼喚,但他們原來未了解真正的實況,但當參與在其中時發覺原來投入是要付代價,要犧牲,甚至有風險會涉及自己”利益”、”安危”,於是便會”逃跑”,縱使不逃跑,也是遠遠站著觀看。

因不少人逃走,故此剩下的百姓,即那些軍人,同樣是戰戰兢兢的跟隨著掃羅。

2. 必然衝突
(撒上13:8-15)這段經文是記載掃羅與撒母耳首次的衝突,這兩人的衝突似是不能避免,因他們往往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意識型態。

掃羅是新興制度中的君王,他行事便常以君王政治角度看事情、作決定,”宗教”對他而言是放在次要的地位,但他是一位嶄新的人物,故此對撒母耳甚至一些效忠古傳統的人而言是一時難以適應。

撒母耳是以色列傳統靈恩領袖的代表,被神的靈所膏立,他相信真正的王是耶和華神,神會按自己的心意揀選合適的人事奉祂--如:摩西、眾士師來帶領以色列,特別昔日的戰爭的支派同盟,各支派派人出來作戰,故神的吩咐永遠佔最重要的地位。遵守神律例、典章是必然的,故從這屬靈角度看掃羅的行徑真是大逆不道。

而且王國制度對子民、對掃羅、對撒母耳均是新鮮的,大家怎樣適應、相處仍在摸索學習階段,故定會出現危機。

再從人性角度看這衝突怎也會發生。一個恆常擁有權力的人,一下子而將權力下放給別人--特別是被迫下放,他心中一定不會感到釋然,對那接棒人一定很多要求,對其批判不滿,甚至會耍一些手段,推翻對方,使自己東山再起,或藉此肯定自己昔日所作的,這在歷史中屢見不鮮,撒母耳會否有此心態,我們不能太武斷,但不可忘記,他曾想立自己的兒子繼其位作他們的宗教領袖,但人民不滿他兒子敗行而拒絕 (撒上 8:1-5),故此他們的衝突只是遲早的事,及看看甚麼是引發點而已!

3. 虛情獻祭
「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上 13:8上)雖然撒上10:8提到撒母耳叫掃羅到吉甲等候他七天,「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裡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裡,指示你當行的事」(撒上 10:8)但這兩件事是不同的,因這兩節經文有一段時間的相距,但肯定他們之間必有另一個約定--「等七日」當掃羅等了七日仍未見撒母耳出現,於是他便獻燔祭與平安祭。

很多時我們認為掃羅被棄絕,因他”越權”,他是君王不應取代宗教人員獻祭,故神刑罰他,正如日後烏西雅王獻祭也被神刑罰即時長大痲瘋(見代下 26:16-21),其實重點不是這樣,當時近東列國君王主持獻祭是一件普遍的事,而大衛也曾獻祭(撒下 24:25),所羅門亦然(王上 3:4),故掃羅獻祭在外在行為上並不為過,只是他的獻祭並非為神,乃為自己。

「百姓也離開掃羅散去了。掃羅說:『把燔祭和平安祭帶到我這裡來。』掃羅就獻上燔祭。」(撒上 13:8下-9)因當時龐大的非利士軍隊結集中,而一大班因吹號而被吸引來的人各處奔逃,他內心已怯懼,而跟從他戰戰兢兢的戰士亦散去,「非利士人的一隊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撒上 13:23),非利士人亦步步進逼,故此他更感驚恐,為了要挽留他們,於是他便用獻祭作為一個手段,加強子民信心。

昔日以色列人的爭戰是”聖戰”的觀念,他們開戰之先會先向神禱告、獻祭、祈求神保護、祝福使他們能獲勝。他們不久前才在米斯巴戰勝非利士人,並奪回一些城邑,及後稱那地為”以便以謝”--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那次勝利是因撒母耳為他們獻祭求神祝福所致(詳參撒上 7:5-14)。因此當撒母耳仍未出現那些戰士便離開。

掃羅為了留住他們便獻祭,他是利用宗教去達到自己的利益,他利用神成就自己的計劃,正因如此被神刑罰。可悲的是今天仍有不少政治人物往往利用宗教達成其目標,故我們也要小心分辨。

另一個掃羅的錯失是他沒有用信心依靠神,單看環境,被惡劣的環境影響其判斷--對神的信靠。是的,撒母耳遲了,那時沒有好的通訊設備,故他不知還要等多久,但事實他若再稍等便不會發生此事,因為他剛獻完燔祭仍未獻平安祭,撒母耳便到達了!

神很多時會藉一些惡劣的環境考驗我們對祂的信靠如何!我們會否因一些外在不利因素而影響我們的行為、操守,若縱使外在環境非常惡劣,我們暫時仍看不到有任何轉機,但仍堅持我們對神的承諾,仍不妥協,或用手段籠絡人,藉此幫助我們,這才是寶貴!


4. 假意認錯 (13:11-13)

撒母耳看到他獻祭後便向他發出一個問題,但這問題很明顯是一個責備。掃羅的回應似是認錯,但其實是假意的認錯,他將一切責任均推到別人身上。
– 推向百姓:因百姓等得不耐煩,因驚懼戰敗而逃離戰場
– 推向撒母耳:因你遲到,未能如所約出現,故此你要承擔較重的責任
– 推向非利士人:他們已聚集在密抹(v.23),故形勢險峻
– 推向耶和華:”因恐怕沒有禱告耶和華”,這表示他仍持守支派同盟的觀念,要向神獻祭、禱告,否則怎會得神祝福
– 推向自己:最後他才說”我就勉強獻上燔祭”,他如此作也是不情願,是無奈,似是被迫才如此作。

當我們犯錯、醒悟、認罪--真誠的認罪,神會寬恕,人會原諒,我們才可以繼續往前走,可惜掃羅因只無奈才假意認罪,神才無奈地放棄他。


5. 即時宣判 (13:13-15)

「你作了糊塗事」即「作事愚昧」,若留意撒母耳指責掃羅重點不是在他的獻祭而是他”沒有遵守神的吩咐、命令”!神吩咐掃羅他要遵守甚麼,我們沒法從現有的經文中得悉,但深信那是給他指示怎樣過討神喜悅的事,怎樣依靠祂作一個合神心意的王,但從這件事我們看到掃羅失敗了!

神這宣判並非冷酷無情,祂不是即時褫奪其王位,不是即時用另一個人取代他。撒母耳只是宣告”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即他仍可以在位,仍給他機會。正如始祖犯罪後也不是即時斷氣身亡,神是憐憫,神甘於等候,縱使那個等候或許遙遙無期,祂仍在等。

6. 顧全大局 (13:13-15)

不計那些聽角聲的以色列民外,原有三千的軍隊竟走剩六百人,正如主耶穌所說:「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 22:14),600人對如海沙的敵人,但竟然獲勝,這正如約拿單所言:「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 14:6下),他們竟被擊倒「非利士的軍眾潰散,四圍亂竄」(撒上 14:16下),其實一切均是神的作為「那日,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一直戰到伯亞文。」(撒上 14:23),但可悲這得勝更使掃羅覺得撒母耳的宣判是不是真實,他更不會好好面對自己的錯失,亦埋下他另一次更大失敗的伏線。

神給以色列人得勝是基於約拿單對神的信心,對神子民的憐愛,也同樣給掃羅機會,及顧全大局,可惜掃羅卻沒有醒覺。故此,當我們犯錯,神似乎沒有按祂所宣告的刑罰我們乃因祂的憐愛,但千萬不要「輕慢主治」,祂乃是給我們機會,請珍惜!

小結
密抹之役是掃羅犯錯被棄的始原。

原因是他利用宗教作為其政治目的,他只是外在禮儀卻沒有虔敬的實意,對神沒有信心,不遵守神命,更沒有真誠的悔改,一切均是那樣虛情假意,終使他走上不歸路。願我們能引以為鑑。



歡迎肢體對牧者宣講作出回應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