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9, 2025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穹蒼與大地(戴國璋牧師)- 2009.9.6

語音(廣東話): 題目:創世記系列-穹蒼與大地 (創1:1-2)
The Heaven and Earth (Genesis 1:1-2)
證道:戴國璋牧師

我們知道每一個文明,當它發展到一個相當成熟的地步的時候,它往往會產生它自己的世界觀。所謂世界觀就是這個文明以它自己周遭事物所能理解的方式──它如何構築它周遭的事物,使之能夠去理解它周遭的事物,而去作為與周遭事物互動的根據,這些我們通常就稱它為世界觀。

希伯來文明是一個古老的文明,雖然它是透過基督教對西方的世界有著很深遠的影響,故此希伯來人同樣也有他們自己的世界觀。由一個文明的世界觀出發,就會引出這個文明的人生觀及歷史觀。所謂的人生觀、歷史觀是指在它所在或所理解的現實當中,如何找到立身處世的根據、找到它們善惡價值判斷的依據來作為它們生命的方向,繼而也引發出他們所有的末世觀。所謂末世觀就是對它身邊所認識、所理解的現實之由來、去向是如何,對它所立足的現實之生命,它的終局是一個如何的想像,這個我們就稱之為末世觀。

希伯來文明本身有它自己比較獨特的世界觀,因此也產生它們自己比較獨特的人生觀及歷史觀,當然希伯來人的世界觀是許多文明所獨有的,其實透過舊約、新約聖經很厲害地影響著西方的世界,以及影響著今天每一個相信聖經是上帝真理所啟示的人。

今天的主題是《穹蒼與大地》,經文的由來是在創世記第一章第1-2節,我知道大家一直以來的講論,不論是在我以前或之後都以創世記第一章的講述來展開的,相信對大家來說,這些經文並不會太陌生,第一章第1-2節說:
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
1: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今天我負責的範圍,主要是第一章第一節:起初 神創造天地。我再說主題是《穹蒼與大地》,但嚴格上經文是天與地,「天與地」和「穹蒼與大地」兩者之間是有關聯的,但它們卻並不是百分之百的等同。我們知道創世記第一章裏面有關創造的描述,其實不單單是一個現實由來的神話式的描述,每一個文明對它周遭的世界都充滿了一種好奇,希望能夠了解這個世界,所以構築了它自己本身的世界觀。它對於這個周遭現實的由來,一定有一種的好奇與追尋,就如同我們在古代的希臘的哲人當中,他們對宇宙論的沉迷,同樣也是出於此種的衝動,我們知道希伯來人他們自己本身有這種對現實由來的神話式的描述(如果你喜歡這樣說的話,我覺得也是沒問題的)。

不過創世記第一章本身不單單是現實由來神話式的描述,它其實是希伯來人世界觀的表述來的,透過它的宣告說,他們相信、知道上帝創造天地,其實就將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表達出來,當然我相信我們當中沒有一個猶太人,我們沒有人是在希伯來人文化根源當中內成長,所以我們常這樣子說,為何要花時間去研究一個非自己民族的世界觀呢?有些人可能就連自己中華民族本身的世界觀、人生觀都還沒好好地去掌握,為何要花時間去研究一個與我們民族完全沒有任何特別關係的另一個民族的世界觀呢?

這個原因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位宗教徒,在我們當中很多都是基督徒,在我們當中就算你還沒成為基督徒,但你來教會是因為你想多點了解教會的事及這個信仰,所以就來到我們當中。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我們相信上帝的存在,我們相信上帝有真理要向我們來表述,我們都歡天喜地希望能夠得到上帝這個的真理,我們相信聖經是上帝的真理,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相信聖經記述了上帝的真理,所以我們來到上帝的殿當中來讀聖經、思想聖經,藉著牧者來闡釋聖經,我們希望能夠理解這些的真理。但是當上帝的真理要傳遞給我們的時候,它往往需要一個盛器,就好像聖經本身是一個盛器──是一本書,它將真理盛載了再傳遞給我們,真理往往是需要一個盛器的。當上帝要將關乎祂的事、祂的真理來傳達給我們的時候,祂選擇了希伯來民族,藉著希伯來民族的文化、風俗、經歷、經驗,將一些的真理從中表述出來,所以希伯來文明本身在上帝手中就成為了一個盛器去傳達真理,如果我們要接受這個盛器裏頭的真理,我們本身也須要去接受這個盛器及了解這個盛器,因為這個盛器是直接與這個真理相融和。

我很喜歡用一個比喻來比喻這一個特點,恍惚好像喝酒──喝酒的人告訴我們,酒需要一個盛器來裝載,而且不同的酒可能要用不同的盛器… 如果大家看過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其中一個段落講到令狐沖與祖千秋論飲酒… 實在是佩服,原來有那麼多的學問… 因為原來甚麼酒就得用甚麼盛器來盛載,是會影響酒的品質,我們是行外人,看起來的確很令人佩服。上帝的真理恍惚就好像美酒要藉著盛器來器載以傳達給我們,當我們接受這個美酒的時候,我們要一同接受這個盛器,然後就可享用那美酒。

所以希伯來文明的哲理和觀念就如同這個盛器,上帝藉著這個盛器,傳達祂要告訴我們的一些信息,要了解真理就不可說因為不喜悅這個盛器,就將它丟棄,當然我們更加不可以因為厭惡這個盛器說「我不是猶太人,我對這種神神怪怪的描述方式沒興趣」,就要丟棄這個盛器,於是我們就把這個盛器所盛載的美酒都一同的倒掉了,這是一個很可惜的事。就因著這個原因,當我們研究聖經要傳達給我們的真理時,我們一定要了解希伯來人那一些的哲理和觀念(我再說,真理是藉著這個觀念來向我們表達,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將上帝的真理無阻礙地接受)。

今天我們講的這個主題《穹蒼與大地》或是我們所用的經文創世記一章1節:起初 神創造天地。這個不單單是有關希伯來人對現實由來的神話表述,其實是表達了他們對世界的一個看法。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可用那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述說呢?我們可以說,希伯來人的世界觀或他們的世界,是由兩部份組成單一個體,這種單元方式來表達出來。為何說是「由兩部份組成」呢?因為希伯來人(或創世記)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起初 神創造天地」,「天」與「地」都可被視之為單一的個體,在我們中文聖經裏面,天與地其實是分開的兩種事物,無論在希伯來文或英文聖經都一樣──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有一個連接詞把它們連接起來,所以是兩個部份,但這兩部份又不是完全分開的兩部份,或不是完全割裂的兩部份,對希伯來人來說,這兩部份組成了一個單一個體。這就是我們說,了解希伯來世界觀的特點。

天與地是代表著兩個極,有如中國人說的:天與地比,我們用這種方法就是表示天與地是代表兩個極。這兩個極,其實也象徵了處於這兩個極其中的一切事物,所以當希伯來人說天與地的時候,他不是純粹在講兩個相差很遠的極,他是想說,這兩個極以及包含在其中的一切、所有的事物。這種的表達的方式,是希伯來人文學常有的表達方式,他們很喜歡用這兩種極的提點來指示出,他想要說的其實是包含在兩個極裏面的一切事物。例如我們很熟悉的經文: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篇103:11-12)這種將天、地的兩極,以及東、西兩極的遙遠,來表明包攬在其中上帝給我們豐富的恩典。詩篇說: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詩113:3)我們知道,這也是兩個極,日出之地是東邊,日落之處是西邊,他所指的就是:全地都要稱頌耶和華。詩人又說: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詩篇139:9)這裏又用到兩個極來表達對全地的觀念,「清晨的翅膀」是指太陽出來的第一線的晨光,是指東邊,我由東邊飛到西邊,去到海極… 我們知道猶太人的地理環境──海──他們所熟悉的海就是地中海,地中海對他們來說是茫無邊際的,是地的極處,詩人的意思就是說:我就算在大地當中的任何一處地方,想在那裏躲藏,但我都不能夠躲避你的面。

這種將兩個極來代表兩極其中一切事物的表達方式,是猶太人常有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當他說,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他想表明的就是,天與地這兩個極裏面所包含一切所有的事物,其實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到了後來,特別到了新約,因為與另外一個文明的接觸,他們開始引入另一種文明以對這個世界所表述的方式。例如我們知道希臘人對世界表述的方式是用「萬有」這個說法──the all──萬有就是整個宇宙,故此我們在後來在猶太人的聖經裏面,以及在新約聖經裏面,我們就開始看見「上帝創造萬有」這種講法,其實如果用猶太人古老的表達方式,它是指「上帝創造天、地」。

這種將兩個部份組合成一個單元的「一元世界觀」,其實在中國人當中有一些相似的觀念,例如中國人對宇宙世界的看法,他用了一個稱呼叫「宇宙」,甚麼叫宇宙呀?宇宙其實也是兩樣東西來的。古書告訴我們,上下四方為之「宇」、古往今來為之「宙」,所謂宇宙就是「時間」與「空間」的綜合體,這個名詞很現代,因為今天我們所看的世界、宇宙,都是用時間與空間的綜合體來表達。

中國古人亦喜歡用太極來表達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太極是一個圓形,但我們知道太極這個圓形裏面分兩個部份──一陰一陽兩易,大極的圖樣就是由陰陽兩易的相合而表達出來,這種的表達方式亦是將整個世界的一元單一,由兩個部份的相合而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很多時候中國人對宇宙的體會與希伯來人都有相近的地方。當然中國人對於宇宙來說,它是時間與空間的綜合體;但是猶太人的天地觀念,是單單藉著空間來表達,因為天、地兩者間都屬於空間的觀念,以空間的觀念來表達時間的觀念。這是我們中國人與希伯來人彼此之間以兩步組成一個單元所不一樣的地方(其實不一樣的地方還相當多,有機會的時候我們再去碰觸)。

當聖經說: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是想說告訴我們,這個天地之間所表明的一切、整個萬有、整個宇宙,都是上帝所創造,因此都是上帝所鍾愛的一個整體,彼此之間是不可以分割的整體。當然在此將上帝以及祂的造物用了一個動詞聯繫起來,這個動詞就是「創造」──上帝創造天地。這個動詞是蠻重要的,它表達了這個宇宙的結構、來源,以及和所相信的上帝之間的關係,這個動詞給我們看見天地、宇宙之間有一個關聯處、間隔處,很矛盾,對吧!彼此之間有關聯,但也有間隔。因為在希伯來人的觀念當中,世界不是上帝「生」出來的,它不是上帝「生命」的一部份,不像其他許多民族的觀念,認為世界是神明生出來的。它也不是上帝本身的「延展」,因此希伯來人的信念排除了一切所有繁神的色彩,以為宇宙當中一切的事物都是上帝本身,但這個創造又使上帝對這個世界有保守與引導的責任,結果亦排除了後來西方世界裏面出現自然神論的傾向,以為有神明的存在──是的,祂創造了這個世界,但祂創造了之後,祂就不再理會這個世界,所以這個世界與上帝是無份無關──希伯來人不能接受這種觀念,他不將上帝等同這個世界,但是他同樣告訴我們,對上帝來說,這個世界是祂所鍾愛的,是祂要保守、引導以及管理的。這個就引發出聖經裏頭,對上帝、敬拜獨一的上帝、不可以拜他神、不可以拜偶像這些觀念,基本上是與這些信念有關的。

所以第一樣我們要留意的就是「起初神創造天地」,這個「天地」是由兩部組成的一個單元,這是第一方面我想要表達的。

第二方面猶太人、希伯來人的世界觀,也是天地二元的兩層世界說。因為它雖然是一個單元,它卻是由一個兩部份所組成。它既藉著天地來說明其中一切,但當中亦都包含了它對世界的了解,這個世界有「兩層世界」的說法。整個造物、萬有,包括了可見的地,這個地是我們在當中生活,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但亦包括了可見但不可識的天,某方面來說,是不可見的天。這個就有點像後來西方世界裏面,康德所開展出來的現況世界與本體世界的兩層世界相似。康德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現象世界──我們所熟悉、所認知、所能感受到、明白到的一部份。但這個世界同樣一個本體的部份──是我們的感知、感覺所沒辦法直接去了解。同樣是兩層的世界說,不過不一樣的是,因著康德這種「兩層世界說」,就導致了「不可知論」的出現,所謂「不可知論」是說:從人認知的角度出發,人永遠有限,我們只能夠碰觸這個繽紛的現象世界,卻不能碰觸物體本質的世界,所以我們對很多事物都沒辦法有一些肯定的答案,包括神、各種宗教的信仰等。從人的認知角度出發,就會產生一些不可知的觀念,猶太人同樣有這兩層世界觀,但是他們不會有這種不可知的觀念。原因是因為他認為兩層的世界都是上帝的創造,而且我能夠如此的來理解這兩層的世界,都是因為上帝啟示我知道,不是我自己去碰觸知道的,因著出發點不一樣,所以就不會產生所謂不可知的講法。

這種兩層世界觀,提及天與地兩個分隔的、像似分隔的部份──二元的部份,正如我們在第一點提及到二元的部份是一個整體的單元,所以對猶太人來講,這個二元部份不是完全分開、互不相關的,他們相信天與地之間,彼此有互動的:大地的事物會影響天,天上的事物會影響地;更多時候因著天與地、上與下的分野,表達出大地的事物,其實是受著上天來支配著──這個觀念是進一步在猶太人的天地觀念當中所帶出來的一個重要的信念。

我們知道在創世記第一章裏面,從第三節開始講到上帝的創造、對大地的塑造,聖經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與當中一切所有,然後第二節立刻將焦點放在地的部份:地是空虛混沌。所以由第三節所講的一切都是牽涉到「地」。在這個第二天的創造裏頭,上帝創造了穹蒼,因為在這二天的創造裏,聖經告訢我們,上帝創造空氣,然後有水將空氣隔開,上帝就稱空氣為天,我們知道這裏所說的天,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穹蒼。今天我們知道這穹蒼是怎麼來的,其實只不過是太陽的光線射入地球大氣時,被地球大氣折射出去,有一些光波進入我們的眼眼簾當中,有一些光波就被散射在大氣的上空,所以我恍惚在日間的時候見到天幕,這就是穹蒼;到了晚上,我們看很多一閃一閃的星星,古人認為這些星星是點綴在這個天幕上面,這就是穹蒼。所以嚴格來說,穹蒼與天地的天是不一樣的,我再說,天地的天是指創造萬有裏面的一個部份;而穹蒼是指大地上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某一個部份,就是天幕那個部份。

但是人立根於大地,他接觸到的事物,是他眼所能見到的事物,但他仰望天空的時候,他見到的就是穹蒼,他感覺到這個穹蒼離他很近,他也感覺到縱然這個穹蒼離他很近,但他卻可望而不可即,於是就產生對這穹蒼的敬畏,然後就將這穹蒼的「天」和我們所說這個宇宙萬有的「天」連繫起來。眼睛能見到的天與地的部份,就代表著天地兩層的世界。

一方面我們說,上帝不在這個天地之內(因為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天地是由祂來創造,祂當然就不在這個創造之內),但如果上帝不在這個創造之內,我們又能夠把上帝放在那一個地方呢?所以我們唯有邀請上帝進來,在這個創造裏頭找一個位置給祂。而當我們要為上帝找一個位置的時候,我們就很自然而然覺得抬頭向上望的、無邊無際的天空的穹蒼,這個令人生畏的穹蒼,是最適合上帝在那裏居住了。所以我們就發展出:天是祢的寶座,地是祢的腳凳這種說法──上帝坐在、住在高高的天上面,而管理著整個大地,大地都在祂的掌握當中。用這個方式來表達我們原先在第一部份說的: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個講法。

我們知道在聖經裏頭,有兩方面的傳統和矛盾,經常被人批評聖經矛盾出現的地方,這說法就是,一方面我們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王上8:27當所羅門建聖殿的時候,他如此的禱告),他說我知道天和天上的天以及整個諸天,其實都不適合祢來居住,因為祢是超過諸天之外,祢怎可能住在這個廟宇之內呢?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說,不是!天是上帝的居所、天是祂的寶座,地是祂的腳凳。其實這並不是矛盾,這個只不過透過兩個彼此之間不協調的觀念,來表達一個信念的兩個表達方法而已:一個表達方法是上帝不在造物裏頭,而另一個表達方法是上帝與造物緊緊的相連,因為祂住在這個造物裏頭、在這個天裏頭關懷著大地。

所以在後來的聖經裏面,特別是在被擄的聖經裏面,就發展出天庭神話的觀念。例如,我們念過撒迦利亞書裏面有一個異象,是描述當時候大祭司約書亞站立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在天庭坐在寶座上,大祭司約書亞身上的衣服是污穢不堪,眾使者圍繞著耶和華的寶座,然後撒但走出來控告約書亞,上帝吩咐將約書亞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脫下,當他洗完澡,重新穿上新而美麗的祭司聖袍,撒迦利亞透過這個方法想告訴我們,上帝已不再記念以色列人的罪孽,祂已經赦免他們了,所以毋須再帶著內疚,恍惚自己是以那些卑微、低賤的後代的身份而活,但這個圖畫是天庭的神話,上天如同天庭般有會議,上帝坐在高高的寶座上面,眾天使圍列在其間,好像朝庭的朝拜,撒但也列在當中,我們知道這種天庭的神話,也能在約伯記裏看見。約伯記一開始描述約伯所有遭遇的時候,也想告訴我們約伯在地上所有的遭遇,是與天上的決定有關。這種天庭的神話:上帝坐在寶座上面發號施令是影響著這個大地的世界。這信念在後期蠻嚴重地影響猶太人,而猶太人也藉這個觀念來說明:上帝是管理著這個世界、世界和上帝之間有一個親密的關係。

今天的人一般不能再接受這種兩層的世界說,今天人的宇宙觀念認為整個宇宙、世界只不過是一個獨立、封閉的單元或系統,宇宙裏所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足的條件來面對一切的發生,無論這些自足的條件是屬於自然上、物理上或其他方面,因此現代人會嗤笑這種兩層世界說,而視之為笑話、古老的迷信。今天當我們被邀請接觸這個信仰的時候,我們就要接受這邀請而放棄現代人認為宇宙是單一、自足、封閉的講法,要相信宇宙間有一些是我們可以知道、接觸到的,但宇宙間也有一些是我們的知覺未必一定能夠直接接觸到,但它卻實在的存在並影響著我們,要藉著上帝的啟示我們才能夠理解世界的那部份。

人生裏面有很多很多超過自然能夠理解的事,我在這裏就不再一一地去敍述。這些的事給我們看見,原來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裏頭,有另外一個這樣的部份在影響著我們。當然如果我們繼續堅持現代人那種單一、封閉系統的看法時,我們更加發覺這個宇宙本身,沒有甚麼值得我們感到慶幸的,因為既然它是一個封閉系統,當中所有的因果關係都是由其中的接觸因素所造成的話,我們在當中所經驗到許多不愉快的經歷──人生許多時候都有許多不愉快的經歷,我不是悲觀主義者,我絕對相信人間裏有許多美善的事物,一切美善的事物都是從上頭而來,都上帝給我們的,但是每一個理智的人、每一個有人生經驗的人,都會告訴我們人生裏頭有許多不愉快的經歷、經驗,但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及經驗在這個封閉的系統當中是沒解決、沒答案、沒安慰、沒出路。當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是一個兩層的世界,有一個超然的世界,而這個超然的世界直接影響著我們,祂將世界導引一個方向,這樣我們才會覺到人世間所有的悲傷、哀痛是會有出路、有安慰的。如此,我們就開始進入到我們剛才所說的,猶太人的世界觀所引起的末世終局觀念。

我們說過這兩層世界說──天與地,某方面來說是天支配地大一些。約伯為什麼有那麼多令我們感覺到難以理解的遭遇呢?原來是上天裏頭的一些爭論、決定而影響的,這是約伯記裏的兩層世界說所帶給我們看見,在猶太人自己本身民族歷史中有許許多多不愉快、悲痛的經歷(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們就產生了一種末日的觀念,相信他們在這個世界所忍受的痛苦,其實上帝是知道的,如同他們的祖先在埃及地受盡各樣的苦楚,他們祖先們的唉哼,上帝在天上是聽見的,祂聽見但非無動於衷,乃是走下來拯救的。同樣今天我們民族裏所經歷到許許多多的痛苦、唉哼、無望的情景,但絕非無望,因為上帝是知道的,上帝會介入這個歷史裏頭,會進行引導,將這個歷史帶去終局,所以這兩層世界說,甚至達至天之倍地的講法,是引起我們對末世的盼望。

我們知道耶穌復活(我們今天許多讀經經文的和應以及詩歌,都和復活有關),耶穌復活,祂在門徒面前明明的被雲彩接到天上去,當時天使對著那時望天的人說:加利利人哪!你為什麼站著望天呢?你們看見祂怎樣去,祂還要怎樣來。耶穌這個行動──明明地被雲彩接去升上天的行動──想藉著這個行動帶給我們一個觀念,或是帶給我們一種異象,這種異象就是:祂從天上來,也回到天上去,有一天祂還要再回來,這是我們使徒信經所要表達的。所以在聖經裏頭告訴我們,當耶穌面對大祭司的刁難的時候,祂對大祭司說,有一天你會看見人子駕著天上的雲彩降臨。我們知道耶穌用這個異象,其實是猶太人很熟悉的異象,在舊約先知書裏都講述的,提及上帝駕雲降臨這個世界,將大能大力、天國的權威帶進這個世界,扭轉世局,走向一個指定的方向,這是舊約的末世觀,亦是新約裏頭耶穌所講的末世觀,不同的是:舊約說這是耶和華表現、工作,新約就直接指明這是復活的救主所要表明的工作。

從天上,這個上一層的世界駕著雲彩駕臨在地上,這一個下一層的世界,某方面來說,我們叫這個為天與地的入侵──上天對大地的入侵。雖然入侵這個字有時候給我們一個不好的含意,但這個是入侵,這表明這世界的走向不是按照它自己本身那些所謂的自足條件,如果如此,這個世界就沒有希望,世界的走向必然是根據上帝的旨意,對造物的恩慈及責任,還有祂對造物當中,祂的子民的信實及協約,祂要介入到人類的世界當中,故此我們看見有:耶穌要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大地這種講法。透過天地這兩層的世界觀念,來表明末世的觀念,上帝介入人類歷史將人帶入最終極。當然講到末世終極的表現時,我們不能不談及有關新天新地的渴慕,在舊約先知裏有新天新地的渴慕,在新約對末世的看法裏頭,我們同樣有新天新地的渴慕,啟示錄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有一天上帝要把這個新天新地給我們。有關這個新天新地都有兩種截然不同、彼此看似矛盾的說法,這說法就是:這個新天新地與舊有的天地絕對沒有任何的關連,彼此有沒有任何延續性的,彼得後書告訴我們:所有有形質的,到有一天都會被銷化,就是舊有的天地完全被銷化、消失,然後上帝就將新的天地給我們,有義居在其中,這新的天地與舊的天地是沒大關連的,是全新的、有義的、聖潔的、美麗的。但聖經裏面有另一個傳統告訴我們,並非如此,這新的天地是舊天地的改變,所以主耶穌說:當萬物復興的時候,當整個天地被改變、改換為一新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我們每一個應當挺身昂首去面對上帝救贖恩典的時候。

兩個看似矛盾的觀念… 我再說,宗教有很多時候是需要藉著一些矛盾的觀念來去說明,有些時候我們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事物,這是想告訴我們現有的天地與將來的天地當中,既有延續的關係,亦有不延續的關係,這裏我不想講太多… 但這種對新天新地的渴望,正是我們每一個在地上渡過餘生的人所渴望的,你和我都有復活的冀望,你和我都有再活一次的期望,今生我們活得不好、不開心、失望、羞恥,不要緊,在耶穌裏面,讓我們有再活一次的期望,這個再活一次,是讓我們有榮耀、美麗,因為這個信念,使我們在今生裏頭,相信人生不是只能活一次的,不是我們可以再 Take Two 的,是因為上帝的設計本是如此,而整個世界的結局也給看見,有一天地上的哀痛、苦痛,全部都要過去,死亡、渾沌最終都要被生命所吞滅,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我們在耶穌身上已經看見這個結果,所以今天我們來思想這個題目: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我們來看猶太人的世界觀,這兩個部份成單一、單元的世界觀,這兩部份組成一個兩層的世界觀,這個天支配地,最後帶出來新天新地的末世觀,這就是上帝藉著這個方法來表明祂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方式,我們願意在當中欣慰、歡欣,因為我們有一位這麼超然的主,但又祂深深的愛著我們,而且祂滿有能力,將我們帶到一個幸福境的主。

我們一同來禱告:愛我們的主,要為我們剛才在聖經裏頭闡釋天地的觀念,猶太人的觀念向祢來禱告,我們知道這個觀念的重要,不是因為它是希伯來人自己本身長久文明的產物,而是祢是藉著人這個觀念,要將祢自己與我們的關係,以及祢對我們的保守,祢應許帶領我們進入永遠幸福裏頭的信念,緊緊地連接著,盼望我們在其中,去經歷上帝許多奇妙的恩,以及抓著這個盼望繼續我們的生活,最終我們知道我們要在祢裏面,在復活當中得著這個榮耀,多謝主!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字,誠心所悅!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