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1, 2025

Vine Media

葡萄樹傳媒

成長的階梯(鄧瑞強博士)2014.1.26

語音(廣東話): 音訊播放器


主題:成長的階梯
經文:約翰福音1:35-39
證道:鄧瑞強博士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在這新的一年裡,深願神的恩典顯明在你們身上。

佛教有一種講法,講出人認識真相的不同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第一境界。能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能按感官照應這個世界,也能明白不同「名相」之別。這是認識的開始。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第二境界。能見到「山」依賴各種條件而成,見到「水」依賴各種條件而成,山與水,本來無一物,本是「空」。既然是「空」,也就無所謂「山」與「水」。同時,也明白所謂「山」、所謂「水」,只是由人的心識而來,一切由心所造,「山」與「水」只是心識所造成的不同「名相」而已。從認識現象,進而認識現象之為現象背後的構成條件,是深一步的認識。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是第三境界。不執著世間的「色」,也不執著「空」。如《心經》所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山」與「水」固然是「空」,但「空」也透過「山」與「水」呈現出來。「物」不離「心」,「心」也不離「物」,彼此在依存關係中。由於不執著「色」,也不執著「空」,故「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是自覺的活在真相中,這是最深的認識。

從一種客觀的、外在之「知」,慢慢體會到「物我交融」的「體會」之知,很多時,都是信仰成長的一種標記。

今日的講道經文是:約翰福音1:35-39。

這是一個小故事,是主耶穌與跟從者的簡單對答。這些簡單的對答,透露出生命成長的階梯。

約翰福音1:35-39。

1: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
1: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
1:37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1:38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
1:39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1)成長的第一階段:外在之知
1: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
1: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
1:37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這裡有一個信仰前輩,他有兩個門徒。

這信仰前輩就是施洗約翰,他一出生,就注定成為曠野中的先知。

街道上,熙來攘往。但他一眼看出,有神聖的人物在其中。

這有點似一個武林高手,單單聽人群中的腳步聲,便能指出有超級輕功的絕頂高手。

施洗約翰對他的兩個門徒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

「看啊」:這用字提醒我們校正焦點。

我們看不清,是因為焦點模糊。人生無焦點,是找不到真理的。

施洗約翰呼籲我們校正焦點去看。

看什麼呢?看「神的羔羊」。

「羊」通常不是人的焦點,因為「羊」代表弱者。

在香港,最威水的地方,如:匯豐銀行,門口是不會放隻羊的,他們會放獅子。這才夠威、夠煞氣。

世人看世界時,是看獅子。但施洗約翰教他的門徒看世界時,是看羊。

看到「羊」的價值是極難的。

在這個努力賺取的世界裡,看到「羊」的「犧牲」的價值是極難的。

在這個獅子與狼橫行的世界裡,看到「被殺的羔羊」的價值是極難的。

施洗約翰的偉大,在於他有一種信仰洞見,看到世人看不到的真價值。

他的那兩個門徒聽見老師的指點,便跟從了耶穌。

一般而言,「羊」很難吸引人跟從。孔武有力的人,較似「大佬」,容易吸引人跟從。若你要跟「大佬」,會否跟一個好似「羊」一樣的「大佬」?

很明顯,這兩個門徒信任老師的指點,他們願意跟從那「羔羊」。

他們對耶穌的認識,是初步的,是外在的,我稱這為「外在之知」。

有人指出真理,他們便按真理的方向走去,這是認識真理的開始。

很多人返教會、信耶穌,也是經人指點,對耶穌有一種「外在之知」。我們接受別人的指導,便跟從了耶穌。這是信仰的開始。

(2)成長的第二階段:內省之知

1:38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

兩個門徒跟著耶穌,耶穌停下腳步,轉過身來,望向他們。

主耶穌向他們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主耶穌問他們:「你們要什麼?」

這句話是主耶穌在約翰福音裡講的第一句話。

在約翰福音的神學裡,耶穌是「神的道」、「神的說話」。耶穌開口講的第一句話,應有特殊的神學用意。

主耶穌第一句說的話,是問跟從他的人,「你們要什麼?」

這裡的重點,不在我們認識的「外在」對象究竟是什麼?重點在於追問,我們「內裡」想在這些外在對象身上得到什麼?這不是「外在之知」的追問,而是一種內心的探索、內向的反省。

哲學有一門分支,叫「知識論」,專門探討有關「知識」的各種問題。較早階段的「知識論」,探討我們如何將一外在對象變成我們的知識。但自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康德(Kant)後,我們便意識到我們人性的內在條件,會決定我們如何去構作我們的知識。簡單說,用一個花形的「模」去造曲奇餅,造出來的曲奇餅就是花形的。我們人性裡面其實有一建構知識的「模」,用這「模」建構出來的知識,其實都有這個「模」的形狀。自康德起,我們不單討論「外在之知」,也內向地反省我們內裡的條件如何建構我們對外物的認識。

這個認識的「模」,就是我們建構知識的「範疇」(categories)。後來的知識論,進一步顯示,我們的語言本身也是一個「模」。以不同語言去表述同一事物,也會構成不同的認識。一個語言,造就一個世界。

再進一步,我們發覺我們對事物的不同興趣(interests),也會將事物變形,以套在我們的興趣的「模」裡。舉例說,當看見一隻狗時,愛好吃狗肉的人,會看見食物;做狗隻配種生意的人,會看見商機;尋找寵物的人,會看見可以作伴的生命。

你尋找什麼?你要什麼?會影響我們對外物的認識。

在這裡,關鍵不是一隻外在的狗,而是我們內心想以這隻狗來作什麼?

主耶穌問那兩個跟從者的問題:「你們要什麼?」重點不在其「外在之知」,而在其「內省之知」。他們是否知道他們跟從主的內在目的?

各位弟兄姊妹,你們要什麼?

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會將耶穌塑造成一個賜人成功的主,去滿足其渴望。

一個追求快樂的人,會將耶穌了解為一個賜人快樂的主,去滿足其追求。

每一個人,看來都因著自己的渴望,塑造一個合乎自己心意的耶穌。

主耶穌問:「你們要什麼?」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問,讓我們去反省,我們有什麼人生目標?我們要追尋什麼樣的價值?我們渴望活出什麼意義?

看來,主耶穌要我們正視,我們是如何理解他的。主耶穌要我們正視,我們是懷著什麼目的去跟從他的。主耶穌要我們正視,我們如何建構我們對他的認識。主耶穌要求我們,有一種「內省之知」。有了這種「內省之知」,我們才會明白,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多麼受我們自身限制。明白這種限制,我們才有機會從這限制走出來。這是一種「自知之明」,這是信仰成長的第二步。

(3)成長的第三階段:體會之知

1:38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
1:39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裡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主耶穌問那兩個跟從者,「你們要什麼?」

那兩人答得也妙。他們說:「拉比,在哪裡住?」

主耶穌邀請他們去看。

他們看後,便當下與主耶穌同住。

「住」代表生命的同在、親近、結連。

「住」代表生命的交流、生命的開放、生命進入愛的關係中而放下自我。

約翰福音在另外兩個重要地方提到「住」,雖然《和合本》的中文翻譯沒有顯示出來,但「住」的意思是明確的。

第一處經文是約翰福音6:56,是耶穌的話。《呂振中譯本》這樣翻譯:「嚼我肉、喝我血的人住在我裡面,我也住在他裡面。」耶穌在這裡講到自己是生命之糧。以他為糧的人,生命與他結連。這人住在耶穌裡,耶穌也住在這人裡。

第二處經文是約翰福音15:5,也是耶穌的話。《呂振中譯本》這樣翻譯:「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住在我裡面、而我住在他裡面的、這種人才能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

明顯,約翰福音有一套「住」的神學。信徒與基督同住,就是信徒住在基督裡,基督住在信徒裡。在這裡,信徒不再是抽離的、旁觀的按自己的框架去理解耶穌。當耶穌住在我們裡面時,耶穌會挑戰我們內在的理解框架,會改變我們的理解框架,以致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當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的時候,當我們活著就是基督時,便不是我們帶著種種塵世的目的去理解基督,而是基督透過我們「如其所如」地呈顯自己。

或許,現代社會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密不透風的「自我」(ego)、一個排外的「主體」(subject)。每個人都有一種凌駕他人的觀點,每個人都要滿足自身要求的目的。你若問:「你們要什麼?」十個人就有十種不同的要求,並且各不相讓。

當我們願意讓基督住在我們裡面時,我們才可放下我們裡面那獨大的「自我」。當我們願意住在基督裡面時,我們便可放下塵世的種種目的,油然地回到愛的家園裡。

在希伯來人的文化裡,「認識」和「性的連合」是同一個字。對他們來說,要有「生命的連合」,才算是真正的「認識」。以弗所書4:15說,《和合本》的翻譯是:「用愛心說誠實話」。這經文其實也可理解成:「在愛裡活出真理」。原來,真正要認識真理,是要透過愛的連繫去將真理活出來。當我們的生命與基督結連時,當我們與他人在基督的愛裡結連時,真理就在我們的生活裡流露出來。我們不再對基督只有「外在之知」,也不再懷著自己的目的去塑造一個我們想要的基督,而是在與基督的生命連合裡,真實地體會基督的生命,也讓基督的生命油然地在我們的生命中流露出來。這是對真理的最高認識,這是真正明白基督,這也是信徒成長的最高階段。

耶穌邀請那兩個門徒去「看」。

你去「看」,才能進入基督的故事裡。

門徒「看」了,當下便與基督同住。

你又是否願意與基督同住,讓基督活在你裡面,而你又活在基督裡面呢?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歡迎赴會:

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主日崇拜時間
Sunday Service Time 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
10:30 a.m., Sunday 地址
Address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
Chung Chi College Chapel,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崇拜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即時傳譯進行。
The Sunday Service i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in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interpretation. 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All are welcome

99