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24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單元 15 – 基督之心)課 1 – 人心所向

基督之心
人心所向
麥克‧布朗 謝利‧布朗
熙拉瑞M.孟卿格:教育學博士、執業咨詢師

在開始之前,請先想一想你的生活態度。孩子一聽到父母和老師說,「我不喜歡你的態度」,就會畏懼三分。這通常是因為孩子不合作,發脾氣,粗暴無禮。今天,「態度」這個詞還帶有另外的含義。不服從的人被描述成「有態度」的人。有人還在 T 恤衫上印上「我喜歡自己的態度」這樣的口號。

在腓立比書 2:5 中,保羅就人的態度評論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意味著我們要有和耶穌一樣的思維方式和心地。這標準可真不低!你敢不敢用你的生活態度和耶穌作一個對照?花幾分鐘把你的想法寫在所附的問卷裡,然後將它放到一邊,直到本課結束之後再拿出來。我們建議你中途不要查閱經文,先一口氣讀完全部課文。然後,重讀課文並學習經文。最後再回答問卷中的問題。

一、介紹

在本講,我們要學習使徒保羅寫的腓立比書 2:1-18,瞭解基督的心地和態度。

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獄中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保羅擔心教會中會出現潛在的糾紛,就寫信鼓勵教會的成員解決問題,團結一心,彼此關懷。

保羅是這樣著手解決問題的:
他提醒他們,基督徒的身份本身就有團結的內涵(腓立比書2:1)。 他具體指出基督徒應該如何彼此相待,作名符其實的基督徒(腓立比書2:2-4)。 他為他們描述出基督的完美榜樣,號召教會效仿他(腓立比書 2:5-11)。 他聯繫實際,具體地指出基督徒所應該具有的行為特徵(腓立比書 2:12-18)。二、基督的心

1.以基督的心為心有四條主要理由(腓立比書2:1)
保羅在第一節經文裡就提醒讀者從四大方面都能獲得幫助,使人和睦相處。

「所以
1.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
2.愛心有什麼安慰,
3.聖靈有什麼交通,
4.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

保羅在這裡使用「有什麼」這樣的詞,不是說他有任何的懷疑,而是承認基督徒已經接到了這四個祝福。因為在基督中有勸勉和安慰,在聖靈中有交通、慈悲和憐憫,保羅勸基督徒要在生活中名符其實,互相愛護,和睦相處。


基督給基督徒靈命上的幫助

2.基督意念下的行為(腓立比書2:2-4)
保羅的目的是使腓立比教會團結一心(腓立比書 2:2)。他使用了「意念相同」這樣的字眼,並不是要人有一模一樣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而是要人在愛、靈命、目的上有共同的意念。他讓教會的成員彼此忠誠,超越彼此間理解、性情、文化、嗜好和偏愛上的差異。在腓立比書 2:5 中,保羅還說,基督的心是人人都應該追求的標準。

3.基督:最崇高的榜樣(腓立比書2:5-11)
保羅所描述的完美態度都表現在耶穌的身上。第五節經文說這是我們都要努力學習的。請注意,耶穌在人面前所樹立的生活榜樣有如下特點:

(1)自我犧牲的態度
聖經明確指出,基督本是神(腓立比書 2:6),是神形象的體現(希伯來書 1:1)。他與神同在,他就是神(約翰福音 1:1)。但是,耶穌沒有不顧一切地保守自己的位置,而是情願放棄天堂的榮耀和權利,來到人間,把人類的需要擺在自己的地位和特權之前。

請想像一下,你如果是國家領袖,人民面臨危機時,你會怎樣做?你可以立法,集資或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解決的辦法。你甚至還可以訪問災區,來表示你的支持。但是,你會辭去自己的一切官職和特權,來到人民中和他們同甘共苦嗎?耶穌就是這樣做的。

我們在當今社會也能看到這樣的例子:

有的父親幹好幾份工作,掙錢買來食物,餵養自己的孩子。
有的人伸出關懷的手,幫助艾滋病人。
有的單身父親或母親下班後,沒有因疲勞和付不起的賬單而倒在電視機前,卻能以愛心關顧自己孩子的需要。
有作子女的,自己雖已年老,還極力照顧年邁並患有老年性癡呆症的父母。

(2)情願走「額外里程」的態度
耶穌在與人交往時,說自己是僕人(馬太福音 20:24-28)。他從沒有要求自己享有特權和優越感。當門徒不願彼此服侍時,耶穌以身作則,為門徒洗腳(約翰福音13)。他讓我們以他為榜樣,彼此服侍。

「額外里程」這個用語來自耶穌的登山寶訓。他講到如果當官的人要你背著他的行裝走一英里(這是按羅馬帝國的法律要求),你應該主動比你被迫要走的路走得更遠,替他背行裝走上兩英里(馬太福音5:41)。

在當代世界,也有人這樣做。我(謝利‧布朗)在今年就發現了這樣一件美好例子:

在福特沃斯城,有個優秀的博物館學校。因為入學名額有限,競爭就十分激烈。當地的電視台和報紙每年都會報道,有家長露宿在博物館的門口整夜排隊使孩子能在第二天早晨開門時報上名。

珍妮特(Janet)是個年輕的母親。她的女兒四歲,名叫裡婭(Leah),患有癌症。珍妮特接到一個電話,是莎倫(Sharon)打來的。莎倫並不很認識珍妮特,但她向珍妮特保證說,「我知道讓裡婭上博物館學校對你很重要。我要為她爭得一個位置,並每週接送她。這是我給你的禮物。」

我剛聽到這事的時候,心裡為莎倫的責任感和對別人的關懷所感動。但我又一想,莎倫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她每週兩次在學校教課,接送裡婭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這是我低估了莎倫。

莎倫接送裡婭,沒有選擇自己在學校教課的那幾天。因為她想讓裡婭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也有一個「媽媽」在校門口等著她。如果莎倫選擇自己教課的時間,裡婭就會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雖然裡婭可以適應這樣的選擇,但因為裡婭年幼,又沒有媽媽在身邊,莎倫決定不讓裡婭去經歷這樣的變化。於是,儘管自己也有四個孩子,莎倫每週一天要穿過城市去接裡婭到學校,等三個小時後,再送她回家。這是名符其實地走「額外里程」。這是耶穌的心在莎倫身上的體現。

(3)同情的態度
「取了人的樣式」這句話清楚地表明耶穌瞭解人的弱點,能同情我們的苦處。在希伯來書,我們學到耶穌也有血肉之軀,並經歷了試探和痛苦,但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 2:14,18)。這使耶穌勝任作我們的大祭司,因為他能同情人的軟弱(希伯來書 4:15)。身處能同情人的地位並不是為了耶穌的利益。神無所不在,不需要成為人來理解人。這是為了我們的利益,是為了讓我們放心,知道耶穌能同情我們的軟弱、痛苦和掙扎。

(4)謙卑的態度
耶穌是充滿榮耀的神的兒子,是天堂的繼承者。他卻自己謙卑,出生在馬槽裡,成為一對貧窮巴勒斯坦夫婦的兒子和木匠工作間的繼承人。他自己謙卑,作順服的孩子,讓約翰為他施受浸禮。他沒有追求任何舒適、地位、權力,卻與窮人、有痛苦的人、無家可歸和受壓迫的人在一起。他自己謙卑,情願被人告假狀,經歷不合法的審判,並拒絕為自己辯護。雖然他有權威叫下天軍來營救他,可他還是謙卑,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就像罪人被處死一樣。

(5)服從的態度
希伯來書5:7-10 說耶穌在苦難中學會了順從。作為神,人應該服從他。但是,耶穌自己謙卑,放棄了權威,甘心處在服從的地位。他謙卑到服從了最殘酷、最羞辱人的死刑,死在十字架上。他這樣做,給人立下了一個不惜一切代價對神順服的榜樣。在下一講,我們會更仔細地對服從這一態度進行討論。

(6)信靠的態度
我們今天的社會強調一時的快樂。許多人都有困難做到不惜一切代價來順從神的意願。但是,耶穌的態度是不計後果地順服神的旨意。他對神有堅定的盼望,相信神會把榮耀和地位獎賞給那些信靠神的人。耶穌的態度是「我按神的旨意做了」。按神的旨意行事可能意味著為了在天上積累財富,而放棄世俗的享受。

4.我們的回答

經文的下一段是保羅為讀者提供的具體措施:

(1)我們的回答:順從(腓立比書2:12-13)
基督的心是如約翰福音6:38 中所寫,「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耶穌以這樣的心生活,一直到他在十字架上捨命。被捕前,他在花園禱告時,也有思想鬥爭。他禱告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我們只有努力完成神給我們的任務才能獲得腓立比書2:13 中提到的神賜給我們的願望和能力。當我們能以神的意思作為我們自己的意思時,就有了基督的心。

(2)我們的回答:注重神的意願,而不是自己的意願
在腓立比書2:13 中,神保證要在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上做工,使我們為他的目的,而不是為自己的目的服務。羅馬書 8:28 也有這樣的話,「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我們只要在以基督的心為心,就能把他的意願當成自己的意願。

(3)我們的回答:不再抱怨
抱怨是人懷疑神,不相信他會滿足我們需要的表現。抱怨似乎沒有什麼害處,其實它是對神嚴重的冒犯,因為抱怨為不滿、不信、恐懼、憤怒和人們的不和打開門路。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神的道,我們也有尋求神旨意的自由。但我們必須學會信靠和服從神,不公開或私下裡懷疑神的智慧和權威。

遵從神的意願會使我們與這個「彎曲悖謬的時代」發生衝突(腓立比書 2:15)。這種價值觀上的衝突會帶來痛苦,甚至引來逼迫。面臨困難,神的子民毫無怨言。他們心中喜樂,知道受壓迫的夜色越黑,純潔的星星就越明亮。

(4)我們的回答:充滿喜樂(腓立比書2:17-18)
喜樂是腓立比書的主要內容。既使面臨痛苦,保羅也能找到喜樂的理由,還讓讀者與他一起喜樂。這對今天的人來說很是陌生。人們通常把喜樂與欣快和好玩,而不是痛苦結合在一起。保羅說,他要喜樂,就是把自己當成祭物獻上,也是喜樂。我們現代人讀到這裡可能會深為疑惑。

然而,在保羅的心中,為了認識耶穌,讓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情願。接受基督,以對神的信靠而稱義是保羅的生活目的。像基督一樣受苦,甚至死亡,也一定能向他一樣的復活(腓立比書 3:7-11)。保羅的目標是與基督建立如此親密的關系,使自己樂意忍受基督所承受的痛苦。保羅的喜樂與他的生活環境沒有任何的關系,卻與精神境界密切相連。看到神的意願得以實現,既使有痛苦,保羅心中也十分喜樂。當我們對神的意願比對自己的意願更關心時,就是在展現基督的心。

三、結論

保羅希望住在腓立比的基督徒有能力過名符其實的基督徒生活,彼此相愛和睦。這需要他們能以基督的心為心。我們今天同樣需要基督的心,來獲得神賜的能力和意志,通過耶穌行萬事,以實現神的意願。



承蒙”New Life Behavior International” (NLBI) 授權轉載
新生命行為課程已經應用了27年。它還在不停地編輯和增新。
在過去 的幾年中,「New Life Behavior International」 (NLBI)
已經幫助數千人找到了比以前更有意義,更完滿,更充實的新生活。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